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监测冷冻胚胎解冻复苏移植(frozenembryosthawingrecoverytransfer,FET)前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孕酮(progesteroneP)及内膜厚度,利用ROC曲线评价其预测妊娠结局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FET的临床资料,自然周期(组1)180例,激素替代周期(组2)187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移植前日血清E2、P水平和内膜厚度对FET结局的预测价值,确定其临界值及最佳预测指标。结果比较两组血清E2和P及内膜的ROC曲线下面积与机会参考线下面积比较,对妊娠预测价值较低;而组1血清E2、P对流产的预测价值较高,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882和0.846,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04.4pg/ml和18.15ng/ml,均显著大于机会参考线下面积(P〈0.05)。结论移植前血清E2、P值及内膜厚度不能有效评估FET妊娠,对妊娠预测价值较低,但自然周期E2、P值对FET的妊娠结局流产的预测价值较高,两者可作为预测FET结局流产的参考指标。

  • 标签: 雌二醇 孕酮 冻融胚胎移植 ROC曲线
  • 简介:目的探讨癌基因C-erbB-2,抑癌基因P53在卵巢上皮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67例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其中10例良性肿瘤,14例交界性卵巢瘤、43例卵巢癌的石蜡包埋的卵巢组织进行C-erbB-2和P53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①在卵巢恶性肿瘤、交界性肿瘤、良性肿瘤之间C-erbB-2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C-erbB-2的表达率及表达强度与组织分化程度有显著相关性(P<0.05),C-erbB-2的过度表达见于恶性程度高,组织分化差的肿瘤中.②在卵巢恶性肿瘤、交界性肿瘤、良性肿瘤之间P53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表达强度与组织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有显著相关性(P<0.05).在恶性程度较高,组织分化差,较晚期的肿瘤P53的表达较强.结论癌基因C-erbB-2及抑癌基因P53在卵巢癌组织中广泛存在,并与其临床病理指标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这些基因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对各基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协同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卵巢上皮性肿瘤 癌基因C-ERBB-2 抑癌基因P53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研究母源表达的印记基因p57K1P2和PHLDA2(IPL/TSSC3)蛋白表达对葡萄胎的辅助诊断意义。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院刮宫组织存档的石蜡包埋标本,其中病理组织学诊断完全性葡萄胎(completehydatidiformmole,CHM)13例,部分性葡萄胎(partialhydatidiformmole,PHM)16例。全部病例行流式细胞术DNA倍体分析,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p57K1P2及PHLDA2在病理组织中表达。结果29例病例DNA倍体分析:二倍体15例,三倍体13例,四倍体1例,诊断为CHM15例,PHM14例,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86.2%。部分性葡萄胎p57K1P2和PHLDA2绒毛滋养细胞层免疫组织化学全部阳性(100%,14/14)。PHLDA2染色阳性位于胞质和胞膜,表达为强阳性。p57K1P2染色阳性位于胞核,表达为强阳性。所有完全型葡萄胎绒毛滋养细胞层p57K1P2和PHLDA2免疫组织化学均阴性(100%,15/15)。结论p57K1P2和PHLDA2可能是鉴别CHM和非CHM的标志物,两者免疫组化学阴性可能是CHM的可靠标志物,但有待扩大样本验证。

  • 标签: 葡萄胎 免疫组织化学 流式细胞分析 p57K1P2
  • 简介:目的探讨p16^INK4A、p53、Ki-67及雌激素受体(ER)在不同程度宫颈病变中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采用SP法检测宫颈鳞状细胞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尖锐湿疣及正常宫颈组织中p16^INK4A、p53、Ki-67及ER蛋白的表达。结果p16^INK4A、p53、Ki-67及ER在宫颈鳞癌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0%、86.4%、86.4%及4.6%;在CINⅢ中为92.5%、75.0%、100%、20.0%;在CINⅡ中为90.5%、64.3%、100%及23.9%;在CINⅠ中为71.8%、43.6%、100%、79.5%;在尖锐湿疣组中为39.0%、43.9%、26.9%、61.0%。p16^INK4A在宫颈鳞癌、CINⅢ、Ⅱ组中,以强阳性表达为主;尖锐湿疣组仅为弱阳性表达。Ki-67在宫颈鳞癌、CINⅢ组中,以强阳性表达为主。宫颈鳞癌、CINⅢ、Ⅱ、Ⅰ、尖锐湿疣中p16^INK4A、p53、Ki-67、ER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5)。结论p16^INK4A、p53蛋白高表达与宫颈鳞癌、CIN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16^INK4A、p53、Ki-67阳性率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ER的阳性率与其呈负相关。

