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索纤维异常增殖症(FD)与骨化纤维瘤(OF)的鉴别诊断。方法通过44例FD与66例OF的病理和影像学检查及临床表现进行对比分析和诊断。结果两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F组初发年龄、初治年龄、牙症状、体征和颌面痛及牙槽颊侧和(或)舌侧隆起,均明显高于FD组(P〈0.05)。OF发生于下颌骨较多,而FD则上、下颌骨差异不大。OF组X线多见囊样型和混合型,而FD则多见磨砂玻璃型和混合型。结论FD与OF的鉴别诊断必须通过临床表现、X线及病理学检查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到准确的诊断结果。

  • 标签: 纤维异常增殖症 骨化纤维瘤 鉴别诊断
  • 简介:1病例报告男性,56岁。因反复上腹部不适伴间歇性黑便5mo就诊。查体:贫血貌,腹平软,中上腹轻度压痛,全腹未触及明显包块,余未见明显阳性体症。胃镜检查提示胃窦小弯侧见一隆起灶,可见也个小溃疡。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于胃窦小弯侧可见一圆形充盈缺损,约5.0cm×3.5cm大小,黏膜较稀疏,拟诊胃癌收治,行胃大部切除。病理巨检:胃大部切除标本,

  • 标签: 胃类癌 病例报告
  • 简介:1病例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女,69岁,无意中发现左背部肿物2天。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查体:左侧肩背部可见凸出肿物,触及大小约5.0cm×2.0cm×2.0cm,质韧,界清,活动度差,无明显压痛,双腋下、双锁骨区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

  • 标签: 弹性纤维瘤 背部 影像学 手术 诊断
  • 简介:1病案摘要患者女,62岁,因右眼前突伴右眼上睑红肿3年入院.专科情况:右眼视力4.5,右眼眼睑红肿,皮温高,表面无破溃,上抬困难,眶内侧可触及大小约3mm×12mm肿块,表面粗糙,质硬,触痛明显,与周围组织粘连,后界扪不清.眼位及眼球运动:原位注视,右眼上斜约10度,外斜约8度;各向运动均受限.眼距:109mm;眼球突出度:右眼18mm,左眼13mm.右眼B超示:右眼球后内下占位.

  • 标签: 眼眶内 纤维瘤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盖氏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我科治疗的11例盖氏骨折,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8岁5个月至14岁,平均12岁。左侧8例,右侧3例,均为摔倒引起。根据Letts分型:A型4例,B型3例,C型1例,D型3例。尺骨远端骨骺损伤行克氏针固定,桡骨骨折行克氏针固定或接骨板固定。结果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肌腱损伤、尺神经损伤等早期并发症发生。1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个月。X线片复查示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2~6个月,平均4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Mikic标准评价疗效,均为优。无复位丢失、尺桡骨发育畸形、尺侧腕撞击综合征、腕及前臂活动障碍、握力下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儿童盖氏骨折多见于大龄儿童,下尺桡关节、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完整而尺骨干骺端向掌侧或背侧移位,尺骨远端骨骺损伤多为二型骨骺损伤。闭合复位常常失败,需切开复位克氏针和接骨板固定,短期疗效优良。

  • 标签: 桡骨骨折 骨骺 儿童 骨折切开复位 骨折固定术
  • 简介:侵袭性纤维瘤病(aggressivefibromatosis,AF)又被称为硬纤维瘤、韧带瘤(desmoid-typefibromatosis,DF),是一种少见的肌成纤维细胞单克隆增殖性肿瘤。AF属于交界性肿瘤,好发于育龄期女性,可发生于全身各个部位,常见于四肢、腹壁、腹腔。它以局部侵袭性生长和容易局部复发为主要特点,不发生远处转移。

  • 标签: 交界性肿瘤 侵袭性纤维瘤病 硬纤维瘤 育龄期女性 肌成纤维细胞 切缘阳性
  • 简介: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是一种罕见的间叶性肿瘤。目前认为起源于胸膜间皮层下方的纤维母细胞。根据病理学特征和生物学行为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外科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是最佳治疗方法。作者通过查阅分析文献,结合认识,对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研究近况及相关问题进行综述,提供讨论。

  • 标签: 胸膜 孤立性 纤维性肿瘤 研究近况
  • 简介:目的探讨直肠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46例直肠癌的临床资料。结果直肠癌以男性多见,平均发病年龄46.5岁;临床表现以排便习惯的改变及便血为主,常伴有腹痛、腹胀;临床上〈1cm的直肠癌常见,应根据癌大小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直肠癌的术后复发率低。结论直肠癌具有潜在恶性,外科医生在治疗直肠癌时要根据肿瘤大小和浸润深度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术后应定期复查,严格检测肿瘤复发及转移情况。

  • 标签: 直肠类癌 外科治疗 临床特点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38岁,发现左乳上方肿块2个月,如拇指末节样大小,伴胀痛,与月经周期无关,无红肿发热,2个月来肿块无明显增大。查体:左乳上方距乳晕4.0cm处触及一肿块2.5cm×1.5cm×1.0cm大小,与皮肤无粘连,质地中等偏硬,表面欠光滑,无压痛,边界尚清;与胸大肌无粘连,活动度可,无乳头溢液,腋窝淋巴结未触及。于2009年8月12日在局麻下手术切除肿块。术中见肿块无明显包膜,位于乳腺组织内,未侵犯周围组织。病理检查示左乳梭形细胞肿瘤,

