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维生D缺乏的表现婴幼儿生长发育比较快,对维生D的需求也相对大,如果父母没有能够给宝宝添加足够的维生D,便会出现佝偻病。例如,宝宝在6个月左右时出现乒乓头、肋骨外翻、鸡胸等情况,1岁学走路时出现O型腿X型腿。维生D缺乏还可引发手足搐搦症又称低钙惊厥,多在冬春季节出现。主要表现为惊厥、手足搐搦和喉痉挛。

  • 标签: 维生素D缺乏 饮食调养 营养缺乏 婴幼儿生长发育 手足搐搦症 低钙惊厥
  • 简介:目的胰岛样生长因子-1(IGF-1)具有促进细胞分化、抑制细胞凋亡等多种生物学活性。该研究旨在探讨IGF-1对高氧诱导的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抗凋亡机制。方法将传代培养的A549细胞暴露于高氧环境,并以不同浓度IGF-1(1、10、100ng/mL)干预48h,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r)法检测细胞存活率,Annexin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变化,同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调控相关蛋白(Bax、Bcl-2)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高氧组细胞存活率为(51-3)%,IGF-1干预组细胞存活率随着IGF-1药物浓度的递增逐渐升高,中、高剂量IGF-1干预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64±3)%和(88±4)%,与高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氧组A549细胞凋亡率为(38.3±5.4)%,较空气组(2.4±0.9)%明显增多;高氧组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为(72±5)%,较空气组(91±4)%明显下降;高氧组Bax的表达水平为(54±6)%,较空气组(3±2)%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氧组比较,IGF-1干预组细胞凋亡率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逐渐下降,分别为(16.1±4.7)%、(9.2±2.8)%和(6.9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氧组比较,IGF-1干预组细胞Bcl-2的表达逐渐增高,分别为(79±4)%、(94±4)%和(100±5)%,而Bax的表达逐渐下降,分别为(26±4)%、(5±2)%和(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氧明显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IGF-1具有促进A549细胞增殖,通过调节凋亡调控蛋白Bcl-2和Bax表达,抑制高氧诱导的A549细胞凋亡的作用。

  • 标签: IGF-1 高氧 细胞凋亡 A549细胞
  • 简介:缺乏的表现多汗、夜惊。有些宝宝总出汗,比如晚上睡觉时,就算气温不高,宝宝也总是出汗,头部总是磨擦枕头,逐渐在脑后形成了枕秃圈。有的宝宝还会在晚上啼哭、惊叫,出现“夜惊”,这就是宝宝缺钙的警报。厌食偏食。有些宝宝进入幼儿期后不爱吃饭,给父母增添了许多烦恼。其实,许多厌食、偏食多是缺钙所致。因为钙能够控制各种营养物质穿透细胞膜,也能控制宝宝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在人体消化液中有许多钙,如果钙元素摄入不足,就容易导致宝宝出现食欲不振、智力低下、免疫功能下降等症状。

  • 标签: 钙缺乏 饮食调养 营养缺乏 “夜惊” 营养物质 晚上睡觉
  • 简介:维生C缺乏的表现维生C可以抵抗坏血病,因为它可以促进合成胶原蛋白,维护血管、肌肉、牙齿、齿龈的正常功能。如果缺乏,导致胶原蛋白合成有障碍,会增加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和脆性,导致其容易出血,称为坏血病,皮肤下可以看见出血点。如果严重的话,这些出血在皮肤下呈现淤斑。宝宝发生这种情况的,淤斑多在下肢出现。这种缺乏导致的出血,也表现在牙龈出血上。

  • 标签: 饮食调养 营养缺乏 胶原蛋白合成 维生素C缺乏 毛细血管壁 出血点
  • 简介:营养不良的表现营养不良是指缺乏蛋白质和热能的一种营养性疾病,多在3岁以下的宝宝身上出现。宝宝患营养不良,最初会表现为体重不增或略有下降、皮下脂肪变薄,继而出现消瘦、皮肤干燥、弹性下降、肌肉松弛等表现以及精神萎靡或烦躁、运动发育落后、生长停滞。最后,表现为皮下脂肪完全消失,几乎呈皮包骨状,体重下降明显,体温偏低,心跳缓慢,反应迟钝,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不思饮食等。

  • 标签: 饮食调养 营养缺乏 营养不良 体重下降 营养性疾病 皮肤干燥
  • 简介:人体对纤维的补充来源于膳食纤维,在当今,缺少膳食纤维成了诸多疾病的直接或间接原因,因此它对于人体的重要性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纤维被认为是除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6种营养物质之外的第7种。

