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比较软性膀胱镜检查的疼痛情况及不同麻醉方法的效果,探讨软性膀胱镜检查麻醉方法的选择。方法2011年至2014年行软性膀胱镜检查男性患者150例,年龄18∽91岁。软镜检查的麻醉方式包括2%利多卡因注射液20ml尿道灌注并保留3min(A组)、利多卡因凝胶尿道灌注后保留3min(B组)及无麻醉(C组)三种方式。麻醉方式按照检查次序交替选用,各组均50例。对不同麻醉方式下软性膀胱镜检查的疼痛、检查完成率、病灶检出率、输尿管口发现率、检查后血尿及检查后疼痛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对软性膀胱镜检查疼痛的影响。结果三组在疼痛评分、检查时间、检查完成率、病灶检出率、输尿管口发现率、检查后血尿及检查后疼痛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软性膀胱镜检查疼痛轻微,单纯软性膀胱镜检查可以考虑不用任何麻醉。

  • 标签: 软性膀胱镜 疼痛 麻醉
  • 简介:目的应用ROC工作曲线选择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开始血液透析时残余肾功能水平的界值,探讨其在ESRD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血液透析中心2001年6月至2006年6月开始第1次血液透析的146例ESRD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期获得血清C反应蛋白(SCRP)和肾功能检查等数据。采用ROC工作曲线选择最佳开始透析时机。结果①SCRP浓度与肾功能水平呈负相关;②选择肾小球滤过率(GFR)8.5ml/min时,诊断的灵敏度为88.9%,特异性为89.5%,准确性为88.3%。结论慢性肾衰竭患者SCRP水平增高;当肾功能下降到一定水平后会引起SCRP明显升高,应用ROC曲线选择GFR8.5ml/min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此法对制定科学的开始血液透析时肾功能标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肾功能衰竭 慢性 C反应蛋白 血液透析 ROC工作曲线
  • 简介:1保守治疗并非每一例妊娠期尿石症都需要积极的外科干预.统计表明,70%~80%的妊娠期尿路结石可经保守治疗而排出,且不留任何后遗症.因此,保守治疗是妊娠期尿石症的主要治疗方法.

  • 标签: 妊娠期 尿石症 治疗方案 选择
  • 简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是一种异质性恶性肿瘤,有着不同的治疗方案。低级别Ta乳头状癌因预后良好,被归类为低危NMIBC。对NMIBC过度诊疗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考虑到患者的经济负担及生活质量,这种现象应该避免。对NMIBC积极监测这种新型治疗方案的初步评估至今已有10年多的时间,表明了这种方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然而,泌尿外科医生仍不熟悉这种有可能成为某些患者理想选择的治疗方案。在本篇综述中,讨论了积极监测在低危NMIBC中的应用以及该方案的基本原理和选择依据。

  • 标签: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预后 传统治疗 等待观察 积极监测
  • 简介:在晚期或复发性前列腺癌的治疗中,间歇性雄激素阻断(IAD)治疗正逐渐成为持续性雄激素阻断治疗(CAD)的替代选择。尽管在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中,IAD的优势并未明确,但对于其他无转移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该方法可作为标准治疗选择。本文介绍了IAD应用相关的问题,包括患者选择、治疗和随访周期。

  • 标签: 间歇性雄激素阻断 持续性雄激素阻断 前列腺肿瘤
  • 简介:目的评价超选择性髂内动脉分支栓塞治疗前列腺癌术后出血的疗效.方法应用大小不等的弹簧钢圈或PVA颗粒,对3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盆腔出血患者进行超选择性髂内动脉分支栓塞术.结果栓塞后出血均停止,血红蛋白水平保持平稳,持续随访无再发出血.结论超选择性髂内动脉分支栓塞术是一种有效治疗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盆腔出血的方法.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栓塞 髂内动脉 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彩超、睾丸肿瘤分子标志物(LDH、β-HCG、AFP)结合术中快速病理检查在睾丸肿瘤患者手术方式选择中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8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51例睾丸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1例患者中,彩超和肿瘤分子标志物均提示肿瘤为恶性者21例,直接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术后常规病理检查均为睾丸恶性肿瘤;彩超和肿瘤分子标志物均未提示肿瘤为恶性者5例,选择阴囊切口,术中快速病理检查均提示良性病变,行睾丸部分切除术;彩超或肿瘤分子标志物提示肿瘤为恶性者25例,选择腹股沟切口,术中行快速病理检查,结果睾丸恶性肿瘤22例-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睾丸结核1例-予切除睾丸,良性病变2例(错构瘤、血管纤维瘤各1例)-行睾丸部分切除术。结论彩超、肿瘤标志物结合术中快速病理可较精准诊断睾丸肿瘤,为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提供依据,有利于降低转移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损伤,最大限度保留睾丸组织及其功能。

  • 标签: 睾丸肿瘤 保留睾丸手术 快速冷冻切片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高选择性M受体阻滞剂索利那新治疗高龄BPH患者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1年5月于我院泌尿外科门诊就诊、年龄≥75岁、确诊为OAB的BPH患者30例,给予索利那新治疗,每日1次,每次5mg,治疗周期3个月。治疗前后以排尿日记、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膀胱过度活动症状评分(OABSS)、患者感知膀胱症状情况分级量表(PPBC)、生活质量评分(QOL)为主要疗效指标,对疗效及服药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的24h平均尿急次数、24h平均排尿次数、夜尿次数及每周尿失禁次数均较治疗前好转;IPSS、OABSS、PPBC、QOL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9例患者出现轻度口干、便秘等不良反应,均能耐受,对症治疗后缓解。2例患者出现排尿困难情况,停药1周并加用α受体阻滞剂后缓解。结论高选择性M受体阻滞剂索利那新治疗高龄BPH患者的膀胱过度活动症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轻,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

