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雌激素孕激素受体阳性与雌激素受体(ER)阳性孕激素受体(PR)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山东省肿瘤医院收治的398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理学特征。应用#检验比较不同组的差异;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疾病进展相关因素。结果低ER水平(HR5.59,95%CI:2.42~12.95,P〈0.001)、低PR水平(HR0.19,95%CI:0.04~0.90,P〈0.05)和高Ki-67增殖指数(HR5.84,95%CI:1.91~17.85,P〈0.05)的患者复发率更高。ER+/PR+患者与ER+/PR+患者在肿瘤体积(P〈0.001)、病理分期(P〈0.001)、Ki-67水平(I〉20%)(P〈0.001)、Her-2阳性表达(P〈0.05)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R+/PR+乳腺肿瘤比ER+/PR+乳腺肿瘤具有更强的侵袭性。

  • 标签: 孕激素受体 受体阳性 阳性孕激素
  • 简介:催乳素(PRL)可在垂体和垂体外(如乳腺组织等)生成和分布,除具有激素的一般特性外,在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更具有细胞因子的一些特性。催乳素受体(PRLR)属细胞因子受体超家族,通过JAK(JanusKinase)即Janus酪氨酸激酶一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途径激活信号转导通路发挥其生物作用。本文综述了PRL及其受体与乳腺癌的密切关系。

  • 标签: 催乳素 催乳素受体 乳腺癌
  • 简介:目的:分析乳腺癌X线表现,提高乳腺癌X线诊断水平。方法:对46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X线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中肿块影28例,微小钙化14例,局限浸润7例,结构紊乱5例、乳管造影乳管不规则、管腔截断、显影间断2例,皮肤局限性增厚9例,乳头下陷及漏斗征7例,血管增多增粗15例,大导管征7例、腋下淋巴结13例。结论:钼靶乳腺X线摄影是诊断乳腺癌的最主要方法。肿块和微小钙化是乳腺癌主要X线征象,局限浸润、结构紊乱为不典型征象。对乳头溢液者行导管造影,结合间接征象,综合分析,可提高诊断率。

  • 标签: 乳腺癌 诊断 X线摄影
  • 简介:近年来陆续发现了许多新的趋化因子和受体,研究发现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参与机体的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并在肿瘤的侵袭转移中通过不同机制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其进行简要综述。

  • 标签: 趋化因子 趋化因子受体 肿瘤转移
  • 简介:ThechronicinfectionofhepatitisBvirus(HBV)iscloselyrelatedtotheoccurrenceanddevelopmentof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AccumulatedevidencehasshownthatHBVXprotein(HBxprotein)isamultifunctionalregulatorwithacrucialroleinhepatocarcinogenesis.However,informationonthemechanismbywhichHBVinducesHCCislacking.ThisreviewfocusesonthepathologicalfunctionsofHBxinHBV-inducedhepatocarcinogenesis.Asatransactivator,HBxcanmodulatenuclearfactorkappa-light-chain-enhancerofactivatedBcells(NF-κB)andtranscriptionfactorAP-2.Moreover,HBxcanaffectregulatorynon-codingRNAs(ncRNAs)includingmicroRNAsandlongncRNAs(lncRNAs),suchasmiRNA-205andhighlyupregulatedinlivercancer(HULC),respectively.HBxisalsoinvolvedinepigeneticmodification,includingmethylationandacetylation.HBxinteractswithvarioussignal-transductionpathways,suchasproteinkinaseB/Akt,Wnt/β-catenin,signaltransducerandactivatoroftranscription,andNF-κBpathways.Moreover,HBxaffectscellularfatebyshiftingthebalancetowardcellsurvival.HBxmayleadtothelossofapoptoticfunctionsordirectlycontributestooncogenesisbyachievingtransformingfunctions,whichinducehepatocarcinogenesis.Additionally,HBxcanmodulateapoptosisandimmuneresponsebydirectorindirectinteractionwithhostfactors.WeconcludethatHBxhastensthedevelopmentofhepatoma.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蛋白质 肝癌 非编码RNA 信号转导途径 核因子KAPPA
  • 简介:1.质量控制的必要性X-刀是利用立体定向放射技术进行病变定位,用小野集束单次或多次大剂量照射颅内不能手术的病变。从早期的治疗脑静脉畸形(AVM)等良性病变扩展到治疗小体积的恶性肿瘤。由于它不开颅也能治疗颅内病变,因此,受广大患者和神经外科医生的青睐。X-刀治疗一般要经过病变定位、计划设

  • 标签: 立体定向放射技术 X刀 质量控制
  • 简介:Toll样受体(TLRs)是天然免疫系统中特异的Ⅰ型跨膜受体及病原体模式识别受体,在急性炎症反应、细胞信号转导和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近几年来发现多种肿瘤细胞表达TLR,其中乳腺癌细胞表达TLR3、TLR4、TLR5和TLR9.有些TLR可能与乳腺癌的免疫逃逸和肿瘤进展相关,而有些TLR则可能参与了抗肿瘤作用.本文就乳腺癌细胞表达的常见几种TLR及其相关信号传导通路作如下综述.

