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全肘关节置换术(totalelbowarthroplasty,TEA)早期主要应用于关节破坏和关节退行性改变,近年来广泛用于治疗肱骨远端关节面粉碎骨折老年患者,其目的是提供一个稳定、无痛、功能良好肘关节。但全肘置换术是一个有一定难度手术,有其特殊手术指征,需要有经验手术医生进行操作,如果经验不足,将会引起灾难性后果。但是即使手术技术已非常成熟,但现在在手术适应证、假体选择、手术入路、内外髁是否保留以及尺神经

  • 标签: 肘关节 肱骨骨折 肘关节假体 关节成形术 置换
  • 简介:目的探讨Focus超声刀在开放性甲状腺手术中操作技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Focus超声刀进行甲状腺切除术539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手术均成功,手术切口3~7cm,平均5cm;手术时间18~72min,平均40min;术中出血2~20ml,平均10ml;术后引流量20~85ml,平均35ml;全部患者均于术后第3天出院。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6例,暂时性甲状旁腺损伤21例,无其他并发症。结论应用Focus超声刀行开放性甲状腺切除术安全、有效,不仅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小术中出血量,且手术切口小,并发症少。

  • 标签: FOCUS超声刀 甲状腺手术 术后并发症
  • 简介: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recoveryaftersurgery,ERAS).又称快速虐复外科或快通道外科,最旱由丹麦HenrikKelilet教授乎1997年提出.ERAS是指采用有循证医学证据围术期(术前、术中和术后)处理一系列优化措施,其核心是减少手术和麻醉对患者生理和心理创伤应激,减少并发症,达到术后快速康复.

  • 标签: 结直肠外科手术 加速康复外科 临床操作 麻醉 surgery 专家
  • 简介:目的:探讨多种超声成像形式联合计分法评估乳腺BI-RADS 4/5类结节良恶性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集614个乳腺BI-RADS 4/5类结节病例,应用计分法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 flow imaging,CDFI)、声触诊组织成像(Virtual touch tissue imaging,VTI)、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VTQ)、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CEUS)以及联合应用等多种超声成像形式联合诊断共分成5组,各以良性记0分,可疑记1分,恶性记2分,联合诊断将各单独成像诊断模式计分相加,以≥5分评估为恶性,≤3分评估为良性,4分评估为可疑;分别计算CDFI、VTI、VTQ、CEUS、联合诊断等多种超声成像形式联合计分法诊断乳腺良恶性结节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1、CDFI、VTI、VTQ、CEUS及联合诊断计分法鉴别乳腺结节良恶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CDFI、VTI、VTQ、CEUS及联合计分法诊断乳腺良恶性结节敏感性分别为71.1%、66.9%、83.5%、85.1%、94.2%;特异性分别为52.3%、41.4%、87.6%、87.1%、95.7%;准确性分别为73.4%、51.1%、86.3%、87.6%、93.8%;3、绘制CDFI、VTI、VTQ、CEUS及联合诊断共5组多种超声成像模式ROC曲线,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7、0.596、0.889、0.907、0.920,并ROC曲线两两对比,其中CDFI与VTQ、CDFI与CEUS、VTQ与CEUS、CEUS与联合比较(z=0.737、1.226、0.669、0.703,p=0.4611、0.2204、0.5034、0.48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种超声成像形式联合计分法诊断可互相补充,提高乳腺BI-RADS 4/5类结节鉴别诊断水平。

  • 标签: 多种超声成像形式;计分法;乳腺BI-RADS 4/5类
  • 简介:目的分析食管间质瘤临床表现、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及手术治疗效果,探讨其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3月至2008年12月15例食管间质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5例均行手术治疗,无围手术期死亡,均治愈出院。其病理标本CD117、CD34、Desmin、Vimentin、SMA,S-100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3%(14/15)、80.00%(12/15)、13.33%(2/15)、53.33%(8/15)、46.67%(7/15)、0(0/15)。术后随访14例,失访1例,随访率93.33%。1例术后1年出现转移而死亡,1例术后3年出现复发,另12例患者存活。结论CD117、CD34抗体联合检测是确诊食管间质瘤必要条件。食管间质瘤多发于食管中下段,以相对良l生多见,其生物学行为好于胃肠道问质瘤。食管部分切除术是其主要术式。

