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解决缺齿病人全麻插管困难问题,方法:应用特殊材料,缺齿多病人进行“克隆式”修复并固定邻近牙齿。结果:通过缺齿病人修复,需行全麻醉普病人,非特殊情况下均能顺利完成,且固定良好,结论:修复缺齿有利于全麻插管顺利实施。

  • 标签: 缺齿病 临时修复手术 全麻插管 麻醉处理
  • 简介:目的:比较心输出量血气分配系数不同两种吸入麻醉药安氟醚,笑气摄取影响。方法:应用吸入麻醉药计算机模型-吸入麻醉执行者,固定VT700ml/min,Vf10bpm,新鲜气体流量2L/min情况下,模拟1.6%安氟醚、50%笑气年龄40岁、身高175cm,体重70kg标准男子实施麻醉。1组模拟麻醉诱导期心输出量变化摄取量影响,记录不同心输出量(正常心输出量及心输出量分别下降或升高30%)状态下,吸入麻醉开始后1、3、5、10、15、20、45、75min环路气麻醉药浓度(Fi),呼气末麻醉药浓度(Fa);2组模拟正常心输出量下麻醉45min后,上述心输出量改变摄取影响,记录心输出量改变后1、3、5、10、15、20、45、60、75minFa、Fi,并计算Fa/Fi、1-Fa/Fi。结果:随着心输出量增加,安氟醚笑气Fa/Fi与时间关系曲线均表现为下移,而1-Fa/Fi与时间关系曲线上移。与笑气比较,不同心输出量情况下安氟醚各曲线间较为离散,而笑气各曲线相对集中。结论:心输出量麻醉气体摄取有直接影响,心输出量增加,摄取增加,反之亦然,使用计算机模型模拟能直观反映心输出量麻醉药物摄取影响。临床麻醉过程中,应注意麻醉药物心肌抑制不同病理状态下心输出量变化吸入麻醉深度影响

  • 标签: 安氟醚 笑气 吸入麻醉药 心输出量 计算机模拟
  • 简介:临床麻醉工作中,手工记录保存存在着记录繁杂、统计查询费时费力、保存困难。计算存贮量大,查询方便,非常适用于麻醉科工作日常工作以及行政管理。但是,由于适合于麻醉科专用软件比较少,许多医院麻醉科仅仅是部分地应用了计算机,方面计算机成了打字机,另方面仍有许多工作靠手工来完成,使计算功能不能充分利用。本文介绍我们采用几种常见软件协助完成科室无纸化日常临床、管理、教学工作体会。

  • 标签: 电子计算机 麻醉科 无纸化办公 应用
  • 简介:吸入麻醉作为现代麻醉种麻醉方法,具有较好安全优越,但是只有熟悉其相关理论操作,才能充分体现吸入麻醉优点,利用计算机模型进行临床辅助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特点,本文建立吸入麻醉计算机模型过程中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 标签: 吸入麻醉 计算机模型 麻醉方法 安全性 优越性 辅助教学
  • 简介:目的:观察氟醚吸入麻醉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不同时间血管紧张素I(AT-I),血管紧张素Ⅱ(AT-Ⅱ)内皮素(ET)变化。探索新型吸入麻醉药-氟醚动脉瘤夹闭中术中应用。方法:选择行动脉瘤夹闭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3组,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控制呼吸,吸入氟醚维持麻醉,三组呼气末氟醚浓度分别维持1.0MAC、1.3MAC、1.5MAC。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开硬膜,夹闭动脉瘤时及夹闭动脉瘤后30分钟四时间点采血,测定血浆中AT-I,AT-ⅡET浓度,同时观察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等变化。结果:各组内皮素术中都比诱导前显著降低(P<0.05);1.01.3MAC组AT-I开硬膜时比诱导前显著增加(P<0.05),1.5MAC组术中各采血点AT-I比诱导前,及1.01.3MAC组显著增加(P<0.05),1.01.3MAC组AT-Ⅱ组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1.5MAC组术中各采血点AT-Ⅱ比诱导前显著增加(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用1.01.3MAC氟醚维持麻醉,循环较平稳,可以显著抑制ET分泌,具有生理活性AT-Ⅱ与基础值比较水平相近,可减轻血管收缩,降低脑血管痉挛发生,有利于脑保护。

