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强脉冲光联合夫西酸乳膏治疗中度痤疮疗效。方法:将80例中度痤疮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强脉冲光联合夫西酸乳膏治疗,对照组单用强脉冲光治疗,每2周治疗1次,5次为1疗程,共治疗1疗程。每周复诊1次,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2、4、6、8、10周时疗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强脉冲光联合夫西酸乳膏治疗中度痤疮安全、有效,可作为治疗中度痤疮选择方案。

  • 标签: 强脉冲光 夫西地酸 中度痤疮
  • 简介: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8和IL-33慢性荨麻疹(CU)发病机制中可能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免疫吸附试验(ABC-ELISA),检测60例CU患者和50名正常人外周血IL-18和IL-33表达水平,同时分析其差异与临床疗效相关性。结果治疗前CU患者IL-18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经枸氯雷他定治疗28d后,患者IL-18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33水平治疗前、后分别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U患者使用枸氯雷他定治疗前、后IL-18浓度变化与其临床疗效呈正相关(r=0.620,P<0.05)。结论IL-18可能参与了CU发病病理过程,而IL-33是否参与有待进一步研究。枸氯雷他定对参与CU发病细胞因子具有调节作用。

  • 标签: 荨麻疹 慢性 白细胞介素-18 白细胞介素-33 枸地氯雷他定
  • 简介:目的探讨氯雷他定联合丙酸氟替卡松乳膏及丝塔芙润肤霜治疗青少年特应性皮炎(AD)临床疗效,评价联合治疗方案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10月确诊63例特应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采用口服氯雷他定联合丙酸氟替卡松乳膏及丝塔芙润肤霜外擦患处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丙酸氟替卡松乳膏及丝塔芙润肤霜外擦患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损和瘙痒状况,统计分析临床疗效和特应性皮炎评分标准(SCORAD评分),每周复诊1次,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皮肤病学生活质量指数量表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价.结果治疗后1~4周试验组临床体征与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分别为3.466,8.054,9.553,15.272;均P<0.05);试验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4.8%vs.63.3%,P<0.05);治疗4周后试验组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及症状、休闲等各方面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氯雷他定联合丙酸氟替卡松乳膏及丝塔芙润肤霜治疗特应性皮炎临床效果显著,能显著改善青少年特应性皮炎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地氯雷他定 丙酸氟替卡松 特应性皮炎
  • 简介:四逆散被誉为疏肝剂之祖方,具有疏气机、理肝脾之效,主治肝胆气机阻滞、脾胃升降受阻、阳热内郁等证。男科临床上,肝失疏泄、阳气郁遏之证颇为常见,多为四逆散治疗适应症。笔者运用四逆散治疗男科疾病,取得较好疗效。

  • 标签: 经方 四逆散 男科病
  • 简介:近年来四环素类药物治疗皮肤病已取得较大进展,临床证明四环素类药物对寻常痤疮、大疱性类天疱疮、酒渣鼻、坏疽性脓皮病、色素性痒疹、白色海绵状痣等常见疾病都有不同程度治疗效果。本文综述了四环素类药物治疗皮肤病临床研究,以期为一些皮肤病治疗提供用药参考。

  • 标签: 四环素类药物 皮肤病 多西环素 米诺环素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比较新疆地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及正常人群皮肤中干扰素伽玛诱导单核细胞因子(CXCL9)表达差异。方法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新疆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及正常人皮肤中CXCL9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CXCL9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表达明显增加,主要以真皮乳头顶端为主,且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χ2=34.80,P〈0.01);新疆地区汉族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维吾尔族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肤组织中CXCL9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4,P〉0.05)。结论新疆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CXCL9表达升高,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寻常型银屑病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汉族和维吾尔族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CXCL9表达相似。

  • 标签: 银屑病 维吾尔族 两面神激酶/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 干扰素伽玛诱导的单核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Y-T-Y互助模式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教学实践中应用。方法:采用YT-Y互助教学方式对2014年3月至2014年8月广州中医药大学修习《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课程学生进行教育干预,对教学效果和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学生对传统教学法满意度为81%,对互助模式教学法满意度上升至96%;互助教学培训后,学生性传播疾病知识平均得分为由74.32分上升至89.54分,生殖避孕知识平均得分由56.37分上升至80.46分。结论:Y-T-Y互助模式教学法是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传播有效模式,能促进教学模式持续改善、教学质量动态上升、学生知识掌握明显提高。

