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引言在澳大利亚,每年大约有53000人罹患,其中约一半的患者年龄超过75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预计每年的中发病人数还会增加。在澳大利亚,中所带来的经济负担每年超过13亿美元。同时,它对个人、家庭和劳动力的影响也甚为巨大。

  • 标签: 急性卒中 临床处理 指南 澳大利亚 人口老龄化 患者年龄
  • 简介: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患者脑血管狭窄与再发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急性缺血性患者197例,依据经颅多普勒(TCD)和(或)MRA、DSA检查结果,分成血管狭窄组与非狭窄组。比较两组平均随访25.69个月时发生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心肌梗死和死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再发和预后的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价的风险和累积生存率,采用对数秩和检验比较两组的生存时间。结果:在随访的197例患者,失访8例,共有189例资料完整。狭窄组(32.6%)与非狭窄组(15%)的中发生率(P=0.01)和预后(P=0.014)有显著差异;狭窄组50%的再发时间为47个月,显著短于非狭窄组的53个月(P=0.0145)。结论:脑血管狭窄是影响急性缺血性预后的因素,有血管狭窄者再发率高于无脑血管狭窄者。

  • 标签: 颅内动脉狭窄 颈动脉狭窄 缺血性卒中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后肺炎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神经内科自2008年1月113至2010年6月30日住院治疗的急性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观察,比较肺炎组与非肺炎组入院时和入院后21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残障程度(mRS)及13常生活能力(BI),比较2组患者其他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结果(1)入院后21d,肺炎组NIHSS改善程度明显低于非肺炎组[改善值-(1.04±1.20)vs-(1.37±2.4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663);mRS、BI改善程度明显低于非肺炎组[改善值-(0.12±0.33)VS-(0.64±0.82);3.00±6.55vs14.70±19.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肺炎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明显高于非肺炎组(80.0%vs19.0%;16.7%vs2.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俨〈0.05)。(3)肺炎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非肺炎组[(35±17)vs(23±11)d],住院总费用及药物费用均明显高于非肺炎组[(8509±4425)元vs(4867±1648)元;(4089±2709)元vs(2168±795)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后肺炎是导致病死率增加、近期临床预后不良、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卒中 肺炎 并发症
  • 简介:长期以来,关于将急性患者的血压控制在较高水平还是较低水平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从急性时的脑血流与血压变化入手,参考2009年最新高血压及诊治指南的相关内容,结合近期循证医学证据,就急性早期降压治疗的相关问题做一综述。

  • 标签: 卒中 血压 循证医学
  • 简介:应激性溃疡是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病机制不清。多表现为呕血、便血或二者兼有,严重者可出现失血性休克。急性出血性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急性缺血性,病变累及脑干时尤为突出。伴意识障碍的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较高。其发生可加重脑损害和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对预后影响较大。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未并发者。并发应濒性溃疡预后不良,应早期识别其发生的危险因素,从而积极预防及治疗。

  • 标签: 卒中 应激性 溃疡 胃肠出血 并发症
  • 简介:目的观察局域急救网络提高急性缺血性血管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牵头建立"天河局域急性缺血性急救网"后的数据库,将接受血管内治疗患者分为综合中心院内首诊组(院内首诊组)、网络医院转诊组和非网络医院转诊组,比较三组间发病-入院就诊时间、发病-穿刺时间、发病-首次再通时间和3个月功能预后情况。结果2015年10月-2017年7月共93例血管内治疗患者,其中院内首诊组37例,网络医院转诊组31例,非网络医院转诊组25例。三组间发病-入院就诊时间、发病-穿刺时间、发病-首次再通时间均有显著差异,其中非网络医院转诊组各时间均明显延长(P〈0.05)。三组3个月非残疾(改良Rankin评分≤2)比例分别为60.00%、45.16%和28.00%,其中院内首诊组预后与网络医院转诊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4),但院内首诊组明显优于非网络医院转诊组(P=0.039)。结论局域急救网络建设可以缩短急性缺血性患者救治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卒中网 急性缺血性卒中 卒中中心 血管内治疗
  • 简介:患者急性期治疗阶段是治疗的关键时期。中医疗的统一的、模式化的方法目的是预防中进展、复发、并发症及规范后治疗等。指南采用的证据类别及等级的定义如下:

