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晚期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以鲁胺作为二线抗雄激素药物,联合多西紫杉醇加泼尼松化疗治疗26例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观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26例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25例有效,有效率为96.15%。最常见的毒副反应是骨髓抑制,可耐受。结论鲁胺作为二线抗雄激素药物联合多西紫杉醇加泼尼松化疗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明显,毒副反应轻,可作为晚期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治疗策略。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比卡鲁胺 多西紫杉醇
  • 简介: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滤过联合匹尼对尿毒症患者不宁腿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50例行血液透析的不宁腿综合征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每周3次,每次4h,联合匹尼(0.25mg/d)口服,观察组予以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每周3次,每次4h,联合匹尼(0.25mg/d)口服,疗程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精神卫生相关指标(包括不宁腿严重程度评分,抑郁、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评分)和临床检验指标(血清中全段甲状旁腺素、β2-微球蛋白、血肌酐、血红蛋白含量)。结果治疗12周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不宁腿严重程度评分、抑郁评分、睡眠质量评分都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透析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都明显增加,观察组较对照组增加更为明显(P<0.05)。透析后血清中全段甲状旁腺素及β2-微球蛋白含量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透析前后2组血肌酐和血红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血液透析滤过联合匹尼对血液透析患者不宁腿综合征疗效明显。

  • 标签: 罗匹尼罗 血液透析滤过 不宁腿综合征
  • 简介:研究组:肾盂输尿管癌患者23例,术后2周每周行膀胱灌注吡柔星(30mg)1次,共5次;对照组:肾盂输尿管癌患者19例,术后未行膀胱灌注。中位随访时间研究组、对照组分别为50(4-94)个月、9(3-143)个月。

  • 标签: 肾盂输尿管癌 膀胱灌注 吡柔比星 术后 膀胱内 复发
  • 简介:目的探讨坦索辛对肾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术后排石的疗效及对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120例单纯肾结石行ESWL术患者,结石直径8—22mm,随机分成2组,坦索辛组60例,给予氟沙星、排石冲剂及坦索辛(哈乐),对照组60例,给予氟沙星、排石冲剂,治疗时间4周,比较2组之间结石排净率、石街的形成、疼痛评分(VAS)、膀胱刺激症状。结果坦索辛组的结石排净率(88.3%)高于对照组(71.7%)(P=0.022),坦索辛组石街形成率(6.7%)低于对照组(16.7%)(P=0.040),坦索辛组疼痛VAS评分[2(0-7)分]低于对照组[4(0-8)分(P〈0.01)],坦索辛组膀胱刺激症状发生率(10%)低于对照组(21.7%)(P=0.024)。治疗期间2组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ESWL术后坦索辛能够促进ESWL术后结石排出,预防石街形成,缓解疼痛及膀胱刺激症状,可以作为肾结石ESWL术后排石的辅助用药。

  • 标签: 坦索罗辛 肾结石 体外冲击波碎石
  • 简介:左旋尼汀(L-carnitine,肉碱)是促使长链脂肪酸进入线粒体进行β氧化必需的营养素,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由于肉碱合成和摄入减少,以及透析中丢失,出现肉碱缺乏[1].为此,本文观察了左旋尼汀注射剂对维持性血透患者的肉碱浓度变化及临床疗效.

  • 标签: 左旋卡尼汀 注射剂 临床疗效观察 血液透析患者 肉碱缺乏 维持性血透
  • 简介:腹膜透析是最早使用的肾脏替代治疗急慢性肾衰竭的治疗方案。但腹膜透析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和微炎症状态,且微炎症与营养不良有密切关系。微炎症状态是肾衰竭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明显高于正常水平,但并未出现感染情况的状态。

  • 标签: 微炎症状态 透析患者 腹膜透析 左卡尼汀 心功能 慢性肾衰竭
  • 简介:本项研究评估蒽环类药物吡柔星(THP)TURBT术后即刻单次膀胱灌注用于治疗浅表性膀胱癌时,局部组织中药物浓度和暴露时间或疗效的关系。研究入组22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中低危)经单次膀胱灌注THP(30mg)治疗,间隔一定时间后检测肿瘤组织和血液中THP的浓度。

