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究维吾尔药内服结合涂油对肛门瘙痒症患者治疗有效率、复发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5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32例肛门瘙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6例。其中,给予对照组单独的维吾尔药进行内服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涂油进行治疗。主要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复发。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2%,复发为0%,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复发为6.2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维吾尔药内服结合涂油对肛门瘙痒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且有着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维吾尔药;涂油法;肛门瘙痒;治疗有效率
  • 简介:目的:探讨2004年初至2005年末剖宫产指征的掌握情况。方法:对552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指征在各方面大大放宽,社会因素、臀位、胎儿宫内窘迫、羊水过少、脐带绕颈、相对头盆不称、高龄初产等成为剖宫产的主要指征。结论:必须提高医务人员对剖宫产的认识,在医患配合的条件下,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在一定程度下可使剖宫产有所下降。

  • 标签: 剖宫产 指征 原因
  • 简介:目的探讨甲板磨削术辅助长脉宽激光对甲真菌病患者近期疗效、真菌清除及复发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甲真菌病患者共100例,以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分别在抗真菌药物应用基础上给予长脉宽激光单用和与电动磨削联用治疗;比较2组患者近期疗效,治疗前后病变甲板长度和健康甲板长度,真菌清除、随访复发及不良反应发生。结果观察组患者近期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病变甲板长度和健康甲板长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真菌清除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6个月和12个月复发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板磨削术辅助长脉宽激光治疗甲真菌病可有效改善甲板外观,提高病变甲板真菌清除,降低远期复发风险,且未加重不良反应。

  • 标签: 甲板磨削术 长脉宽激光 甲真菌病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CLOVES综合征是一种以先天性脂肪瘤过度生长、血管畸形、表皮痣、脊柱侧弯/骨骼畸形或脊髓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罕见的过度生长综合征,其病因为PIK3CA基因突变。治疗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多学科联合管理,目前主要是对症处理。随着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基因靶向治疗会成为一种可能。本病长期预后不明。

  • 标签: CLOVES综合征 PIK3CA基因 脂肪瘤 过度生长 脉管畸形
  • 简介:通过对《理瀹骈文》的补深沉思考后得出“寓攻于补、泻即是补、宣即是补、升降即是补等”结论,进而阐明“外治者,气血流通即是补”的实质内容。次而挖掘出“外补仍需药补”的隐藏之意。最后指明其应用。

  • 标签: 外治 气血流通 补法
  • 简介:目的:调查并分析广州地区吸毒戒毒人群梅毒感染现况及其危险因素,以便加强对该人群梅毒防治工作。方法:通过方便抽样,组织广州地区吸毒和强制戒毒人员、社区美沙酮门诊戒毒人员,进行面对面健康教育,知情同意后填写结构式问卷收集其人口学特征及性行为学信息,采集血液,用TRUST和(或)TPPA检测梅毒抗体,SPSS17.0分析资料。结果:共调查吸毒戒毒人员473例,发现梅毒感染者41例,梅毒感染8.7%,梅毒知识知晓为38.1%。单因素分析显示,女性[OR=2.49、95%CI(1.03-6.05)]、职业分布[OR=3.41,95%CI(1.32-8.89)]、偶尔使用安全套[OR=23.24,95%CI(8.90-60.81)]以及共用针具[OR=6.20,95%CI(3.37-11.49)]等4个因素与感染梅毒有关。多因素分析则发现性别、职业分布、安全套使用频率、吸毒方式以及吸毒年限5个因素与梅毒感染相关。结论:广州地区吸毒戒毒人群感染梅毒普遍,感染梅毒的危险因素与性别、吸毒方式等有关,需要结合实际开展梅毒防治工作。

  • 标签: 梅毒 流行 吸毒 危险因素
  • 简介:报告1例Sezary综合征。患者男,70岁,反复躯干四肢红斑伴痒1年,加重半月。入院查体:双侧腹股沟各扪及一肿大淋巴结。皮肤专科检查:躯干、四肢红斑,脱屑,干燥,红皮样改变;双手掌、足底角化,脱屑,皲裂。组织病理示淋巴细胞移入表皮,真皮浅层淋巴细胞浸润,核不规则;免疫组化示:CD45RO(+)、CD3(+)、CD4(+)、CD8(-)、CD20(-);外周血涂片见异型淋巴细胞10%;淋巴细胞免疫分型CD4+/CD8+为13.44,诊断:Sezary综合征。

