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时下,正盛行一种“隐”现象。所谓“隐”,即明明已为人夫或为人妇、或曾为人夫或人妇,却在公共场合想着法子刻意隐藏、省略掉自己的婚姻状况,以“单身”、“无婚史”的身份示人。

  • 标签: 秘密 阳光 公共场合 婚姻状况
  • 简介:目的通过对82例腹膜剖宫产的临床观察,术后随访,探讨开展腹膜剖宫产的必要性及优缺点。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方法,将2年前所行的腹膜剖宫产并一直术后随访的82例设为观察组,将同期的90例腹膜内子宫下段剖宫产设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腹膜剖管产术中切口延裂发生率低、术后疼痛轻、胃肠功能恢复快,肛门排气早,但从切皮至出胎时间较腹膜内长(P〈0.01),术后随访未发现远期并发症。结论在普遍开展剖宫产的医院有.必要开展腹膜割宫产,但对于急需娩出胎儿或需探查腹腔者不宜选择腹膜剖宫产。

  • 标签: 剖宫产 腹膜外
  • 简介:目的:开展优质护理,倡导"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方法:学习领会"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精神实质,改革护士分工排班模式,落实责任护理,责任护士为病人提供全程、连续、无缝隙的护理。结果:顺利推行责任护理,为病人提供全程优质护理服务。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实施责任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责任制护理 优质护理 护理服务 责任护士 病人为中心 排班模式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妇女B链球菌(groupBstreptococcus,GBS)带菌情况与母婴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在中山市博爱医院妇产科住院的2800例妊娠晚期孕妇的临床资料,筛选出其中泌尿生殖道B溶血性链球菌检测为阳性的160例孕妇为观察组,选取160例阴性结果孕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母婴预后状况。结果160例阳性患者均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经治疗后118例治愈,治愈率达73.75%。治疗后发病57例,发病率为35.63%。观察组羊水污染率、新生儿感染率及宫内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晚期阴道及泌尿系统携带有B溶血性链球菌,可增加宫内感染、羊水污染、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感染率,并可增加剖宫产率。

  • 标签: 妊娠晚期 B族链球菌 母婴预后
  • 简介:高迁移率蛋白B1(highmobilitygroupbox-1,HMGB1)是一组高度保守的非组蛋白核蛋白,是强大的致炎细胞因子,能刺激炎症细胞活化并向炎症部位聚集,促进炎症细胞因子分泌造成组织损伤。新的研究认为子痫前期是母体对妊娠的过度炎症反应,可能炎症免疫反应平衡失调导致胎盘发育不良。现就近年来发现的高迁移率蛋白及其受体在子痫前期中的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高迁移率族蛋白 TOLL样受体 NF-ΚB 炎症反应 子痫前期
  • 简介:经腹子宫全切术、半腹膜外子宫全切术和筋膜内子宫全切术各具优点,保留其优点将3种术式融合为半腹膜筋膜内子宫全切术的疗效值得探讨。本院妇科在子宫切除手术时分离膀胱腹膜,处理子宫附件和解剖筋膜鞘等重要环节上作了进一步改良具有腹腔干扰少,手术副损伤少,胃肠功能恢复快及保持盆底功能等优点,报道如下。

  • 标签: 半腹膜外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式 妇科学 子宫切除术 临床
  • 简介:目的:探讨早产儿肠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相关因素。方法:对86例进行静脉营养支持14天以上的早产儿资料进行分析评价,按是否发生PNAC分为PNAC组与非PNAC组,分析其发生PNAC的危险因素。结果:86例中发生PNAC13例(15.1%),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出生体重、PN持续时间、开始喂养时间和感染与PNAC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胎龄、出生体重、PN持续时间、开始喂养时间和感染是影响PNAC发生的危险因素。

  • 标签: 早产儿 肠外营养 胆汁淤积
  • 简介:目的探讨高迁移率蛋白1(HMGB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首次诊断并行宫颈癌根治性切除术、术后病理确诊为宫颈癌、随访资料完整的宫颈鳞癌患者116例,并选择正常宫颈组织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HMGB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HMGB1在宫颈癌组织中呈高表达(χ-2=35.876,P〈0.05);HMGBl的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χ-2=7.710,P〈0.05)、临床分期(χ-2=6.537,P〈0.05)、淋巴结转移(χ-2=7.827,P〈0.05)密切相关。结论HMGB1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成为宫颈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一个重要指标。

  • 标签: 宫颈鳞状细胞癌 高迁移率族蛋白1 免疫组化
  • 简介:老年脉管炎,临床遇到4例。1例未溃成疮,7副药后痛止,疼痛复作,又服7副。第2例87岁,右脚髁部溃疡成疮,疮口约3.5cm×3.5cm,虽拄双杖,步履历艰难。治疗4月,疮口愈合。第3例右脚内孤拐处溃疡成疮,服药4副,夜能安睡,不戒烟,疼痛加剧。三诊时不相信疮口能愈,未再诊。第4例右脚截肢安装假肢,

