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影像学观察探讨腰段椎间盘突出症(lumbardischerniation,LDH)和腰椎门病(lumbarScheuermann’sdisease,LSD)及门样改变的内在联系以及LSD在LDH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75例LDH(T12/L1-L5/S1)患者(共计450个运动节段)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存在腰椎间盘突出的143个节段作为研究组(LDH组),无腰椎间盘突出的307个节段作为对照组(N组)。通过复习其CT、MRI和X线片,对比两组合并各种影像学门样改变的比例及LSD的比例,进一步在LDH组内分别对比存在各种门样改变的节段和无休门样改变节段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的比例。结果LDH组出现各种门样改变的比例均高于N组,分别为Schmorl结节23.8%(34/143)和5.5%(17/307;χ2=32.29,P〈0.001),终板不规则55.9%(80/143)和4.2%(13/307;χ2=159.10,P〈0.001),椎体后缘离断27.3%(39/143)和0.3%(1/307;χ2=87.47,P〈0.001),椎体楔形变7.0%(10/143)和0.7%(2/307;χ2=12.77,P〈0.001)。LDH组34.26%(49/143)的节段符合腰椎门病诊断,而N组仅为0.98%(3/307;χ2=105.78,P〈0.001)。存在Schmorl结节(66.7%,34/51;χ2=82.61,P〈0.001)、终板不规则(86.0%,80/93;χ2=191.51,P〈0.001)、椎体后缘离断(97.5%,39/40;χ2=152.47,P〈0.001)、椎体楔形变(83.3%,10/12;χ2=41.05,P〈0.001)的节段发生椎间盘突出的比例均高于无休门样改变的节段(12.2%,39/320)。结论LDH与LSD关系密切,LSD可能参与LDH的发病。Schmorl结节、终板不规则、椎体楔形变以及椎体后缘离断,与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生有关。

  • 标签: SCHEUERMANN病 椎间盘移位 腰椎 摄影术
  • 简介:药性刚烈,犹若御兵,兵之猛暴,岂容妄发,故治远不如食治平稳。将食疗放在治之上,是中国传统医学治病的主流思想。

  • 标签: 中医 饮食健康 药性 食物
  • 简介:先民在采集食物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某些植物对人体有益,可以成为食物,某些植物能治病,可以作为药物,某些植物对人体有害,食后会吐泻,昏迷,或死亡。由此可知,先民对食物、药物及毒物的认识过程,均起源于人类最初觅食及生产活动。

  • 标签: 药食同源 认识过程 生产活动 食物 植物 药物
  • 简介:恶性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多耐药的发生。研究表明,多耐药的机制十分复杂,P-gp、TopoⅡ、GST-π、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及p53基因突变等是肺癌产生多耐药的物质基础。本文重点介绍非小细胞肺癌耐药因子及耐药逆转的对策,以指导临床化疗药物的筛选及治疗方案的优化,有助于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和生存率。

  • 标签: 肺癌 化疗 多药耐药 耐药逆转
  • 简介:在世界前十名畅销中,他汀类居然占有3个,可见这类药物应用之广泛,也足以证明高血脂的人数增长之快速。高血脂是俗称“三高”中的一高,发病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在不断攀升,有报道说目前我国1/3的成年人血脂偏高。

  • 标签: 他汀类降脂药 高血脂 他汀类药 药物应用 生活方式 血脂偏高
  • 简介:胰腺癌的化疗效果不理想主要原因与肿瘤细胞的多耐药有关。胰腺癌细胞多耐药产生的机制目前并未阐明,随着对多耐药认识的不断深入,新的逆转剂已经产生。本文通过近5年文献资料的回顾复习,对胰腺癌耐药机制及其逆转剂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胰腺癌 多药耐药 逆转
  • 简介:众所周知,癌症最容易引发诸多心理问题,常合并沮丧和忧郁,所以癌症病人同时服用抗忧郁并非罕见.抗忧郁不但能改善忧郁症状,与止疼同时用还能增强止疼效果.抗忧郁还常常用以减轻三苯氧胺常见的副作用--阵发性潮热.乳腺癌手术和化疗后常规要服用三苯氧胺5年,一致公认三苯氧胺挽救了很多乳腺癌病人的生命.

