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在京外来务工男性对生殖健康方面的认知和态度,探讨这一群体的男性健康现状和需求。方法:采用随机问卷调查方式,对北京海淀区外来务工男性进行男性生殖健康方面的整群随机抽样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婚否、文化程度、对男性健康的认识程度和相关知识等。使用SPSS13.0软件录入和统计。结果:发放调查问卷900份,收回有效问卷868份,回收率96.40%。56.3%外来务工男性年龄〈30岁,初中以下文化占51.4%,从事体力劳动的占38.9%。21.3%的男性从未听说过男性健康相关知识,33.0%的男性从未看过男性健康相关书籍,45.0%的男性从未看过男性健康相关电视节目或讲座,但81.8%的受调查者表示有必要加强男性生殖健康方面的宣传教育。结论:在京外来务工男性对男性生殖健康的认知、态度等方面水平偏低,但迫切需要相关方面的指导和教育,应进一步加强男性生殖健康的科普宣传教育等方面工作。

  • 标签: 外来务工 男性 生殖健康
  • 简介:目的分析评价瘙痒症患者的瘙痒特点和生活质量状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评价315名瘙痒症患者的瘙痒特征和生活质量状况。结果瘙痒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12.1,不同程度和不同部位的瘙瘁症患者生活质量各不相同,瘙痒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评分也越高,生活质量越差。结论瘙痒症患者生活质量明显受损。

  • 标签: 瘙痒症 瘙瘁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了解当代高校学生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程度及性态度、性行为现状,为制订性病艾滋病宣传教育及干预工作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以问卷形式对本市几间高校不同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2656人,接受调查的高校学生对性病艾滋病知识掌握不全面,在6种性病中,平均能正确鉴别(2.86±1.65)种;性观念趋于开放化,性行为发生率较高(971/2656,占36.56%),但安全套使用率低,部分大学生还存在多性伴、从事或接受商业性服务、饮酒或服用精神毒品类药物后性行为等高危行为。结论:应在高校中进一步加强性病艾滋病宣传教育,普及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和生殖健康知识,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和认识误区,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技能,使大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上发生态度及行为的改变,控制性病艾滋病在青年学生群体中的传播。

  • 标签: 性病 艾滋病 知识 态度 行为
  • 简介:目的:调查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性伴侣真菌感染状况。方法:病例组60例为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的固定性伴侣,对照组60例为同期健康体检者,其固定性伴侣不合并有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者。对病例组及对照组分别进行病史询问、体征检查、真菌镜检及培养。结果:病例组真菌镜检及培养的阳性率为8.33%和41.67%,对照组相应的阳性率分别为6.67%和48.33%,两组之间念珠菌感染及携带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Rwe患者的反复发作可能跟性伴侣的带菌状态无关。

  • 标签: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性伴侣
  • 简介:目的:探讨男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勃起功能状况。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的50例初次接受化疗的男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IEF-5)进行评估化疗前后勃起功能状况。结果:治疗有效率为58.0%。其中,CR14例,PR15例,PD21例,SD0例。化疗前勃起功能障碍32.0%,化疗后勃起功能障碍83.0%,化疗前后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消化道肿瘤、鼻咽癌、肺癌、淋巴瘤、软组织肿瘤患者IIEF-5评分较化疗前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不同病理类型间IIEF-5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男性肿瘤患者实施化疗后会增加勃起功能障碍,增加其发病率。

  • 标签: 男性肿瘤 化疗 勃起功能
  • 简介:目的:了解广东省2013年性病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使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广东省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等5种性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3年全省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报告发病率分别为50.26/10万、19.63/10万、21.55/10万、7.95/10万和49.95/10万,较2012年增减幅度分别为-0.47%、14.45%、6.48%、3.87%和13.77%。高发地区主要分布于珠三角,其中深圳、广州、佛山和东莞5种性病报告数均在1万例以上。男性5种性病发病率分别为49.90/10万、32.90/10万、20.06/10万、8.88/10万和26.95/10万,女性分别为50.65/10万、4.88/10万、23.19/10万、6.91/10万和75.49/10万,男女性别比分别为1.09∶1、7.49∶1、0.96∶1、1.43∶1和0.40∶1。高发年龄段为20-45岁,占总报病数的73.5%。结论:广东省性病疫情仍在增长,梅毒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为本年度性病的主要发病病种,需根据疫情特点制定加强筛查等更具针对性的防控对策。