  • 标签: 膀胱灌注 吡柔比星 浅表性膀胱癌 药物浓度 TURBT 蒽环类药物
  • 简介:目的观察血液灌流联合西那塞对尿毒症患者骨痛的疗效。方法选择武警重庆市总队医院门诊和住院中伴有骨痛症状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5例,随机分为3组,即A组(单纯血液透析组)、B组(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组)、C组(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联合西那塞组),观察并评估其治疗过程中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骨痛评分,并检测治疗前后的血清钙、血清磷、甲状旁腺素(PTH)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C组治疗2周及6周后血清磷、PTH和骨痛评分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6周后与A组和B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联合西那塞组能有效的清除尿毒症患者血清中的磷和PTH,降低骨痛评分,缓解症状,其效果优于血液透析+血液灌流治疗和单纯血液透析治疗。

  • 标签: 尿毒症 血液灌流 西那卡塞 骨痛
  • 简介:目的评价坦索辛与双氯芬酸钠联合治疗在输尿管下段结石辅助排石中的临床效果。方法91例确诊单纯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患者,年龄18~57岁,结石4~10mm,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坦索辛(0.2mg,1次/d)对照组、联合治疗组(服用坦索辛和双氯芬酸钠)。3组间患者的年龄、性别、结石直径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周,观察结石排出率、结石排出时间、肾绞痛发生、镇痛剂使用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坦索辛组的结石完全排出率分别为90.0%、69.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0%(P均〈0.05);结石排出时间、肾绞痛发生率和镇痛剂的使用率分别为(8.20±1.56)d、20.0%、3.3%和(9.21±1.59)d、44.8%、20.7%,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40±1.73)d、64.0%和48.0%(P均〈0.05)。且联合治疗组的结石排出率明显高于坦索辛组,结石排出时间、肾绞痛发生率和镇痛药使用率也均低于后者。3组患者均未观察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坦索辛联合双氯芬酸钠可明显促进输尿管下段结石排出,缓解肾绞痛发生,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输尿管下段结石辅助药物疗法。

  • 标签: 输尿管下段结石 坦索罗辛 双氯芬酸钠 药物排石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活性维生素D联合西那塞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张家港第一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3个月(透析频率每周2~3次)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患者30例,在饮食管理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基础上给予口服西那塞25~75mg/d,同时服用骨化三醇胶丸0.25μg/d。治疗6个月,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1、3、6个月的血钙、血磷、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甲状旁腺体积的变化,并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0例患者治疗后血磷、iPTH水平、钙磷乘积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血清钙较治疗前增高(P均〈0.05);治疗1、3、6个月后血钙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各治疗时间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3、6个月后,14例治疗前确诊甲状旁腺增生患者中9例甲状旁腺体积较前减小,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5例无明显变化,治疗前未发生甲状旁腺增生的16例患者治疗后均未发现新的甲状旁腺增生。治疗过程中无患者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活性维生素D联合西那塞治疗MHD的SHPT能有效抑制PTH的分泌,从而改善钙、磷代谢紊乱,抑制或减轻甲状旁腺组织的增生,且不良反应小。仅有部分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肌痛,减少剂量后缓解。总体疗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活性维生素D 西那卡塞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血液透析
  • 简介:目的客观评价比较左尼汀联合血液透析与单用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文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外文数据库包括: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等,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7年11月18日,同时手工检索相应中文文献。收集以左尼汀联合血液透析为干预措施治疗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所检索的文献,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质量评价并应用RevMan5.3软件对所纳入文章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经评价者严格筛选后,共纳入9篇国内符合标准的RCT,样本量共计75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左尼汀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单用血液透析治疗(RR=2.13,95%CI1.69~2.69,P〈0.01),且经左尼汀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后患者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与单用血液透析治疗效果相比有明显提高(RR=6.92,95%CI5.77~8.08,P〈0.01)。结论对于我国尿毒症患者,左尼汀联合血液透析与单用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相比,临床疗效更好,而且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但由于进行Meta分析的文献较少,样本量及文献质量不高,故仍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研究的RCT进一步证实。

