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MRI对儿童脑裂蚴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临床确诊的儿童脑裂蚴病17例,回顾性分析其脑部的MRI表现,部分病例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同时回顾性分析该病就诊时的诊断符合率及统计两位影像学医生在掌握该病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前后诊断检出率的变化。结果增强扫描12例,病灶均显示强化,8例病灶呈环形、串珠状或匐行管状强化。7例MRI复查发现2例病灶强化的位置及形态有改变。病灶匐行管状、串珠状、扭曲条索状强化及随访病例病灶位置及形态的改变是儿童脑裂蚴病MRI典型征象;17例脑裂蚴病患儿临床首诊时、行第一次影像学检查后及随访后多次影像学检查后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0%、11.8%和28.6%。两位影像学医生在掌握该病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后诊断检出率提高到64.7%、70.6%与85.7%。结论儿童脑裂蚴病的脑部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正确把握该病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对减少临床误诊率有很大帮助。

  • 标签: 裂头蚴病 脑疾病 磁共振成像 儿童
  • 简介:由张善通、陈张根和贾兵主编的《现代小儿心外科学》于2007年3月由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30年来累积的心内外科经验和手术病例为基础,并邀请我国内地和香港地区专家参加编写,系统地介绍儿童心外科疾病的最新诊断治疗方法和技术,包括麻醉、体外循环、围术期处理、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介入治疗、内外科镶嵌治疗、术后并发症等的处理,以及微创外伤、内镜外科和组织工程学等。编写中还参考国外近年来公开发表的相关研究和学术著作,反映了这一学科的最新发展趋势。本书内容丰富全面,图文并茂,可供儿童心外科、成人心外科、心内科、麻醉科、体外循环、心脏超声、心电监护室医生(技师、护士)、研究生和本科生阅读。本书共57章,约100万字。每本定价200元。

  • 标签: 胸心外科疾病 文献出版 外科学 小儿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体外循环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术式的微创手术矫治漏斗的特点及疗效。方法2003年3月至2008年2月,采用微创手术方法治疗漏斗125例。其中电视胸腔镜辅助微创手术52例;小切口直视微创手术28例;小切口不损伤肋骨微创手术15例;Nuss手术30例。除Nuss手术外,全部病人均选择钢板、克氏针倒T形内固定。结果手术后均恢复顺利,1例内固定钢板滑脱,术后3d重新手术固定。1例Nuss手术病人发生中量血。其余无重要并发症。术后胸片、CT复查胸骨位置全部恢复正常。随访2个月至2年,4例有壁局限性凹陷,其余病人效果满意。结论本文报告的微创手术方法创伤小,疗效好。手术年龄以3—5岁为宜。如胸骨凹陷较重,临床症状多,主张在2~3岁手术,并可选择不损伤胸骨和肋骨的微创术式。

  • 标签: 漏斗胸 外科学 微创手术 克氏针
  • 简介:壁恶性神经鞘瘤临床上较为少见,我院近期收治1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患儿,男,10个月。6个月前发现背部一肿物,无特殊不适,无明显消瘦,肿物逐渐增大。体查:一般情况良好,右后壁见一肿物,位于第7~10肋间,固定。胸部CT检查显示:T8、T9椎体旁见4.5cm×4.5cm×4.0cm软组织影,位于皮下,相应肋间隙增宽,肋骨椎体无明显破坏,部分突入胸腔内。

  • 标签: 恶性神经鞘瘤 胸壁 小儿 胸部CT检查 肋间隙 骨椎体
  • 简介:目的探讨经单切口实施NUSS手术治疗小儿漏斗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本院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实施NUSS手术治疗小儿漏斗47例(Park分型均为I型,Hailer指数3.3~4.1),其中经单切口手术(观察组)25例,经双侧切口手术(对照组)22例。对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并发症、疼痛强度和疗效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平均随访时间为11个月(6~26个月)。结果4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死亡,治疗优良率均为100%。从围手术期情况来看,观察组手术时间(52.96±7.17)min,术中出血量(7.08±3.23)mL,疼痛强度评分为3.64±1.03;对照组手术时间(67±9.28)rain,术中出血量(9.91±4.12)mL,疼痛强度评分4.22±0.81。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并发症方面比较,两组各有2例出现气胸,经观察后均自行吸收,观察组中3例术后出现长期疼痛,对照组2例术后出现长期疼痛,均予去痛片口服对症处理后好转,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6,P=0.69)。结论经单切口实施NUSS手术治疗小儿对称性漏斗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疼痛轻,是可行的、安全可靠的方法,近期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漏斗胸 NUSS手术 治疗 儿童
  • 简介:胸骨裂(congenitalcleftstemum)是一种极其罕见的先天性畸形,Torres于1740年首次描述了此类疾病,从此,胸骨裂的相关报道逐渐增多,并对该疾病进行了分类,一些治疗方法也相继出现。