  • 标签: 地氟醚 麻醉 血管紧张素 内皮素 影响 吸入麻醉
  • 简介:目的:模拟中国人氟化吸入麻醉药诱导过程。方法:应用GasMan(R)Version2.1forWindows(TM)软件完成模拟。模拟参数设为:体重60kg;人体分为肺泡、血液、血流丰富组织(VRG)、肌肉脂肪组织;每分肺泡通气量为4L,心输出量为5L,肺泡功能残气量为2.5L;吸入麻醉以半紧闭回路(回路容积为8L);模拟氟烷、七氟烷、异氟烷安氟烷新鲜气体流量为3L/min,挥发罐输出浓度(FD)以6%氟烷、2%七氟烷、1.15%异氟烷、1.68%安氟烷条件下麻醉药吸入浓度(F1肺泡麻醉药浓度(FA),计算FA/F1比值。模拟采用血/气及组织/气分配系数分别取自文献报道中国人和西方白种人结果。数据采集时间为开启挥发罐后1min、2min、3min、5min、10min、15min、25min、45min75min。比较吸入麻醉药FA/F1升高速度中国人和白种人之间差异。结果:氟烷FA/F145min之前为中国人低于白种人。对于七氟烷、异氟烷安指烷,中国人FA/F115min之后高于白种人。结论:吸入麻醉药分配系数是导致FA/F115min之前明显低于白种人,15min后逐渐趋于相同。而对于七氟烷、异氟烷安氟烷来说,两个人种差别主要表现在中国人肌肉/气分配系数较低。模拟结果提示诱导开始15min之后,这三种麻醉药中国人FA/F1明显高于白种人。

  • 标签: 吸入麻醉药 麻醉诱导 肺泡浓度升高速度 计算机模拟 地氟烷 七氟烷
  • 简介: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强烈地震。地震作为种严重突发性自然灾害,是由于剧烈地壳运动,造成地层表面建筑物破坏,从而导致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此次罕见特大地震,造成了继唐山地震以来,伤亡人数最多自然灾害。与其它自然灾害相比,地震所造成的人员伤害具有其显著特点。

  • 标签: 自然灾害 地震救援 麻醉 财产损失 唐山地震 突发性
  • 简介:目的:末梢灌注指数(tipperfusionindexTPI)是指(趾)脉搏血氧饱和度探头采集容积波形用数学方法经计算机处理后转化成数字为0-100指数,本研究通过体位改变探讨TPI用于监测交感张力变化价值。方法:随机选择健康自愿者50例,依次行坐,蹲,站,躺,坐体位改变,每间隔2秒记录次SpO2,HRTPI,每种体位改变后记录30秒;计算体位改变前后HRTPI最大变化值(△HR△TPI)相应时间(T△HRT△TPI)。以△HR或△TPI变化幅度>5%定为HR或TPI反映交感张力变化阳性。结果:体位改变时HR反映交感张力交感张力变化阳性。结果:体位改变时HR反映交感张力变化灵敏度为84.5%,TPI为98%,△TPI变化幅度明显大于△HR变化幅度(P<0.05)。而T△TPIT△HR(P<0.05)。△HR△TPI之间呈负相关(r=-0.721,p<0.01);△HRT△HR之间及△TPIT△TPI之间呈正相关(r=0.4370.0414,p<0.01)。结论:TPI与HR变化均可反映交感张力变化,而且TPI比HR更迅速,灵敏。

  • 标签: 体位 心率 末梢灌注指数 交感张力 临床监测
  • 简介:目的:观察异氟醚(I)、氟醚(D)或异丙酚(P)单肺通气(OLV)期间出现低氧肺血管收缩(HPV)肺内分流(Qs/Qr)影响。方法:选择36例需施行OLV肺癌、食道肿瘤病人,随机分为I组、D组P组,每组12例。静脉诱导快速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后,分别吸入1.3MAC异氟醚、氟醚或静脉滴注异丙酚6mg/(kg·h)维持麻醉。三组病人均在麻醉诱导前、双肺通气(TLV)20min、OLV20min恢复TLV20min时,取动脉血混合静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Qs/Qb值。结果:与TLV时相比,OLV期间I组、D组P组PaO2显著下降(P<0.05);OLV期间肺内分流明显增加(P<0.01)。与P组比较,I组D组OLV时Qs/Qb明显高于P组(P<0.05),但I组D组同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异氟醚氟醚均有抑制HPV作用,临床吸入1.3MAC时未发生低氧血症,可安全用于单肺通气开胸病人;异丙酚抑制HPV作用明显小于异氟醚氟醚,更适用于单肺通气病人。

