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因其出色的视频系统及灵活的操作系统优势,结合泌尿外科手术特点,我们总结在:(1)狭小空间内重建类手术;(2)纵深范围内复杂操作类手术;(3)多维多角度缝合类手术;(4)复杂肾肿瘤的限时类手术;(5)巨大腹膜后肿瘤的分离手术;(6)腔静脉癌栓类手术;(7)腹膜后淋巴清扫重要大血管周边的精细手术等类别中相比传统腹腔镜技术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为患者得到更高水平的治疗提供了可能。

  • 标签: 达芬奇机器人 微创手术 腹腔镜手术 优势
  • 简介:目的探讨R.E.N.A.L.肾肿瘤评分系统对于双侧肾癌患者手术方式选择、手术风险预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泌尿外科2013年2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7例双侧肾癌患者(14侧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R.E.N.A.L.系统评分,统计分析R.E.N.A.L.肾肿瘤评分手术方式选择、肾脏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术后肾功能等的关系。结果14例次手术中,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LPN)10例次,腹腔镜肾根治性切除术(LRN)4例次;R.E.N.A.L.肾肿瘤评分系统低、中、高度复杂肿瘤分别为6例次、6例次、2例次,行LPN分别为6例次、4例次、0例次;R.E.N.A.L.评分均值LPN组(5.8±1.9)和LRN组(8.1±1.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N.A.L.肾肿瘤评分系统LPN方法的选择有显著相关性(χ^2=30.9,P<0.05),低度及大部分中度复杂肿瘤适合行LPN。结论R.E.N.A.L.肾肿瘤评分系统能够对双侧肾癌患者的手术方式选择、手术难易程度及手术风险进行较好评估。

  • 标签: R.E.N.A.L.肾肿瘤评分系统 肾肿瘤 肾部分切除术 肾根治性切除术
  • 简介:侵袭性伪足指的是恶性肿瘤细胞膜形成的一种向外凸起的、具有降解细胞外基质能力的的细胞细胞外基质接触性结构。侵袭性伪足在癌细胞侵袭正常组织、造成局部或远隔转移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侵袭性伪足的各个关键成分逐渐被发现,如何调控这些关键成分从而抑制恶性肿瘤侵袭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就近年来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中侵袭性伪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泌尿系统肿瘤 肿瘤侵袭 侵袭性伪足
  • 简介: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结合Sampaio集合系统分型理论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2例鹿角状患者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6例,行腹部平片、静脉肾盂造影、CT中下腹平扫,观察组同时接受泌尿系CT三维重建检查并结合Sampaio集合系统分型理论分类处理。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结石清除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90.54±32.45)min]显著短于对照组[(110.34±35.55)min],术中失血量[(95.55±36.88)mL]低于对照组[(118±33.90)mL],穿刺成功率34例(94.4%),高于对照组28例(77.8%),结石清除率33例(91.7%),高于对照组26例(72.2%,P<0.05)。结论CT三维重建结合Sampaio集合系统分型理论在经皮肾镜取石中准确预测肾脏的解剖结构及结石的位置关系,有助于建立合适的穿刺通道、寻找结石、减少手术时间并提高结石清除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CT尿路成像 三维重建 结石 经皮肾镜取石术
  • 简介: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mobilitygroupproteinbox1,HMGB1)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参与核小体稳定、细胞分化、DNA修复基因转录,一旦释放到胞外则具有促炎症作用[1]。HMGB1不仅可以直接充当炎性细胞因子参与固有免疫应答,也可作为内源性的免疫佐剂激活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cell,APC),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

  • 标签: 狼疮性肾炎 细胞外 细胞因子 系统性红斑狼疮 HMGB1 SLEDAI
  • 简介:为了提高期刊编辑出版质量,本刊对于论文中图、表的制作要求如下:1。图/表:按照其在正文中所标注位置的先后顺序依次编序。每幅图/表应冠以图/表题目。说明性文字应置于图/表下方的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所使用的非公知公用缩写的表示意义。