  • 标签: 宫颈鳞状细胞癌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免疫组化 P16INK4A P53 KI-67
  • 简介:目的探讨高分辨熔解曲线分析方法(HRM)检测β-地中海贫血纯合突变的有效性。方法应用HRM方法对中国最常见的4种β-地中海贫血(4个IVS-Ⅱ-654即HBB:c.316-197C>T,3个Codons41/42即HBB:c.126129delCTTT,1个Codon17即HBB:c.52A>T和4个-28即HBB:c.-78A>G)纯合突变进行检测,通过直接检测和与野生型标本混合后再检测2种方法检测。结果HRM方法可以检测出中国常见的4种β-地中海贫血纯合突变。结论HRM方法可以对中国常见的4种β-地中海贫血纯合突变进行检测,在产前诊断上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Β-地中海贫血 Β-珠蛋白 纯合突变 高分辨熔解曲线分析 熔解曲线
  • 简介:目的探讨荧光PCR熔解曲线技术在地中海贫血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ap-PCR、PCR+导流杂交和荧光PCR熔解曲线技术检测143例产前标本的地中海贫血基因,结果不一致时采用DNA测序确认。结果143例产前标本中检出重症地贫27例,包括20例重型α-地贫和7例重型β-地贫。荧光PCR熔解曲线技术在地中海贫血基因产前诊断中符合率100%。PCR+导流杂交技术检测α-和β-地中海贫血基因与其他2种方法各有1例结果不符,经DNA测序分析是由于PCR+导流杂交技术灵敏度高,因存在低比例的母体细胞污染所致。结论荧光PCR熔解曲线技术是一种高效、快速、准确的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新技术,可用于地中海贫血产前诊断。地中海贫血产前诊断最好采用2种不同技术原理的方法独立检测,保证结果的准确可靠。STR技术检测母体细胞污染的低灵敏度需要警惕。

  • 标签: 地中海贫血 产前诊断 荧光PCR熔解曲线
  • 简介:目的研究细胞周期相关蛋白p27与cyclinE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54例宫颈鳞癌中p27和cyclinE蛋白的表达,分析它们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结果P27蛋白在宫颈鳞癌中呈低表达,且与组织学分级和预后有关;而cyclinE蛋白在宫颈鳞癌中呈高表达,且与临床分期和预后有关.两者在肿瘤中的表达呈负相关.低p27、高cyclinE表达预示患者有一个不良的预后.结论p27和cyclinE蛋白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p27与分化有关,cyclinE与病程进展有关,二者均可作为临床判定预后的指标.

  • 标签: 宫颈鳞癌 P27蛋白 CYCLIN E蛋白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探讨人类染色体末端酶RNA(hTERC)基因的扩增及P16蛋白的表达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12例宫颈癌,66例CIN,34例慢性宫颈炎患者宫颈组织中hTERC基因异常扩增及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hTERC基因在慢性宫颈炎、CIN1、CIN2、CIN3和宫颈癌中的扩增率分别为2.94%、16.67%、41.18%、78.38%和83.33%,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16蛋白在慢性宫颈炎、CIN1、CIN2、CIN3和宫颈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82%、16.67%、41.18%、86.49%和91.67%,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颈病变组织中hTERC基因和P16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637,P〈0.01)。结论hTERC基因和P16蛋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两者间有正相关性。

  • 标签: 子宫颈癌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人染色体端粒酶RNA基因 P16蛋白
  • 简介: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hypermethylationstatusofglutathionetransferaseP1(GSTP1)andE-cadherin(ECAD),TSGs(tumorsuppressorgenes)inourbreastcancersamplesandexploretheircorrelationwithclinicopathologicalfeaturesofcorrespondingcancerpatients.MethodsOnehundredandthirty-sixIDC(invasiveductalcarcinoma)patientswererecruitedforanalysisand16fibroadenomapatientsactedascontrol.DNAextractionandmethylation-specificPCR(MSP)weresubsequentlyperformedprecededbypathologicalexamination.ResultsThepercentageofhypermethylatedGSTP1incarcinomaandfibroadenomagroupswas34.92%and15.79%respectivelyandthepercentageofhypermethylatedECADincarcinomasandfibroadenomaswas18.00%and0.00%respectively.Carcinomahadthehighestpercentageofc-erbB2overexpressionbeing54.55%amongtheclinicopathologicalparameters.ConclusionHypermethylationpatternsarefrequentinIDCandseemtorelatetoc-erbB2overexpression,andsuchepigeneticchangeshouldnotbeneglectedinfibroadenoma.Tumormethylationstatusincancerpatientscanbedeterminedatearlystageanditmaybeareferenceforbettertreatmentplanning.