  • 标签: 生殖 健康教育 教学实践
  • 简介:目的:探析白色念珠菌检测对龟头炎诊疗过程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118例龟头炎患者临床资料,真菌镜检均为阳性,行菌株培养和鉴定以及体外药敏试验,分析菌株检出率、病原菌分布情况以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118例患者真菌镜检均为阳性,念珠菌阳性率为94.92%;白色念珠菌106株(94.64%)。培养菌株对制霉菌素和克霉唑敏感率100.00%;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敏感性分别为56.86%、60.78%;1株近平滑念珠菌对咪康唑中度敏感,对其他药物均敏感;光滑念珠菌对所有药物均敏感;克柔念珠菌对咪康唑耐药,其余药物均敏感。结论:白色念珠菌仍为真菌性龟头炎主要病原菌,其确诊依赖于真菌镜检和菌种培养鉴定,体外药敏试验为临床用药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有利于彻底根治龟头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进而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改善。

  • 标签: 龟头炎 白色念珠菌 诊断 治疗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掌跖脓疱病发病中作用,分析掌跖脓疱病临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表记录掌跖脓疱病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掌跖脓疱病患者雷公藤多苷片治疗前后外周血IL-17水平变化.结果100例掌跖脓疱病患者中,以感染为诱发因素患者占30%.掌跖脓疱病组外周血IL-17水平[(13.12±3.18)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7.68±2.8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公藤多苷片治疗后随病情好转IL-17水平[(9.18±2.25)pg/mL]明显降低,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7参与了掌跖脓疱病发病,提示其可作为监测掌跖脓疱病病情变化及评价临床疗效指标,感染可能是掌跖脓疱病主要诱发因素.

  • 标签: 掌跖脓疱病 白细胞介素-17 雷公藤多苷
  • 简介:目的:探析血清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检测尖锐湿疣疾病诊断中发挥作用。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期间共收治47例尖锐湿疣患者作为研究观察组,另外从我院随机抽取47名健康体检人作为研究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TNF-α水平(26.52±7.08)g/mL明显低于对照组(38.83±8.86)g/mL,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6水平(34.17±8.04)g/mL明显低于对照组(48.92±6.68)g/mL,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尖锐湿疣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下降一个显著特征,并且可以直接反映出患者此时细胞免疫功能高下,为尖锐湿疣疾病临床确诊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还可以明确疾病严重程度,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TNF-Α IL-6 巨噬细胞 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通过595nm脉冲染料激光(Pulseddyelaser,PDL)治疗儿童鲜红斑痣(Port-winestains,PWS)过程中应用在体反射式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Reflectanceconfocalmicroscopy,RCM),探讨RCMPDL治疗鲜红斑痣中作用。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6月经科治疗鲜红斑痣患儿157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所有患儿依据RCM测得病灶血管直径及深度进行累积积分;试验组中不同积分者给予不同能量密度595nmPDL治疗,对照组统一使用经验性能量密度治疗,对试验组与对照组、不同积分组间治愈率、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595nmPDL治疗鲜红斑痣总有效率为76.4%,治愈率为31.8%,其中试验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积分越低,治疗效果越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越低;对于血管直径较大、位置较深病灶应使用较大能量密度,反之亦然;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3%,其中试验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3%(17例)及30.5%(1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CM提高PDL治疗鲜红斑痣疗效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可较准确评估预后。