  • 标签: 性病 流行 预防控制
  • 简介:同性恋是人类学、社会学、精神卫生研究的重要课题,但直到19世纪才受到人们的充分重视。同性恋是人类社会中的一小群体,虽然在整个人口中占少数,但其绝对数量并不少。目前,我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方案第三版工作组(CCMD-3),正在探讨我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与国际疾病分类方案(ICD-10)进一步接轨的

  • 标签: 同性恋 心理状况 影响因素
  • 简介:了解不孕女性阴道微生态状况,探讨不孕症患者进行阴道茵群微生态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不孕症女性300例取阴道分泌物进行微生态评价,以同期389例生育年龄的体检妇女作为对照。结果:不孕女性阴道假丝酵母茵阳性率7.7%(23例),阴道毛滴虫阳性率0%(0例);Nugent评分:正常89.1%(267例),BV中间型4.7%(14例),BV6.2%(19例);阴道优势茵以革兰阳性大杆菌为主,占83.2%(249倒),革兰阳性球茵0.7%(2例),革兰阴性短杆茵16.1%(49例);微生态失调的发生率34.0%(102例)。结论:不孕女性中BV、VVC的患病率和阴道茵群异常的发生率不高于健康体检女性,原发不孕与继发不孕之间、单纯管性因素不孕与单纯男性因素不孕之间阴道微生态的状况也无显著性差异。

  • 标签: 不孕症 阴道微生态
  • 简介:目的:分析全省麻风院村休养员的畸残情况并开展相应的康复措施,为制定全省麻风康复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全省所有休养员的畸残情况及康复需求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麻风院村休养员共2364例,其中2级畸残的有2022例。休养员中,男性为1782例,畸残率为85.2%;女性为582例,畸残率为86.4%;休养员畸残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2=57.78,P〈0.01);目前有矫治需求者为721例,占35.7%。结论:我省麻风畸残康复的任务依然很重,康复需求迫切,全社会要高度重视麻风病防治工作,加大对现存麻风病人的关怀力度。

  • 标签: 麻风 畸残 康复
  • 简介:尖锐湿疣(CA)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而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STD),其发病率高,且逐年呈增长趋势。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心理变化等多因素的影响,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疗效及复发率。笔者对尖锐湿疣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态变化作了分析并对心理疏导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尖锐温疵 心理分析 对应
  • 简介:目的:了解男性美沙酮维持治疗(MMT)患者性功能状况,探讨其原因及对策。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和IIEF-5对135名患者进行调查,从客观情况、主观感受、诊断和IIEF-5评分4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感觉接受MMT后性功能变差的患者要显著多于感觉变好的患者(P〈0.01),91.1%的患者对当前性生活状况表示不满意,83.7%的患者认为当前性功能状况不会影响到继续接受MMT。MMT后性欲低下患者和ED患者要多于MMT前(P〈0.01),而性功能正常患者和射精受抑患者要少于MMT前(P〈0.01)。美沙酮维持剂量、年龄都和IIEF-5评分负相关,MMT时间和IIEF-5评分无相关性。结论:男性MMT患者性功能状况差于接受MMT前,美沙酮维持剂量是关键因素,调整好美沙酮维持剂量将有效改善男性性功能状况和提高治疗依从性。