  • 标签: 科技论文 规范表达 出版质量 期刊编辑 制作要求 注释
  • 简介:自从本刊应用在线办公系统以来,在广大作者的配合下,稿件周转速度明显加快,缩短了出版时间。但在投稿、修稿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请作者注意。投稿注册信息:在线办公系统默认的联系人是作者注册留下的第一作者及其通信作者的姓名、联系电话、E-mail地址,关于稿件的任何进展信息,编辑部都会与投稿系统默认的联系人联系。

  • 标签: 作者 投稿 注册 办公系统 E-MAIL 编辑部
  • 简介:全球泌尿系结石患病率明显升高,泌尿系结石的形成尿中成石物质过饱和、抑制物缺乏和/或促物质增多、结晶物质滞留等有关。泌尿系结石分为含钙结石和非含钙结石,我国以草酸钙结石最多见,非含钙结石中尿酸结石比例较高。多种常见代谢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钙代谢异常、高血压和动脉钙化等可引起血液及尿液酸碱度及成分改变,通过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多种途径,影响泌尿系结石的产生和复发。

  • 标签: 泌尿系结石 草酸钙 代谢性疾病 血脂异常 高尿酸血症
  • 简介: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知识的认知水平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便利选取2017年07月在杭州市中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303例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及高磷血症知识调查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知识总均分为(17.73±5.53)分,疾病相关知识、饮食知识、服药知识得分的中位数均为2分,依从性得分均分为(10.45±2.26)分。经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文化程度、透析龄及是否服用磷结合剂是其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对高磷血症知识的认知水平低。医护人员应加强相关知识的宣教.尤其关注文化程度低、透析龄短和未服用磷结合剂的患者。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高磷血症 调查
  • 简介:心血管疾病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同年龄、同性别的正常人群相比,尿毒症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高出10-20倍。血管内皮是多种心血管疾病或危险因子作用的靶器官,其功能障碍是动脉粥样硬化等一系列心血管疾病的触发和促进因素。慢性肾脏病患者普遍存在内皮功能障碍。近年来的研究发现CKD患者出现内皮损伤的原因非常复杂.

  • 标签: 尿毒症毒素 内皮损伤 内皮功能 CKD 血液透析患者 心血管疾病
  • 简介:目的构建长链非编冯RNABRE-AS1的慢病毒表达载体。方法利用重叠延伸PCR法构建出BREAS1的全长目的片段,将全长目的片段及慢病毒载体质粒pCDHCMVMC8EF1分别双酶切后进行连接,转化到感受态大肠杆菌后,通过DNA测序鉴定筛选出阳性菌落,提取目的质粒。利用目的质粒制备包装慢病毒,并感染肾细胞癌细胞系OS-RC-2,分别利用荧光显微镜和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中BREAS1是否过表达。结果重叠延伸PCR得到正确的BREAS1全长序列,经过双酶切、连接、转化、筛选及I)NA测序,成功构建重组慢病毒载体质粒pCDH-BRE-AS1。通过荧光显微镜检测,几乎昕有经过嘌呤霉素筛选的OSRC2细胞均具有绿色荧光,显示其被重组慢病毒感染;荧光实时定量PCR显示,感染了RNABRE-AS1慢病毒的OSRC2细胞中,BREAS1的表达水平上升了38.5倍。EdU插入实验显示BREASl抑制肾癌细胞的增殖。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BRE-AS1的慢病毒表达载体,并证明BREAS1能抑制肾癌细胞增殖。

