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随着我国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尤其是护理科学的发展。为了适应医院改革,提高护理质量,适应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需要,作为护理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激励机制的重要性,灵活运用激励机制,尊重和理解护理人员,

  • 标签: 护理管理者 激励机制 医院改革 人性化管理 卫生事业 护理科学
  • 简介:紫杉醇作为肿瘤化疗药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乳腺癌化学治疗中的一线药物。紫杉醇还适用于卵巢癌、肺癌和头颈部的肿瘤。对于常规化疗无效的肿瘤,如淋巴瘤、小细胞肺癌、食管癌、胃癌、膀胱和生殖细胞肿瘤,也可以应用紫杉醇化疗[1]。然而,随着紫杉醇药物的广泛应用,肿瘤对紫杉醇耐药的矛盾日益突出。紫杉醇作为一线药物治疗乳腺癌的有效率为30%~60%,而作为二线药物或者单药化疗药物,其有效率为20%~40%[2]。乳腺癌对紫杉醇耐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肿瘤细胞紫杉醇耐药性的获得涉及多种机制。笔者通过分析近年来乳腺癌紫杉醇耐药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探讨乳腺癌对紫杉醇耐药的机制,以期指导临床更加合理地选择化疗方案。

  • 标签: 乳腺肿瘤 紫杉烷类 抗药性 肿瘤
  • 简介:乳腺癌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肿瘤,在组织形态、免疫表型、生物学行为、治疗反应上都存在着极大地差异。因此,肿瘤患者临床个体化治疗的要求使传统的肿瘤病理学分型方法面临巨大的挑战。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以乳腺癌基因表达特征为基础的分子分型为探讨乳腺癌的异质性、治疗靶点、预后评估及个体化治疗等提供了新的启示。

  • 标签: 乳腺肿瘤 分子分型 淋巴结 受体 erbB-2
  • 简介:《礼记》中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为。”到了青春期,由于生殖器官的成熟和性腺的发育,性激素的分泌增加,使男女产生性欲。如男性会感到有附睾丸的压力、精囊需要松解、全身紧张,医学上叫性的排泄欲,需要性交或自淫方能解除,这种需要将维持好多年。女性的性欲表现身体的膨满感,

  • 标签: 性欲 女性 松解 性交 精囊 性激素
  • 简介:乳腺癌远处转移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迄今为止,我们虽然对乳腺癌的转移机制有所了解,但仍有众多问题尚未解决。研究乳腺癌转移机制这一医学难题,有助于掌握肿瘤演进过程,防治乳腺癌转移。转移相关基因和蛋白是转移发生的内在分子基础,所谓转移相关基因是一族功能上能够促进或阻断肿瘤转移潜能而不影响肿瘤细胞生长、增殖的基因。乳腺癌转移过程不仅伴随着增殖相关分子和转移相关分子之间的程序性互动,而且也受到细胞微环境、宿主因素、免疫调控等多元影响。近年来,通过应用消减杂交、

  • 标签: 乳腺肿瘤 转移机制
  • 简介: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ovarysyndrome,PCOS)是育龄妇女中最常见的复杂的妇科内分泌疾病,占妇科内分泌门诊的50%,其发病率占育龄女性的6%~10%,不孕症患者中的20%为PCOS。PCOS因其发病率高,对患病妇女有多方面的危害。欧洲和美国生殖协会每年都举办“多囊卵巢综合征专题研讨会”,足以证明对该疾病的重视。本文就PCOS的临床特征和遗传学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PCOS 临床特征 遗传学 多囊卵巢综合征 内分泌疾病 妇科内分泌
  • 简介:目的探讨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6年5月我院收治的青春期PCOS患者5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青春期PCOS患者中,超重者占39.7%,肥胖者占31.0%,月经异常、痤疮、多毛和黑棘皮症发生率分别为87.9%、65.5%、56.9%和6.9%,痤疮和多毛评分明显增高(分别为1.60±1.36和2.16±1.98),胰岛素抵抗发生率为12.7%。青春中期组与晚期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肥胖、高雄激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是青春期PCOS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应作为青春期PCOS的高危因素在临床上引起重视。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青春期 胰岛素抵抗 高雄激素血症
  • 简介:京城戒网瘾训练营专家指出,沉湎网络破坏新陈代谢和生物钟——那么网络成瘾是如何形成的,危害有多大,什么样的人容易成瘾,有无治疗办法?

  • 标签: 诊断 治疗 网络成瘾者 智商 生物钟 新陈代谢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锌缺乏症的防治对策。方法选出符合临床诊断的30例小儿锌乏症进行发病原因,发病机制的分析。结果制定出合理的防治对策。结论小儿锌缺乏症是严重影响小儿消化,生长发育免疫功能等一项重要指标,所以正确诊断,仔细分析其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对指导预防和治疗小儿锌缺乏症是至关重要的。

  • 标签: 缺乏症 病因 机制 防治对策
  • 简介:糖尿病患者易于并发冠心病;两者在"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基础上,以胰岛素抵抗为核心,出现糖代谢障碍、高血压、血脂紊乱、内皮功能损伤、纤溶系统功能异常等一系列的病理情况,导致糖尿病早期发生冠心病。针对其发病的诸多环节,采用改善生活方式、降糖、调脂、降压、抗血小板等措施能延缓或阻止病情的进展及改善预后。

