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究改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治疗非子宫脱垂良性子宫病变的效果。方法:病例来源于我院2010年3月至2014年1月妇产科收治的非子宫脱垂良性子宫病变需行子宫切术病患154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77例,对应随机数字是奇数者归入对照组,对应偶数者归入观察组。对照组施行开腹子宫切除术,观察组施行改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观察比较两组术中输血与出血量、手术所需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与出血、术后发热、开始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长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中输尿管膀胱损伤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改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对病患的手术创伤较小,能够积极促进病患健康恢复,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特点,临床前景广阔。

  • 标签: 非子宫脱垂良性子宫病变 改良经阴道子宫全切除术 开腹全子宫切除术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高龄患者在子宫切除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高危因素,为降低患者感染的发生率,以期提高该类妇科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医院收治的高龄子宫切除术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腹腔感染分成两组,其中感染组有22例,非感染组患者64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和分析,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统计与腹腔感染相关的因素。结果:86例进行子宫切除术高龄患者中,感染的发生率为25.58%;其中感染组中高龄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年龄≥70岁、合并糖尿病、术前进行化疗、肺部感染,与非感染组患者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镇痛、胃部排空延迟的感染例数进行了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血红蛋白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中输血量、术中出血量和谷丙转氨酶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年龄≥70岁、合并糖尿病、术前化疗、肺部感染、手术时间过长、血红蛋白过低都是高龄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独立高危因素。结论:高龄患者在子宫切除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相关的影响因素较多,要求医务人员在整个治疗过程加强感染的控制工作,降低腹腔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腹腔感染 高龄 子宫切除术 危险因素 干预对策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宫外孕保守治疗和手术切除输卵管对女性性功能的影响,为宫外孕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18例宫外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所采用的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保守治疗组(56例)和手术治疗组(62例)。比较两组患者完成治疗2个月、4个月、6个月后雌激素(E_2)、孕酮(P)、睾酮(T)、卵巢功能评分及女性性功能指数(FemaleSexualFunctionIndex,FSFI)变化,分析不同治疗方案对宫外孕患者的性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孕、就诊时FSF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治疗后2、4、6个月,两组患者E_2、P、T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组间上述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个月两组患者的卵巢功能评分、FSF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治疗后4个月、6个月逐渐恢复,且保守组患者卵巢功能评分明显低于手术组患者,FSFI评分明显高于手术组(P〈0.05)。结论:宫外孕手术切除输卵管对女性卵巢功能和性功能指数有一定的影响,可能与手术对患者的性心理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有关,临床选择宫外孕治疗方案时应酌情考虑此因素。

  • 标签: 宫外孕 保守治疗 手术切除输卵管 性功能
  • 简介:目的:探究与分析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母婴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90例无产科合并症的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产妇检查结果与其意愿分为阴道分娩组(n=43)与剖宫产组(n=47),对比两组产妇产后24h出血量、新生儿体重、新生儿Apgar评分、平均住院时间、新生儿并发症。结果: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相比,新生儿体重低,新生儿1minApgar评分高,新生儿肺炎发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相比产后24h出血量少、住院时间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褥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选择阴道分娩相比于剖宫产更具有临床优势,在瘢痕子宫妊娠产妇符合适应症的前提下,应鼓励首选阴道分娩。

  • 标签: 剖宫产 瘢痕子宫 再次妊娠 阴道分娩 母婴结局
  • 简介:目的:研究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对于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收集到的20例子宫肌瘤患者实施HIFU技术治疗措施,在研究开始前、治疗后30d和60d分别使用MRI检查测定其肌瘤大小,并观察其临床症状改变和产生的不良症状情况。结果:在治疗后30d和60d,患者的肌瘤大小和研究开始前相比都没有显著差异(P〉0.05);患者在经过HIFU技术治疗后与研究开始前出现的临床症状人数相比有明显的降低(P〈0.05);治疗后30d有6例患者出现了不良症状,60d时出现了1例,且其均在短时间内自行康复。结论:HIFU技术能够显著减轻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效果。