  • 标签: 美沙酮维持治疗 性功能 维持剂量 勃起功能障碍
  • 简介: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简称AIDS)自1981年被报告以来,患病人数逐年增加,其扩散之快已成为医学和公共卫生领域的一大挑战.现代专业护士不仅是护理照顾的提供者,更是社会的健康教育者、咨询者及患者和家属的沟通者、保护者和代言人[1],现代护理人员在人类与艾滋病的较量中应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AIDS 问卷调查法 护理人员 艾滋病 调查
  • 简介:目的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ificiencyvirus,HIV)感染者中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感染的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统计学分析,评估合并感染的患病率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各医院在2006—2008年收治的门诊和住院HIV感染病例,用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表进行登记;并进行HCV抗体、肝功能和CD4细胞检测;多元回归法分析HIV合并HCV感染风险因素。结果HIV感染者978例,合并HCV的感染率为33.9%,静脉吸毒途径感染HIV占合并感染者的81.3%,30~45岁年龄组HIV合并感染率为42.6%,无业人员HIV合并感染率为61.9%,均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年龄30~45岁和无正当职业的人群HIV合并HCV感染率较高,静脉吸毒是HIV合并HCV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合并感染 相关因素
  • 简介:目的:了解社区医疗机构孕妇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为制订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表,对在社区医疗机构初次办理围产保健卡的431例孕妇发放调查表,收集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31例孕妇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69.80%,对性病/艾滋病各种知识的知晓程度不一。本市户籍孕妇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非本市户籍孕妇(礸2=7.02,P<0.01);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孕妇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高(礸2=36.71,P<0.01)。结论:通过多渠道加强对孕妇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尤其是流动人口、低学历孕妇应作为宣教重点对象,以进一步提高其性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和疾病预防意识,降低性病/艾滋病感染的风险。

  • 标签: 孕妇 性病 艾滋病 知识 调查
  • 简介:目的:分析西安市不同人群梅毒预防知识的知晓水平,为制定梅毒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提供的方案和问卷,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通过面对面的调查城市居民、农村居民、暗娼(FSM)、男男性行为人群(MSM)、流动人群、在校学生6类人群梅毒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结果:共计调查2200人,人群整体梅毒防治知识知晓率是65.9%。在各类人群中,FSM的知晓率最高,达到86.8%,MSM的梅毒知晓率最低,只有42.8%;不同年龄组中,20~29岁年龄组的梅毒预防知识知晓率最高,达到74.0%,60岁以上最低,为20.0%;文化程度以初中学历者知晓率最高,为69.3%,大专以上组的知晓率为67.5%,文盲组的知晓率最低,为52.0%;大部分人获取梅毒预防知识的途径是电视、宣传活动和网络。结论:西安市不同人群的梅毒知识知晓率普遍偏低,而且不同人群梅毒预防知识知晓率之间差异较大,因此有必要根据不同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以提高人群梅毒知识知晓率,实现《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的目标。

  • 标签: 不同人群 梅毒预防知识 知晓率
  • 简介:目的:揭示中职生性态度现状。方法:自编《中职生性态度问卷》,对浙江某中职学校学生匿名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25份,有效问卷应答率100%;运用SPSS11.0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结果:50%的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月经、遗精、自慰(手淫)等现象;近60%的认为非婚性行为应该建立在“爱情”和“双方自愿”基础上;绝大部分学生对于恋爱是向往的。结论:中职生性态度处于发展变化之中,总体上是健康的,但是对于极少数具有极端认识或思想倾向的学生更要加强性教育。

  • 标签: 中职生 性态度 现状调查
  • 简介:目的对男性不同部位尖锐湿疣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为今后在治疗中进行心理干预疗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96例男性尖锐湿疣患者分成生殖器组和非生殖器组,应用尖锐湿疣患者生活质量问卷(CECA10)和90项症状清单(SCL-90)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生殖器组CECA10的情感维度得分和总分均高于非生殖器组得分(P〈0.05),而性活动维度则无差异(P〉0.05);在SCL-90的各因素中,生殖器组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及总分较非生殖器组低(P〈0.05);SCL-90总分与CECA10总分呈负相关(r=-0.654,P〈0.01)。结论不同部位尖锐湿疣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不同;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对尖锐湿疣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或心理治疗,会改善生活质量,有利于疾病的转归。

  • 标签: 尖锐湿疣 生活质量 心理健康 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