  • 标签: 纤维素 营养素 膳食纤维 碳水化合物 营养物质 蛋白质
  • 简介:目的建立胆管内灌注胶原酶分离胰岛与适宜孔径滤网过筛相结合的快速纯化胰岛细胞的方法并评估这种方法的效果。方法清洁级8~12周龄Sprague-Dawley大鼠胆总管内灌注胶原酶消化、分离胰岛,分别采用Fi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和两次经不同孔径滤网过滤的两步过筛法纯化胰岛细胞,行双硫腙(dithizone,DTZ)染色、吖啶橙/碘丙啶(acridineorange/propidiumiodide,AO/PI)双色荧光染色法分析分离胰岛的纯度与活率;行葡萄糖刺激—胰岛释放试验检测细胞活性;采用免疫组化荧光染色法观察胰岛细胞胰岛的合成功能。结果大鼠两步过筛法和胰岛密度梯度离心法胰岛细胞收获量分别782±115胰岛当量(IEQ)和598±135IEQ,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纯度分别为90%~100%和65%~85%,活率分别为〉95%和85%~95%。两步过筛法分离的胰岛葡萄糖刺激—胰岛释放试验显示培养24h后,高糖实验组胰岛浓度(76.9±6.1μg/L)显著高于刚分离纯化后即加入高糖刺激时的浓度(49.4±3.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两步过筛法分离纯化大鼠胰岛可获得纯度高、活率高且活性好的大鼠胰岛细胞。

  • 标签: 胰岛 分离 纯化 滤网 大鼠
  • 简介:基本来说,营养主要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矿物质、维生和水6种成分,这些全都可从食物中摄取,是人体健康所必需的物质,也是体力维持、器官机能维护、食物吸收利用及细胞成长不可缺少的物质。因此,要维持人体健康,各种营养就显得非常重要。以下将为您介绍宝宝饮食中常见及应注意的营养,并探讨其功效及对婴幼儿的影响。

  • 标签: 营养素 碳水化合物 人体健康 矿物质 器官机能 吸收利用
  • 简介:目的探讨干扰雾化吸入对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治疗作用。方法(1)采用开放对照研究的方法,对100例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患儿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雾化吸入组和肌内注射组进行对照研究。(2)50例雾化吸入组的婴幼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7d干扰雾化吸入治疗。治疗结果与干扰肌内注射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雾化吸入组患儿1~7d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气喘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或哮鸣音消失时间均优于肌内注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雾化吸入能快速控制临床症状,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小,治疗效果好,可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 标签: 肺炎 药物疗法 干扰素 治疗应用 呼吸系统疾病 儿童 学龄前
  • 简介:目的评价兰州地区婴幼儿维生D(VitD)营养状况,为合理补充VitD提供依据。方法以兰州地区住院婴幼儿为研究对象,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清25-羟维生D[25-(OH)D]水平。问卷调查VitD缺乏的相关因素,并行Logistic回归分析VitD缺乏的危险因素。结果374名住院婴幼儿进入分析,其中男227名,女147名。①平均25-(OH)D水平为(30.40±14.88)ng·mL^-1,73名(19.5%)25-(OH)D水平〈20ng·mL^-1(VitD缺乏),即使近3个月补充过VitD,仍有13名(10.2%)VitD缺乏。②VitD缺乏有明显季节差异(P=0.04),春季最高(29.2%,21/72名),秋季最低(13.1%,16/122名)。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6月龄(OR=3.67,95%CI:1.25-10.76)、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儿(OR=40.94,95%CI:5.07-330.36)、部分母乳喂养儿(OR=12.21,95%CI:1.41-105.65)、未补充VitD(OR=5.21,95%CI:2.48-10.97)易出现VitD缺乏。结论兰州地区住院婴幼儿VitD营养状况有待改善,≤6月龄婴儿是VitD缺乏的高危人群。冬春季应加强婴幼儿VitD的补充,应鼓励婴幼儿坚持户外活动及补充VitD。

  • 标签: 维生素D 补充 婴幼儿 缺乏 营养
  • 简介:目的观察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α-2b干扰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方法108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给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α-2b干扰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予利巴韦林颗粒联合α-2b干扰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疗程3~7d。观察患儿体温、口腔溃疡及皮肤疱疹消退情况、口腔疼痛改善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3%(52/54),高于对照组77.8%(42/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在总病程、退热时间、手足皮疹及口腔疱疹愈合时间,口腔疼痛改善时间上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α-2b干扰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

  • 标签: 手足口病 药物疗法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治疗应用 干扰素 治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