  • 标签: 妇科疾病 子宫肌瘤 高强度聚焦超声
  • 简介: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感染患者采用B超引导下穿刺进行治疗的疗效,为临床有效治疗术后切口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在医院进行剖宫产,并且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产妇共56例。试验组产妇选择B超引导下穿刺手段进行治疗,对照组产妇常规治疗。结果:试验组产妇中无效及总有效情况分别为2例(7.14%)、26例(92.86%),对照组产妇中无效及总有效情况分别为7例(25.00%)、21例(75.00%),试验组产妇中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中拆线时间、体温高峰及住院时间平均值分别为(7.02±0.71)d、(36.63±0.28)℃、(4.01±2.93)d,对照组产妇中拆线时间、体温高峰及住院时间平均值分别为(9.82±0.93)d、(37.72±0.69)℃、(9.53±1.4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中硬结及红肿渗液情况分别为2例(7.14%)、6例(21.43%),试验组产妇中硬结及红肿渗液情况分别为12例(42.86%)、23例(82.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诱发剖宫产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多种多样,临床上采用B超引导下穿刺技术进行治疗时,可使产妇切口感染情况得到显著改善,有利于产妇的康复,在临床上值得重视。

  • 标签: 剖宫产 B超引导下穿刺 子宫切口感染 临床疗效
  • 简介:皮肤位于人体体表最外层,具有屏障、吸收、分泌、排泄、代谢、免疫、体温调节及感觉功能,其中,皮肤屏障(skinbarrier)功能是基础。广义的皮肤屏障包括表皮渗透屏障、免疫屏障、色素屏障等,同时,皮肤微生态及酸性环境与皮肤屏障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共同维持皮肤正常生理代谢。

  • 标签: 皮肤屏障 皮肤病 第三次革命 治疗 修复 表皮渗透屏障
  • 简介:目的:探讨经阴道和腹腔镜两种方法用于良性卵巢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分析2011年8月至2014年9月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83例良性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分为经阴道手术组和腹腔镜手术组分别81例、102例,对两组患者手术结束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种治疗方法术后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时间显著长于经阴道手术方法,两组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和腹腔镜手术在良性卵巢肿瘤患者临床治疗中各有利弊,具体选择方案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选择,针对患者进行经济有效的治疗。

  • 标签: 经阴道卵巢肿瘤切除术 腹腔镜 良性卵巢肿瘤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方法:采用EMs患者32例,取在位子宫内膜和异位内膜,无EMs患者34例,取子宫内膜,作为对照组。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PI3K/AKT与VEGFmRNA表达,ELISA法检测PI3K/AKT蛋白和VEGF蛋白表达。结果:正常子宫内膜、异位子宫内膜和在位子宫内膜PI3K、AKT和VEGF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位内膜PI3K、AKT和VEGF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高于在位内膜及正常内膜(P〈0.01)。EMs中,Ⅰ、Ⅱ期PI3K、AKT和VEGF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Ⅲ、Ⅳ期异位内膜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和VEGF共同参与EMs的发生和发展。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目的:分析经阴道实时三维超声子宫输卵管造影(3D-HyCoSy)对输卵管通畅性的检查评价效果,为输卵管通畅性的准确评估提供新方法、新思路。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59例不孕症患者,运用经阴道实时3D-HyCoSy检查其输卵管通畅性,并与金标准腹腔镜通染液试验(CLP)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其图像质量及评价输卵管通畅性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并对两种检查方式费用、安全性等指标进行比较,探讨经阴道实时3D-HyCoSy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3D-HyCoSy图像中,110例(69.18%)图像质量优,32例(20.13%)图像质量良,优良率为89.31%(142/159),其余17例(10.69%)图像质量差,通过重复试验并结合二维实时监测亦可有效评价输卵管通畅性。经阴道实时3DHyCoSy检查后2d患者VAS评分为(3.25±1.26)分,显著低于CLP患者术后2dVAS评分(4.40±1.71)分,其检查总费用亦显著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CLP检查结果为标准,经阴道实时3DHyCoSy评价输卵管通畅性的灵敏度为83.02%,特异性为98.11%,准确率为93.08%,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762(P〈0.05)。结论:经阴道实时3D-HyCoSy具有安全、简便的优势,能够动态、立体明确输卵管结构、走行及阻塞部位,对输卵管通畅的评价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经阴道实时三维超声 子宫输卵管造影 输卵管通畅性 不孕症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骶前神经切断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腹腔镜下子宫内膜症病灶清除术,观察组联合骶前神经切断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h、术后72h及术后1周疼痛变化情况,统计存在性功能相关障碍比例,及两组恢复性生活时间、性唤起时间、每月性生活频率。结果:观察组术后72h及术后1周其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存在阴道干涩、性交痛、性欲低下及性高潮缺失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性生活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性唤起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每月性生活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内膜异位病灶清除联合骶前神经切断,能有效的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减少发生性功能障碍比例,缩短性唤起时间,促进患者早日恢复规律性生活。