  • 标签: 食管肿瘤 间质瘤 免疫组化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比较TACE、TACE+PEI及PEI3种介入治疗方案对原发性肝癌疗效,综合分析预后影响因素,为治疗方案制定、提高介入治疗疗效及预后估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进行TACE、PEI或TACE+PEI介入治疗方案治疗PLC病例,对影响肝癌治疗及预后相关因素行Cox回归分析。结果3组中以TACE+PEI组疗效最好,生存率最高,中位生存期最长;AFP改善以及肝功能分级改善情况亦以TACE+PEI组为最佳。Cox回归单因素分析显示,对预后有显著影响因素为癌栓、肿瘤缩小率、TACE+PEI治疗及治疗后AFP值;多因素分析示癌栓、TA—CE+PEI治疗对预后有意义。结论TACE+PEI疗效显著,治疗后AFP及肝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单纯TACE或PEI方案,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门静脉癌栓形成是影响肝癌介入治疗患者预后重要危险因素;无癌栓、行TACE+PEI治疗者生存期长。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介入治疗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直肠类癌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46例直肠类癌临床资料。结果直肠类癌以男性多见,平均发病年龄46.5岁;临床表现以排便习惯改变及便血为主,常伴有腹痛、腹胀;临床上〈1cm直肠类癌常见,应根据类癌大小选择合适手术方式;直肠类癌术后复发率低。结论直肠类癌具有潜在恶性,外科医生在治疗直肠类癌时要根据肿瘤大小和浸润深度选择合适手术方式,术后应定期复查,严格检测肿瘤复发及转移情况。

  • 标签: 直肠类癌 外科治疗 临床特点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穿孔围手术期死亡以及不同手术方式影响因素,并分析其预后.方法对我院1998年1月至2010年9月收治45例胃癌急性穿孔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围手术期死亡影响因素,比较不同手术方式选择及预后.结果45例胃癌急性穿孔患者中,2例行穿刺引流,11例单纯修补,18例姑息切除,14例根治切除.围手术期死亡率24.4%(11/45).围手术期死亡和存活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68.2±5.5)岁、(53.5±9.0)岁,平均穿孔时间分别为(19.4±5.3)h、(10.9±5.4)h,平均BMI分别为(15.1±1.3)kg/m2、(18.3±2.1)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围手术期死亡患者合并术前休克、内科疾病及远处转移比例显著高于围手术期存活患者(P<0.01).围手术期死亡多见于穿刺引流、单纯修补,姑息切除少见死亡,根治切除无死亡.穿刺引流、单纯修补、姑息切除、根治切除不同手术方式选择与患者年龄、穿孔时间、BMI以及是否合并术前休克、内科疾病、远处转移相关(P<0.01).单纯修补、姑息切除、根治切除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9、15、29个月,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急性穿孔围手术期死亡与患者一般情况、腹膜炎程度、肿瘤进展情况有关,对其综合、正确判断,选择合理手术方式,可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并可使部分患者获得根治机会,生存获益.

  • 标签: 胃恶性肿瘤 穿孔 手术 围手术期死亡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胃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至2007年7月实施D2根治术且资料完整109例早期胃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应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早期胃癌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7.2%,96.3%和93.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患者预后与肿瘤部位、肿瘤直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其中组织学类型(RR=19.171,95%CI:5.767~63.736,P=0.000)和淋巴结转移(RR=13.988,95%CI:2.618~74.753,P=0.002)是早期胃癌术后患者预后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早期印戒细胞胃癌伴(或)有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差,应行D2手术,并应接受综合治疗及严格随访。

  • 标签: 早期胃癌 预后 影响因素 淋巴转移 组织学类型
  • 简介:目的评价DNA分析在痰液涂片细胞学检查中作用和意义。方法对HE染色痰涂片褪色后行Feulgen染色,用HPIAS-1000型高清晰度彩色全自动分析系统作DNA分析。结果35例肺癌细胞及9例不典型支气管上皮细胞DNA均为异倍体(heteroploid,H)核型。两组细胞DNA二倍体,异倍体(2C/H)核型分别占37.1%和66.6%(P〈0.001),五倍体/非整倍体(5C/AN)核型分别占71.4%、0.0%(P〈0.001),非整倍体(AN)核型占97.1%、0.0%(P〈0.001);而增生期百分比(PF)分别占(83.8±19.7)%、(47.629±.5)%(P〈0.001)。癌细胞组29例非小细胞癌与6例小细胞癌2C/H核型分别占44.8%和0.0%(P〈0.001),5C/AN占65.5%、100.0%(P〈0.001),非整倍体(AN)核型为96.5%、100.0%(P〉0.05);而PF值为(83.1±20.1)%、(95.0±2.0)%(P〈0.02)。结论痰液细胞DNA分析指标(倍体核型、增殖期百分比)可作为细胞学肺癌诊断重要理论参考。

