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综述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干预研究,提出目前护士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研究方向和不足,为我国护士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的研究提供借鉴。

  • 标签: 肌肉骨骼损伤 护士 综述
  • 简介:目的探讨颅脑损伤(TBI)患者血栓弹力图(TEG)试验指标变化,以期指导颅脑损伤的诊疗和预后。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苍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颅脑损伤患者为对象,按照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分为重型组(27例)、中型组(35例)和轻型组(28例);并选择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和对照者采用TEG检查反应时间(R值)、凝固时间(K值)、血栓最大幅度(Ma)和凝固角(α),检查传统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比较其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颅脑损伤组患者的R值、K值、PT和APTT显著高于对照组,而Ma、α和Fib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重型组和中型组的K值、PT和APTT显著高于轻型组,而Ma、α和Fib显著低于轻型组,重型组R值、K值、PT和APTT显著高于中型组,Ma、α和Fib显著低于中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治疗后24h、72h和168h,颅脑损伤组患者的R值、K值、PT和APTT显著低于治疗前,而Ma、α和Fib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R值、K值、Ma和α均与颅脑损伤密切相关,R值和K值与PT、APTT和Fib正相关,Ma和α与PT、APTT和Fib负相关,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EG试验指标的变化可以较好的反映颅脑损伤患者的凝血状态,对指导颅脑损伤的诊断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颅脑损伤 血栓弹力图 凝血功能
  • 简介:颅脑损伤(traumaticbraininjury,TBI)是各种创伤中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在25岁到44岁之间的人群中死亡率和致残人数是第一位的,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颅脑损伤引起的死亡率位列第五。而如此高的死亡率被认为与外伤后的静脉血管栓塞(venousthrombus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塞和肺栓塞有关,尤其在老年颅脑损伤人群中可高达20%。

  • 标签: 颅脑损伤 静脉血管栓塞 微循环障碍 抗凝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56例伤后早期行气管切开术的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根据气管切开术后3周内根据临床表现、X线检查、支气管肺灌洗液或痰液培养确定肺部感染。结果156例中,发生肺部感染46例,发生率为29.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伤、气管导管留置时间长、入院时GCS评分低、体质指数高是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气管切开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发生肺部感染与气管导管留置时间长、术前体质指数高、入院时GCS评分低、有合并伤等具有较高相关性,建议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减少肺部感染,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术 肺部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按照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98例OSAHS患者分为轻度组(34例)、中度组(33例)、重度组(31例),并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35例)。监测AHI、氧减指数、夜间最低脉氧饱和度(SaO2)等睡眠呼吸相关指标,测定Hcy、丙二醛、谷胱甘肽。结果:重度组的Hcy(13.9±3.1)μmol/L高于轻度(10.8±3.2)μmol/L、中度(12.4±3.5)μmol/L、对照组(8.9±2.3)μmol/L,P〈0.05。重度组的丙二醛(7.2±1.3)μmol/L高于轻度(5.5±0.7)μmol/L、中度(6.7±1.2)μmol/L、对照组(4.8±0.5)μmol/L,P〈0.05。重度组的谷胱甘肽(8.4±1.3)mg/L高于轻度(6.4±1.4)mg/L、中度(7.5±1.7)mg/L、对照组(4.4±1.2)mg/L,P〈0.05。OSAHS患者的血清Hcy与丙二醛(r=0.231,P〈0.05)、谷胱甘肽(r=0.312,P〈0.05)、AHI(r=0.334,P〈0.05)、氧减指数(r=0.201,P〈0.05)均呈正相关。丙二醛(β=0.296,P〈0.05)、谷胱甘肽(β=0.147,P〈0.05)、AHI(β=0.330,P〈0.05)、氧减指数(β=0.308,P〈0.05)为正向预测血清Hcy水平。结论:Hcy水平越高,OSAHS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越明显,Hcy水平的变化可能是OSAHS患者氧化应激状态改变的一种内在机制。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同型半胱氨酸 氧化应激
  • 简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病,其致残和致死率高,有资料显示其死亡率可达60%以上[1],已成为中青年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目前,手术仍是颅脑损伤的首要治疗方法。近年来资料显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在降低死亡率方面较传统骨瓣减压术具有显著优势[2],但其术后较高的脑功能障碍发生率仍是临床关注热点。

