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9 个结果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2岁,陕西籍,汉族,已婚。因“进行性反应迟钝,言行异常5月余”于2008年3月收住院。2007年9月患者发热,体温38.5℃,经抗炎、对症治疗1周,体温恢复正常。继而出现耳鸣、呃逆、口齿不清、行走不稳、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言行异常、睡眠增多等症状。2007年10月就诊于西安某三甲医院行头颅CT示:左侧基底节区腔梗塞。2007年11月行头颅MRI示:右侧侧脑室腔梗;脑脊液结果:红细胞计数:2/mm3,白细胞计数:40/mm3,淋巴细胞计数:91%,单核细胞计数:8%,浆细胞计数:1%,病毒系列(-)。血清叶酸:2.73ng/ml,血清维生素B12:836.00pg/ml。

  • 标签: 克一雅病 精神症状起病
  • 简介:双相障碍患者伴焦虑症状十分常见,这已经引起精神科医生的高度重视。双相障碍患者伴焦虑症状通常与下列因素相关:(1)发病年龄早,抑郁发作次数多,症状严重,出现自杀行为;(2)高致残率和隐匿型抑郁;(3)精力和体力的明显下降;(4)物质滥用以及进食障碍。因此,伴焦虑症状的双相障碍患者通常在急性期和维持治疗阶段疗效欠佳,且预后不良。另外,伴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的患者对锂盐或抗惊厥药物的疗效欠佳。近期,有的学者提出一种假设,即双相障碍患者伴惊恐障碍和/或广泛性焦虑,或者伴社交焦虑障碍,可能是双相障碍的一种特殊类型。对于双相障碍与焦虑障碍共病患者,药物治疗的目的应该是要致力于使二种精神障碍都得以缓解,而不是在治疗一种精神障碍的同时造成另一种精神障碍病情恶化,这也是目前临床治疗上的一个挑战。

  • 标签: 双相障碍伴焦虑症状 药物治疗
  • 简介:由于在临床工作中,发作性睡常被误诊为其他精神疾病,所以本文系统梳理了有关发作性睡精神症状的鉴别诊断,以发作性睡的3个主要临床表现为关键点,分别与相关精神疾病进行鉴别。本文一方面从临床表现进行鉴别,另一方面从治疗角度进行鉴别,并于文末附表说明。希望可以为临床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 标签: 发作性睡病 精神症状 鉴别
  • 简介:脑膜血管瘤(meningioangiomatosisMA)是一种罕见的颅内良性增生性瘤样病变。其病理学特征是软脑膜上皮细胞或成纤维母细胞沿软脑膜血管间隙侵入大脑皮层,绕血管周围生长,微小血管增生伴胶原变性和钙化,形成斑块状病变。临床上分为两型:(1)与神经纤维瘤Ⅱ型(neurofibromaⅡ,NFⅡ)相伴,多在尸检时发现,临床上常无症状;(2)与NFⅡ无关,被称为散发型。多发于青年人或者儿童;被认为是引起顽固性癫痫的原因之一,手术切除预后良好。

  • 标签: 脑膜血管瘤病 外科治疗 继发癫痫 神经纤维瘤病Ⅱ型 成纤维母细胞 瘤样病变
  • 简介:帕金森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等运动性症状为特征。事实上,帕金森的非运动性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很大。皮脂溢和多汗是帕金森病患者两个常见的非运动性症状,然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试图总结归纳现有的研究成果,就帕金森皮脂溢和多汗的流行学,两种症状与疾病的相关性及其发病机制等内容作简要综述。

  • 标签: 帕金森病 皮炎 脂溢性 多汗症 综述文献
  • 简介:目的比较单一经典抗精神药物(奋乃静)或心境稳定剂(碳酸锂)合并小剂量经典抗精神药物(奋乃静)治疗有精神症状的躁狂发作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影响患者近期疗效的主要因素。方法(1)将符合入组标准的精神症状的躁狂发作患者70例随机分为甲组34例和乙组36例两组进行为期6周治疗。甲组为单一中至大剂量经典抗精神药物(奋乃静)治疗;乙组为心境稳定剂(碳酸锂)合并中至小剂量经典抗精神药物(奋乃静)治疗。以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和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定患者的疗效,以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患者的副反应;(2)采用临床流行学方法,探讨影响有精神症状的躁狂发作患者近期疗效的主要因素。结果(1)在治疗第6周末,甲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38.2%,有效率94.1%(33/34);乙组的临床治愈率63.9%,有效率100%(36/36),乙组在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上均显著性优于甲组(P〈0.05);(2)有精神症状的躁狂发作患者的近期疗效好,影响有精神症状的躁狂发作患者近期疗效的主要因素为患者的起年龄、前社会功能、病程特点及患者的精神症状与心境的协调性,以急性起前社会功能良好、间歇性病程及患者的精神症状与患者心境相协调者的近期疗效为佳。结论(1)心境稳定剂合并小剂量经典抗精神药物在治疗有精神症状的躁狂发作时,临床疗效优于单一经典抗精神药物治疗且副反应相对少;(2)有精神症状的躁狂发作患者的近期疗效好,患者的近期疗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 标签: 躁狂发作 精神病性症状 近期疗效
  • 简介:晚期帕金森(Parkinson'sdisease,PD)人出现步态失调和姿势不稳(posturalinstabilityandgaitdifficulty,PIGD)等轴性症状,并常因此摔倒致残,进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日常活动能力。目前左旋多巴类药物等内科治疗不能有效改善PIGD,而外科治疗中能够很好改善PD常见症状(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和肌僵直)的丘脑底核(subthalamicnucleus,