  • 标签: 阿尔伯塔 加拿大 卒中 指南
  • 简介:目的探讨垂体后视功能损害的原因、临床特点及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垂体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案和预后。结果本组经蝶寞手术27例,其中视力完全恢复17例,明显恢复7例,略恢复3例,10例术后发生垂体功能低下,其中6例需要长期激素替代疗法;经颅手术治疗10例,视力完全恢复3例,明显恢复3例,略恢复2例.视力障碍加重2例。8例术后出现垂体功能低下,其中5例需要长期激素替代治疗。结论经蝶窦手术较经颅手术对视力影响小、并发症少,尽早手术能有效逆转视力损害。

  • 标签: 垂体卒中 经蝶窦入路
  • 简介:大多数(大约80%)为缺血性,致残率、致死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虽然越来越多的急性缺血性患者接受了溶栓治疗或介入治疗,但大多数患者仍接受“保守药物治疗”。实现血管再通的干预手段很多,或者是药物方法,或者是机械方法。同时缺血性急性期血糖的控制、血液黏稠度、体温和血压调节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溶栓在理论上实现了闭塞血管的再通、脑缺血的逆转。但溶栓治疗存在脑出血的风险,很多情况下是致命的,因此针对具体情况实施溶栓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脑梗死 溶栓 治疗 急性缺血性卒中
  • 简介:目的探讨贫血对急性缺血性2年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在北京市老年病医院住院的急性缺血性患者131例,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特征,神经功能缺损评价采用NIHSS评分。根据患者入院时有无贫血分为贫血组和非贫血组,随访患者2年预后、复合血管事件和死亡率,其中预后采用mRS量表进行评价(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为预后不良)。复合血管事件包括再发、脑出血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贫血对急性缺血性2年预后和死亡的影响。结果与非贫血组相比,贫血组患者年龄较大,神经功能缺损较重,心房颤动、慢性肾功能不全、外周血管病患病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入院时贫血是急性缺血性患者2年预后不良(OR5.063,95%CI1.887~13.590)、死亡(OR13.266,95%CI1.364~128.993)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入院时合并贫血的急性缺血性患者年龄较大,共存疾病较多,神经功能缺损较重。贫血是后2年预后不良、病死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贫血 缺血性卒中 预后
  • 简介:中国是全世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在我国已成为死亡的第一大原因,而且致残率非常高。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重症监护病房(ICU)可以降低急性缺血性患者的并发症和死亡率,但目前我国对神经危重症的重视程度不够,大多数患者分布在综合监护病房或者监护治疗配备不全的普通病房。由于神经危重症患者具有累及多器官的特殊性,有别于普通内科的重症患者,因此应加强管理,给予充分的重视以提高我国重症的诊治水平.

  • 标签: 脑梗死 重症监护
  • 简介:2007年9月7日至8日,在美国华盛顿特区召开了'急性治疗最新神经影像学进展'大会,神经病学专家、神经放射学家、急诊科医生、神经影像研究学者,美国国立神经疾病和研究院成员和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成员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了最新的神经影像学在急性治疗的作用.此次大会的主旨在于评价急性神经影像学的最新临床实践,并提出了以下具体建议:(1)标准化灌注和半暗带成像技术;(2)缺血半暗带影像学标志的准确性和临床价值的验证;(5)影像学的生物学标志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的验证;(4)建立急性中影像学的中心数据库.这篇报告对这些建议进行了总结并检验了具体的实施方法.