  • 标签: 颅脑损伤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 硬脑膜 脑保护
  • 简介:目的:探讨连续正压通气(CPAP)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睡眠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OSAHS患者76例为研究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连续正压通气治疗;另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多导睡眠图(PSG)监测并记录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质量及相关睡眠障碍指标的变化;另比较治疗前后研究组及对照组痰诱导物中炎性因子及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分析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觉醒时间明显缩短,觉醒次数及浅睡眠均明显减少,微觉醒指数明显降低(P〈0.05或P〈0.01);而深睡眠及快速动眼(REM)均明显增加(P〈0.01);而治疗前后患者睡眠效率无明显变化(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腿动指数、平均心率及最大心率均明显降低(P〈0.01);而平均动脉氧饱和度、最小动脉氧饱和度均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研究组患者痰诱导物中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血清丙二醛(MAD)及硫氧还蛋白-1(TRX-1)水平均明显升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痰诱导物中IL-6、TNF-α水平及及血清MAD、TRX-1水平均明显降低,虽仍高于对照组,但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OD水平明显升高,虽仍低于对照组,但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AP治疗OSAHS可显著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患者相关睡眠障碍指标,并明显抑制患者上呼吸道炎症反应,降低机体氧化应激水平,疗效显著。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连续正压通气 睡眠质量 氧化应激
  • 简介: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通过调控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表达影响神经元凋亡,发挥保护受损神经元的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培养原代神经元至成熟,随机分为空白组(Sham组)、对照组(Control组)和乌司他丁预处理组(UTI组)。先进行UTI组和对照组预处理72h,再进行氧糖剥夺损伤3h、6h,最后恢复正常培养液培养2h后取材。利用荧光免疫组化法检测NLRP3的空间表达情况;利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NLRP3的蛋白水平表达变化。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countingkit-8,CCK-8)检测试剂盒检测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氧糖剥夺6h后UTI组的NLRP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且神经元凋亡数量显著减少,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氧糖剥夺3h后UTI组的NLRP3蛋白表达和神经元凋亡数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UTI预处理调控NLRP3的表达,可能是减轻神经元凋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具有显著的保护受损神经细胞的作用。

  • 标签: NOD样受体蛋白3 乌司他丁 缺氧缺血性损伤 神经元
  • 简介: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硬膜外麻醉后神经根损伤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90例行硬膜外麻醉穿刺时出现神经根损伤症状的患者,病例时间为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术中及术毕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生理盐水)10mL,观察组术中及术毕给予5mg地塞米松加10mL生理盐水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浓度;统计并比较2组手术前后睡眠质量。结果:2组患者术后的血清TNF-α、IL-6及IL-1β浓度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观察组的上升幅度较小,对照组的上升幅度较大,其中观察组术后24h、48h、72h的血清TNF-α、IL-6及IL-1β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与术前相比,术后72h2组PSQI评分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地塞米松应用于硬膜外麻醉后神经根损伤患者中,能够减少炎性因子释放,改善神经根损伤症状及睡眠质量,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地塞米松 硬膜外麻醉 神经根损伤 血清炎性因子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经天幕裂孔切开联合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TBI)的疗效。方法2013年11月至2016年2月收治符合标准sTBI6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观察组采用经天幕裂孔切开+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术后3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估预后。对比分析两组术后颅内压、血清血清前白蛋白(PA)、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变化。结果术后1~3d,两组颅内压逐渐降低,且观察组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血清MBP水平降低,PA水平升高;而且,观察组对照组变化更明显(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5.2%,5/33)明显低于对照组(39.4%,13/33;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恢复良好率(60.6%,20/33)明显高于对照组(30.3%,10/33;P<0.05)。结论经天幕裂孔切开联合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sTBI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病人血清PA及MBP水平,降低颅内压,改善预后。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经天幕裂孔切开术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 颅内压
  • 简介:目的:分析膝关节脱位多韧带损伤Ⅰ期修复重建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40例膝关节脱位多韧带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Ⅰ期修复重建,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后Lysholm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脱位多韧带损伤Ⅰ期修复重建可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且可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 标签: 膝关节脱位 多韧带损伤 Ⅰ期修复重建 匹兹堡睡眠质量
  • 简介:巨噬细胞诱导的C型凝集素(macrophage-inducibleC-typelectin,Mincle)受体是模式识别受体家族的重要成员,可以识别从坏死细胞中释放的自配体,并与下游的脾酪氨酸激酶(Spleentyrosinekinase,Syk)作用激活单独信号通路,引发一系列炎性反应。越来越多的实验数据表明,Mincle/Syk信号转导通路参与了包含卒中在内的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炎症反应,特异性的抑制该通路激活可以抑制神经炎症,修复神经功能损伤。本文主要对Mincle作用机制和病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Mincle对出血性卒中的治疗作用进行展望。

