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经骨乙状窦前入路切除斜区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1例斜区肿瘤各部经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手术肿瘤切除.结果17例全切除,3例近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术后死亡1例,死于肺部感染.结论乙状窦前入路切除斜区肿瘤有对小脑反颞叶牵拉轻微,至肿瘤距离可缩短3cm,肿瘤基底部及血管容易处理等优点,全切除率高.

  • 标签: 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 切除 岩斜区肿瘤 肺部感染 显微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钻孔引流治疗硬膜外血肿的方法,临床疗效和适应证。方法对54例采用钻孔引流进行治疗的硬膜外血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未超过4d即基本清除血肿,2例于切口处形成头皮血肿经穿刺抽吸痊愈,无感染发生。结论钻孔引流治疗硬膜外血肿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创伤小,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 标签: 硬膜外血肿 尿激酶 钻孔引流
  • 简介:目的提高经骨乙状窦前入路处理斜区肿瘤的手术疗效.方法对采用经骨乙状窦前入路处理的40例斜区肿瘤病人的临床特征、手术方法、手术结果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以骨乙状窦交叉点和内淋巴囊裂作为磨除骨的定位标志,以减少骨内结构的损伤.结果肿瘤全切除27例,次全切除9例,部分切除4例.无手术死亡.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脑神经损伤、脑组织水肿、肌力减退等.结论经骨乙状窦前入路是处理斜区肿瘤较好的手术方法.大多可全切除肿瘤.

  • 标签: 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 颞骨岩部 颅底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颅锥细孔颅置管低位持续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并分析40例临床病例资料:其中20例为对照组,即常规钻孔引流组:常规于顶结节下方颅,置8号导尿管于血肿腔内,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外接无菌瓶,术后2~3日拨管.另20例为颅锥细孔颅治疗组:顶结节下方颅锥颅,置入细硅胶管,深入颅内3cm左右,管全长15cm,内径1.5mm,外径2.4mm,管前端为盲端,其后0.5~1.0cm处有四个小侧孔.本组10例用生理盐水及庆大霉素盐水反复冲洗,另10例不予冲洗,均接无菌瓶,悬挂于钻孔点下方30~50cm处持续引流,1~2日拨管,创口不予缝合,加压包扎.结果术后48h头颅CT扫描显示:颅锥细孔颅治疗组20例患者无颅内积气,硬膜下积液较少,脑中线结构基本复位,术后临床证状迅速改善,无感染发生,住院时间短,冲洗组与非冲洗组之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此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50天复查头颅CT所有患者均临床治愈.结论应用颅锥细孔颅持续低位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具有创伤小,头部伤口不需缝合,患者痛苦小,住院费用低、时间短,临床症状改善迅速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广大基层医院推广应用.亦可应用于床边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但需注意钻孔位置、引流充分、无菌瓶位置等.

  • 标签: 颅锥细孔钻颅低位引流 治疗 慢性硬膜下血肿
  • 简介:1对象与方法我科2000年11月~2008年2月,采用颅置管引流联合纤溶疗法治疗硬膜外血肿109例,其中男82例,女27例;年龄8~82岁,平均45岁。无症状2例,轻微头痛25例,头痛伴轻偏瘫或精神症状68例,昏迷14例。单纯性硬膜外血肿59例,合并

  • 标签: 血肿 硬膜外 神经外科手术
  • 简介:我科1993~2002年对12例双侧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患者采用双侧颅置管持续闭式引流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双侧外伤性 外伤性硬膜 引流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舒适护理联合耳穴法治疗骨折患者失眠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骨折失眠患者90例,随机分组,传统护理组遵循常规护理,联合护理组落实舒适护理联合耳穴法。比较效果。结果:联合护理组满意度、身心舒适度和疼痛、睡眠情况均优于传统护理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联合耳穴法在骨折失眠护理中的干预结果确切,可减少疼痛,改善睡眠质量和生命质量,提高患者舒适程度和满意度。

  • 标签: 舒适护理 耳穴压贴压法 骨折患者 失眠 疗效
  • 简介:我们介绍一种经皮细孔颅微创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方法,供同道们参考。1材料主要包括直径为0.3cm扁形钻头.18号硬脊膜外麻醉穿刺针.引入硬脑膜下引流管的导丝(英国产,经皮气管切开套装导丝),头皮硬脑膜穿刺扩张器,脑室引流管(外直径0.25cm,内直径0.2cm)等(附图)。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微创手术 治疗
  • 简介:低颅综合征(intraeranialhypotensionsyndrome,IHS)为神经科比较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因颅内降低引起的体位性头痛。在病因与治疗上均有比较明确的特点,但是临床误诊率较高。笔者对近年发表的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对临床诊断与治疗有所帮助。