  • 标签: 抗忧郁药 三苯氧胺 阵发性潮热 乳腺癌
  • 简介:原发性脑肿瘤中的脉络丛乳头状瘤、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生殖细胞瘤等容易沿脑脊液转移播散,其中高级室管膜瘤脑脊液播散的发生率高达80%;颅外肿瘤也易侵入蛛网膜下腔形成脑膜癌病(癌性脑膜炎),其中白血病、淋巴瘤有5%~15%发生脑脊膜转移,其他实体瘤的发生率为4%~15%。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传统的全身静脉化疗方法无法在脑脊液中形成有效的抑瘤浓度,并且全身用药的毒副作用也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经脑脊液途径给可以避开血脑屏障,直接增加药物的在患区的局部浓度,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同时还能减少机体其他脏器与药物的接触,

  • 标签: 脑肿瘤 脑脊液途径 抑瘤作用
  • 简介:世界著名的心理社会肿瘤学家JimmieHolland在她的《癌症人性的一面》一书中告诉读者,”医学不仅仅是装在瓶子里的”。这句话是她对癌症患者心理社会方面也需要被关怀的很生动的一种比喻。

  • 标签: 医学 心理社会 社会方面 患者心理 肿瘤学 癌症
  • 简介:肿瘤多耐药是临床上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有关肿瘤多耐药的机制研究及寻找低毒高效的肿瘤耐药逆转剂已成为肿瘤化学药物治疗领域的新热点。作者对肿瘤多耐药机制的可能途径及其逆转方案的最新研究进行了综述,为今后的相关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肿瘤多药耐药机制 逆转方案
  • 简介:目的:评价多西他赛(TXT)为主的两联合方案和三联合方案一线治疗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胃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6例晚期胃癌患者,根据化疗方案分为两组。三联合组41例,采用DOF方案:TXT75mg/m^2静滴,d1,奥沙利铂(L-OHP)85mg/m^2静滴,d1,氟尿嘧啶(5-FU)2400mg/m^2静滴48小时;两联合组45例,采用DO或DF方案:TXT75mg/m^2静滴,d1,L-OHP85mg/m^2静滴,d1或5-FU2400mg/m^2静滴48小时。两组均21天为一周,化疗两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并随访生存情况。结果:86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三联合组与两联合组相比,有效率(RR43.9%vs37.8%),疾病控制率(DCR68.3%vs64.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6.9个月vs5.8个月),中位生存期(OS10.9个月vs9.8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联合组Ⅲ-Ⅳ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明显低于三联合组(8.9%vs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以多西他赛为主的两联合方案与三联合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相近,前者安全性更好。

  • 标签: 晚期胃癌 多西他赛 奥沙利铂 氟尿嘧啶 化学治疗
  • 简介:晚期胃癌的转化治疗是当下胃癌治疗的热点。转化治疗是指经转化化疗后,使原本不可切除或肿瘤学无法肉眼完整切除的晚期胃癌,争取获得R0切除。但目前,转化治疗的适应证未明确。综合文献报道的临床实践,根据胃癌生物学行为特点和高度异质性,Ⅳ胃癌被分为:无肉眼种植转移(Ⅰ类:转移灶潜在可切除;Ⅱ类:转移灶大体可切除,手术可能获益小,不作为首选治疗);有肉眼种植转移(Ⅲ类:不可切除的腹腔种植转移病灶,转化手术后可能获益;Ⅳ类:不可切除转移灶,腹腔种植伴其他远处转移)。Ⅰ类病患的术前化疗归为新辅助化疗,转化治疗的适应人群应为Ⅱ类、部分Ⅲ类、极少数Ⅳ类Ⅳ胃癌,Ⅰ类、Ⅱ类、少数Ⅲ类晚期胃癌有望通过围手术化疗联合手术,获得相对较长的生存期。作者回顾Ⅳ胃癌的治疗进展,并对Ⅳ胃癌进行新的分级,试图在临床实践中厘清思路。

  • 标签: 胃癌 Ⅳ期胃癌 转化治疗 新辅助化疗 转化手术
  • 简介:目的优化甲状腺结节围手术的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进而提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总结护理经验。结果术前加强心理、生活护理,术后严密细致观察,精心护理,全部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护理不周、观察不及时而导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术前加强心理、生活护理,术后严密细致观察,精心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疗效。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围手术期护理 甲状腺切除术
  • 简介:1985年至2007年间,全世界至少有12项有关胃癌围术辅助化疗和放疗的临床试验未能证明其疗效。对于手术可切除的胃癌,包括化疗和放射治疗等其他治疗方法的有效性未能获得普遍认可。因此这一时无论胃癌分期早晚,治疗手段基本上是手术切除。直到跨世纪阶段,这种状况才发生了较大变化。