  • 标签: 鲜红斑痣 595 nm脉冲染料激光 在体反射式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
  • 简介:目的研究抗FcεRⅠα自身抗体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hronicspontaneousurticaria,CSU)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CSU患者中抗FcεRⅠα自身抗体表达,并分析抗FcεRⅠα自身抗体与CSU患者病程、荨麻疹活动性评分(UAS)评分、风团数目、瘙痒程度、生活质量评分、单一抗组胺药疗效临床相关性。结果CSU患者组抗FcεRⅠα抗体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抗FcεRⅠα抗体水平与病程、荨麻疹活动性评分(Urticariaactivityscore,UAS)、风团数目评分、瘙痒程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单一抗组胺药使用有效者其血清抗FcεRⅠα抗体滴度低于单一抗组胺药治疗无效者(P〈0.05)。结论抗FcεRⅠα抗体CSU发病中有重要作用,抗FcεRⅠα抗体滴度较高CSU患者可能对常规抗组胺药治疗抵抗。

  • 标签: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 抗FcεR Iα自身抗体 临床意义
  • 简介:目的:研究CD14+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TLRs)表达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疾病中表现。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取同期入院体检正常3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TLRs受体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TLR8、TLR9分别为(38.84±23.19)、(94.26±4.63)、(96.93±4.39),对照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TLR8、TLR9分别为(19.73±8.68)、(101.68±5.17)、(97.06±4.22),其中观察组TLR4、TLR8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9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次数≥6次/年与复发次数〈6次/年患者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TLR8、TLR9之间无显著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发病期间,单核细胞TLR4、TLR8增强能够提高免疫细胞抗病毒作用。

  • 标签: 生殖器疱疹 TOLL样受体 CD14+单核细胞 发病机制
  • 简介:目的:观察播散性毛孢子菌病小鼠模型中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动态表达,并探讨其播散性毛孢子菌病中可能发挥作用。方法50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尾静脉分别接种阿萨希毛孢子菌(T.asahii)悬液和生理盐水,接种后3d、7d、14d、21d及28d,对小鼠肾脏载菌量进行测定;取小鼠内眦静脉血,离心获得血清,通过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组小鼠不同感染时间血清IL-10和TGF-β1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组小鼠不同感染时间脾脏IL-10mRNA和TGF-β1mRNA表达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试验组小鼠不同感染时间肾脏载菌量与血清IL-10、TGF-β1、脾脏IL-10mRNA、TGF-β1mRNA表达量及试验组小鼠血清IL-10表达水平与脾脏IL-10mRNA表达量、血清TGF-β1表达水平与脾脏TGF-β1mRNA表达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接种后3d,试验组小鼠肾脏载菌量为(69.5±9.1)cfu/mg,接种后7d,小鼠肾脏载菌量达到峰值,为(120.3±11.4)cfu/mg,其后载菌量逐渐降低,接种后28d为(2.0±2.5)cfu/mg。试验组小鼠血清IL-10与TGF-β1表达水平7d较对照组明显升高,14d时达到峰值,随后逐渐降低。接种后7d、14d、21d,小鼠血清IL-10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接种后7d、14d、21d,小鼠血清TGF-β1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小鼠脾脏IL-10mRNA、TGF-β1mRNA表达量7d逐渐增高,14d时达到峰值,随后逐渐降低至对照组水平。接种后7d、14d、21d,小鼠脾脏IL-10mRNA、TGF-β1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小鼠血清IL-10表达水平与脾脏IL-10mRNA、血清TGF-β1表达水平与脾脏TGF-β1mRNA表达量均呈明显正相关(P均<0.05)。�

  • 标签: 毛孢子菌病 播散性 阿萨希毛孢子菌 IL-10 TGF-β1
  • 简介:黄褐斑是最常见色素紊乱性皮肤病之一,亚洲女性和深肤色人种中(FitzpatrickⅢ-Ⅵ型)更常见。组织表现为表皮基底层和棘层黑素增加,黑素细胞功能活跃,黑素小体转移至角质形成细胞数量增多,但无黑素细胞增多。目前关于黄褐斑治疗方案较多,综合治疗是趋势,以外用药物治疗为基础,联合内用抗氧化剂、氨甲环酸、中药等,中重度可选择化学剥脱或激光、强脉冲光等。但目前皮肤美容激光治疗黄褐斑有效机制、适应证、风险以及防范对策等仍缺乏大样本临床研究,临床选择时需慎重。