  • 标签: 胸骨裂 五联症 先天性畸形 治疗方法 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双钢板NUSS手术治大龄重度漏斗的可行性及手术技巧。方法对22例大龄漏斗儿童在胸腔镜辅助下行双钢板Nuss手术,其中男19例,女3例;年龄10-16岁,平均年龄(12.05±2.04)岁,全组病人按照Hailer指数均为极重度漏斗,按照个体化矫治的原则,分别选用双钢板矫治漏斗,每一个钢板使用一个固定器分置于两侧壁,并评价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结果2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50~95rain,平均手术时间(65.6±13.5)min;术中出血10~45mL。其中11例行剑突下辅助小切口,22例均采用单侧固定翼固定于不同侧壁,术后住院时间6~10d,平均(7.15±1.12)d;术后3年左右取出钢板,随访3个月至6年,发生少量气胸3例,皮下气肿1例,未发生内固定钢板移位,未见钢板排异反应,未见脊柱侧弯发生,术后无长时间疼痛发生,出院后均未再给予镇痛药物。结论对于大龄极重度漏斗的患儿,在单钢板矫治难以达到矫治效果时,双钢板矫治是安全有效的,部分极重度漏斗配合胸骨下剑突小切口,亦能达到满意矫正效果。

  • 标签: 漏斗胸 胸腔镜 NUSS手术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干燥闭塞性阴茎龟头炎(Balanitisxeroticaobliterans,BXO)在儿童期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诊治特点及预后。以进一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和重视,提高临床疗效并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间我们收治的8例BXO患儿临床资料。同时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总结。结果入选病例均通过临床表现诊断BXO,其中2例经病理诊断证实。患儿年龄2~10岁,平均年龄为7.4岁。均以"包茎、包皮口瘢痕狭窄"就诊,临床表现为排尿不畅或伴排尿后滴血,无明显的阴茎包皮感染病史,除1例术前彩超提示膀胱壁增厚外,其余均未见异常。查体见包皮内板及龟头呈不同程度增厚变白、硬化,部分包皮内板与冠状沟处及系带粘连严重。均予包皮环切和或系带成形术。术后1例出现尿道外口膜状狭窄,经反复尿道扩张及激素局部治疗,半年后症状无缓解,失访;其余7例排尿正常,阴茎包皮及龟头皮肤损害均消失;1例术后诊断为"过敏性紫癜"。结论BXO在儿童阴茎疾病中并不少见,常由于认识不足,导致延误诊断,错过及时准确治疗。重视病史、体检及继发性包茎术后包皮的病理检查,做好早期诊治和术后随访管理,有利于避免术后尿道狭窄及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 标签: 干燥闭塞性阴茎头炎 儿童 病因学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总结法乐四症(TOF)患儿手术治疗经验,探讨手术时机、手术适应证和围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4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132例小儿TOF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8例,女34例;年龄4个月至12岁,平均12.85岁。术前均行超声心动图或心导管造影检查确诊,均在体外循环下行根治性手术,部分病例以自体心包或带瓣自体心包扩大右室流出道和(或)肺动脉,对合并畸形作相应处理。结果本组围术期死亡4例(3.03%),其中2例死于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死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随访129例,随访时间12~90个月;失访3例。6例残余微量分流,生长发育正常,无不适。结论对症状显著的TOF患儿应尽早手术矫治,提高手术水平,加强术后监护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法乐四联症 外科学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抬举术中应用"弓形克氏针"治疗扁平胸型漏斗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自制的弓形克氏针架对107例小儿扁平胸型漏斗实施矫形术.结果全部病例矫形满意.结论此手术方法简单,对扁平胸型漏斗矫形满意.