  • 标签: 单肺通气 异氟醚 地氟醚 异丙酚 肺内分流 低氧性肺血管收缩
  • 简介: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后处理体大鼠心肌映血再灌注损伤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230~330g.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B组(n=6):假手术组(sham组):只穿线.不结扎;缺血再灌注组(CON组):缺血30min.再灌注120min,再灌注前5min单次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mL;缺血后处理组(IpostC组):缺血30min末行缺血10s.再灌注10s,重复3次后再灌注120min;舒芬太尼后处理组(0.1SpOStC组~10SpostC组):再灌注前5min分别单次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0.3,1、3.10ug/kg.5min后再灌注120min。于结扎线缝好后平衡30rnfn(T0)、缺血30min末(TI),后处理末(T2).再灌注120min末(T3)记录MAP-HR.并计算血压心率乘积(RPP)。计算心肌梗死面积(1S)与缺血危险区(AAR)比值(IS/AAR)。选取最佳剂量舒芬太尼后处理组.sham组.CON组.IpostC组于T3时取颈动脉血2ml。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丙二醛(MDA)浓度.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CON组比较.IpostC组、0.3.1.3、10SpostC组IS/AAR降低(P〈0.05)。其中舒芬太尼后处理组中1SpostC组降低最为明显;与IpostC组比较.0.1SpostC组IS/AAR增加(P〈0.05)。舒芬太尼剂量-效应关系si9mOidal方程为:Y=0.3749+0.4872/。(1+10^1.502-x).ED50为0.03174ug/kg。与sham组比较,其余三组血清MDA浓度升高.SOD活性降低(P<0.05);与CO嘲比较.IpostC.、SpostC组MOA降低.SOO话升高(P〈0.05)。结论:舒芬太尼可模拟缺血后处理减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并且呈剂量依赖

  • 标签: 舒芬太尼 缺血后处理 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温度肿瘤病人术中回收血液中癌细胞红细胞影响。方法:体外培养SGC-170胃癌、LOVO大肠癌细胞分别加入浓缩红细胞中,采用水浴加温法,随机分为7组:37℃(对照组)、42℃、43℃、45℃、47℃组,均40min,以及42℃20min组42℃60min组。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肿瘤细胞红细胞,台盼蓝染色计数活性细胞,观察并记录肿瘤钿胞活细胞计数、克隆形成情况,计算克隆形成率;Brdu标记、免疫组化检测癌细胞DNA代谢物;检测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结果:热处理后各组14天后均有肿瘤克隆形成。与对照组相比除42℃、20mln组外各组肿瘤细胞计数、Brdu标记率、集落形成率均明显降低(P<0.05)。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42℃20min42℃40rain组与对照组相比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其余各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热处理肿瘤细胞细胞作用随作用时间延长温度升高加重,42℃、40min热处理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而对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无明显影响

  • 标签: 热处理 离体血液 肿瘤细胞 红细胞 酶活性 输血
  • 简介:阐述了现代麻醉工作中所面临机遇挑战,及影响麻醉安全麻醉科医务工作者身体健康有关因素防范措施;提出了二转变;即在麻醉医疗活动中由为麻醉而麻醉单工作思维模式向麻醉综合监护救治工作思维模式转变,由对症处理模式向预防综合防治模式转变,强调了加速麻醉学科人才队伍建设,麻醉临床基础科研步伐,对外交流与合作进程重要

