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6 个结果
  • 简介:髓外浆细胞指发生于骨髓造血组织以外的软组组浆细胞,目前发病原因不明,可发生于全身任何髓外的组织及器官,如鼻咽、鼻窦、鼻腔、中耳等部位,但原发于喉者少见。活检是有效的确诊手段。治疗主要以放疗为主,也可视病情选择治疗方案。

  • 标签: 浆细胞瘤 甲状软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钛颗粒刺激人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monocytes,PBMC)表达HMGB1、MIF的情况,为临床防治膝关节置换术后无菌松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培养人血单个核细胞,用培养液、钛颗粒及LPS刺激,通过ELISA方法检测HMGB1、NF-?B和MIF表达。结果将分离得到的人血单个核细胞培养后分为3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PBMC+培养液)、钛颗粒组(0.1%钛颗粒+PBMC+培养液)、阳性对照组(LPS+PBMC+培养液),观察24h后,采用ELISA方法测定HMGB1、NF-?B和MIF表达情况。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为?=0.05。结果HMGB1在钛颗粒刺激下表达6.73±0.19ng/ml,空白组表达为1.86±0.24ng/ml,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阳性组表达为7.51±0.32ng/ml,与钛颗粒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F在钛颗粒刺激下表达7.74±0.19ng/ml,空白组表达为3.93±0.11ng/ml,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阳性组表达为9.16±0.55ng/ml,与钛颗粒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F-?B在钛颗粒刺激下表达18.76±1.15,空白组表达为9.57±1.38ng/ml,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05),阳性组表达为20.31±1.02ng/ml,与钛颗粒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钛颗粒刺激人血单个核细胞激活NF-?B通路,且HMGB1、MIF作为免疫炎性因子合成释放增多,参与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无菌松动的发生发展。

  • 标签: 钛颗粒 人血单个核细胞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核转录因子
  • 简介:听神经(AcousticNeuroma,AN)原发于第八颅神经鞘膜,主要源于第八颅神经的前庭神经分支,故又称前庭神经雪旺氏鞘膜(vestibularschwanmonoma,vs)。至今听神经无论是诊断评估还是手术治疗皆有长足进步。随着听力学及影像学检查技术的进步,听神经的确诊例数有逐年递增趋势,已成为耳神经外科领域较常见的疾病之一。

  • 标签: 听神经瘤 外科治疗 前庭神经分支 影像学检查技术 神经鞘膜 手术治疗
  • 简介:近年来,临床上在对多类疾病进行治疗时采用了中药颗粒剂。在部分医院中,单味浓缩颗粒剂正在逐渐替代汤剂,并且无糖精制颗粒的出现,使得部分特殊人群自身的需求得到了有效满足。但中药颗粒剂在实际的临床使用过程中,其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本文就从中药颗粒剂的品种、质量等方面来对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中药颗粒剂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 标签: 中药颗粒剂 临床使用 问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先天性中耳胆脂的位置。范围。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治疗。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自1995年1月~2005年10月诊治的952例胆脂患者的治疗结果,对其中10例先天性中耳胆脂的起源.临床特征及手术前后的听力进行了评估。结果10例先天性中耳胆脂患者的平均年龄为16岁(10~24岁),其中7例为男性,3例为女性,出现症状到临床确诊的平均时间为2年。术前平均纯音听阈为55dB,平均气-骨导差为45dB。有2例患者的鼓膜像上可以看到典型的先天性中耳胆脂表现。所有病例均进行了高分辨率颞骨CT扫描。8例术前分别被诊断为耳硬化症或听骨链畸形。所有病例都在外耳道径路鼓室探查清除胆脂后进行了一期鼓室成型术。除了1例因为病变广泛选择了完壁式乳突根治和鼓室成型术。本组所有病例的胆脂均位于中-后鼓室,主要是在砧镫关节处。术后的平均气-骨导差小于20dB。所有病例术后至少随访1年半,2例病人因为术后听力下降进行了二期手术。本组病例中经手术探查或CT复查,没有发现胆脂残留或复发。结论原发性中耳胆脂临床罕见。常被延误诊断,其预后和残留。复发比例主要决定于病变范围。