  • 标签: 腹腔镜 骶前神经切断 子宫内膜异位症 性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经阴道植入网片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POP)的疗效及对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妇科住院接受经阴道植入网片盆底重建术治疗的36例POP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对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使用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评分系统评价盆底脱垂程度情况;同时应用盆底功能影响问卷-7(PFIQ-7)评价生活质量及问卷-20(PFDI-20)评价盆底功能障碍情况,应用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生活质量问卷-12(PISQ-12)评价患者的性生活质量。结果:本研究36例患者中治愈率为91.67%(33/36);术后随访1年时POP-Q各点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PFIQ-7评分及PFDI-20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时PISQ-12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植入网片的盆底重建术治疗POP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并且安全性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性生活质量。

  • 标签: 盆腔脏器脱垂 全盆底重建术 生活质量 性功能
  • 简介:目的:分析宫颈癌腹腔镜手术疗效及影响预后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60例)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开腹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相关手术指标,并分析影响宫颈癌腹腔镜手术预后的临床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术中淋巴结清扫数(21.43±1.23)枚、术后3d白细胞计数(8.38±0.70)×109/L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观察组术后3d血红蛋白(109.02±6.22)×109/L和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有盆腔淋巴结转移、有脉管瘤栓、〉Ⅰb2期、深肌层浸润者的复发率与无盆腔淋巴结转移、无脉管瘤栓、≤Ⅰb2期、浅肌层浸润者的相比明显升高,5年内生存率与其相比明显降低(P〈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宫颈癌腹腔镜手术预后的临床相关因素主要为盆腔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P〈0.05)。结论:宫颈癌腹腔镜手术治疗有一定的疗效,可有效提高血红蛋白等指标,同时发现盆腔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等情况可能会对其预后疗效产生一定的影响。

  • 标签: 宫颈癌 腹腔镜手术 疗效 影响预后 临床相关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固冲益肾方联合左炔诺孕酮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及对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均以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固冲益肾方。检查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月经量、血红蛋白浓度、子宫内膜厚度、雌二醇(E_2)、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8.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和血红蛋白浓度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但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E2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SH和LH则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冲益肾方联合左炔诺孕酮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显著,并能够改善性激素水平,且不良反应少。

  • 标签: 固冲益肾方 左炔诺孕酮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性激素 痛经
  • 简介:目的:探究与分析人工流产后使用外科手术用防粘连冲洗液预防宫腔粘连。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80例接受人工流产术的妇女,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外科手术用防粘连冲洗液盆腔灌注以预防宫腔粘连,对比两组腹痛持续时间、阴道流血时间、术后出血量、月经恢复时间及宫腔粘连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腹痛持续时间、阴道流血时间、术后月经恢复时间明显缩短,术后出血量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宫腔粘连发病率为20.00%,观察组宫腔粘连发病率为5.00%,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宫腔粘连发病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预防感染的基础上加用外科手术用防粘连冲洗液预防宫腔粘连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促进改善预后,降低宫腔粘连的发病率。

  • 标签: 人工流产术 外科手术用防粘连冲洗液 宫腔粘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