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胸腰椎后凸畸形合并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本院2007~2013年收治的38例胸腰椎后凸畸形合并椎间盘突出的患者资料。后凸≤20°采用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植骨并Cage融合内固定术(A组,共8例);后凸〉20°采用后方突出椎间盘摘除、经椎弓根截骨矫形内固定(B组,共30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评估患者疼痛和功能改善情况。采用Frankel分级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状态。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38例均骨性融合。A组患者术后后凸角度无变化,B组患者后凸角由术前的平均48°,改善为术后25°。2组患者VAS评分和DO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A组FrankelC级1例恢复到D级,D级7例恢复到E级。B组FrankelC级6例恢复到D级,4例恢复到E级;FrankelD级16例恢复到E级,4例无明显变化。34例术后神经功能有改善,21例腰背痛症状明显缓解。结论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后凸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 标签: 胸椎 腰椎 脊柱后凸 椎间盘移位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单纯后路全椎弓根螺钉技术矫正Wilms瘤综合治疗后并发脊柱畸形的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8月~2012年3月单纯后路全椎弓根螺钉技术矫正Wilms瘤综合治疗后并发脊柱畸形患者3例。分析术后畸形矫正率、并发症、融合情况及患者腰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scale,VAS)评分。结果术后脊柱侧凸、胸腰段后凸均显著改善。腰痛VAS评分也显著提高。均随访〉2年,3例患者均无畸形明显进展,无假关节形成、感染等并发症,无疼痛症状复发。结论对于Wilms瘤综合治疗后并发脊柱畸形的患者,单纯后路全椎弓根螺钉矫形技术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 标签: WILMS瘤 肾胚细胞瘤 脊柱畸形 脊柱侧凸 脊柱后凸
  • 简介:目的探讨继发于Arnold-Chiari畸形的脊髓空洞(Arnold-Chiarimalformation-associatedsyringomyelia,ACMS)与特发性脊髓空洞(idiopathicsyringomyelia,IS)之间影像学特征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06年6月~2013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并符合入选标准的132例(男70例,女62例)ACMS患儿及46例(男24例,女22例)IS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全脊髓MRI图像上评估2组患儿空洞的形态学特征,包括空洞与脊髓最大比值、空洞长度、空洞位置及形态。结果ACMS组空洞与脊髓最大比值为0.61±0.18,空洞长度为9.01±4.88(2~20)个节段,均显著大于IS组(0.43±0.14,4.09±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MS组中82.57%空洞累及颈胸段,而IS组中50.00%空洞仅累及颈段。ACMS组中43.94%为膨胀型,而IS组中78.26%为局限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IS相比,ACMS的空洞与脊髓最大比值更大,累及节段更长。

  • 标签: 青少年 脊髓空洞症 ARNOLD-CHIARI畸形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评价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折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2年采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折后凸畸形患者16例,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36-70岁,平均53岁。术前、术后均行胸腰椎X线检查,评定VAS评分改善情况、胸腰段Cobb角矫正情况、融合情况、临床疗效、内固定位置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无术中死亡及术后感染病例,术中1例患者硬膜破裂,2例出现短暂不全瘫。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60个月,平均38.8个月。所有患者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平均降低5.3分,Cobb角平均矫正30.5°,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5)。术后1年截骨界面均达骨性融合,末次随访X线片无内固定断裂、松动等相关并发症。结论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折后凸畸形,融合率高,并发症少,效果好,是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折后凸畸形较理想的方法。

  • 标签: 骨折 后凸畸形 截骨术 腰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