  • 标签: TOLL样受体 乳腺癌 进展
  • 简介:Eph受体是已知最大的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与ephrin配体结合产生双向信号在胚胎成形、神经轴突导向、血管发育中起着关键作用。最近一些基因缺失及体外血管形成实验表明EphB和ephrinB在胚胎血管分化及成人病理性血管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Eph和ephrin基因在各种肿瘤中不同程度的表达与肿瘤的恶性进展有关,如:侵袭力增强,更易于发生转移,血管化程度更明显等,由此而导致患者预后差。本文简要回顾了近来Eph受体家族与其配体在肿瘤发生方面的最新进展。

  • 标签: EPH受体 ephrin配体 血管发生 肿瘤发生
  • 简介:目的:建立大鼠异基因骨髓移植模型,探讨供受体的不同T细胞比例对GVHD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受体SD大鼠接受TBI+CTX预处理,分别按1∶1、2∶1、4∶1的移植物与受体T细胞比例回输供体WISTAR大鼠骨髓细胞,观察受体生存期、临床及病理GVHD评分.结果:实验组大鼠按移植物与受体T细胞比例为1∶1和2∶1移植时生存期、临床及病理GVHD评分与4:1时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当移植时移植物内T细胞和经预处理后受体残存T细胞比例为1∶1和2∶1时GVHD程度较轻,而4∶1时GVHD明显加重.

  • 标签: GVHD 受体 T细胞 移植物 生存期 临床
  • 简介:目前惟一被证实能够降低乳腺癌死亡率的检查方法是乳腺X线摄影。较为著名的乳腺癌X线摄影的临床研究结果来自美国、瑞典和荷兰进行的一项数万人参加的临床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进行乳腺X线摄影可以使乳腺癌的死亡率降低。在瑞典进行的双郡实验中,

  • 标签: 乳腺癌早期诊断 乳腺X线摄影 临床实验 临床研究 死亡率 瑞典
  • 简介: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趋化因子系统和调节性T细胞在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一种免疫抑制性调节细胞,CIM+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Tcells,以下简称Treg细胞)在体内通过多种途径发挥抑制效应性T细胞增殖,在诱导机体对肿瘤的免疫耐受和免疫逃逸中发挥关键作用。肿瘤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引导调节性T细胞在肿瘤局部的聚集和维持,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方式为肿瘤细胞表面高表达趋化因子。现将近年来国内外对趋化因子及受体(特别是趋化因子受体5)与Treg细胞关系的研究讲行综沭。

  • 标签: 肿瘤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趋化因子 趋化因子受体 免疫逃逸
  • 简介:目的探讨ERβ基因甲基化在上皮性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5年10月至2010年4月上皮性卵巢癌标本64例,卵巢良性肿瘤标本20例,正常卵巢组织10例。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对ERβ基因CpG岛甲基化进行检测;同时采集每例患者术前血清进行雌激素(E2)检测。结果绝经后卵巢癌组E2水平为(82.34±3.87)pmol/L,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的(53.25±8.38)pmol/L和正常卵巢组的(31.65±4.43)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前3组E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Rβ基因甲基化在上皮性卵巢癌和盆腹腔转移灶的发生率分别为46.88%(30/64)和36.67%(11/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卵巢良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中均未检测到ERβ基因甲基化。ERβ基因甲基化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分期、病理类型和组织分级有关,与淋巴转移无关。卵巢癌ERβ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风险是正常卵巢的7.82倍(95%可信区间:1.129~22.496);晚期卵巢癌ERβ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风险是早期卵巢癌的15.68倍(95%可信区间:1.067~35.085)。结论ERβ基因甲基化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且高雌激素可能会诱发基因改变,检测甲基化状态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有辅助作用。

  • 标签: 上皮性卵巢癌 雌激素受体 甲基化
  • 简介:目的比较非小细胞肺癌(NSCLC)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中采用6MV-X和10MV-X射线治疗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应用ADACPinnacle8治疗计划系统提供的卷积/迭加法对两种能量条件下相同靶区的IMRT计划进行剂量计算,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最大剂量、平均剂量和处方剂量)、均匀性指数(HI)以及适形指数(CI),比较8例肺癌患者的6MV-X和10MV-X射线的IMRT计划的物理学参数。结果两者靶区的平均剂量、HI和CI之间差异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6MV计划中高剂量覆盖靶区的程度优于10MV计划;正常肺组织、心脏、脊髓等危及器官(OAR)的受量基本相同。结论对于肺癌的放射治疗建议选用6MV-X射线。

