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硬脊膜外脓肿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2013年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4硬脊膜外脓肿患者(男1,女3)的临床资料。其中2完全瘫痪患者未行手术治疗,予以抗感染、脱水等对症治疗;另2未完全瘫痪患者行手术治疗。结合文献复习分析该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4患者均表现脊柱疼痛、发热、肢体运动障碍等临床症状。2未完全截瘫患者经手术及药物治疗后,症状均改善;2完全截瘫患者治疗后无明显效果。结论硬脊膜外脓肿的治疗效果及预后与病程缓急、患者全身状况及脊髓受压情况、手术是否及时等有密切关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硬脊膜外脓肿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极为重要。

  • 标签: 硬脊膜外脓肿 抗生素 手术治疗
  • 简介:1病例资料男,43岁,因胸背部持续性刺痛2个月加重10d,伴双下肢无力、麻木逐渐加重、大小便功能障碍5d入院。既往肺结核病史20年,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10年。入院前10d当地县医院肺部CT检查示双肺上叶、右肺下叶陈旧性结核;胸8椎体水平椎管内异常稍高密度影。

  • 标签: 椎管内肿瘤 转移瘤 原发性肝癌 显微手术
  • 简介:1病例资料男性,74岁。因反复头昏、头沉感20余天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40年,平时口服尼莫地平、卡托普利片。入院头颅MRI: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头颈CTA:颅脑及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改变;左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管腔狭窄;右椎动脉闭塞可能;右大脑中动脉M1远端局部管腔膨隆(动脉瘤?)。

  • 标签: 颈内动脉狭窄 颈外动脉缺如 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
  • 简介:目的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7年5月手术治疗的39颅内蛛网膜囊肿的临床资料,其中囊肿切除+脑池开放术22,囊肿-腹腔分流术17。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开颅术治疗22中,21(95.5%)术后囊肿消失或明显缩小,19(86.4%)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分流术治疗17中,12(70.6%)术后囊肿消失或明显缩小,13(76.5%)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开颅术治疗22中,2(9%)术后发生并发症。分流术治疗17中,9(52.9%)术后出现并发症。结论对于颅内蛛网膜囊肿,把握好手术适应证,根据囊肿的大小、位置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无论是囊肿切除+脑池开放术,还是囊肿-腹腔分流术,均可取得良好疗效。

  • 标签: 颅内蛛网膜囊肿 囊肿切除+脑池开放术 囊肿-腹腔分流术
  • 简介:目的:探讨发作性睡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甘肃省人民医院睡眠医学中心收治的18发作性睡病患者资料,同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18发作性睡病的患者均有日间过度思睡(100%),1(0.6%)存在猝倒发作,1(0.6%)存在睡眠幻觉,1(0.6%)存在睡眠呼吸暂停。所有患者动态脑电图及头颅MRI均未见异常。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和多次小睡实验(MultipleSleepLatencyTest,MSLT)监测显示睡眠潜伏期均≦5min,均出现2次或2次以上睡眠开始于REM睡眠。结论:不可抗拒的日间过度思睡是发作性睡病患者的典型临床表现,PSG和MSLT检查在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发作性睡病 多导睡眠监测 临床特征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颅内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学表现、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8年收治的6颅内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位于左侧顶枕叶及第四脑室内1、右侧顶叶1、右侧额叶3、小脑半球1。4发现肺部占位。术前均误诊为胶质瘤。6均手术全切肿瘤,术后病检结果示神经内分泌癌。5术后随访1周至12个月,1术后未行放、化疗,3个月死亡;4术后伽玛刀治,16个月死亡,3随访12个月生活基本自理。1失访。结论颅内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极其罕见的疾病,恶性程度高,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不明显,术前诊断较为困难,病理学是诊断的金标准,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放、化疗的综合治疗。

  • 标签: 颅内神经内分泌癌 显微手术 伽玛刀
  • 简介:目的:探讨结核的临床特征、诊断及转归情况,监测患者的睡眠状况,减少喉结核的误诊误治。方法:2013—2017年天津医科大学一中心临床学院收治的喉结核患者34,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或是规律抗结核药物治疗有明显效果的为喉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监测患者睡眠质量,并分析睡眠质量对患者病程和预后影响。结果:喉结核的主要症状为声嘶、喉痛,多数伴有肺结核。喉镜检查总结为3种类型:水肿型,增生型和溃疡渗出型。经过治疗干预后,患者睡眠质量明显改善。结论:掌握喉结核的临床特点,实现早期诊治并进行睡眠干预,可有效果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减少感染扩散。