  • 标签: 先天性胆脂瘤 中耳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射治疗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脑转移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观察组采取全脑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0.00%vs26.93%)(P<0.05);12、24个月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1.54%vs38.46%,38.46%vs19.23%)(P<0.05)。结论全脑放射治疗同步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能有效抑制脑转移生长,提高局部控制率。

  • 标签: 脑转移瘤 放射治疗
  • 简介:1病例报道患者,男,44岁。因右面部肿块1个月于医院就诊,行CT检查发现右侧上颌窦肿块,于2015年9月4日入院。右侧面部颧骨下方可触及约4cm×4cm×3cm的略韧肿块,无压痛。鼻腔检查未见异常,颈部无异常。CT显示右侧上颔窦前壁大小约3cm×2cm×2cm肿块,内有钙化斑块(图1)。

  • 标签: 上颌窦囊肿(Maxillary Cyst) 神经鞘瘤(Neurilelrmloma) 诊断(Diagnosis) 治疗(Therapy)
  • 简介:目的探讨面神经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时面神经功能的保留和恢复.方法报道3例原发面神经水平段的鼓室内面神经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结果经乳突入路3例患者均彻底切除肿瘤.切除肿瘤后,2例保留了面神经.1例进行了面神经移植术,术后功能为Ⅲ级.结论结合病史,及早进行CT及MRI检查可以早期诊断面神经,切除面神经后,保留面神经纤维或及时移植神经可较好的恢复面神经的功能.

  • 标签: 鼓室内 面神经鞘膜瘤
  • 简介:目的探讨鼻窦骨化纤维的CT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鼻窦骨化纤维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对比CT表现及术后病理诊断。结果鼻窦骨化纤维的CT表现为鼻窦内单发类圆形或不规则性高密度肿块,部分区域可见低密度影,其周边出现完整骨性包壳,呈膨胀性生长,周边组织受压变形但分界清楚。8例均诊断为鼻窦骨化纤维,与术后病理相符。结论鼻窦内圆形或类圆形高密度影,密度均匀或不均匀,部分区域内见低密度影,表面为厚薄不均的骨壳,界限清楚,为骨化纤维的CT表现特点。

  • 标签: 鼻窦 纤维瘤 骨化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探讨听神经手术的听力保护.方法报告两例经乙状窦后进路、内镜辅助和术中用CAP和ABR连续适时监测下切除听神经的结果.结果例1MRI示内听道口外体直径约1.5cm,术前语频纯音听阈平均在30dB,能引出ABR各波.术中以ABR适时监测,完全切除体后仍可引出清楚的ABRⅠ、Ⅲ、Ⅴ波,术后无面瘫.术后7个月复诊,纯音听阚及ABR波间期恢复术前水平.例2为双侧听神经.MRI示左右听神经直径分别为4cm和5cm.一侧肿瘤切除后间隔4个月行另一侧听神经切除术.为保留第二次手术耳听力,术中用CAP监测.术中虽未能保留蜗神经,但切除肿瘤后仍可记录到CAP.结论听神经手术中的CAP监测结果无法评判术后能否保留听力,而ABR则能够及时反映听神经及其通路的功能状态,肿瘤切除后引出ABRⅠ、Ⅲ、Ⅴ波可有望保存术前听力.

  • 标签: 听神经瘤 手术治疗 听力保护 切除术
  • 简介:目的进一步探讨bFGF-Math1基因在前庭上皮细胞系(UEC-4)细胞中的表达及生物学作用.方法利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介导bFGF-Math1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CI-bFGF-Math1)转染UEC-4细胞,利用RT-PCR技术检测基因在细胞中的表达,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细胞的分化及特异性抗体的表达.结果脂质体介导的基因可在细胞内获得良好的表达,转染后24h,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发生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转染后细胞可以表达毛细胞特异性蛋白Myosin7a.结论bFGF-Math1基因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可以有效地诱导支持细胞向毛细胞细胞转变.