  • 标签: 乳腺 乳腺肌纤维母细胞瘤
  • 简介:原发于肾脏的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MSFT)极其罕见,临床上诊断和鉴别诊断通常较困难,易误诊。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MSFT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组织学特征及诊断情况报告如下。1病案摘要患者男性,60岁,因右上腹胀痛1个月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个月无明确诱因出现腹部胀痛不适,疼痛位于右上腹部,伴消瘦,体重下降约4kg,无反酸烧心,无发热黄疸,无腹泻,未予诊治,症状无缓解。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查腹部彩超示:右肾下极及右肾周混合性声像,病理性质待定。

  • 标签: 肾脏 恶性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 简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NF)是由于基因缺陷导致神经嵴细胞发育异常而引起多系统损害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NF虽为良性肿瘤,但可发生恶变和累及其他系统,临床较为少见。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2012年12月21日收治NFⅠ型伴恶变患者1例。现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 标签: 神经纤维瘤病恶变 诊断 治疗
  • 简介: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不仅是由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来调控的,还依赖于肿瘤间质等构成的微环境。肿瘤相关纤维母细胞是肿瘤间质中的主要细胞成分,对恶性肿瘤的形成、分化、免疫逃逸和侵袭转移起关键性作用。本文就近年来肿瘤相关纤维母细胞在肿瘤发生、转移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肿瘤 肿瘤间质 肿瘤相关纤维母细胞 肿瘤微环境
  • 简介:目的:探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诊断和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0例MFH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结果:男15例,女5例,平均年龄56.4a,肿瘤发生于肢体的10例,占50%(10/20),2a、3a和5a生存率分别为29.4%、17.6%和5.9%。首次手术后复发率为100%,CAVD方案治疗的有效率为15%。结论:MFH的临床诊断困难,术后复发率高,预后差,根治性切除后行化疗和放疗的序贯治疗非常重要。

  • 标签: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诊断 手术治疗 误诊 病理检查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60岁,因大便带血3年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1医院就诊。就诊前近期无发热,无咳嗽咳痰,无咳血,无胸闷喘憋等呼吸系统症状。既往有2型糖尿病及高血压(2级)、冠心病、腰椎间盘突出病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无毒物、放射物接触史,无家族性遗传或肿瘤病史。入院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入院后胸部正侧位片无明显异常发现,未行胸部CT检查。腹部彩超及CT提示:乙状结肠占位。结肠镜检:距肛门15~23cm处见肿物充血、水肿、糜烂,累及环周,病理提示高分化腺癌。遂完善术前准备,于2010年6月7日在全麻下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术中见腹膜反折上方10cm处一直径约6cm肿物,质韧、固定,侵及浆膜,肠腔仅容指尖通过。

  • 标签: 结肠腺癌 肺类癌 外科诊疗
  • 简介:在世界前十名畅销药中,他汀药居然占有3个,可见这类药物应用之广泛,也足以证明高血脂的人数增长之快速。高血脂是俗称“三高”中的一高,发病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在不断攀升,有报道说目前我国1/3的成年人血脂偏高。

  • 标签: 他汀类降脂药 高血脂 他汀类药 药物应用 生活方式 血脂偏高
  • 简介:颞叶参与很多高级神经活动,如认知、情感、记忆、定时定向、语言等功能。颞叶依靠白质纤维束与大脑其它部位建立的广泛联系来完成其复杂的神经功能。临床上涉及颞叶的神经外科手术非常常见,因此,掌握颞叶内主要白质纤维束的解剖和功能有利于更好的制定手术计划。尽可能减少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可以清楚显示白质纤维束的解剖结构。本文复习文献报道,结合我院DTI影像介绍颞叶重要白质纤维束的解剖、功能以及在颞叶肿瘤手术策略的参考。

  • 标签: 颞叶 白质纤维束 弥散张量成像 手术
  • 简介:抗肿瘤药物是一细胞周期非特异性抗肿瘤药物,自从Rosenberg首次观察到其能抑制细胞生长,人们对铂配合物的研究就一直没有中断,期待发现疗效更高、适用范围更广、毒副作用更低、更经济的药物品种,至今仍不断有新的顺铂配合物合成并应用于临床试验。该文在此对铂抗肿瘤药物及其临床研究发展进行简要介绍。

  • 标签: 铂类抗肿瘤药物 临床研究发展
  • 简介:近年来研究发现,非甾体抗炎药(NSAID)有与抗炎作用无关的抗肿瘤功能:长期服用阿斯匹林或其他NSAID可降低结直肠癌、食管癌、胃癌、胰腺癌等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关于NSAID具体的抗肿瘤机制众说纷纭,一般认为NSAID作为环氧合酶-2抑制剂,对于抑制肿瘤的生长有重要的作用。最新的研究发现,其抑制肿瘤的活性可能与其调节RECK基因的表达有关,本文就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 标签: 非甾体类抗炎药 环氧化物酶(cyclooxyg—enase COX) RECK基因
  • 简介:患女,41岁,历双侧腋部隆起16年,并左腑部肿物2个月于1997年3月入院。患者于16年前妊娠期间发现双侧腋窝前下部逐渐隆起,哺乳期肿大至鹅蛋大小,中央有米粒大小的开口溢乳汁样液,哺乳斯结束后隆起缩小到荷包蛋大小,溢液消失。迄入院前2个月.左侧隆起再次增大,内有一花生米大小肿物,生长较快,现约蛋黄大,无疼痛及其它不适。

  • 标签: 双侧 副乳 纤维腺瘤 肿物 腋部 腋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