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外固定治疗胫骨多段骨折的效果进行总结.方法:本组27例胫骨多段骨折,采用单侧型Hoffmann外固定固定,观察临床疗效.结果:骨折愈合率为88.9%,平均愈合时间为62个月,优良率为88.89%.结论:外固定对各种胫骨多段骨折均适用,尤其是开放性骨折.

  • 标签: 胫骨多段骨折 外固定架 开放性骨折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3年至2005年,对58例肱骨近骨折的患者采用有成角稳定的肱骨近锁定钢板治疗,其中二部分骨折38例,三部分骨折14例,四部分骨折6例,经三角肌胸大肌间入路,钝性分开三角肌,间接复位并尽量减少对骨折血运的破坏,将锁定钢板置于肱骨的侧方,大结节下方5mm处,克氏针临时固定,锁定螺钉固定钢板,将移位的大小结节固定于钢板上。结果术后患者平均随访11.5个月,按Neer功能评定,术后功能优21例,良28例,可7例,差2例,仅有2例肱骨头坏死,其中1例术后功能较好。结论锁定钢板有高度的稳定性,是治疗肱骨近骨折,尤其是粉碎性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理想方法。

  • 标签: 肱骨近端骨折 切开复位 内固定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加长型Philos系统治疗肱骨近骨折的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科同一组医生采用加长型Philos系统治疗肱骨近骨折17例患者,其中女12例,男5例,平均年龄71岁(62~85岁)。伤后2~5d实施手术,患者取“沙滩椅位”或仰卧位,选择延长的肱骨近切口,术中直视下复位骨折,采用加长型Philos钛板螺钉固定。术后即刻,以及术后1、3、6、12个月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X线片显示肱骨近骨折复位满意,钛板螺钉位置良好。随访6~32个月(平均16.8个月),骨折均愈合,无肱骨头坏死、内固定松动断裂及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优10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为82.4%。结论加长型Philos系统具有设计合理、安装相对容易、固定牢靠的优点,是治疗肱骨近骨折的有效选择之一。

  • 标签: 肱骨近端骨折 加长型Philos系统 内固定
  • 简介:目的观察外固定架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采用硬膜外麻醉,对3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行外固定治疗。结果3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5-12个月,平均9个月。无支架松动、针道感染、骨不愈合、髋内翻,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外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效果确切的优点,对手术耐受力差的老年患者具有明显优势。更多还原

  • 标签: 外固定架 老年 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肱骨近移位骨折采用三叶草钢板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用三叶草钢板治疗肱骨近骨折38例,按Neer分类,二部分骨折20例,三部分骨折13例,四部分骨折5例,其中骨折伴脱位3例。结果36例获得平均13个月(3-28个月)随访,2例失访。36例均骨性愈合,无畸形愈合,无肱骨头坏死。按Neer评分标准评分,优27例,良6例,可2例,差1例,总优良率91.6%。结论采用三叶草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移位骨折,固定牢靠,可早期功能训练,术后功能恢复满意,值得提倡。

  • 标签: 肱骨 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三叶草钢板
  • 简介:踝关节骨折临床上十分常见,以成年人或老年人多发.但不外乎内翻及外翻损伤两大类型.手术治疗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极高,且大部分患者不易接受,加之有二次手术的经济损失和痛苦.传统的小夹板、石膏外固定法失败的病例多见.为此作者自行设计了踩关节内外翻骨折牵引应用于临床,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踝关节内外翻骨折 牵引架 小腿托板 牵引板 木板 复位
  • 简介:胫腓骨下1/3骨折在治疗上仍比较棘手,尤其是开放性骨折,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清创后用钢板髓内针内固定或石膏外固定,这些治疗方法存在着感染、钢板外露、骨不连、关节僵硬等弊端.自1996年至2002年12月,我们采用单臂外固定治疗胫腓骨下1/3骨折共89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 标签: 治疗 胫腓骨 单臂外固定架 开放性骨折 关节僵硬 钢板外露
  • 简介:目的探讨对AO分类C型桡骨远端以背侧关节面塌陷为主的骨折采用外固定治疗效果。方法对10例该类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外固定固定治疗,根据腕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随访10例,时间2~20个月。骨折均愈合。腕关节功能评价,优8例,良1例,可1例。结论采用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以背侧关节面塌陷为主的C型骨折是一种安全、简便、可靠的方法。