  • 标签: 黄褐斑 黑素细胞 综合治疗 抗氧化剂 美容激光
  • 简介:系统性硬皮病(systemicsclerosis,SSc)是一种慢性多系统结缔组织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无一种特效治疗方法能检测硬皮病发展,常需要多个临床科室对患者进行综合治疗。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揭示硬皮病发病机制涉及多种细胞和分子因素,这就为未来产生新治疗方法提供了可能。该文主要对目前治疗方法和最新进展进行综述。这些治疗方法根据他们不同作用机制,如免疫调节、抗纤维化及血管扩张剂等进行分类,同时对每种治疗方法进行分析讨论。

  • 标签: 硬皮病 系统性 治疗
  • 简介:目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PVL1壳蛋白表达,并进一步分析研究其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关系。方法:选取我院妇科就诊患者宫颈脱落细胞标本529例,所有患者进行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同时行宫颈活检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PVL1壳蛋白表达,并且分析其与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相关性。结果:慢性宫颈炎、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鳞癌中,HPVL1壳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16%、60.76%、30.98%、16.54%、0%,CINⅠ组与CINⅡ组、CINⅢ组和宫颈鳞癌组HPVL1壳蛋白阳性表达率之间差异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NILM、ASCUS、LSIL、HSIL、SCC中,HPVL1壳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15%、35.29%、63.63%、18.39%、0%,HSIL组与LSIL组HPVL1壳蛋白阳性表达率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HPVL1壳蛋白表达随宫颈病变程度加重而降低,表明HPVL1壳蛋白表达检测对癌前病变筛查和预防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免疫组织化学法 HPV L1壳蛋白 宫颈病变
  • 简介:目的:评估梅毒控制规划实施以来广州市普及大众梅毒防治知识成效。方法:2012年用全国梅毒知晓率调查问卷对梅毒防治干预试点区之一荔湾区岭南街、非试点区之一白云区黄石街分别进行居民梅毒防治知识专题调查,在此基础上,2013年对全市(不管试点区与否)大众就梅毒防治知识知晓水平进行分层整群抽样横断面调查,并与2011年基线比较。对问卷中8个问题准确应答6个定义为知晓。结果:共调查5824人(其中2012年专题调查523人),梅毒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83.9%,较2011年上升了26%。其中,纳入梅毒控制试点干预社区,居民梅毒知识知晓率为80.9%,高于非试点区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4,OR=1.46,95%CI1.09-1.97)。8种人群间对梅毒防治知识8个知识点应答准确率均分别存在明显差异,FSWs总体知晓率高于其他人群。年龄及文化水平越低、获取梅毒防治知识途径越少,则知晓率则越低。本市不同行政区县域受访者、年龄等均影响梅毒知识知晓水平。结论:我市大众梅毒防治知识知晓率逐步提高。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教育平台,结合外展干预可提高大众梅毒防治知识水平,以社区为平台干预模式值得梅毒防治工作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梅毒 STI 知晓 大众
  • 简介:1980年笔者临床上接触到第一例尖锐湿疣,到现在诊治近5000例尖锐湿疣病人,其中最难解决问题是复发。外观上无论用何种方法清除了疣体后,往往不到3个月或半年,有的甚至不到半个月又出现,有时比原来更多。防治尖锐湿疣复发比治疗尖锐湿疣本身更重要、更艰难。

  • 标签: 尖锐湿疣
  • 简介:太阳辐射是影响人类皮肤最主要环境因素,特别是光谱中紫外线,紫外线分为UVA、UVB和UVC,其中UVC进入大气层过程中大部分被臭氧层所吸收,所以对人体影响很小。另外,红外辐射也能导致在生物体生物学变化。由于能量大小与波长成反比,故UVB能比UVA提供更多能量,但UVA具有更好穿透率,能达到表皮最深层,相对应,UVB则主要作用于表皮全层和真皮乳头层。UVB对生物组织有害,它能造成核酸和蛋白质等分子直接损伤;人们对UVA作用了解相对较少。目前认为,UVA参与氧化应激反应并产生活性氧以破坏多种细胞成分结构。

  • 标签: 人表皮 活性成分 光老化 氧化应激反应 UVA UV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