  • 标签: 调强放射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 剂量均匀性 适形指数
  • 简介:目的:研究甲状腺肿瘤患者褪黑素(MLT)与褪黑素受体(MR)表达的改变及意义。方法:取甲状腺肿瘤(腺瘤及腺癌)组织及腺瘤旁1cm正常组织匀浆及自身外周血,用ELISA方法检测MLT浓度改变,以免疫组化SP法检测MR蛋白改变,RT-PER半定量分析MR亚型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ELISA方法显示,甲状腺肿瘤组织匀浆上清MLT浓度较自身外周血明显增高;甲状腺腺癌组高于腺瘤组和瘤旁组织组;甲状腺腺瘤组高于瘤旁组织组,但无统计学差异;各组外周血MLT浓度无统计学差异。免疫组化方法显示,成人甲状腺腺癌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中MT2亚型蛋白均呈棕褐色强阳性染色(+++),较腺瘤及瘤旁正常甲状腺组织染色强度明显增加;mt1受体蛋白亚型表达无差异。RT—PCR结果显示,人甲状腺腺瘤、腺癌及瘤旁正常甲状腺组织均有mt1、MT2受体表达,甲状腺腺瘤组mt1、MT2受体亚型表达量与正常甲状腺组织无差异,甲状腺腺癌组MT:受体亚型表达量较正常甲状腺组织明显增加,mt1受体亚型表达量无差异。结论:成人甲状腺肿瘤组织中MLT浓聚,存在mt1、MT2受体亚型,其中腺癌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内MT2呈高表达。提示MLT与甲状腺肿瘤有一定关联,可能主要通过MT2受体发挥抗甲状腺腺癌作用。

  • 标签: 褪黑素 褪黑素受体 甲状腺肿瘤
  • 简介:X蛋白(HBx)被认为是乙型肝炎病毒(HBV)致原发性肝癌(HCC)的重要物质,具体机制不明,己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对HBx致肝癌机制的研究显示,HBx是一种多功能的病毒蛋白,有转录调控作用,对肝细胞内许多癌基因和/或抑癌基因的表达有直接或间接影响,可影响细胞的生存、增殖和凋亡,调节转录因子活性,促进细胞的侵袭和转移等,在肝癌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X蛋白 原发性肝癌 乙型肝炎病毒 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LuminalA型乳腺癌的激素受体表达水平与绝经的相关性,进一步认识该类乳腺癌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肿瘤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135例LuminalA型乳腺癌患者的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及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receptor,PR)的表达水平(高表达(H)〉50%;低表达(L)≤50%),比较ER、PR的不同表达分组在绝经前后患者中的差异及ER、PR间的相关性。结果绝经前LuminalA型乳腺癌ER—H/PR-H表达最常见(63.8%);ERH/PR—L表达在绝经后患者中最常见(51.1%),在绝经前少见(17.0%)。ER、PR的相关性在绝经前比绝经后更明显(P值:0.003VS.0.047)。结论绝经前后的LuminalA型乳腺癌患者存在ER、PR的不同表达的差异性分布,体内雌激素水平可能是引起差异的原因。

  • 标签: LUMINAL A型乳腺癌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绝经
  • 简介:目的:了解促红细胞生成受体(EpoR)在卵巢良性、交界性、恶性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上皮性卵巢癌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对51例卵巢癌组织、25例交界性上皮性卵巢肿瘤、31例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中EpoR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EpoR在恶性及交界性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48%,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的32%(P〈0.05)。在卵巢癌中EpoR的表达与卵巢癌的临床分期有关,Ⅲ~Ⅳ期卵巢癌强阳性表达率73%,明显高于Ⅰ~Ⅱ期的56%(P〈0.05),而与细胞分化程度无明显关联。但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强阳性表达率76%,明显高于无淋巴结的58%。结论:EpoR的表达与上皮性卵巢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 标签: 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 免疫组化 卵巢肿瘤
  • 简介:头颈部鳞癌(headandnecksquamouscellcarcinoma,HNSCC)已成为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多治疗效果和预后不佳。越来越多的报道显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growthfactor,IGF)的配体及其受体家族与头颈部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特别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type1insulin-likegrowthfactorreceptor,IGF-1R)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在头颈部鳞癌细胞的侵袭、转移以及抑制肿瘤细胞凋亡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针对IGF-1R的靶向药物Figitumumab、Ganitumab和Cixutumumab在头颈部鳞癌中的疗效并不明确,部分甚至可能通过激活代偿途径导致耐药和疗效不佳。

  • 标签: 头颈部鳞癌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 Figitumumab Ganitumab Cixutumumab
  • 简介:分子靶向抗癌药物的毒副作用迥然不同于传统的细胞毒药物,尤其是其最为常见的皮肤毒性,可引发身体和心理的明显异常,导致药物的减量或中断从而影响治疗的效果。了解这些皮肤毒性的机制,制定适当的毒性分期标准,进而给予正确的防治,对确保患者生活质量及抗肿瘤治疗的连续性都十分重要。本文综述分子靶向抗癌药物中最有代表性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的皮肤毒副作用的发生率、临床表现、发病机制

  • 标签: 分子靶向抗癌药物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皮肤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