  • 标签: 桡骨骨折 外固定器 骨折固定术
  • 简介:目的探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严重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使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严重Pilon骨折13例,均为RuediⅢ型。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27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骨折全部愈合,平均8个月。根据Mazur踝关节评分标准评分,优4例,良6例,可1例,差2例,优良率为76.9%。结论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严重Pilon骨折,其创伤小,早期固定可靠,可显著减少皮肤坏死及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是治疗严重Pilon骨折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 标签: 有限内固定 外固定架 PILON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小夹板联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1年4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外固定支架治疗,观察组给予外固定支架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两组的骨折复位维持情况(桡骨前倾角、尺偏角、缩短恢复情况)、骨折愈合情况,放射学Lidstrom分级,腕关节功能Gartland_Werle评分分级。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桡骨前倾角、尺偏角、缩短情况、骨折愈合时间、放射学Lidstrom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artland_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745,P<0.05)。结论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复位后外固定支架的早期固定牢固可靠,骨折愈合相对稳定时改用小夹板固定可有效解决患肢的早期功能锻炼问题,两种固定手段相结合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不稳定 外固定支架 小夹板外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胸锁钩接骨板治疗胸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对8例胸锁关节脱位、1例锁骨近骨折及1例胸锁关节脱位合并肩锁关节脱位行胸锁钩接骨板及锁骨钩接骨板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29-64岁,平均41.2岁。坠落伤2例,车祸伤8例。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依据Rockwood胸锁关节术后评分法,优8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90%,疗效满意。结论胸锁钩接骨板治疗胸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近骨折较克氏针、钢板内固定治疗具有风险小、固定可靠、符合胸锁关节生物力学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内固定治疗方法。

  • 标签: 胸锁关节脱位 锁骨近端骨折 胸锁钩 内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腓骨近切除术后重建膝关节外侧稳定性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腓骨近切除的36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共28例,腓骨近切除后行外侧副韧带和股二头肌腱止点骨性重建;对照组8例,不行韧带重建。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类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行膝关节内翻应力试验,X线片测量膝关节外侧间隙,与健侧对比并分级。参照美国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功能评分标准对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0-52个月,平均35个月。末次随访时,试验组膝关节内翻应力试验均为阴性,关节间隙增大分级为A级;对照组膝关节内翻应力试验均为阳性,关节间隙增大分级为D级。试验组评分为(97.5±3.2)分,对照组为(86.5±3.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P=0.01)。结论腓骨近切除后重建外侧副韧带及股二头肌腱止点,操作简单,可恢复膝关节外侧稳定性,利于关节功能恢复。

  • 标签: 腓骨近端切除 膝关节稳定性 韧带止点重建
  • 简介:胫骨平台C型骨折指胫骨双髁骨折合并胫骨干骺骨折的严重骨折类型,治疗复杂,预后差[1].我院自1993年3月~1999年12月,用超长单侧外固定与T型单侧外固定交替治疗胫骨平台C型骨折1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标签: 胫骨平台C型骨折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 交替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联合使用有限切开内固定治疗Ⅲ型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5月至2007年3月采用此种方法治疗Ⅲ型Pilon骨折37例,男22例,女15例;年龄19~59岁,平均37.6岁。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22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全部临床愈合,采用Teeny等制定的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系统,优30例,良5例,可1例,差1例。结论外固定支架联合有限切开内固定治疗Ⅲ型Pilon骨折是一种较佳方法,能减轻局部软组织的压力,避免局部软组织肿胀缺血坏死等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靠、创伤小以及软组织血运破坏少等优点,能促进骨折愈合,且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疗效满意。

  • 标签: 有限内固定 外固定支架 PILON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肱骨干多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有限内固定譬拿竺固定支架治疗肱骨干多段骨折12例。结果本组经6~14个月,平均12个月的随访,骨折全部达骨性愈合,肩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肱骨干多段骨折,能获得较好疗效。

