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对气管切开病人吸氧导管的改进及其固定。

  • 标签: 气管切开 吸氧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总结气管异物患儿的急救、术前、术后护理要点。方法对28例气管异物患儿进行支气管镜异物取出手术前后精心护理。结果28例均治愈出院。结论有效的急救措施及手术治疗,完善的术前准备及精心的术后护理可有效提高患儿治愈率。出院指导及加强看护是防止再次发生的基本保证。

  • 标签: 气管异物 患儿 急救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发生意外情况的处理及护理方法。方法对我科近2年来行气管切开46余例发生的并发症进行总结分析,并从护理角度提出保持体位、调节室内温度和空气湿度、防止气管套管脱出、保持呼吸道通畅、清洁内管等几项防止意外的有效措施。结果针对病因进行有效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气管切开后的常规护理,而且要了解掌握气管切开患者的意外情况及处理,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 标签: 气管切开 意外情况 观察及护理
  • 简介:摘要气管切开术是脑外科抢救危重病人的一种急救手术。对神经外科气管切开的患者,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预防食物返流流入气管,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气管切开术后 食管反流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危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患者采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另26例采用传统气管切开术,比较经皮气管切开术和传统气管切开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相关并发症。结果PDT组的操作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相关并发症等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较传统气管切开术是一种更快捷有效、准确性更高、并发症更少的人工气道建立方法,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经皮气管切开术 ICU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使消毒后的雾化吸入器管道尽快干燥后密封包装保存防止细菌污染。方法将消毒后的雾化吸入器管道分别采用在自然环境下干燥、烘干箱内干燥、和放入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洗的专用甩干机或洗衣机的脱水桶内脱水干燥三种方法。结果用甩干机脱水干燥一种方法更好,不仅干燥时间短,而且细菌污染机率小。结论通过甩干机使雾化吸入器管道较快干燥,密封包装保存,减少烘干和晾晒过程中细菌二次污染,是最可靠的干燥方法。

  • 标签: 雾化吸入管道 干燥方法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收治的60例气管切开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护理后除3例因颅脑损伤过重死亡,5例自动出院,3例因严重脑干损伤未拔管外,49例(占81%)安然度过急性期,最终拔除气管套管。仅有5例发生肺部感染,占8.3%。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叩背、吸痰,有效的气道湿化,防止肺部感染减少,呼吸道损伤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支气管Dieulafor及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的认识,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注意咯血及栓塞护理,加强心理支持。结果痊愈。结论经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更为安全可行。

  • 标签: Dieulafor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 咯血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100例支气管动脉栓塞(BAE)治疗大咯血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急诊DSA下行支气管动脉栓塞(BAE)治疗大咯血100例。结果本组当即见效86例;11例术后3-10天复发,再次(BAE)治疗后临床咯血症状消失;3例栓塞失败,1例支气管动脉找不到,其中2例患者病情突然加重,放弃栓塞;本组总有效率为97%。结论(BAE)方法治疗大咯血,创伤小、效果好、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死亡率低。

  • 标签: 支气管动脉栓塞(BAE) 大咯血 明胶海绵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应用于气管插管全麻,对抑制插管应激反应和术后咽喉痛的效果。方法60例ASAI~II级拟施气管插管全麻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I组)和实验组(II组)分别将石蜡油和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均匀涂于气管插管的套囊及前端,麻醉诱导后行气管内插管。分别记录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即刻及插管后3min时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并记录是否有术后咽喉痛及性质。结果I组在插管即刻和插管后3min较插管前SBP、DBP、HR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I组病人插管即刻和插管后3min上述指标较插管前无显著差异(P>0.05)。组间比较,I组插管后SBP、DBP、HR均较II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患者术后咽喉痛、喉部异物感的发生率显著高于II组(P<0.01)。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可以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全麻所引起的插管应激反应和术后咽喉痛。

