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我院2010年8月收治了1例食管、肺原发癌患者,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66岁,河南人,2010年5月因“进食梗阻感”,诊断为“食管中段癌”,头、胸、肝CT均未发现转移而手术。术后病理:食管高一中分化鳞状细胞癌,侵及纤维膜;食管残端未见癌;

  • 标签: 食管 双原发癌
  • 简介:目的探讨肿瘤上方先切断肠管裁剪系膜联合直肠残端腔内支撑牵引法完成孔直肠癌NOSES手术(命名为孙氏孔直肠癌NOSES手术)操作的技术要点和临床应用前景。方法2018年1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胃结直肠外科对4例术前评估均适合行NOSES手术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采取肿瘤上方切断并裁剪系膜后直肠残端腔内支撑牵引的方法完成直肠癌孔NOSES手术。结果4例患者中男3例,女1例;年龄46~71岁;肿瘤距离肛门5~10cm。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23.0±21.3)min,术中出血量(76.2±17.3)ml。术后恢复顺利,无相关并发症发生,于6日内康复出院。结论肿瘤上方先切断肠管裁剪系膜联合直肠残端腔内支撑牵引法完成孔直肠癌NOSES手术安全可靠,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孙氏减孔手术 直肠癌 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 支撑牵引法
  • 简介:神经性骨关节病又称为Charcot关节,指由于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骨骼、关节的非感染性损伤,可累计全身一个或多个关节[1-17]。此病临床少见,且报道多为病变晚期。2014年,我科收治1例踝关节神经性关节病,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关节病 神经原性 早期诊断 踝关节
  • 简介:磷酸盐是恶性肿瘤骨转移治疗中被广泛应用的药物。体外实验表明磷酸盐对乳腺癌、肺癌、肾癌、黑色素瘤、结肠癌、胰腺癌有直接或间接抗肿瘤作用。临床研究显示磷酸盐联合内分泌治疗或细胞毒性药物治疗可对乳腺癌起协同抗肿瘤作用,但对绝经期女性使用磷酸盐预防乳腺癌尚存在争议。去势抵抗前列腺癌患者使用磷酸盐可减少骨相关事件(skeletal-relatedevents,SRE)发生风险,但在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预防中未能显示出优势。磷酸盐能够减少肺癌患者SRE发生概率,但其对患者总生存期无明显改善。对肾癌、膀胱癌骨转移患者使用磷酸盐治疗可减少SRE发生风险,磷酸盐可延长膀胱癌延长患者生存期。肾癌患者在磷酸盐联合靶向药物治疗中获益与否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 标签: 双磷酸盐 肿瘤 骨相关事件
  • 简介:患女,41岁,历侧腋部隆起16年,并左腑部肿物2个月于1997年3月入院。患者于16年前妊娠期间发现侧腋窝前下部逐渐隆起,哺乳期肿大至鹅蛋大小,中央有米粒大小的开口溢乳汁样液,哺乳斯结束后隆起缩小到荷包蛋大小,溢液消失。迄入院前2个月.左侧隆起再次增大,内有一花生米大小肿物,生长较快,现约蛋黄大,无疼痛及其它不适。

  • 标签: 双侧 副乳 纤维腺瘤 肿物 腋部 腋窝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3岁。因双乳肿块渐进性生长,偶有疼痛不适于2011年11月9日入院。患者于2011年5月起发现左乳下方一肿块,无疼痛及红肿,在外院拟诊为乳腺增生症,给予中成药祛瘀散结治疗。

  • 标签: 双侧同时性乳腺癌 手术治疗 辅助放化疗
  • 简介:铂类药物现已成为多种恶性肿瘤化疗的一线药物,其疗效与剂量强度呈正相关.由于铂类药物严重的毒副作用限制了剂量的提高,从而影响了疗效.为提高铂类的疗效而毒性又不增加,我们自1997年11月起采用卡铂和顺铂(铂)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患者24例,并与常规采用DF方案治疗的22例相对比,取得了一定疗效,并严密观察了其毒副反应.现选择46例可评价病例总结如下:

  • 标签: 食管癌 卡铂 顺铂 联合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苓扶正抗癌制剂对人胃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应用体外培养方法和流式细胞技术,分析苓扶正抗癌制剂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苓扶正抗癌制剂(160μg/ml和320μg/ml)体外加药48h和72h,可启动人胃癌SGC-7901G0期细胞进入细胞增殖周期,并将其阻滞于S期。结论:苓扶正抗癌制剂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可能涉及细胞增殖周期动力学。