  • 标签: 脉管炎 疮口 CM 外髁 治愈 疼痛
  • 简介:目的探讨孕妇生殖道B链球菌(groupBstreptococcus,GBS)感染与妊娠结局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7月妊娠35~38周3106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PCR-荧光探针法检测阴道和肛周分泌物中GBS核酸。将B链球菌阳性149例作为阳性组,取同期149例B链球菌阴性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结局差异。结果3106例孕妇中,B链球菌阳性率4.79%(149/3106)。GBS阳性组和对照组剖宫产、胎膜早破、产后出血、新生儿GBS感染、新生儿肺炎和新生儿黄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晚期孕妇GBS带菌增加剖宫产率,对妊娠结局造成不良的影响,应对孕晚期孕妇常规行GBS筛检。

  • 标签: B族链球菌 妊娠晚期 孕妇妊娠结局
  • 简介: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后宫内合并宫妊娠的发病因素和临床特征。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4年4月IVF-ET术后5例宫内合并宫妊娠患者的受孕方式、临床症状、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及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者中,IVF-ET术后第12~14天测尿或血β-hCG及阴道超声确定宫内合并宫妊娠,其中腹痛4例,阴道出血4例,晕厥、休克1例。1例合并宫角妊娠,4例合并输卵管妊娠。输卵管切除5例,部分宫角切除1例。术后阴道出血或腹痛明显改善后定期产前检查,现2例已足月分娩,2例继续妊娠中,1例术后第1天宫内妊娠自然流产。结论B超检查可及早发现宫内合并宫妊娠,手术为其首选,早诊断、早治疗患者预后良好。

  • 标签: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宫内合并宫外妊娠 诊治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中医内科实施责任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中医内科病房,在转变护理理念,提高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认识的基础上,实施了加强基础护理,建立能级护士管理构架,实行责任等措施。比较实施前后病区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责任护理模式后病区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结论:实施责任护理模式后,能充分发挥护士的潜能,更好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增强了护理人员职业认同感,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 标签: 内科 优质护理 整体护理
  • 简介:一、病情摘要患者女性,51岁,主因"阴道不规则流血4个月余"于2002年2月8日收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4/30d,经量不多,无痛经.末次月经2001年8月,继之出现阴道少量出血,淋漓不尽,持续4个月.无阴道排液、无性交后出血,大小便正常.1周前就诊于我院,妇科检查发现左阴道壁肿物,阴道镜下活检病理示:"低分化癌",为进一步治疗收入院.

  • 标签: 右髂 外淋巴结 淋巴结转移
  • 简介:目的评价国产硝呋太尔霉素阴道软胶囊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盲法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进口麦咪康帕阴道栓为对照药。结果有效病例为滴虫性阴道炎62例、细菌性阴道病65例、外阴阴道念珠菌病65例,各适应证的试验组及对照组受试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妇科实验检查在用药前后均有明显改善(P〈0.01),各适应证的总有效率为90.0%~96.8%,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疗效相似(P〉0.05),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对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等均无影响,仅个别患者有轻微的阴道局部的刺激症状。结论临床试验结果提示,国产硝呋太尔霉素阴道软胶囊是一种可供选择的、能用于治疗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炎及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阴道局部药物。

  • 标签: 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 滴虫性阴道炎 细菌性阴道病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 简介:目的:探讨两种固定法对导尿管固定效果与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满选择妇科子宫脱垂及癌症手术患者200例,按留置导尿的固定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工”字型敷料贴,将导尿管固定于大腿内上1/3处,再常规固定于床旁。对照组直接将导尿管固定于床旁。比较两组导尿管固定的效果与患者的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导尿管折叠率,滑脱率分别为1.9%,0.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7.4%,观察组患者感到变化体位不适率、担心引流管脱出率分别为6.6%。11.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5%,31.5%(均P〈0.05)。结论:用“工”字型敷料贴,将导尿管固定于大腿内上1/3处,再常规固定于床旁明显优于直接将导尿管固定于床旁。

  • 标签: 留置导尿管 固定效果 舒适度
  • 简介:目的:应用负压引流术与固定架相结合对合并患有严重软组织损伤的小腿骨折患者实施急诊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合并患有严重软组织损伤的小腿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0例。采用常规外科手术方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负压引流术与固定架相结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小腿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小腿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治疗方案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负压引流术与固定架相结合对合并患有严重软组织损伤的小腿骨折患者实施急诊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负压引流术 外固定架 严重软组织损伤 小腿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