  • 标签: 脚桥核 帕金森病 目标核团 深部脑刺激
  • 简介:目的探讨症状性与无症状性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将418例经脑血管造影检查诊断为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分为有症状组272例和无症状组146例,另随机选择100例脑血管造影检查无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临床特征。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OR=2.435,95%CI:1.816—8.215,P=0.019)、冠心病(OR=4.831,95%CI=2.471—12.908,P=0.007)、高血压(OR=2.375,95%CI=1.178-6.629,P=0.022)、糖尿(OR=1.723,95%CI=1.117~2.930,P=0.041)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1.966,95%CI=1.218~3.626,P=0.030)均是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有症状组与无症状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吸烟(47.8%vs36.3%,P=0.024)、冠心病(47.1%vs29.5%,P=0.000)、糖尿(24.3%vs12.3%,P=0.004)、溃疡性斑块(19.5%vs10.3%,P=0.015)及对侧颈动脉狭窄(29.8%vs20.5%,P=0.042)5个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比较,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更多合并吸烟、冠心病、糖尿,影像学检查更多表现为颈动脉溃疡性斑块和双侧颈动脉狭窄。

  • 标签: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
  • 简介:双相情感障碍作为容易反复发作、长期的一种疾病,其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并且治愈难度较大,尤其是一些患者合并认知能力损害,其预后较差,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有很多如心理治疗、改变社会环境以及健康教育等。但是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双相情感障碍,缺乏对早期症状的了解,则不能达到相应的照护水平,可导致疾病复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患者生存品质。所以,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其早期有哪些症状呢?

  •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早期症状
  • 简介:目的:调查35-45岁之间女性睡眠障碍的主要症状表现。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结果:睡眠障碍越重,症状越多。疲劳、头晕、头疼、烦躁的发生率较高。睡眠障碍者伴有月经失调者达48.3%,二者相关较高。结论:睡眠障碍伴随症状,与睡眠质量的优劣呈正相关。

  • 标签: 女性 睡眠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脑卒中继癫痫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724例脑卒中患者中继癫痫发作的74例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脑卒中的发生率为10.22%,与脑卒中的病灶部位有明显相关性,皮质病灶显著高于皮质下病灶(P<0.01);与卒中类型无明显相关性.卒中急性期癫痫发生率较恢复期癫痫发生率为高,二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急性期癫痫发作较易控制,晚期发作癫痫则须进行严格系统的抗癫痫治疗.

  • 标签: 脑卒中 癫痫 临床特点 脑电图 诊断标准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症状封预期记忆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编预期记忆状况自评问卷和心理症状量表(SCL-90)封200名高中生做抽样调查。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年龄差异检验和心理症状与预期记忆状况的肯德尔多列等级相关分析,并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法筛选影响因素。结果预期记忆状况与心理症状各个因子呈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在0.14—0.22之间。其中与焦虑、抑郁、精神病症以及睡眠饮食的相关系数较高;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焦虑与精神病症影响预期记忆状况;在年龄相近的青年群体中存在预期记忆的显着年龄差异(P<0.001)。结论心理症状会在大脑进行背景信息资源加工和信息提取时产生抑制,从而影响预期记忆水平。

  • 标签: 心理症状 记忆 状况 精神病 焦虑 逐步回归分析法
  • 简介:症状脑梗死(ACI)在人群中患病率为8%~28%不等,其危险因素与其他类型的脑梗死相同,但有一些特殊因素值得重视,ACI无明显临床症状,ACI进展过程中可致认知功能减退、抑郁状态及症状性脑梗死,诊断依靠头颅磁共振影像(MRI)或头颅CT检查,ACI是否需要进行卒中的二级预防仍存在争议,本文就ACI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无症状脑梗死 临床症状 诊断 预后
  • 简介:抑郁症患者的躯体表现是影响抑郁症低识别率的原因之一。躯体化导致了大量抑郁症患者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躯体症状、低情感症状而就诊于非精神科,造成了误诊或漏诊。现将国内外对抑郁症患者躯体化的临床表现和生物心理社会中介作用因素如文化因素、述情障碍、躯体感觉放大及生物学因素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 标签: 抑郁症 躯体症状 述情障碍 躯体感觉放大
  • 简介: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无症状性卒中的认识也逐步加深。无症状性卒中在老年人群中普遍存在,其病因、发病机制、检查手段、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等研究日益加深,但是对其危害性特别是对认知功能的损害关注仍显不足。应给予无症状性卒中更多关注,早期诊断,并及时给予必要的治疗。