  • 标签: 肺癌 DNA分析 图象分析仪 FEULGEN染色
  • 简介:目的神经浸润与胃癌预后之间关系仍未达成一致,通过Meta分析,系统回顾分析神经浸润与胃癌预后关系。方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PubMed、Embase数据库中进行截止2016年相关文献检索.合并HR及95%CI用于评估神经浸润对胃癌预后价值。结果14篇相关文献共17162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神经浸润阳性率为23.1%。神经浸润与胃癌不良预后显著相关(HR=1.33,95%CI:1.08,1.57,P〈0.05)。亚组分析显示神经浸润与胃癌预后不受地区、神经浸润阳性率、论文质量得分影响。结论胃癌术后神经浸润阳性患者预后差,神经浸润是影响胃癌预后独立危险因素,也是术后辅助治疗参考指标。

  • 标签: 胃癌 META分析 神经浸润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AFP阳性胃癌患者临床特征.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2004-2009年收治406例胃癌患者血清AFP值.观察AFP阳性胃癌与AFP阴性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差异.结果胃癌患者中血清AFP阳性表达率为3.9%,AFP阳性胃癌患者与AFP阴性胃癌患者在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肝转移、淋巴结转移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AFP阳性胃癌是更具高度恶性胃癌,易发生肝转移或淋巴结转移,预后更差.

  • 标签: 胃癌 血清甲胎蛋白阳性 血清甲胎蛋白阴性 临床病理
  • 简介:目的探讨食管腺样囊性癌(ACC)临床病理特征、组织来源及预后。方法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及组织化学染色,对3例食管腺样囊性癌进行病理及临床分析。结果3例食管腺样囊性癌癌组织主要由立方形腺上皮细胞和变异肌上皮细胞组成,呈筛孔状腔隙、管状、实体状排列,腔隙内含嗜碱性和嗜伊红分泌物;3例食管腺样囊性癌中例1表面上皮有移行;免疫组化:3例CK、H-CK、P63、S-100(浆,核)、EMA、Bcl-2均(+),例3CerBb-2(±),P53(+),例2CD117(+),AAT(±)、SMA(-),PAS/AB(+)。结论发生在食管腺样囊性癌很少见,诊断标准及组织细胞起源建议严格定义,起源于唾腺诊断腺样囊性癌,凡起源于其它部位或组织者应冠以腺样囊性癌。

  • 标签: 腺样囊性癌 食管 组织起源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分析与总结老年人胃癌临床特点和围手术期处理有关问题。方法:对我院108例老年人胃癌并存病、术后并发症以及围手术期处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08例老年人胃癌,80例(74.1%)患者伴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并存病。术后发生并发症共18例,死亡6例。术前有并存病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8%,而手术前无并存病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5%,两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老年人胃癌患者常伴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肺气肿等疾病,加强围手术期处理,选择适当手术方式可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胃癌 并存病 并发症 围手术期处理
  • 简介:肝细胞癌是临床常见高发恶性肿瘤,发现时大多处于中晚期,传统手术及化疗难以使中晚期患者受益。近年来,尽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nscathetherarterialchemotherapyembolization,TACE)对于肝细胞癌治疗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然而由于各种原因,部分患者产生了对TACE耐受。目前,有许多研究显示,各种乏氧因子对于肝癌抗药性以及TACE耐受起重要作用,为了较详细了解该研究现况,作者针对乏氧对肝癌TACE治疗影响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化疗耐受 肝细胞肝癌 乏氧因子
  • 简介:背景与目的:随着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加,因颅内转移而导致死亡病例数有所升高,而对于颅内转移瘤是否有手术指征尚存在争议。本文探讨手术治疗脑转移瘤重要价值。方法:对我科自1999年2月至2004年8月手术治疗脑转移瘤病例进行同顺性分析,手术方法为根据MRI定位开颅手术,术后常规全脑放疗和化疗。结果:肿瘤术中全切54例,次全切5例,部分全切2例,无术中死例,1例术后1周因急性左心衰死亡.术前症状消失34例.明显缓解20例.无改善4例.加重3例半年生存率92%.一年生存率为82%.两年生存率为14%(其中不含2004年病例)。结论:手术治疗是治疗脑转移瘤安全、有效方法,可以延长生存时间.减轻痛苦.改善生存质量,并为晚期患者赢得进一步治疗机会。