  • 标签: BRE-AS1 慢病毒载体 肾细胞癌 长链非编码RNA
  • 简介:目的调查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焦虑现状及社会支持现状,研究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焦虑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属于描述性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96例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焦虑及社会支持现状,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工具为自制一般人口学问卷、焦虑自评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分析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等的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焦虑及社会支持状况。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结果96例患者中,27例无焦虑(总标准分〈50分),64例有轻度焦虑(50分≤总标准分≤62分),5例有严重焦虑(总标准分〉62分)。96例患者中,35.4%的患者社会支持程度处于低水平,59.3%的患者处于中等水平,而处于高水平的仅为5.2%。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焦虑水平社会支持程度呈显著负相关(r=-0.692,P〈0.05)。结论对患者家属进行关于"社会支持程度低会使患者出现焦虑情绪或加重焦虑情绪,而良好的社会支持能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的健康教育,以使患者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从而降低其焦虑负性心理应激的发生率。医务人员也应保证医院方面给予患者的社会支持。良好的社会支持能够减轻患者的焦虑等负性情绪,帮助患者缓解、消除消极的心理反应,从而有利于疾病的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老年患者 维持性血液透析 焦虑 社会支持
  • 简介: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铁调素(hepcidin)水平的变化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3例和健康对照组4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测定hepcidin、IL-6及TNF-α水平,高分辨二维超声对双侧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粥样斑块进行测量,分析hepcidin水平颈动脉病变及炎症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MHD组患者血清hepcidin水平(139.04±77,91)μg/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51.13±22.01)μg/L;MHD组CRP、IL-6、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MHD组IMT值为(1.15±0.21)mm、斑块形成率(59.2%)、颈动脉硬化的患病率(77.6%)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78±0.28)mm和2.5%10%(均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MHD组血清hepcidin水平CRP、1L-6、TNF-α、IMT及斑块形成、颈动脉硬化率的患病率均呈正相关;SBP、DBP、年龄亦呈正相关(P〈0.05或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epcidin、CRP、SBP和年龄是MHD颈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HD患者血清hepcidin水平显著升高,其可能通过促进CRP、IL-6等炎症因子的产生,参与MH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 标签: 血液透析 铁调素 微炎症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目的糖尿病肾病是一种进展性的肾脏疾病,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目前的研究表明,miRNA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进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本实验通过研究miR-18a、miR-19a、miR-194及TSP-1在高糖TGF-β1刺激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情况,进一步探索miRNA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半定量RT-PCR监测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在低糖组(终浓度5mmol/L)、高糖组(终浓度30mmol/L)及高糖组+TGF-β1组不同时期TSP1mRNA、miR-18a、miR-19a及miR-194的表达水平。结果TSP1mRNA的表达水平随血糖浓度的升高及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而miR-194成逐渐下降的趋势,但miR-18a和miR-19a的表达水平并未随血糖浓度改变有明显变化。通过TGF-β1处理的体外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48h,研究结果显示,未经TGF-β1处理的高糖组相比,TGF-β1+高糖组能进一步升高肾小管上皮细胞TSP1mRNA的表达水平,使肾小管上皮细胞miR-194的表达进一步下降,并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通过研究结果显示,TGF-β1对TSP1的表达水平起正性调节作用,对miR-194的表达水平呈负性调节作用,而针对TSP1是否为miR-194靶向调节基因,还需后续试验进一步验证。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转化生长因子Β 血小板反应蛋白1
  • 简介:目的分析北京地区人群不同年龄段性生活频率对前列腺癌发病率的影响情况,并为前列腺癌发病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经病理确诊的北京地区居住20年以上的前列腺癌患者134例及135例年龄在50~79岁长期居住于北京市的PSA<4ng/mL、超声检查未发现前列腺外周带结节的肾肿瘤、肾囊肿或泌尿系结石患者作对照,采用问卷、电话访问的方式调查不同年龄段性生活频率、婚姻史、首次射精年龄等情况,应用SPSS19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年龄阶段性生活频率对前列腺癌发病具有不同的影响作用。20岁、30岁及40岁年龄段性生活频率在4次/周以上较其以下的病例组及对照组无显著差异。OR分别为0.93(95%CI:0.57~1.51)、0.78(95%CI:0.48~1.25)和0.91(95%CI:0.54~1.53),P值分别为0.7651、0.298和0.7224。而50岁以后的性生活频率的增加对前列腺癌具有一定的保护性作用,大于8次/月的性生活频率者较低于该水平者OR值为0.47(95%CI:0.24~0.92,P〈0.05)。结论50岁后增加性生活频率对前列腺癌发生具有保护性作用。

  • 标签: 前列腺癌 性生活频率 病例对照
  • 简介:目的比较回肠膀胱术输尿管皮肤造口术治疗老年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行膀胱癌根治术治疗的老年膀胱癌患者11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回肠膀胱术65例、行输尿管皮肤造口术17例。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情况。结果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术后肠梗阻发生率等指标均优于回肠膀胱术组(P〈0.05),但术后尿路梗阻发生率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相当(P〉0.05)。结论回肠膀胱术和输尿管皮肤造口术是常见的尿流改道方式,均可用于老年膀胱癌患者,可根据患者自身状况和意愿,以及两种术式的优劣来选择应用。