  • 标签: 卒中 无症状性 危险因素 认知 诊断 治疗
  • 简介:颈内动脉狭窄(ICAS)是约30%的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在50-79岁人群中,约有4%~8%存在〉50%的颈内动脉狭窄。自然史研究和临床试验均已证实,患者的卒中风险随ICAS严重程度的增加而略微升高,尤其是当颈动脉直径减小超过80%时。多中心前瞻性随机试验已经发现,在治疗近期有症状的严重ICAS患者方面,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比内科治疗更有效。然而,在无症状患者中进行CEA治疗的几项随机对照试验并不支持对大多数无症状患者实施CEA;同时,无创性筛查在这些患者中的作用仍然不清楚而且存在争论。此外,在避免非致残性卒中方面的益处是否在统计学上超过手术操作的总体成本和风险还不确定。临床医生一直致力于研究无症状ICAS患者的治疗决策。只有那些狭窄程度≥80%、病情稳定且预期存活至少5年的无症状ICAS患者才应该考虑进行CEA治疗,而且只能在具备已经证实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很低(〈3%)的外科医师的医疗中心实施手术。本文对ICAS的患病率和自然史、CEA治疗无症状ICAS患者的证据、对ICAS进行筛查和监测的作用、评价ICAS的方法以及对执业医师的建议进行概述。

  • 标签: 症状 动脉 评价 随机对照试验 执业医师 CEA
  • 简介:2016年6月16日收治1例垂体腺瘤合并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和糖尿病人,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后出现脑脊液漏、尿崩症,经过护理治疗,7月22日康复出院,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女,64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视力障碍、双眼视力逐渐减退、模糊4个月于2016年6月16日入院。外院头颅CT显示垂体腺瘤。入院时右眼无光感,左眼视力0.8。术前白细胞总数13.09×109/L,血红蛋白浓度109g/L,血小板总数109×109/L,空腹血糖10.7mmol/L。予抗生素控制感染,控制血糖,输注血小板,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6月20日行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术中静脉滴注1单位治疗量血小板和2单位A型红细胞悬液。6月21后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12.35×109/L;血红蛋白浓度108g/L;血小板总数173×109/L。术后体温正常,出现脑脊液鼻漏、低钠血症。

  • 标签: 垂体腺瘤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糖尿病 脑脊液漏 尿崩症 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帕金森(PD)患者精神症状的分布.方法用中文版神经精神问卷(CNPI)调查42例确诊的PD患者最近一个月的12项精神症状,并予以评分.结果64%的PD患者存在一项以上的精神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睡眠障碍(43%)和抑郁(38%),最少见的症状是欣快.抑郁评分的均值最高.PD患者的精神症状评分和性别、年龄、病程、疾病严重程度无关.睡眠障碍、抑郁、焦虑和淡漠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1).PD治疗药物中仅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培高利特与幻觉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大多数PD患者存在一项以上的精神症状.PD患者的睡眠障碍、抑郁、焦虑和淡漠症状可能与神经变性有关.

  • 标签: 帕金森病 精神症状 神经精神问卷 睡眠障碍 淡漠症状
  • 简介:目的分析前循环急性多发与单脑梗死病因差异。方法纳入前循环急性脑梗死129例,根据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病灶特点分为多发组和单组,按TOAST分型标准对卒中病因进行分类。结果69例多发脑梗死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44例,心源性栓塞13例,小动脉闭塞性卒中3例,其他原因所致的脑缺血性卒中4例,不明原因的脑缺血性卒中5例;60例单脑梗死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16例,心源性栓塞5例,小动脉闭塞性卒中34例,其他原因所致的脑缺血性卒中2例,不明原因的脑缺血性卒中3例。多发组与单组相比,多发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更常见(P=0.000),单组小动脉闭塞性卒中更常见(P=0.000)。结论前循环急性多发脑梗死的主要病因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急性单脑梗死的主要病因是小动脉闭塞性卒中。

  • 标签: 前循环 多发脑梗死 单发脑梗死 病因
  • 简介: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45岁,2年前无诱因出现头痛、头晕、呕吐,伴走路不稳,诊断:脑积水,于1999年3月在我科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治愈出院,1年前脑积水复发,于2001年9月在当地医院再次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半年前发现下腹部肿物,逐渐增大,伴便秘,2周前再次出现头晕、走路不稳症状.

  • 标签: 脑室-腹腔分流术 继发腹腔巨大囊肿 手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