  • 标签: 乳腺癌 临床 治疗 疗效
  • 简介:SNP-发现的微缺失微重复以及单亲二倍体、染色体杂合性缺失等拷贝数正常的染色体异常,能够检测非整倍体和多倍体,但无法检测平衡易位。在本研究中,我们结合高分辨G显带核型分析,应用全基因组芯片技术检测了1例小脑发育不全的胎儿携带的5p部分单体合并17q部分三体,分析其可能发生小脑发育不全的原因,报告如下。

  • 标签: 部分三体 部分单体 小脑发育不全 染色体异常 技术检测 全基因组芯片
  • 简介:目的探讨芳香化酶P450(P450arom)在子宫内膜增生症、子宫腺肌病等雌激素依赖性疾病病变内膜中的不同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测定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Ⅰ组)、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Ⅱ组)、子宫内膜增生症内膜(Ⅲ组)、正常子宫内膜(Ⅳ组)四组不同内膜中P450arom的表达。根据阳性率和表达强度进行量化评分(免疫组化评分)。结果①P450arom在子宫腺肌病异位、在位、子宫内膜增生症内膜中均阳性表达,但在正常子宫内膜无表达,P450arom在异位子宫内膜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在位子宫内膜、增生症子宫内膜(P〈0.05);异位子宫内膜病灶周围肌肉组织中也有P450arom表达;②P450arom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膜的增殖期和分泌期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雌激素限速酶P450arom是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增生症等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激素,局部分子水平代谢紊乱可能导致疾病发生。②内膜P450arom检查不能作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方法,但可作为雌激素依赖性疾病筛选方法。

  • 标签: 芳香化酶P450 子宫内膜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动态增强对乳腺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3年1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32例乳腺癌患者的MRI资料,分析病灶MRI信号、形态、邻近结构改变、强化方式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指标。结果本组32例T1W1、T2W1图像分别是低信号、低信号或混杂高信号;22例(68.8%)肿块呈现不规则,10例(31.3%)呈类圆形状;边缘有"毛刺征"者25例(78.1%),累及Cooper韧带者18例(56.3%),病灶可见砂粒样钙化者17例(53.1%),累及局部皮肤导致增厚者14例(43.8%),另乳头塌陷者6例(18.8%);所有病灶均不均匀强化,其中24个呈环形强化,8个见对比剂填充征;22个病灶呈Ⅲ型曲线(为快进快出型),9个病灶呈Ⅱ型曲线(为平台型),1个呈Ⅰ型曲线(为缓慢上升型)。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结合肿瘤环行强化特点及毛刺征改变,进行多参数综合评估,可作为诊断乳腺癌的重要参考因素,有助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乳腺肿瘤 早期诊断
  • 简介:目的研究BP1与C-erbB-2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RT-PCR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2例乳腺癌及配对癌旁组织中BP1、C-erbB-2基因的表达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运用x^2检验对各组间差别及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BP1在乳腺癌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5%(40/62)和0.05%(3/62),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BP1阳性表达率在ER阳性乳腺癌组织中为(47.3%)(18/38),在ER阴性乳腺癌组织中为91.7%(22/24),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BP1阳性表达率在Ⅰ期乳腺癌中为36.3%(4/11),在Ⅱ期乳腺癌中为64.3%(27/42),在Ⅲ期乳腺癌中为100%(9/9),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在乳腺癌组织中C-erbB-2阳性表达率为46.8%(29/62),C-erbB-2与BP1共阳性者23例,共阴性者16例。结论BP1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BP1表达与乳腺癌雌激素受体状态及组织学分级有关,与C-erbB-2共表达。

  • 标签: BP1 C-ERBB-2基因 乳腺肿瘤
  • 简介:目的研究乳腺癌细胞耐药过程中p38MAPK活性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探讨p38MAPK信号转导途径在其中的作用。方法以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处理乳腺癌耐药细胞MCF-7/ADM,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对细胞凋亡的影响;MTT检测MCF-7/ADM细胞对阿霉素的半数药物抑制浓度(IC50);Westernblot检测SB203580处理MCF-7/ADM和MCF-7两株细胞后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RT—PCR检测细胞内MDR-1mRNA水平。结果SB203580(10μmol/L)干预24h后MCF-7/ADM细胞的凋亡率为(26.73±4.90)%,与未干预组和对照组凋亡率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143.80,P〈0.001);MCF-7/ADM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明显提高(F=148927.10,P〈0.001),相对逆转率达68.45%;与对照组和未干预组相比,干预组的MDR1mRNA(F=9139.24,P〈0.001)及p38MAPK(F=685.42,P〈0.00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p38MAPK信号转导途径与乳腺癌耐药密切相关,其可能机制为p38MAPK保护人乳腺癌耐药细胞(MCF-7/ADM)逃避凋亡,阻断该通路可增强乳腺癌耐药细胞发生凋亡。