  • 标签: 麻醉 安全 防范措施 综合监护 救治
  • 简介:目的:观察麻醉前扩容产妇新生儿脐血血气影响。方法:ASAⅠ-Ⅱ级,孕38-40周,第1胎,择期剖宫产手术产妇160例,随机分为4组(n=40)。A组麻醉前输注5ml/kg平衡液,B、C、C组麻醉前分别输注5ml/kg、10ml/kg、15ml/kg万汶。输注结束后,行L3-4腰硬联合麻醉,调整麻醉平面于T6以下。术中血压下降大于基础值30%或收缩压低于90mmHg病例,静脉注射麻黄素10mg/次,并记录相应给药次数。观察产妇入室(T1)、输液完成(T2)、鞘内注药5min(T3)、10min(T4)、20min(T5)时MAP、HR、SpO2值新生儿1min、5minApgqr评分。采集产妇入室后、输液完成时动脉血,胎儿取出时脐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A、B组患者T3、T4、T5各时间点MAP值均较T1下降(P〈0.05),尤以A组T4下降明显(P〈0.01),C、D组各时间点间无明显变化(P〉0.05)。A组麻黄碱使用率为30%(12/40),B组为10%(4/40),两组之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C、D组没有患者使用麻黄碱。四组产妇液体输注后动脉血pH值、PaO2、PaCO2与输注前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四组新生儿脐动血气分析值新生儿1min、5minApgar评分值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麻醉前扩容能够定程度缓解产妇孕晚期碱血症,预防母体低血压新生儿脐血血气Aqgar评分带来不良影响

  • 标签: 预扩容 产妇 脐血 血气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温度5种挥发性麻醉药30%脂肪乳中分配系数影响。方法:采用注射器—锥形瓶二次顶空平衡法,利用气相色谱仪测定在17℃、21℃、25℃、29℃、33℃、37℃41℃七不同温度条件下,氟醚、七氟醚、异氟醚、安氟醚氟烷30%脂肪乳中分配系数。结果:5种挥发性麻醉药30%脂肪乳中分配系数与温度之间均呈直线负相关(P<0.01);不同挥发性麻醉药温度系数与37℃条件下在30%脂肪乳中分配系数呈直线相关(P<0.01)。结论:随着温度升高,挥发性麻醉药30%脂肪乳中分配系数逐渐下降;分配系数愈大挥发性麻醉药,温度其分配系数变化影响愈大。

  • 标签: 挥发性麻醉药 温度 脂肪乳 分配系数
  • 简介:目的:观察阻断血红素氧合酶-1(HO-1脂多糖(LPS)诱导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细胞凋亡及损伤影响。方法:18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ALI组静脉注入LPS5mg/kg,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锌原卟啉(ZnPPHO-1特异阻断剂)预处理组注入Znpp100umol/kg10min后注入LPS5mgkg。观察3h后放血处死,取肺组织,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SqRT-PCR)测定HO-1mRNA,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光镜观察并盲法评分比较肺组织学变化,所取动脉血分析血气碳氧血红蛋白(COHb)浓度。结果:ALI组HO-1mRNA,COHb,细胞凋亡,损伤评分(3.08±0.82),(1.34±0.61)%,(3.18±0.51)%,(3.74±0.82)均较对照组Ⅰ(1.00±0.00),(0.82±0.43)%,(0.12±0.03)%,(0.28±0.24)显著增加(P〈0.05),肺损伤严重,ZnPP组HO-1mRNA,COH2[(1.40±0.19),(0.71±0.52)%显著低于ALI组(3.08±0.82),(1.34±0.61)%,P〈0.05],细胞凋亡损伤评分[(9.15±1.58)%,(6.92±2.37)]显著高于ALI组[(3.18±0.51)%,(3.74±0.82),P〈0.01],肺损伤更加严重。结论:HO-1LPS诱导ALI中可能有拮抗肺细胞凋亡,减轻损伤作用。

  • 标签: 急性肺损伤 血红素氧合酶-1 细胞凋亡 大鼠
  • 简介:危重病医学是门新兴学科.我国仍处于摸索发展阶段、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主要讨论了综合医院建设管理ICU中些问题.认为目前综合医院以建设封闭式管理综合ICU为宜。管理中要协调好与其他临床科室关系.合理利用医疗资源、解决好科室人员组成培养及待遇问题.完善规章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

  • 标签: 综合性医院 ICU 建设 管理 封闭式管理 医疗资源
  • 简介:气管(隆突)切除重建手术对于麻醉医师外科医师来讲.手术麻醉风险均很高.近年来,随着麻醉与气管外科发展。手术安全大大提高。本文前人50多年来经验教训进行综述.旨在为气管切除重建手术提供更安全合理麻醉方案。

  • 标签: 气管 隆突 重建 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