  • 标签: 冠心病 糖尿病机制策略
  • 简介:目的探讨孕产妇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venoussinusthrombosis,CVST﹚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对策。方法对2009年2月至2015年5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32例孕产妇合并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中,表现为头痛30例,伴呕吐23例,精神异常3例,视物模糊12例,一侧或双侧肢体无力7例,痫性发作6例,意识障碍10例,感觉障碍5例,病理征阳性17例,视乳头水肿22例,合并发热5例,均经头颅CT、MRI/MRV及DSA检查确诊。19例患者采用单纯全身抗凝治疗,痊愈16例,存留功能障碍2例,1例颅内静脉窦广泛血栓合并脑内出血、脑疝形成重症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13例重症患者行静脉窦内接触性溶栓治疗,痊愈8例,存留功能障碍5例;3例妊娠早期患者在病情稳定后终止妊娠;6例妊娠晚期患者评估胎儿产后有存活可能,立即行剖宫产终止妊娠,5例新生儿存活,1例早产儿死亡。结论CVST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当孕产妇出现不明原因的头痛等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时,应高度警惕CVST的可能,尽早行影像学检查确诊,根据患者的病情及严重程度及时行抗凝、多途径血管内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孕产妇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抗凝 溶栓
  • 简介:刚地弓形虫是重要的致畸性原虫,孕妇感染后可影响胎儿发育导致出生缺陷。虫体在入侵宿主细胞和致病的过程中,其表面抗原(surfaceantigen,SAG)、微线体蛋白(micronemes,MIC)、棒状体蛋白(rhoptryprotein,ROP)和致密颗粒蛋白(densegranuleprotein,GRA)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就当前弓形虫的流行情况以及研究热点综述如下。

  • 标签: 刚地弓形虫 出生缺陷 致病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肉芽肿性乳腺炎(GM)分类诊疗的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且资料完整的218例GM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资料包括临床基础数据、影像学检查、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和效果,并采用字2检验分析3种类型(难治型、肿块型和脓肿型)GM棒状杆菌阳性率及高泌乳素血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患者均为非哺乳期育龄妇女,年龄为(33.5±3.9)岁,于宝宝离乳后(3.6±1.6)年发病,其中63郾8%(139/218)患者有不同程度哺乳障碍史,97.2%(212/218)患者表现为乳房肿块.根据首诊临床表现分为肿块型41例、脓肿型126例和难治型51例.有96例患者可取得脓液标本,其中脓肿型GM61例,难治型GM35例;脓肿型和难治型GM相比,棒状杆菌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6/61)比8.6(3/35),X^2=0.025,P=0.900].3种类型GM患者高泌乳素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280,P〈0.001),其中,难治型患者高泌乳素血症发生率比肿块型和脓肿型患者高[58.8%(30/51)分别比17.1%(7/41)和27.0%(34/126),X^2=16.487、15.944,P均〈0.017].类固醇激素在GM的治疗中占95.9%(209/218).21.1%(46/218)患者采用了抗生素及抗分支杆菌药物治疗,取得一定的效果.中位随访时间15.8个月(6.0-32.0个月),所有患者的总复发率为11.0%(24/218),其中,肿块型复发率最低,为2.4%(1/41).结论肉芽肿性乳腺炎病因不明,类固醇激素为最主要的治疗方式,部分患者对抗生素或抗分支杆菌药物治疗有效.肿块型患者治疗效果最佳.

  • 标签: 肉芽肿 乳腺炎 诊断 外科手术 类固醇激素
  • 简介:多发性抽动症,又称为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综合征,此疾病为在儿童时期发生疾病,患者一般多出现发声抽动、运动抽动等表现,患者还有多动、强迫等方面的表现。此疾病的发生几率为0.1%~1%左右,患者发生疾病的年龄为3~8岁,发病的男性一般都多余女性患者。虽然本病的名称为"抽动秽语综合征",但秽语症状并非本病所必须具备的条件。目前我国大多数学者主张将本病称为多发性抽动症。

  • 标签: 儿童 多发性抽动症 发病机制 治疗 综述文献
  • 简介: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salviamihiorrhizabunge)的干燥根部。其具有活血化瘀功效,入药历史悠久。丹参酮(tanshinone,Tan)为丹参根部的乙醚或乙醇提取物,是丹参的主要有效成分。按其不同的化学结构分为丹参酮Ⅰ(Ⅰ)、丹参酮ⅡA(Ⅱ)、丹参酮ⅡB(Ⅲ)、隐丹参酮(Ⅳ)等15种成分。大量研究显示丹参酮ⅡA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杀伤作用、诱导分化和凋亡作用。

  • 标签: 丹参酮 乳腺癌
  • 简介: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MAPK)信号通路是真核生物信号传递网络中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多种细胞过程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包括细胞的恶性转化、肿瘤的发生发展、肿瘤的耐药等方面。乳腺癌是女性群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据估计,妇女的一生中,每8人就有1人会被诊断为乳腺癌,并且,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

  • 标签: 乳腺肿瘤 MAP激酶信号系统 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类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癌基因表达及血清学肿瘤标志物水平与其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67例原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按照临床预后的高危因素将子宫内膜癌患者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PTEN、p53和Ki-67基因的表达,电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CA125、CP2、CA199及唾液酸(SA)等肿瘤标志物,分析各项肿瘤标志物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不同临床病理分期ER、PR、PTEN、CA125和CP2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分级ER、PR、Ki-67和SA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肌层浸润深度PR、CA125和CA199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无淋巴结转移ER、PR、CA125和CP2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无脉管内癌栓CA125和SA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腹水癌细胞CA125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危组PR表达显著低于低危组(P〈0.05),高危组Ki-67、CA125、CA199和CP2的表达均显著高于低危组(P〈0.05),两组中ER、p53、PTEN和SA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Ki-67、CA125、CA199和CP2与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密切相关,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分子分型 肿瘤标志物 免疫组化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