  • 标签: 结核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实质型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PXA)的临床、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点及致痫机制和外科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PXA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男,10岁,临床表现为反复癫痫发作。脑电图示右颞区为主的慢波、棘-慢波发放,头颅MRI平扫见右颞中部皮质结构异常,增强扫描局部呈不均匀片状强化。术中见病变位于右侧颞中回后部,局部皮质略肿胀、颜色稍黄、质地偏韧、边界欠清,自皮质表面向深部生长。术中皮质脑电图(ECoG)监测见癫痫放电主要位于病变及其周围皮质,扩大切除病变后再次监测未见异常癫痫波发放。术后随访9个月无癫痫发作。结论PXA是一种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多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在ECoG监测下行病变扩大切除是治疗PXA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 癫痫 皮质脑电图监测
  • 简介:目的:观察“清胃宁心汤”治疗胃热扰心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7年1月西昌市中医医院门诊胃热扰心型失眠患者120,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清胃宁心汤”治疗,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治疗,观察2组对胃热扰心型失眠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清胃宁心汤”治疗失眠疗效良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失眠 胃热扰心 清胃宁心汤 临床疗效
  • 简介:1病例资料女性,5.5岁。因反复癫痫发作1年入院。2017年2月20日午睡中突然呕吐1次,非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面色苍白、精神疲倦,意识清楚,可简单对答,然后再次呕吐数次,双眼凝视,口唇发绀,呼之不应,逐渐转为昏睡,期间无肢体抽搐。反复多次外院调整药物治疗未能减少发作频率,约1次(/3~4)个月。

  • 标签: 药物难治性癫痫 脑灰质异位 巨脑回 海马硬化 显微手术
  • 简介: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28岁,主因“发现意识不清17h”于2017年11月24日入院。患者17h前被发现躺倒在地,当时意识不清,呼唤可睁眼,可简单说个别字词,坐起后身体向右侧倾斜,间断躁动,二便失禁。患者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12h前呼唤不睁眼,呼吸急促,入我院急诊,测量血压180/100mmHg,查头颅CT示左侧外囊基底节区ICH破入脑室,脑疝征象,收入神经重症医学科。

  • 标签: 酸碱平衡 脑出血 脑血流
  • 简介: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38岁,因“头痛、呕吐伴发作性左上肢麻木10d,加重4d”入院。患者入院10d前无明确诱因出现头痛,表现为后枕部胀痛,伴呕吐,呈非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发病后逐渐出现发作性左上肢麻木,每次持续数秒,自行缓解。入院前4d头痛及呕吐症状加重,呈持续性胀痛,于2018年1月28日急诊以“头痛”收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既往史:否认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病、肿瘤、外伤及头面部感染史。

  • 标签: 超声 视神经鞘 颅内压 静脉窦血栓
  • 简介:目的探讨成人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晚期感染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脑积水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出现腹腔源性感染及多发感染并发症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4术后晚期感染者均为交通性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患者。其中2患者表现为粘连性肠梗阻、1患者为多发腹腔内脓肿,1患者为肺部及泌尿系感染,均合并颅内感染。经拔除脑室-腹腔分流管、抗生素治疗后感染均得到控制,后期行二次分流手术,疗效满意出院。随访6个月以上,4患者均无感染复发。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晚期感染,尤其腹腔源性感染临床相对少见,并常合并颅内感染。其治疗过程复杂,持续引流及系统性抗生素治疗是关键。

  • 标签: 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术 腹腔感染 颅内感染 粘连性肠梗阻
  • 简介:目的:评价中药当归补血汤合生化汤加减治疗产褥热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安徽省涡阳县中医院收治的产妇1,通过辨证施治,实施中药当归补血汤合生化汤加减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用药后第2天便起效,产妇临床症状逐渐得到缓解,坚持用药后,彩超显示一切正常且睡眠也恢复正常。结论:对于产褥热睡眠障碍采取中医药治疗的效果较好,起到根本的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产后发热 产褥热 睡眠障碍 气虚血瘀 补气养血 活血化瘀
  • 简介:目的探讨前外侧腹膜后入路切除椎管内外沟通性巨大哑铃型肿瘤的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前外侧腹膜后入路一期手术切除的1腰椎管巨大哑铃型肿瘤的临床资料。先由骨科医生根据C型臂透视定位,从左侧12肋后部向脐行倒八字切口手术,显露肿瘤的椎管外部分并切除;然后,由神经外科医生在显微镜下将椎管内肿瘤切除。结果术后MRI检查示肿瘤完全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神经鞘瘤。术后3个月随访,恢复良好,术前症状完全消失;复查MRI示椎管内无强化影像。结论多学科联合,前外侧腹膜后入路一期手术切除腰椎椎管内外沟通性巨大哑铃型良性肿瘤,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 标签: 椎管内肿瘤 腰椎 哑铃型肿瘤 显微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