  • 标签: 双苓扶正抗癌制剂 胃癌细胞 细胞周期 流式细胞术 肿瘤
  • 简介:背景与目的:垂体腺瘤手术分为经蝶和经颅入路两种,常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这与肿瘤的全切除程度和术后疗效密切相关。本研究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及额底入路治疗垂体腺瘤的手术适应证、显微外科技术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垂体腺瘤手术患者,其中经单鼻孔-蝶窦手术30例。经侧额底入路手术17例,分析手术经过、治疗效果和随访情况。结果:肿瘤总体全切率89-36%(43/47),其中经单鼻孔-蝶窦入路组86.67%(26/30),经额底人路组94.12%(16/17)。肿瘤未获全切者术后辅以放射治疗。随访6,24个月。4例患者肿瘤复发.接受经额底入路手术后恢复良好。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垂体腺瘤创伤小、恢复快,适用于肿瘤大部分位于鞍内或向蝶窦生长的患者。经额底入路肿瘤全切率高.便于保护垂体柄,适用于肿瘤主要向鞍上及鞍旁生长的大型或巨大型肿瘤.

  • 标签: 脑肿瘤 垂体腺瘤 手术入路 经蝶手术
  • 简介: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对5-FU抗肿瘤增效毒作用。方法建立H22肝癌荷瘤鼠模型后,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5-FU组、生脉注射液(大、中、小剂量)+5-FU组,每组10只。造模次日开始进行干预,对照组、5-FU组、生脉注射液(大、中、小剂量)+5-FU组分别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5-FU、生脉注射液(大、中、小剂量)+5-FU,用药14d。停药次日处死实验小鼠,观察瘤重抑制率、免疫功能、肝肾功能、外周血细胞变化。结果①生脉注射液联合5-FU各组肿瘤生长明显低于5-FU组和对照组(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5-FU组CD3^+、CD4^+、CD4^+/CD8^+、IgG、IgM值明显降低(P〈0.05),而各生脉联合组CD3^+、CIM^+、CD4^+/CD8^+.IgG、IgM值明显升高(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5-FU组ALT升高、WBC和PLT降低,而各生脉联合组相对于5-FU组ALT降低、WBC和PLT升高(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可增加5-FU的抑瘤效果,提高免疫功能,减少化疗毒副反应。

  • 标签: 动物实验 抑瘤率 免疫功能 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源CT血管造影(CTangiography,CTA)对进展期胃癌胃周血管的三维重建能力,评价其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指导意义.方法25例拟行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患者行腹部源CT增强扫描,用容积再现技术(volumerenderingtechnique,VRT)进行三维血管重建,根据其CTA表现评价胃周血管的空间解剖特征,将所得的解剖学资料与腹腔镜下血管解剖对比.结果源CT血管重建准确显示胃左动脉25例,胃右动脉15例,胃左静脉5例,肝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全部显示,其中肝右动脉起自肠系膜上动脉1例,胃左静脉直接汇入门静脉2例.脾动脉起源相对固定.根据CTA结果指导腹腔镜下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重建的胃周血管与术中活体解剖完全吻合.结论源CTA能清晰显示腹腔干及其分支动脉,以及部分静脉血管,对腹腔镜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双源CT血管造影 腹腔镜 胃癌根治术
  • 简介:膦酸盐类药物是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基础药物,然而其用药最佳时限尚无统一标准。膦酸盐类药物长期用药的时限、疗效及安全性方面的数据已在多种实体肿瘤的研究中获得初步积累,均提示长期应用该类药物可以进一步降低骨相关事件(skeletal.relatedevents,SRE)的发生,不良反应多为轻至中度。

  • 标签: 双膦酸盐 骨相关事件 长期用药 安全性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CA125水平监测在卵巢癌肿瘤细胞灭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微粒子捕捉免疫发光技术(MEIA)测定75例卵巢上皮癌患者治疗前、每1周期化疗结束后3周及手术前血清中CA125浓度。计算第1周期化疗后血清CA125下降率。分析术前血清CA125水平及新辅助化疗第1周期化疗后血清CA125下降率与肿瘤细胞灭术成功率的关系;分析初始血清CA125水平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75例卵巢上皮癌患者中CA125〉35U/ml者72例。56例行新辅助化疗后患者第1周期化疗后血清CA125下降率≥50%组与〈50%组理想肿瘤细胞灭术成功率无差异(P=0.187);新辅助化疗后患者术前血清CA125≤200U/ml组与〉200U/ml组理想肿瘤细胞灭术成功率无差异(P=0.084);初诊时血清CA125〉800U/ml组盆腔淋巴结阳性率高于≤800U/ml组(P=0.026)。结论初诊时血清CA125〉800U/ml组盆腔淋巴结阳性率高,可以作为选择淋巴结清扫术的参考指标。术前CA125水平及新辅助化疗后患者第1周期化疗后血清CA125下降率对选择卵巢癌肿瘤细胞灭术的时机无指导意义。