  • 标签: 高选择性M受体阻滞剂 膀胱过度活动症 高龄BPH 索利那新
  • 简介:目的评价超选择性双侧髂内动脉分支栓塞术治疗晚期膀胱肿瘤所致大出血及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大小不等的明胶海绵颗粒和带纤毛钢圈,对14例晚期膀胱肿瘤及4例放射性膀胱炎所造成顽固性出血患者进行了超选择性双侧骼内动脉分支栓塞术.结果采后1-24h尿液转清,3d内血尿基本消失,随访3-36个月,无严重血尿复发。结论超选择性双侧髂内动脉分支栓塞术是一种治疗晚期膀胱肿瘤及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所致顽固性出血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栓塞 治疗性 髂内动脉分支 膀胱肿瘤晚期 放射性膀胱炎
  • 简介:目的观察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NS398对前列腺癌细胞PC-3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NS398对PC-3细胞增殖的影响;RT—PCR法检测不同浓度NS398作用PC-3细胞24h后COX-2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测定法(EusA)检测不同浓度NS398作用PC-3细胞24h后PGE。释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NS398作用PC-3细胞24h后细胞凋亡情况。结果NS398可以抑制PC-3细胞的增殖,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RT—PCR和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随着NS398浓度增高,PC-3细胞COX-2mRNA表达和PGE。释放水平呈下调趋势;细胞凋亡检测结果显示100、200μmol/LNS398对PC-3细胞具有诱导凋亡的作用。结论NS398可能通过COX-2依赖性途径抑制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 标签: 前列腺癌 环氧化酶抑制剂 增殖 凋亡
  • 简介:肥胖会对男性生殖产生负面影响,主要是因为肥胖与低睾酮水平和促性腺激素改变有关。男性肥胖已经被发现与男性生育力下降有关,但由于影响的性质和程度不同,肥胖与精子参数相关性的数据存在争议。一些新研究领域的出现,如遗传多态性和睡眠呼吸暂停,将有助于解释研究结果的差异性。已经发现睡眠紊乱与男性睾酮生成的变化和性腺功能低下有关,也可能与勃起功能障碍有关。睡眠紊乱与不育和精子参数的关系还有待研究。忠有性腺功能低下和不育的男性应该进行睡眠呼吸暂停症的筛查。对肥胖和睡眠呼吸暂停的治疗可以改善睾酮水平和勃起功能。

  • 标签: 不育 男性不育 生殖能力 睡眠呼吸暂停 超重
  • 简介:随着肥胖及糖尿病患者增多,CKD在中国人群的发病率逐年提高,约10%中国人群罹患CKD,随CKD患者的增多,慢性肾衰竭患者也逐年增加,长期肾脏替代治疗的需求也随之增多,其中血液透析是最为广泛使用的肾脏替代模式,而透析器或透析膜的功能直接影响血透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长期生存率。

  • 标签: 血透患者 PMMA膜 聚砜膜 肾脏替代治疗 透析膜 慢性肾衰竭
  • 简介:目的观察功能锻炼对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逼尿肌收缩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2例前列腺增生合并有逼尿肌收缩能力减退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术后给予规律的功能锻炼,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于9个月后复查尿流动力学、IPSS评分.结果实验组的逼尿肌等容收缩压、排尿期逼尿肌收缩压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律的功能锻炼对电切术后弛缓膀胱逼尿肌的收缩能力恢复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 标签: 肌收缩 膀胱逼尿肌 对照组 术后功能 功能锻炼 前列腺汽化电切术
  • 简介:目的观察小干扰RNA(siRNA)抑制高迁移率族蛋白A2(HMGA2)基因表达对人肾癌细胞系786-O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人肾癌细胞系786-O扩大培养后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Ctrl组)、阴性对照组(NC组)和siHMGA2组。NC组、siHMGA2组分别转染阴性对照siRNA和HMGA2siRNA,Ctrl组常规培养。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转染后HMGA2mRNA和蛋白的表达;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钙粘蛋白E和波形蛋白的表达;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siHMGA2组HMGA2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Ctrl组和NC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HMGA2组钙粘蛋白E表达水平较Ctrl组、NC组明显升高,波形蛋白表达水平较后两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HMGA2组细胞迁移能力较Ctrl组显著降低,siHMGA2组细胞侵袭能力较Ctrl组及NC组显著降低。结论抑制HMGA2的表达可抑制肾癌细胞系786-O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EMT实现的。

  • 标签: 高迁移率族蛋白A2 肾癌 迁移 侵袭
  • 简介:目的以Survivin启动子驱动LRIG1基因表达的重组腺病毒Ad-Surp-LRIG1转染人膀胱癌细胞系T24细胞,观察其对T24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Ad-Surp-LRIG1转染T24细胞,用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细胞中LRIG1的表达水平,并采用Transwel!小室测定转染后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Ad-Surp-LRIG1转染人膀胱癌T24细胞后,与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体外侵袭实验显示实验组细胞的侵袭能力明显下降。LRIG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EGFR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则显著降低(P〈0.01)。结论Survivin启动子驱动LRIG1基因表达的重组腺病毒Ad-Surp-LRIG1能够在T24细胞中有效表达,并显著抑制T24细胞的侵袭能力

  • 标签: 膀胱肿瘤 LRIG1基因 肿瘤侵袭 腺病毒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