  • 标签: C型凝集素 Mincle/Syk Card9 出血性卒中 神经炎症
  • 简介:目的研究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在判断高血压性壳核出血视辐射(O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纳入36例经保守治疗的高血压性壳核出血病人作为脑出血组,并选取30例健康成人(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均行DTI检查,重建双侧OR,将OR损伤类型分为Ⅰ、Ⅱ、Ⅲ型,测定OR-FA值、OR-ADC值,并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左、右两侧ORFA值、OR-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组病侧与健侧OR-FA值、OR-ADC值差异显著(P〈0.05),病侧OR明显受损;血肿体积与病侧OR-FA值、OR-ADC值均不相关(P〉0.05)。脑出血组OR损伤Ⅰ、Ⅱ、Ⅲ型分别为10、12、14例,3种损伤类型间OR-FA值、OR-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发病3~5d时比较,3个月后复查OR-FA值明显升高,OR-ADC值明显下降(P〈0.05),病人OR损伤情况明显改善。结论高血压性壳核出血OR损伤率高,血肿体积与OR损伤程度无关,DTI可观察血肿与OR三维关系,判断OR受损程度,对评估病人视野缺损有重要价值。

  • 标签: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壳核 视辐射 扩散张量成像 视野缺损
  • 简介:目的通过CT灌注成像(CTP)观察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探讨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comascale,GCS)评分变化与CTP的相关性。方法动态评定20例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行CT检查明确重型颅脑损伤诊断;并分别在外伤后或术后第2d、7d及14d行CTP检查。分析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早期GCS评分与脑局部脑血流量(regioncerebralbloodflow,rCBF)、局部脑血容量(regioncerebralbloodvolume,rCBV)及血液通过组织的平均通过时间(meantransittime,MTT)之间的关系。结果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GCS评分与CBF、CBV呈正相关,与MTT呈负相关。表明患者伤后GCS评分越高,脑组织缺血的程度越低。结论CTP技术有助于了解颅脑损伤后局部脑组织血流灌注状况,rCBF、rCBV和MTT与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早期GCS评分存在相关性。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 CT灌注成像 血流动力学
  • 简介:目的探讨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与双额冠状骨瓣在重型颅脑损伤开颅去骨瓣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86例,按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行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对照组行双额冠状骨瓣开颅减压术。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恢复良好33例,中残2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2例;对照组恢复良好22例,中残9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4例。观察组恢复良好率(76.74%)明显高于对照组(51.26%;P<0.05)。两组术前颅内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3、7d颅内压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切口疝1例、颅内感染3例、急性脑膨出2例、脑积水2例、脑脊液漏2例;对照组术后发生切口疝4例、颅内感染4例、急性脑膨出3例、脑积水4例、脑脊液漏8例。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3.26%)明显低于对照组(53.49%;P<0.05)。结论双侧标准大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可有效使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充分减压,疗效好,并发症少。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 双额冠状骨瓣 去骨瓣减压术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