  • 标签: SEZARY综合征
  • 简介:报告l例Sweet综合征。患者女,49岁,因面部、四肢反复水肿性红斑、斑块伴疼痛7月余,再发加重4天入院。体检:鼻梁部、鼻部、右颈后部、双手及右足部明显水肿性斑块,边界清楚,部分表面破溃、结痂,少许渗出;部分皮损似假水疱样、脓疱样,周围绕以红晕,皮损压痛明显。组织病理:真皮水肿,浅层血管扩张充血,大量嗜中性粒细胞浸润。该患者虽无发热,但根据典型临床表现结合组织病理仍可诊断为Sweet综合征。

  • 标签: SWEET综合征
  • 简介:脉管异常相关综合征(syndromeassociatedwithvascularanomalies)是指血管瘤和/或脉管畸形合并其他组织和系统异常而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的一组症候群。其种类较多,几乎涵盖所有血管瘤或者脉管畸形,其中以脉管畸形相关综合征多见,且多数表现为混合性脉管畸形。临床上每种综合征非常少见,其临床症状错综复杂,需要结合彩超和MRI等综合考虑。这些综合征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多采用对症治疗。因此早期诊断和干预能改善该类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血管瘤 脉管畸形 脉管异常相关综合征 血管瘤综合征 血管畸形综合征
  • 简介:背景:迄今尚无有关希腊皮肤黑色素瘤(CM)发病的报道。本文提供了1999--2002年间希腊南部克利特岛人群发生CM的流行病学资料,并试图与意大利人群的相应资料进行比较。方法:对1999--2002年间首次被诊断为原发性皮肤黑色素瘤的102例克利特本土患者进行调查,由2名有经验的皮肤科医师对全部患者进行完整的皮肤科检查。统计克利特岛总体人群的CM原始发病及年龄标准化发病,以及岛内4个辖区各自的CM发病。结果:希腊人群的CM年龄标准化发病男性为4.6/10万人年,女性为4.7/10万人年。4个辖区的原始发病之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克利特岛CM患者和意大利CM患者在以下方面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性别,发病年龄,发病部位,CM组织学类型,毛发颜色,日光照射后皮肤反应,15岁前日光晒伤史,是否存在晒斑,普通痣的总体数量等。结论:克利特岛CM的发病高于希腊全国的估计发病,但与欧洲南部其他国家CM的发病相当。

  • 标签: 标准化发病率 皮肤黑色素瘤 希腊 统计学差异 流行病学资料 发病年龄
  • 简介:42岁女性患者,全身反复出现红斑、水疱及脓疱,伴瘙痒3年,加重1个月。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绝对值4.83×10~9/L,分类28.4%。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内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并可见胶原变形,形成"火焰征"。诊断:嗜酸性蜂窝织炎(Wells综合征)。给予甲泼尼龙等治疗后皮损消退。

  • 标签: 蜂窝织炎 嗜酸性
  • 简介:SAPHO综合征(synovitis-acne-pustulosis-hyperostosis-osteitissyndrome)是指由滑膜炎(synovitis)、痤疮(acne)、脓疱病(pustulosis)、骨肥厚(hyperostosis)和骨炎(osteitis)组成的一组少见的慢性无菌性炎症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化,主要累及皮肤和骨关节,影像学可见特征性骨肥厚及骨炎。近来随着对疾病的认识增加,该病报道逐渐增多但治疗比较困难,生物制剂为SAPHO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 标签: SAPHO综合征 脓疱病 痤疮 滑膜炎 骨肥厚 骨炎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女,22岁。因全身红斑、丘疹伴瘙痒1周,于2016年4月8日入院。1周前,无任何诱因患者双手出现散在黄豆大红斑、丘疹,伴轻微瘙痒,未治疗。皮损迅速增多,延及全身,以面部为著,日晒后皮损加重。1d前出现低热,未治疗。患者自起病以来,同时出现口腔溃疡,无脱发、关节疼痛等表现。既往史:1个月前,全身曾出现类似皮损,至当地医院治疗后基本消退(具体治疗不详),面部遗留少许淡褐色、轻度萎缩性斑。

  • 标签: Rowell综合征 红斑狼疮 多形红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