  • 标签: 漏斗胸 外科学 矫形外科学
  • 简介:目的观察针五项为主治疗孤独症临床疗效。方法15例孤独症患儿采用针五项(智三针、四神针、颞三针、脑三针、颞上三针)为主,配合西医干预疗法治疗。4个月1个疗程,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及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评分。结果15例孤独症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3.33%(11/15)。治疗后CARS评分为(37.40±6.59)分,低于治疗前(43.73±5.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针五项为主治疗孤独症疗效确切。

  • 标签: 孤独症 针刺 穴位疗法 外治法 儿童
  • 简介:目的缺血后处理能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但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效果尚缺乏大组病例报道。该研究观察了缺血后处理对法洛四症患儿的心肺保护作用。方法将105例法洛四症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处理组,常规组行常规手术,处理组给予缺血后处理,即间断夹闭升主动脉3次。术后以两组患者的ICU治疗时间、输血量、正性肌力药物评分、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以及乳酸代谢作为评价指标。结果与常规组比较,处理组ICU治疗时间明显缩短[(37±21)hVS(54±26)h],输血量及正性肌力药物计分明显减少[(308±230)mLvs(526±515)mL和(5.9±5.0)vs(10.3±7.7)],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恢复更好,乳酸蓄积明显减少。结论缺血后处理对法洛四症根治术患儿有心肺保护作用。

  • 标签: 缺血后处理 法洛四联症 心脏手术 儿童
  • 简介:目的总结69例婴儿法洛四症一期根治术的围术期处理经验,探讨婴儿法洛四症的围术期处理方法。方法2008年1月至2016年2月,我们实施婴儿法洛氏四症一期根治术69例,均合并房间隔缺损、左上腔静脉、动脉导管未闭等一种或多种畸形。采取标准体外循环手术43例,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手术26例。均常规应用改良超滤技术,均实施一期根治手术。结果69例中,死亡4例,治愈65例。死亡原因:严重低心排综合征、低氧血症、肾功能不全。全部病例呼吸机辅助时间12—89h,平均(35.1±21.8)h。ICU滞留时间5~12d,平均(7.3±3.9)d。术后住院时间10~26d,平均(13.2±5.2)d。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低心排综合征9例,低氧血症8例,肺不张14例。结论婴儿法洛四症围术期应注重循环及呼吸的管理,积极防治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和肾功能不全,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 标签: 法洛氏四联症 婴儿 围手术期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Nuss手术矫治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继发性漏斗的初步经验。方法2008年6月至2016年1月,我们应用改良Nuss手术治疗3例先心病手术后继发性漏斗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4、4.5和9岁,体重12—21kg。3例中,2例为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1例为法洛氏四症手术后。畸形为对称性。CT检查Hailer指数5.5±1.5。手术均经剑突下小切口辅助、经原切口完成。结果3例均成功实施胸骨和心脏分离、Nuss钢板置入手术(均置入l根钢板),矫形效果优良。矫形外观与原发性漏斗初次Nuss手术相比效果稍差。术后胸腔引流管放置3d。2例随访无钢板移位,术后复查CT、心电图正常;1例术后合并皮下气肿,为胸骨后气体顺钢板溢出所致,3d后自行吸收。2例钢板拆除,钢板分别固定24和28个月,胸廓外形保持良好。结论改良Nuss手术矫治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继发性漏斗安全可行,手术中随着局部解剖改变随时调整手术方案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心脏病/先天性 手术后并发症 漏斗胸 微创性 NUSS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瘦素和脂素在儿童肥胖相关性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基于北京市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研究项目的现况调查结果,非随机选择3502名6-18岁学龄儿童(其中男1784名,女1718名)为研究对象,按照超重(包括肥胖)和高血压状态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正常体重正常血压组(对照组,1497名)、正常体重高血压组(HBP组,125名)、超重但血压正常组(OB组,1349名)和超重合并高血压组(OB+HBP组,531名)。通过比较4组人群血清瘦素和脂素水平,以及瘦素和脂素与血压之间的相关回归分析,探讨其与肥胖和血压之间的关系。结果超重肥胖人群BMI、血压、胰岛素和瘦素水平显著升高,脂素水平降低。HBP组与对照组BMI、瘦素、脂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B组和OB+HBP组与对照组比较,BMI、SBP、DBP、胰岛素和瘦素水平升高,脂素水平降低,与HBP组比较仍可见BMI、胰岛素和瘦素水平升高,脂素水平降低。与OB组比较,OB+HBP组BMI和胰岛素水平及男性的瘦素水平明显升高。血压与年龄、BMI、胰岛素、瘦素均呈显著正相关(r=0.260-0.643,P〈0.01),与脂素呈显著负相关(r=-0.171--0.332,P〈0.01)。但在调整胰岛素或BMI后,瘦素、脂素与血压的相关性减弱或消失。结论超重人群血压、胰岛素及瘦素水平均高于对照人群,脂素水平低于对照人群。瘦素、脂素可能通过肥胖或胰岛素抵抗与血压相关。

