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男,45岁。因胸部淡红色皮疹半年、腹部淡红色斑丘疹2个月伴轻度瘙痒就诊。病人于半年前胸部相继出现两处淡红色斑疹,表面覆以少量鳞屑,后逐渐凸起增大呈圆形,伴轻痒。曾外用"皮

  • 标签: 鲍温病
  • 简介:不射精症在临床上属于男科的疑难病之一,因其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案,也困扰着很多男科医生,而李海松教授发挥中医的优势,运用“微调阴阳法”通过多层次、多角度认识不射精症的中医发病机制,并提出肾活血法治疗法则,特此总结以期为治疗不射精症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 标签: 温肾活血 不射精症 理论探讨
  • 简介:瘢痕疙瘩是一种创伤后局部皮肤成纤维细胞过度增生,以及胶原异常聚集所致的良性疾病。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遗传基因、细胞因子、炎症递质、免疫应答、环境因素等均起一定作用。其中,遗传因素被认为是导致瘢痕疙瘩发病的重要原因。瘢痕疙瘩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存在家系多个成员患病、双胞胎同时患病、有色人种发病率较高等现象。有关瘢痕疙瘩基因表达、遗传易感性及基因多态性等方面的研究将为发现易感人群、早期预防及研究理想的防治策略提供宝贵的理论基础。

  • 标签: 瘢痕疙瘩 易感基因 遗传特性
  • 简介:目的:比较CCL27、CCR10在鲍病患者皮损及正常皮肤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鲍病发病的联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ABC法检测14例鲍病患者组织和7例正常皮肤中CCL27、CCR10的表达.结果:鲍病患者皮损中,CCL27、CCR10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皮肤(t=-4.34,P〈0.01;t=-12.32,P〈0.01),CCL27、CCR10的表达水平差别明显小于正常皮肤(t=4.20,P〈0.01).结论:CCL27、CCR10在鲍病患者皮损中的高表达可能与鲍病发病密切相关.

  • 标签: CCL27 受体 CCR10 鲍温病
  • 简介:目的探讨中药祛疣方泡联合胸腺法新皮下注射治疗多发性跖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皮肤科门诊确诊的多发性跖疣6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中药祛疣方泡,2次/d;观察组2次/d祛疣方泡联合胸腺法新皮下注射,胸腺法新用法为1.6mg/次,2次/周,4周为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比,治愈率及有效率分别提高了13%和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泡法联合胸腺肽治疗多发性跖疣具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祛疣方 温泡 多发性跖疣 胸腺法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