  • 标签: 卒中 神经放射摄影术 指南
  • 简介:目的评价"鸡尾酒疗法"治疗时间窗6~12h急性缺血性的临床疗效.方法共280例时间窗6~12h的急性缺血性,按区组随机化分成7组,分别为钙拮抗剂和脑复康组、钙拮抗剂和纳洛酮组、钙拮抗剂和胞二磷胆碱组、脑复康和纳洛酮组、脑复康和胞二磷胆碱组、纳洛酮和胞二磷胆碱组和对照组.入院后30min、24h和48h分别进行NIHSS量表评分,90天进行Barthel指数和修正Rankin量表评分.各处理组和对照组病情好转率和预后良好率分别以X2分析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钙拮抗剂联合脑复康、纳洛酮、胞二磷胆碱可显著提高病情好转率,但仅钙拮抗剂联合脑复康可显著提高预后良好率.结论含钙拮抗剂的鸡尾酒神经保护剂疗法可提高急性缺血性的短期疗效,但其长期疗效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急性缺血性卒中 鸡尾酒疗法 钙拮抗剂 脑复康 纳洛酮 胞二磷胆碱
  • 简介:血管内治疗技术使急性大血管闭塞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近年研究结果表明,就临床结局而言,血管内治疗比静脉溶栓更具时间依赖性。因此如何减少血管内治疗时间的延误,是未来急性缺血性血管内治疗快速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优化急救流程、使用快速有效的影像评估体系以及发展快速再通的取栓技术将有助于急性缺血性血管内治疗在临床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血管内治疗 脑梗死 大血管闭塞 多模式影像
  • 简介:  可促使静脉血栓栓塞(VET)的发生率提高,后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与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发生率相当.不同研究报道的肺栓塞发生率变化较大.国际中试验(IST)发现未进行预防性治疗的患者肺栓塞的发病率为0.9%,因该研究未对肺栓塞进行系统筛查,故测得的发病率可能较实际值偏低.……

  • 标签: 脑血管意外 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
  • 简介:垂体是因垂体腺瘤突然出血或梗塞而导致头痛、视力损害、眼肌麻痹和意识状态改变的一种罕见的临床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各异,与其他颅内疾病相似,如果不是高度疑似,诊断极为困难.影像学检查,特别是CT和MRI检查有助于诊断急性和亚急性病例.对危重病例,必须立即实施手术以保护视力和挽救生命.在急性期,由于极易发生肾上腺功能低下,所以必须进行皮质类固醇激素替代治疗.通过适宜的治疗,大部分患者的预后较好.

  • 标签: 垂体卒中 病因 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可能谁也没想到就是一个19岁的小姑娘在网络上的炫耀,就在这个最热的季节里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图1)。我无从想象2011年的多事之夏对于这个叫郭美美的小姑娘的一生会意味着什么,但是她的确成为了一个符号,让很多人更认真地审视、反思我们身处的让我们多少有些迷茫的社会。

  • 标签: 卒中 META分析 死亡率 患病代价
  • 简介:目的评价北京市出院病例监测系统的诊断质量,为利用数据库开展中发病流行病学监测提供数据质量评价证据。方法采用按病历号完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出院病例数据库抽取15家医院1433份急性病例(2007年704份,2010年729份)。以专家组查阅原始病案资料重新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价诊断的一致性。结果第一诊断与专家核查结果符合率为73.1%(95%可信区间:70.7%~75.4%)。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符合率总体低于出血性脑血管病。第一诊断与专家核查结果不符病例的正确诊断主要是诊断证据不足、头晕、既往脑梗死本次非急性发作等。结论出院病例数据库诊断总体具有较高的阳性预测值,在利用出院病例数据库数据进行人群中发病监测时应进行适当的纠正。

  • 标签: 出院登记 诊断质量 疾病监测 卒中
  • 简介:目的观察人血白蛋白治疗急性重症缺血性的疗效。方法收集急性重症缺血性患者80例,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20%人血白蛋白50ml静脉滴注2次/d,连用5d,之后酌情间断应用;对照组36例,仅在血清白蛋白低于25g/L时加用人血白蛋白。比较治疗前、治疗2周后两组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Glasgow昏迷评分的变化,以及治疗期间两组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Glasgow昏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肺部感染、肾功能不全、应激性溃疡、低蛋白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血白蛋白治疗急性重症缺血性的疗效显著,且能降低重症缺血性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脑梗死 白蛋白 治疗结果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