  • 标签: 瘦素 脂联素 肥胖 高血压 儿童青少年
  • 简介:目的探讨宫内发育迟缓(IUGR)对新生儿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并研究IUGR新生儿胰岛素敏感性和血浆脂素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出生后24h内住院的足月新生儿,按出生体重分为IUGR组(82例)和非IUGR组(90例),均于出生24h内测量体格生长指数,生后第7天检测空腹血糖、TG、LDL、HDL、血浆脂素和胰岛素水平,并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IUGR组和非IUGR组空腹血糖、TG、LDL和HDL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IUGR组比较,IUGR组胰岛素水平较高,血浆脂素水平较低,HOMA-IR较高,ISI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均显示HOMA-IR与脂素、出生体重呈负相关(P〈0.05)。结论IUGR新生儿血胰岛素水平升高、敏感性降低,有发生胰岛素抵抗倾向,可能与IUGR新生儿脂素水平降低有关。

  • 标签: 宫内发育迟缓 血糖 胰岛素抵抗 脂联素 新生儿
  • 简介:目的评估儿童Perthes病骨盆三截骨术中应用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的可行性、疗效及优势。方法收集2007年4月至2014年12月间由本院收治的74例(79髋)儿童Perthes病的患儿,按Catterall分型:Ⅲ型59髋,Ⅳ型20髋,均采用PolLeCoeur骨盆三截骨联合可吸收棒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4个月至7年9个月(平均46个月),根据Mckay标准,本组病例术后髋关节功能优51例(53髋),良15例(17髋),可8例(9髋),优良率为88.61%。术后随访X线片显示骨盆截骨植骨处固定良好,无植骨块松动移位及骨吸收病例发生。患髋髋臼覆盖率由术前75.06%的平均值增加至术后的95.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6,P〈0.001);术前患髋骺高比平均为65.49%,术后平均为80.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13,P〈0.001);CE角由术前平均16.22°增加至34.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58,P〈0.001);而Sharp角则由术前的41.46°降至术后的24.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44,P〈0.001)。结论可吸收棒代替克氏针或金属螺钉应用于儿童Perthes病三截骨术中髂骨截骨处的固定,疗效满意,操作简单,固定牢靠,无明显不良反应,可避免二次手术创伤。

  • 标签: Peflhes病 三联截骨 内固定 可吸收棒 儿童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胸腔镜下手术与开手术治疗不同类型肺隔离症(pulmonarysequestration,PS)的疗效及优缺点,为肺隔离症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05年1月至2017年10月由本院收治的肺隔离症患儿208例,其中男性138例,女性70例,年龄1个月至14岁,平均年龄(19.70±48.82)个月;叶内型143例,叶外型62例,叶内叶外同时存在3例。将叶内、叶外型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开手术组和胸腔镜手术组,分别比较两型开手术组和胸腔镜手术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胸腔引流量、留置胸腔引流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20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叶内型143例中,53例予开手术,90例予胸腔镜手术;叶外型62例中,10例予开手术,48例予胸腔镜手术,颈部手术2例,腹腔镜手术2例。叶内型病例中:胸腔镜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72.53±40.80)min,开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107.86±40.5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7,P〈0.001);胸腔镜手术组平均术中出血量(4.86±7.76)mL,开手术组平均术中出血量(36.53±38.4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0,P〈0.001);胸腔镜手术组平均胸腔闭式引流时间(5.12±2.46)d,开手术组平均胸腔闭式引流时间(5.67±0.82)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4,P=0.59);胸腔镜手术组平均胸腔引流量(310.16±265.96)mL,开手术组平均胸腔引流量(315.50±120.92)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3,P=0.98);胸腔镜手术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7.42±3.04)d,开手术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10.50±2.0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P〈0.05)。叶外型病例:胸腔镜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39.28±20.06)min,开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57.50±15.5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P〈0.05)。胸腔镜手术组平均术中出血量(2.26±1.41)mL,开手术组平均术中出血量(9.13±7.38)mL,差异有统计学

  • 标签: 支气管肺隔离症 外科手术 治疗 胸腔镜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