  • 标签: 低颅压综合征 症状 临床误诊率 临床诊断
  • 简介:目的:研究小孔颅血肿抽吸引流辅助尿激酶纤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经小孔颅血肿抽吸引流辅助尿激酶纤溶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内科保守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比较治疗后患者的血肿清除率/d、住院时间、病死率与预后及生存质量。结果手术治疗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手术治疗组的血肿清除/吸收时间为(7±2)d、平均住院时间(15±5)d,保守治疗组的血肿清除/吸收时间为(18±5)d、平均住院时间(21±7)d;手术治疗组均明显短于保守治疗组(均P<0.05)。结论颅引流辅助尿激酶纤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优于内科保守治疗。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小孔钻颅 尿激酶纤溶
  • 简介:目的总结30例斜区脑膜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期提高岩斜区脑膜瘤的切除程度,并降低外展神经的损伤。方法总结30例斜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手术经验及外展神经受损情况,探讨Dorello's管区病理解剖特点与斜区脑膜瘤的关系。结果30例斜区脑膜瘤,〈2.5cm者6例,2.5~3.5cm者16例,〉3.5cm者8例。术后出现外展神经功能障碍者〈2.5cm者0例,2.5~3.5cm者5例,〉3.5cm者4例。暂时性外展神经功能障碍者7例,永久性障碍者2例。结论斜区脑膜瘤术中外展神经出脑干端、穿斜硬脑膜端容易受损伤。提高对Dorello's区解剖认识、肿瘤的早期发现、良好的肿瘤暴露、神经粘连处的锐性分离等,有助于切除肿瘤并减少外展神经的医源性损伤。

  • 标签: 岩斜脑膜瘤 Dorello's管 外展神经
  • 简介:颅内(intracranialpressure,ICP)是指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所产生的压力,ICP增高是神经外科疾病常见的病理过程,是病情危重甚至死亡最常见的原因之一。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临床工作的不断需求,颅内监护应运而生,其重要性已在《美国严重颅脑损伤处理指南》中被肯定[1]。

  • 标签: 颅内压监护 神经外科疾病 病理过程 病情危重 临床工作 现代科技
  • 简介:目的:了解社区护士对疮的认知现状,为制定和实施相关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全部(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76名社区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对疮预防的态度、疮防治相关知识和疮预防的障碍等3方面。结果:276名社区护士的疮防治相关知识得分为(51.20±11.28)分,对疮预防总体持积极态度,缺乏人员、时间和患者家属的配合等是疮预防的障碍。结论:社区护士对疮知识掌握不够全面,疮预防态度积极,疮预防存在障碍,尤其疮护理新进展知识欠缺,部分疮知识实际应用存在盲目性,须加强社区护士疮相关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对疮预防的正确认知,促进积极态度,进行合理社区护理人力资源配备,切实提高社区疮防治质量。

  • 标签: 社区护士 压疮认知现状 压疮知识 压疮预防态度 压疮预防障碍
  • 简介:本院自1996年1月至2003年5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骨后巨大脑膜瘤19例,手术21次,效果良好.现总结分析如下.

  • 标签: 巨大脑膜瘤 显微手术 疗效
  • 简介:目的通过对43例斜区肿瘤显微外科治疗的分析,探讨斜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提高岩斜区肿瘤的全切率,减少并发症,改善手术效果.方法总结43例斜区肿瘤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特征及显微手术方法和术后处理.结果肿瘤全切除28例,次全切除9例,大部切除6例,死亡2例.全切率为65.1%,手术并发症率为51.2%.结论采用颅底手术入路和显微外科手术技术可以提高岩斜区肿瘤的全切除率,降低死亡率及并发症,大多数病人能达到治愈目的.

  • 标签: 岩斜区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并发症 治疗 切除率 体会
  • 简介:目的:探讨经颞下经小脑幕入路切除斜区肿瘤的方法。方法:结合本组15例就斜区肿瘤的手术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肿瘤全切除8例,近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4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症状完全缓解4例,症状好转7例,症状加重2例,死于并发症2例。结论:经颞下经小脑幕入路切除斜医肿瘤,术野较大,肿瘤显露清楚,且能避开脑神经的阻挡,多能做到全切除或次全切除肿瘤。

  • 标签: 经颞下经小脑幕入路切除 岩斜区 颅底肿瘤 外科手术 治疗
  • 简介:慢性硬膜下血肿因其多发于老年患者,较多学者推测该症的发生与生理性脑萎缩相关.本文报告近年我院收治的8例年轻人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发生机制及恰当的手术方法.

  • 标签: 年轻人 慢性硬膜下血肿 钻孔引流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术后复发的临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我科收治的218例慢性硬膜下钻孔手术病例,收集相关资料,建立EXCEL表格并完成相关分析,找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结果血肿厚度、有无分隔或脑萎缩、术后中线移位程度、手术前后中线变化值、术后积气程度及术后是否放置引流管6种因素是导致复发的原因,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慢性硬膜下病人应采用个体化、综合化治疗方案,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提高手术疗效。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引流 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