  • 标签: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MATH1 毛细胞再生 基因治疗
  • 简介:细胞治疗耳聋是近些年耳科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通过对干细胞耳聋治疗相关的文献进行综述,从干细胞用于内耳结构的替代或修复的基础、干细胞植入的方式、干细胞移植安全性方面,对干细胞治疗耳聋的可行性进行论述,认为干细胞的内耳移植治疗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在移植前需对细胞的分化进行更精准的控制,并且可以与传统的治疗方式(如人工耳蜗植入术)结合使用。

  • 标签: 干细胞 耳聋 移植
  • 简介:颞骨岩部胆脂是临床上的少见病,其围绕迷路,缓慢生长。临床症状主要有听力下降、面瘫、眩晕等,与颞骨其他疾病的症状相似,无特异性,容易误诊误治。随着影像手段及显微外科技术的逐步发展,岩部胆脂的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逐步改进。本研究主要回顾了国内外近年岩部胆脂的相关文献,结合我们诊治的病例,总结岩部胆脂的病因分类、诊断及鉴别诊断,对岩部胆脂的分型与手术入路的选择等进行分析总结,为临床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提高病人生存质量提供参考。

  • 标签: 胆脂瘤 岩骨 面神经 诊断 手术治疗
  • 简介:微小RNA(MicroRNA)是生物体内小分子RNA,参与细胞内转录调节、能量代谢、生长发育、增殖等多生物学功能,是人体内细胞基因调控中的重要调节分子。近年来大量胆脂发生、发展中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取得了新进展,其中miRNA在胆脂的研究中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近来大量报道认为miR-21可能与胆脂的发病机制有关,并且在胆脂生长调节和扩散中具有潜在作用。本文针对miR-21在细胞信号通路间及相互作用对于中耳胆脂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

  • 标签: 中耳胆脂瘤 微小RNAS 发病机制
  • 简介:分析1例呼吸道上皮腺瘤样错构患者病例资料,探讨原发病灶起始部位、病因、诊疗过程;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及经验,减少漏诊、误诊。

  • 标签: 错构瘤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嗅裂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耳蜗基底膜毛细胞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表达的变化,揭示老年大鼠耳蜗毛细胞凋亡的信号通路。方法人选Fischer344大鼠27只.青年组12只,3-4月龄;老年组15只,20~27月龄。3种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荧光标记青年大鼠耳蜗各8个,老年大鼠耳蜗各10个。应用电位反应测听仪检测不同频率短纯音(5、10、20和d0kHz)诱发的青年和老年大鼠双侧听性脑干诱发电位反应阈值(ABR)。听觉功能测试后,用微量注射器分别将新鲜配制的3种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荧光染色液缓慢注入动物内耳,耳蜗内灌注后1h,动物断头处死。采用细胞核DNA荧光染料碘化丙锭(PI)染色耳蜗基底膜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月龄大鼠耳蜗基底膜毛细胞3种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荧光染色的变化。结果老年大鼠的不同频率听性脑干反应阈值均高于青年对照组(P〈0.05)。青年大鼠耳蜗毛细胞核周围未见3种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阳性荧光标记物,老年大鼠耳蜗基底膜以核固缩为特征的凋亡外毛细胞核周围存在caspases-3和caspases-9绿色荧光标记物,未见caspases-8标记物。以核肿胀为特征的坏死外毛细胞核周围未见3种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阳性荧光标记物。结论老年大鼠耳蜗毛细胞凋亡可能通过caspases-9相关的线粒体信号转导通路而不是easpases~8相关的死亡受体通路启动完成。

  • 标签: 老年 毛细胞 细胞凋亡 信号传导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