  • 标签: 外固定器 肱骨 多段骨折 骨切开术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外固定联合带血管或不带血管的腓骨移植对儿童长骨干骺大段良性骨肿瘤及病理性骨折病灶切除后缺损的修复与重建方法。方法1997年4月至2007年4月对14例儿童长骨干骺大段良性骨肿瘤并病理性骨折行瘤段切除或病灶刮除、灭活,患者年龄5~16岁。其中骨囊肿6例,动脉瘤样骨囊肿2例,骨纤维异样增殖症3例,骨巨细胞瘤2例,骨母细胞瘤1例。骨肿瘤最短4cm,最长9cm,平均5.5cm。取腓骨最短7cm,最长15cm,平均10cm,带血管和不带血管各7例。应用三维单边外固定6例,半环槽式外固定8例。通过腓骨髓内钉化移植,初步填充病灶区域,联合外固定固定,进一步稳定重建缺损。结果14例病人,通过半年至10年,平均4年随访,13例移植骨与受区断达到临床骨愈合,功能满意,1例Ⅱ期骨巨细胞瘤于术后2年原位复发。腓骨供区2~5个月有新骨形成,未出现骨骺早闭、骨桥形成、肢体短缩及踝关节畸形;所植腓骨逐渐与受区骨同化。结论外固定联合腓骨移植对儿童长骨干骺大段良性骨肿瘤及病理性骨折病灶切除后缺损的修复与重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骨肿瘤 骨缺损 腓骨移植 修复重建 病理性骨折 外固定架
  • 简介:目的探讨动态外固定联合有限分柱内固定治疗C型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创伤骨科自2008年7月至2012年5月采取动态外固定联合有限分柱内固定治疗C型Pilon骨折31例。男22例,女9例;平均年龄29.6岁。结果本组31例均获随访,时间为3~48个月,平均22个月。按Mazur踝关节功能评估标准评估,优23例,良6例,一般2例,优良率为93.5%。结论该方法能够有效保护软组织,恢复关节面平整,稳定骨折,同时能够允许早期踝关节功能锻炼,是一种较为满意的治疗办法。

  • 标签: 动态外固定架 有限分柱内固定 C型Pilon骨折
  • 简介:目的:研究绝经后女性股骨近骨密度的变化规律与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性骨折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法国Medlink公司Osteocore3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本地区417例绝经后女性股骨颈、大转子、粗隆间、全髋进行骨密度测定。结果骨折组各年龄段、各部位的BMD均比非骨折组低(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股骨近骨量逐渐丢失,除了45~50组,其余各年龄段骨折组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非骨折组(P<0.05),骨密度值越低,骨折危险性越大。结论绝经后女性股骨近骨密度与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呈明显负相关性,应该注意预防。

  • 标签: 骨密度 股骨近端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性骨折 绝经后女性
  • 简介:骨折复位后断紧密接触是骨折治疗的基本原则之一。股骨颈骨折穿三刃钉内固定后作断嵌插也是常规的操作。本文报告陈旧性股骨颈骨折403例穿三刃钉内固定后虽经嵌插处理,仍有79例断有分离,未作其它处理。79例中随访69例,骨折愈合64例(92.8%)。不愈合5例(7.2%),这是一种极不平常的现象。

  • 标签: 骨折愈合 断端分离 断端嵌插
  • 简介:目的研究狄诺塞麦(DMAb)对去卵巢大鼠股骨干骺骨缺损修复的影响。方法40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行假手术(Sham,n=15)和切除双侧卵巢(OVX,n=25)手术,术后12w每组各取5只大鼠处死取股骨行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来确定骨质疏松的建立情况,随后各组大鼠在双侧股骨干骺建立3mm圆形缺损,术后随机分成3组:Sham、OVX组及DMAb组。术后第一天DMAb组给予DMAb皮下注射一次,剂量为60mg,正常饲养12w后所有大鼠处死取股骨行Micro-CT、骨生物力学、组织切片检测。结果和OVX组、Sham组股骨干骺缺损愈合相比,DMAb组大鼠股骨干骺缺损区域有较高的最大载荷、骨密度(BMD)、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粱数量(Tb.N)、连接密度(Conn.D)、骨矿化沉积率(MAR)和较低的骨小粱分离度(Tb.Sp),且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MAb通过增加骨量,促进骨组织矿化及提高骨骼强度来加速去势大鼠股骨干骺骨缺损的修复。

  • 标签: 去势大鼠 骨质疏松 骨缺损 狄诺塞麦 骨矿化 骨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