  • 标签: 卵巢肿瘤 CA125 肿瘤细胞减灭术
  • 简介:先天性巨趾畸形是以足趾体积增大为特征的先天性畸形,第二趾发病率最高,第一、三、四、五趾发病率依次降低。稳定型巨趾畸形巨趾与其它趾一样按比例生长,患者进行型巨趾畸形巨趾生长的速度远超其它趾。

  • 标签: 截骨术 足畸形 先天性 矫形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观察甘氨唑钠放疗增敏在乳腺癌脑转移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36例乳腺癌脑转移患者中16例行甘氨唑钠增敏放疗,20例行单纯放疗。放疗方案:DT40Gy/20次或30Gy/10次。放疗增敏组甘氨唑钠800mg/m2,每周3次。比较两组近期疗效、颅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毒副反应。结果甘氨唑钠放疗增敏组的有效率为87.5%,单纯放疗组为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增敏组颅内中位PFS为9.9个月,单纯放疗组为5.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毒副反应主要为脱发、头痛、恶心呕吐和白细胞减少,均为1~2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氨唑钠放疗增敏治疗乳腺癌脑转移具有较好的疗效,且不增加毒副反应。

  • 标签: 乳腺癌 脑转移 甘氨双唑钠 放射治疗 放射增敏剂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腔内极射频消融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胆管梗阻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江苏省肿瘤医院2012年3月至2016年1月27例经皮肝穿刺治疗恶性胆管梗阻患者临床资料,其中9例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内射频消融联合内支架置入术(胆管射频消融组),18例行单纯内支架置入术(单纯胆管支架组)。观察手术安全性、并发症及近期疗效情况。采用Kaplan-Meier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支架通畅率及患者生存时间。结果2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胆管射频消融组手术操作时间平均58.6min(42.0~70.0min),较单纯胆管支架组平均手术操作时间45.0min(35.0~60.0min)有所增加(P=0.003)。两组患者术中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两组患者的胆管感染、腹痛、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血清胆红素、转氨酶均明显改善。治疗后3个月胆管射频消融组胆管支架通畅率为100%(8/8),单纯胆管支架组为50%(7/14),P=0.022;6个月时分别为100%(6/6)和0,两组比较,P=0.036。胆管支架中位通畅时间,胆管射频消融组为189d(Q1,92d;Q3,279d),单纯胆管支架组为87d(Q1,82d;Q3,161d),两组比较,P=0.001。在治疗后6个月,胆管射频消融组生存率为66.7%(6/9),单纯胆管支架组为11.1%(2/18),两组比较,P=0.006。9个月生存率分别为33.3%(3/9)和0,两组比较,P=0.029。患者中位生存时间胆管射频消融组189d(Q1,100d;Q3,279d),单纯胆管支架组118d(Q1,96d;Q3,171d),两组比较,P=0.028。结论经皮肝穿刺胆管腔内射频消融联合支架植入治疗恶性胆管梗阻安全可行,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支架置入术,可延长支架的通畅期和患者的生存期。

  • 标签: 导管消融术 支架 恶性胆管梗阻 双极射频
  • 简介:转移性骨病是晚期肿瘤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肿瘤转移到骨时,骨吸收和新骨形成之间的动态平衡被破坏,引起肿瘤生长和骨破坏,导致骨痛、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以及神经表现(脊髓压迫)等骨相关事件(SREs)发生;膦酸盐的治疗在于降低SREs发生的风险,以缓解骨痛、恢复正常功能、改善生活质量为目的,是其他治疗转移性骨病的主要措施之一;常用的和新一代膦酸盐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肾细胞癌以及其他实体瘤所致的转移性骨病已被证明是有效、安全和可耐受的,并广泛用于临床。

  • 标签: 双膦酸盐 肿瘤 转移性骨病
  • 简介:目的探讨如何对细胞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后的腹膜癌患者进行规范围术期护理。方法对33例腹膜癌患者的围术期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护理的具体内容、围术期的不良事件进行总结规范。结果规范的护理减少了围术期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了腹腔化疗管路的改进。结论针对细胞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腹膜癌的患者进行规范的围术期护理,能够减少围术期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腹膜癌 细胞减灭术 腹腔热灌注化疗 围术期护理
  • 简介:结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它的典型临床症状有腹痛、血便及排便习惯改变等。有文献报道结肠癌侵犯前腹壁的发生率为2.4%[1],然而形成脓肿并发症的现象更少见,其发生率为0.3%~0.4%[2]。临床上偶见结肠癌侵入腹壁继发感染而引起腹壁脓肿,这种以腹壁脓肿为首发临床症状的结肠癌具有起病隐匿、漏诊率高、预后差的特点。

  • 标签: 下腹壁脓肿 腹股沟区 回盲部癌 双侧 右侧 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