  • 标签: 脑肿瘤 腑转移瘤 手术治疗 脑转移瘤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乳腺鳞癌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分析12例原发性乳腺鳞癌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生存情况。结果1999年至2014年,我院共治疗20750例乳腺癌患者,其中乳腺鳞癌患者12例(0.058%)。中位发病年龄为52岁;Ⅰ期2例,ⅡA期6例,ⅡB期1例,ⅢA期3例。9例患者予改良根治术,2例予保乳术,1例因局部晚期予全乳切除+淋巴结清除术;4例予术后放疗,9例予术后化疗,3例予内分泌治疗。随访到2014年7月,4例因年代久远失访;1例患者于术后4年发生肺、胸骨、肝和脑多发转移,行曲妥珠单抗+托瑞米芬治疗1年,带瘤生存4年;1例保乳术8个月后局部复发予乳腺全切后无瘤生存6年;2例分别于术后7个月、3年出现肺转移,经多程化疗分别于11个月后、3年后死亡;余4例均无复发转移,无瘤生存期最长者157个月,短者7个月。结论乳腺鳞癌发生率低,治疗多联合改良根治术和术后辅助治疗。

  • 标签: 乳腺鳞癌 手术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叶状囊肉瘤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87年9月至2004年12月收治21例乳腺叶状囊肉瘤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中行局部切除术5例,局部扩大切除术9例,单纯乳房切除术4例,改良根治术2例,皮下腺体切除术加乳房再造术1例。随访至2004年12月,5年生存率95.2%,局部复发率9.5%。结论乳腺叶状囊肉瘤是一种特殊类型乳腺肿瘤,其预后与肿瘤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以及手术切除是否彻底有关。

  • 标签: 乳腺叶状囊肉瘤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对甲状腺恶性结节中钙化特征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和80例甲状腺恶性结节患者病历资料,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患者钙化病灶检出情况及钙化病灶特征进行比较。结果甲状腺恶性结节和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钙化病灶检出率分别为46.25%、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状腺恶性结节患者Ⅰ型钙化病灶所占比例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Ⅲ型钙化病灶所占比例明显低于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状腺恶性结节患者Ⅱ型钙化病灶所占比例与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恶性结节钙化病灶检出率较高,且主要为Ⅰ型钙化病灶,该特征有助于临床超声检查对甲状腺结节进行鉴别诊断。

  • 标签: 甲状腺癌 钙化 超声 良性结节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胃癌术后吻合口漏发生情况,探讨胃癌术后吻合口漏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福建省肿瘤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2070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行胃癌手术后吻合口漏发生情况,并分析影响吻合口漏发生危险和保护因素。结果腹腔镜下胃癌手术810例(全胃切除术560例,远端胃切除术250例),开腹胃癌手术1260例(全胃切除术840例,远端胃切除420例)。术后吻合口漏总体发生率2.80%(58/2070),腹腔镜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为1.35%(11/810),开腹术后发生率为3.73%(47/12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院联合脏器切除(B=3.549>0,OR=34.773>1,P=0.000)、糖尿病(B=1.338>0,OR=3.812>1,P=0.000)、术前低蛋白血症(B=0.654>0,OR=1.922>1,P=0.049)、术前新辅助化疗(B=0.694>0,OR=1.530>1,P=0.043)均为独立危险因素,而腹腔镜(B=-1.459<0,OR=0.233<1,P=0.000)为保护性因素。结论对于胃癌手术,腹腔镜手术吻合口漏发生率低于开腹手术,联合脏器切除、糖尿病、术前低蛋白血症、术前新辅助化疗是胃癌术后吻合口漏高危因素,而腹腔镜手术为胃癌术后吻合口漏保护性因素,合理应用腹腔镜及恰当处理有助于降低胃癌术后吻合口漏发生和进展。

  • 标签: 腹腔镜胃切除术 胃癌 吻合口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