  • 标签: 辅助化疗 临床试验 其他治疗方法 单纯手术组 术前化疗 曲妥珠单抗
  • 简介:目的研究丝裂霉素C(MMC)的给间隔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多耐药之间的关系及机制.方法分别间隔24、48、72和96小时,用MMC处理膀胱移行细胞癌BIU-87细胞株2个小时,共5次,用MTT法检测细胞毒作用,Westernblot分析p170和p53的表达.结果①MMC首次处理BIU-87、间隔24、48、72和96小时给的IC50分别为4.41、0.71、2.83、4.51及6.16μg/ml;②间隔24小时给,p53显著下调,未检测到p170表达,间隔48、72、96小时给,p53持续表达,p170的表达逐渐增强.结论膀胱癌细胞的耐药性与丝裂霉素C的给间隔密切相关,其机制可能与p53表达的变化有关.

  • 标签: 膀胱移行细胞癌 多药耐药性 丝裂霉素C
  • 简介:目的探讨伴有严重上消化道梗阻的Ⅳ食管癌伴梗阻患者的内镜介入治疗方法的抑制肿瘤的疗效、解除梗阻的时间、合并症及生存期。方法晚期食管癌患者105例均行扩张术,扩张后,部分行局部化疗,部分行支架置入,进行观察。结果局部化疗后47%达PR,支架置入后生存期明显延长,部分患者生存期可达1年以上。结论内镜下扩张后的局部化疗可作为晚期食管癌的一种有效治疗,支架治疗则可延长此类患者的生存期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 标签: Ⅳ期食管癌 内镜治疗 支架
  • 简介:背景与目的:近年来的一系列实验证实,骨形成发生蛋白4(bonemorphogeneticproteins4,BMP41在体内外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但其机制还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BMP4在胶质母细胞瘤多耐药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检测人脑胶质母细胞瘤和正常脑组织标本中BMPd的表达量:构建多耐药细胞株并进行鉴定.检测在多耐药细胞株和正常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内BMP4的表达量:通过在多耐药细胞株中高表达BMP4.检测BMP4逆转多耐药的可能性:通过检测高表达BMP4后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初步筛选出BMPd调节胶质母细胞瘤多耐药的可能机制。结果:在胶质母细胞瘤内,BMP4表达量降低:多耐药细胞株构建成功.且与对照组相比,多耐药细胞株的BMP4表达量明显降低,高表达BMP4可以逆转多耐药:高表达BMP4后,多耐药相关的基因中,BCL-2和GDNF表达量明显降低。结论:BMP4可以逆转胶质母细胞瘤多耐药.其可能机制是通过调节BCL-2和GDNF的表达.

  • 标签: 骨形成发生蛋白4(BMP4) 多药耐药 B cell LYMPHOMA lewkmia-2(BCL-2)
  • 简介:埃洛替尼(erlotinib,tarceva,OSI-774)是一种口服、高选择性、可逆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1/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本文综述埃洛替尼治疗NSCLC的进展.Ⅰ试验表明,埃洛替尼耐受良好,对NSCLC患者有抗肿瘤作用,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皮疹和腹泻.在Ⅱ试验中,难治性NSCLC患者150mg/d,有效率为12.3%~25%,总的疾病控制率>40%,中位生存期8.4个月,1年生存率40%,皮疹是临床益处的替代标志,但需进一步证实.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Ⅲ试验检测埃洛替尼作为单剂(BR.21研究)或合并标准的化疗方案(TALEN-卡铂/紫杉醇试验和TRIBUTE-顺铂/健择试验)治疗NSCLC,结果没有改善生存期,但亚型分析TRIBUTE试验表明,对无吸烟史的患者有很大的生存期益处,相反,单用埃洛替尼(BR.21研究)具有生存期益处.Ⅱ试验评价贝伐单抗(bevacizumab)合并埃洛替尼治疗复发的NSCLC有明显效果(PR=20%,SD=65%)且安全.人们希望埃洛替尼治疗晚期NSCLC的临床效果能够用于早期病例,包括辅助治疗和预防.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埃洛替尼 分子靶抗癌药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巨大肿瘤围手术的处理经验。方法对37例原发性腹膜后巨大肿瘤围手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腹膜后肿瘤患者全部手术治疗。完整切除32例,联合脏器切除3例,探查活检2例。手术并发症有严重出血3例,肺部感染2例,术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结论原发性膜腹后巨大肿瘤手术难度大,重视围手术处理是减少或避免各种并发症,提高疗效和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保障。

  • 标签: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围手术期处理 术前诊断 术前准备 腹膜后肿瘤切除术 手术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