  • 标签: 乳腺癌 细胞凋亡 P38MAPK 多药耐药
  • 简介:近来p27基因与恶性肿瘤的关系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该基因编码的产物P27蛋白是一种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的负性调控因子,参与细胞周期的调节。其表达下调与许多恶性肿瘤细胞的异常增殖关系密切。现对P27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乳腺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P27 生物学功能 乳腺癌 化疗 内分泌治疗 分子靶向治疗
  • 简介:研究表明,雌激素在诱导乳腺癌发生和细胞增殖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雌激素及其受体组成的蛋白复合体作用于乳腺细胞,促进多种基因的转录调节。临床上,大约2/3的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阳性,且具备生物活性功能,能促进和维持乳腺肿瘤细胞的生长。因此,临床上通过检查乳腺癌细胞是否含有ER,和ER对雌激素的应答性来决定是否应用抗雌激素药物。

  • 标签: 抗雌激素药物 乳腺癌细胞 S蛋白 雌激素受体 耐药 乳腺肿瘤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经腹VCI-C技术检测胎儿小脑蚓部畸形的价值。方法采用GE公司VolusonE8三维超声诊断仪,应用VCI-C技术来获得胎儿小脑蚓部正中矢状切面,并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及生物测量。结果按照Malinger等提出的分类方法诊断Dandy-Walker畸形(DWM)3例,小脑蚓部发育不全(VA)5例,小脑蚓部发育不良(VH)2例,Blake陷窝囊肿(BPC)4例,颅后窝池蛛网膜囊肿(PFAC)5例,颅后窝池扩张(MCM)4例。2例经尸解证实,5例产后经颅脑MRI证实。结论经腹VCI-C技术可以简便、有效地获得小脑蚓部正中矢状切面,可以较客观地评价胎儿小脑蚓部畸形。

  • 标签: 三维超声容积对比成像联合C平面技术 小脑蚓部正中矢状切面 小脑蚓部畸形
  • 简介:目的研究大麻素受体2(cannabinoidreceptor2,CB2)在人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内浸润T细胞亚群,包括FOXP3+T、CD4+T、CD8+T细胞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德州市中医院病理科保存的人体手术切除标本90例,纳入30例正常人宫颈组织为对照A组、30例人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Ⅱ~Ⅲ级组织为对照B组、30例人子宫颈癌组织为观察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real-time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检测CB2在各组中表达情况,采用间接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观察组组织内浸润FOXP3+、CD4+T、CD8+T细胞数目。结果CB2蛋白及mRNA在3组中均有表达,且在观察组中表达最高、对照B组中次之、对照A组中表达量最低,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B2蛋白及mRNA的表达均与组织内浸润的CD8+T呈负相关(P〈0.05)。结论CB2在人子宫颈癌组织内存在高表达现象,且与组织内浸润CD8+T细胞数量减少有一定相关性。

  • 标签: 大麻素受体2 子宫颈癌 FOXP 3+T细胞 CD 4+T细胞
  • 简介:目的研究三阴性乳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supervision法对三阴性乳腺癌标本进行VEGF—C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三阴性乳腺癌中VEGF—c表达与临床病理特点之间的关系。计数资料问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三阴性乳腺癌中VEGFC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月经状态无关(P〉0.05),而与肿瘤大小、分期、淋巴结状态及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肿瘤大、分期晚的患者,VEGF—C表达较肿瘤小、分期早的患者强,组织学高分级者VEGFC表达较低分级者强,淋巴结阳性患者VEGF-C表达较阴性患者强。结论三阴性乳腺癌中VEGF—C的表达可能在促进肿瘤生长、浸润及转移中起作用。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转移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子宫内膜癌的3.0T磁共振(MRI)图像特征,评估MRI平扫加增强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MRI图像,并按照FIGO2009子宫内膜癌分期标准进行MRI分期,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MRI分期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结果3.0TMRI-DWI诊断子宫内膜癌Ⅰ期160例,Ⅱ期18例,Ⅲ期21例,Ⅳ期3例,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相比,其诊断总体符合率为92.1%(186/202)。其诊断Ⅰ期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94.3%、76.7%、93.8%、78.6%和95.5%;Ⅱ期为100.0%、98.4%、83.3%、100.0%和100.0%;Ⅲ期为75.0%、98.3%、85.7%、96.7%和97.0%;Ⅳ期为75.0%、100.0%、100.0%、99.5%和99.5%。结论在子宫内膜癌中,3.0TMRI-DWI术前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的符合率较高,可以作为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的常规检查,从而为临床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术前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