  • 标签: 左卡尼汀 血液透析 META分析
  • 简介:当前,随着肾脏替代治疗的普及,以及血液透析技术的不断完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期越来越长,并发症亦随之增加和显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是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其主要表现为骨痛、骨骼畸形、皮肤瘙痒、转移性钙化、导致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明显增加,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2]。故如何治疗SHPT,减少并发症是一个我们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 标签: 卡塞 血液透析技术 转移性钙化 骨骼畸形 全因死亡 维持性血液透析
  • 简介:目的体外探讨EGFR抑制剂埃替尼(Erlotinib)对肾上腺皮质癌SW13细胞的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应用MTT试验观察埃替尼对SW13细胞系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实验检测其对肾上腺皮质癌细胞系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blot检测埃替尼对EGFR下游信号通路蛋白的影响,进一步阐明其作用机制。结果埃替尼呈剂量-时间相关地抑制SW13细胞增殖,药物作用24h时IC50为20.51μmol/L;埃替尼可以诱导SW13细胞凋亡,处理24h后,空白组早期凋亡率为(1.62±0.21)%,20μmol/L埃替尼治疗组为(13.49±0.48)%,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埃替尼对SW13细胞周期分布无影响。埃替尼下调p-ERK蛋白表达水平,但不影响p-mTOR表达水平。结论埃替尼可以抑制SW13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凋亡、抑制ERK信号通路有关。

  • 标签: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埃罗替尼 肾上腺皮质癌 增殖 凋亡
  • 简介:由于实体瘤组织渗透性的增强和保留效应(EPR),纳米药物可以实现肿瘤靶向递送。本研究报告了1例新一代HPMA共聚物共轭吡柔星(P-THP)的临床应用,该化合物分子大小约8nm或38.5kDa。此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在肺、骨盆、股骨,甚至可能在骶骨中具有多发性转移。患者年龄60岁。2013年4月,对其开始采用亮丙瑞林和雌二醇疗法.

  • 标签: 前列腺癌患者 广泛转移 吡柔比星 临床应用 共聚物 多模式治疗
  • 简介:Austoni和Egydio开创的治疗佩尼氏症的手术方法主要基于几何学原理。本文主要报道我们对Austoni方法进行的改进以及我们的多中心经验,同时提供一些技巧和要决,使得该方法操作起来更容易。手术在意大利的三个研究所分别进行。我们用牛围心胶原基质片(Hydrix)植入了小的轻型轴向假休(VIRILlSI,Ф7Fr.)以遮盖白膜上的损伤。行此手术的患者为2005年9月到2010年1月间的60名患者,平均年龄为58岁(范围:44—76岁)。术后,轴平均伸长了2cm(range1.2-2_3cm),阴茎的反屈畸形完全被修复了。39名患者的性功能存60天后恢复.14名在90天后,7名在120天后。IIEF分值术前为15.5,术后12个月和24个月后,升高到23。与自然性交(80%以上的夫妇)和阴茎自然长发和围长有关的VAS分值结果也非常好。这种轻型移植物主要是植入自然勃起时的海绵体组织的少量空间。这种方法简单易学易操作,心包膜的使用也加快了手术速度,复杂的反心畸形而引起的包膜损伤也被修复了。

  • 标签: 移植物 阴茎 心包移植 佩罗尼氏症 假体
  • 简介:左氧氟沙星和a1-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联合用药是目前治疗细菌性和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常用方法。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联合用药时,a1-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对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大鼠各组织中左氧氟沙星药代动力学的影响。将96只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坦索辛和左氧氟沙星联合用药组)和对照组(单用左氧氟沙星组),每组48只,分别在给药后o.125、0.25、0.5、1、2、4、85n12h每个时间点处死6只大鼠,采集两组动物的血液、肝脏、肾脏和前列腺制作组织匀浆,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各组织中左氧氟沙星的药物浓度,3p97软件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中血浆、肝脏和肾脏组织中左氧氟沙星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包括半衰期(t1/2)、达峰时间(tpeak)、清除率(CL)、最大药物浓度(Cmax)和曲线下面积(AUC0-12),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前列腺组织中,坦索辛明显提高了左氧氟沙星的最大药物浓度(Cmax)、延长了药物半衰期(t1/2),且降低了药物清除率(CL)(P〈0.05)。因此,该研究结果表明联合用药时坦索辛可能增强左氧氟沙星在治疗细菌性前列腺炎时的疗效,而对其在肝脏和肾脏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无明显影响。

  • 标签: 大鼠 前列腺炎 抗生素药代动力学 a1肾上腺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