  • 标签: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 气管插管 插管应激反应 术后咽喉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易坦静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疗效。方法选择婴幼儿支气管肺炎80例,随机分为易坦静治疗组和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对照组,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易坦静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疗效优于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对照组。结论易坦静是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最佳口服止咳祛痰药,疗效高,适用于临床儿科应用。

  • 标签: 易坦静 婴幼儿 支气管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酚妥拉明、阿拉明治疗重症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60例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加酚妥拉明、阿拉明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18例(60%),有效10例(33%),无效2例(6%);对照组显效4例(13%),有效18例(60%),无效8例(26%),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经卡方检验,χ2=4.32,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显效率经卡方检验,χ2=14.1,P<0.01。结论酚妥拉明、阿拉明治疗重症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显著、安全。

  • 标签: 酚妥拉明 阿拉明 毛细支气管炎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在老年急性炎性肺不张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胸片或/和CT、纤支镜检查确诊为急性炎性肺不张30例老年患者,在心电监护,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下行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治疗。结果老年急性炎性肺不张30例患者经纤支镜BAL治疗后,临床症状和胸片明显改善,显效27例,有效3例。结论老年急性炎性肺不张患者在积极抗感染的基础上,经纤支镜BAL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积极应用。

  • 标签: 纤维支气管镜 支气管肺泡灌洗 急性炎性肺不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腔支气管插管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行肺叶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择期开胸肺叶切除术患者30例,ASA1~2级,硬膜外穿刺后平卧行双腔支气管插管,观察患者术中术后的情况。结果双腔支气管插管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能很好地完成开胸肺叶切除术,术中患者生命征平稳,双肺隔离彻底,避免了双肺交叉感染。全麻药用量少,苏醒彻底,迅速,可控性好。术后镇痛效果好,有助于患者早期咳嗽排痰,对患者后期恢复有利。

  • 标签: 双腔支气管插管 硬膜外麻醉 肺叶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硫酸镁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对44例确诊为毛细支气管炎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硫酸镁深部肌肉注射,每日2次,使用3天。结果发热、咳嗽、喘息、肺部罗音消失天数均小于对照组。结论硫酸镁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有明显疗效。

  • 标签: 毛细支气管炎 硫酸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肌松监测下指导老年患者全麻后气管拔管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及术后肌松残余的发生率。方法选择老年患者100例,年龄65-75岁,ASAⅠ~Ⅱ级,实施全凭静脉麻醉。随机分为肌松监测下气管拔管组(A组)和传统气管拔管组(B组)各50例。记录各时间点(术前、拔管时、拔管后30min、拔管后1h)的MAP,HR,脑电双频指数(BIS),四个成串刺激(TOF),TOF<0.9为肌松残余。结果肌松监测组MAP,HR指标稳定(P>0.05),拔管后1h的肌松残余(PORC)发生率为0%;传统组MAP,HR均有显著变化(P<0.01),拔管后1h的PORC发生率28%。结论老年患者在肌松监测下气管拔管,其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肌松残余发生率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米克令舒联合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毛支)疗效。方法将121例毛支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62例)在此基础上加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用法为每次1mL(含布地奈德0.5mg),加生理盐水至2~3mL,由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每日3次,每次吸人10-15min,疗程为5~7d。同时应用IVIG400mg/(kg·d)静滴,连用3-5d。比较治疗后两组症状体征平均持续时间。结果治疗组在缓解喘憋、咳嗽消失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普米克令舒联合IVIG治疗毛支效果确切。

  • 标签: 毛细支气管炎 普米克令舒 免疫球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了解病人对纤支镜检查的认知和需求情况,进行分析,以利于最大限度的满足病人。与此同时对护士的工作认知程度及对病人的了解程度进行调查,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从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着手调查病人在检查室期间的需求和护士对病人情况的认知情况。结果病人的需求总分明显高于护士的认知的总分(P<0.01)。各需求层次之间存在着差异。结论病人在检查室期间对各个层次的需求均较高,护士和病人在其需求上的认知存在差异。护士应在安全、爱与归属、尊重及自我实现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纤支镜检查 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