  • 标签: 老年 膀胱癌 回肠膀胱术 输尿管皮肤造口术
  • 简介:目的了解婴幼儿把尿训练开始时间对排尿控制的影响。方法对7415例6~12岁儿童进行无记名回顾性调查,按把尿训练开始时间将其分为6组(每3个月龄差分一组,第一组:0~3月龄,以此类推,第六组:16~18月龄)。统计每组获得白天排尿控制月龄。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对各组及各组间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把尿开始越早获得排尿控制的年龄越小(第1组和第6组控制月龄分别为:19.9±7.2,25.9±6.2)。其中,1、2、3组间(1~9个月龄开始把尿训练)白天获得排尿控制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6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出生后前9个月进行把尿训练,获得白天排尿控制的时间显著早于9个月后开始排尿训练。

  • 标签: 把尿训练 婴幼儿 排尿控制 开始时间 排尿训练
  • 简介:目的探讨miR-143/145启动子区rs4705341多态性膀胱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106例临床确诊膀胱癌病例和162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的血液样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长度片段多态性对miR-143/145启动子区rs4705341进行多态性分型。结果病例组中rs4705341的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GGAA相比:OR=0.34,95%CI:0.15~0.78,P=0.007;GA对比:OR=0.60,95%CI:0.41~0.87,P=0.007)。结论miR-143/145启动子区rs4705341多态性可能与膀胱癌易感性有关,GG基因型携带者膀胱癌发病风险明显降低。

  • 标签: MIR-143 MIR-145 启动子 单核苷酸多态性 膀胱癌
  •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的变化,了解VDR基因多态性肾性骨营养不良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武汉市第五医院就诊的MHD患者200例,年龄40~65岁,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DEXA)测量VDRBB基因型、VDRBb基因型、VDRbb基因型3种不同基因型的骨密度水平。应用DEXA对股骨颈骨密度进行测量,并调查患者的一般情况,采用Pearson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了解VDR基因多态性骨代谢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VDRbb基因型骨密度Z-Score值低于VDRBb基因型,VDRBb基因型的骨密度Z-Score值低于VDRBB基因型,不同基因型的MHD患者骨密度Z-Score值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HD患者低骨量的发生率和骨矿质缺乏的发生率分别约为30.0%和20.0%,VDR不同基因型的MHD患者低骨量及骨矿质缺乏的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DRbb患者骨代谢指标(钙、磷、ALP、PTH)VDRBB、VDRB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HD患者的骨密度体质量相关(r=-0.260,P<0.05),年龄和身高无相关性。结论MHD患者肾性骨营养不良受遗传因素的影响,VDR基因BsmI多态性影响骨代谢,VDR基因多态性可以作为肾性骨营养不良的预测因子,并对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维生素D受体 维持性血液透析 骨密度 VDR基因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IgA肾病(IgAN)Lee氏分级和牛津分型的相关性,为评估该病严重程度提供依据。方法观察2013年1月—2018年1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肾病科进行肾穿刺活检证实为原发性IgAN的患者191例。根据Lee氏分级牛津分型间质纤维化小管萎缩(T)分级分为轻、中、重3组,另根据牛津分型新月体(C)分级分为2组,观察患者血清CysC、血白蛋白(Al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24h尿蛋白及24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采用CKD-EPI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析血清CysCLee氏分级、牛津分型之间的关系。结果Lee氏分级T的分组中,随着病理损伤程度的加重,患者血清CysC、SCr、BUN水平逐渐升高,eGFR水平逐渐降低(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CysCLee氏分级、牛津分型中T分级呈正相关(r=0.768,r=0.624,均P<0.01),eGFR呈负相关(r=-0.804,P<0.01);上述相关性在多元线性回归中得到证实。含有新月体的患者,血清CysC水平较不含新月体患者的水平升高(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二者亦有一定的相关性(r=0.181,P<0.01),但多元线性回归提示二者相关性不强,故仍需进一步证实。结论血清CysC可作为反映IgAN早期病理损伤等级尤其是间质小管损伤程度的敏感性指标。

  • 标签: IGA肾病 血清胱抑素C Lee氏分级 牛津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