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如今,随着人们对视觉功能认识日益增强,视觉功能检查在临床科研应用也越来越广。临床,除了眼科视光学常规检查外,视觉功能检查也非常重要。它是眼视光医师日常诊治基本手段,主要分为常规视觉功能临床检查基于心理物理学实验室测量两种。两种方法各有特点,它们适当结合分工,能使视觉功能检查更全面,更恰当地临床及科研服务。

  • 标签: 视觉功能检查 调节 聚散 融像 心理物理学
  • 简介:MicroRNAs(miRNAs)类长18~25个核苷酸单链非编码小分子RNA,属于表观遗传学范畴,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通过其表达量上调和下调,影响细胞分化、增殖、凋亡,肿瘤发生,机体代谢以及衰老等生命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miRNAs眼部晶状体也有表达,其表达量异常可能与年龄相关白内障(ARC)密切关系。本文主要就miRNAs与ARC相关研究进展作综述。

  • 标签: MICRORNAS 晶状体 靶基因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 简介:目的:探讨激光光凝对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视网膜功能影响。方法:连续选取2010-03/2014-03我院眼科经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确诊糖尿病黄斑水肿行黄斑格栅光凝患者19例30眼,于治疗前及黄斑格栅光凝治疗后3mo均行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激光治疗后中心凹处a、b波振幅密度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t=-3.7683,P〈0.01;t=-3.6570,P〈0.01);激光治疗前后a、b波潜伏期无统计学差异(t=1.7103,P〉0.05;t=1.5623,P〉0.05)。激光治疗后黄斑区a、b波振幅密度均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t=4.8337,P〈0.01;t=-2.0376,P〈0.05);激光治疗后黄斑区a、b波潜伏期均延长,与治疗前相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t=-2.1892,P〈0.05;t=-3.5024,P〈0.01)。激光治疗前后黄斑外区a、b波振幅密度均无统计学差异(t=-1.4387,P〉0.05;t=-0.1766,P〉0.05);激光治疗后黄斑外区a、b波潜伏期均延长,与治疗前相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t=-2.0905,P〈0.05;t=-2.5646,P〈0.05)。结论:激光光凝治疗改善中心凹处视网膜功能,有益于视力改善,但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对黄斑区黄斑外区视网膜功能有广泛破坏作用。

  • 标签: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光凝 多焦视网膜电图 视网膜功能定量
  • 简介:目的:探讨白内障合并晶状体脱位范围〉2个象限患者,Ⅰ期行白内障囊内摘除术+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术后3mo矫正视力〉0.3,Ⅱ期行小切口两点固定人工晶状体悬吊术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07/2016-12我院白内障科就诊34例34眼白内障合并晶状体脱位范围〉2个象限患者,Ⅰ期行白内障囊内摘除术+前部玻璃体切割术,3mo后矫正视力〉0.3,Ⅱ期行小切口两点固定人工晶状体悬吊术,分别观察患者术后1wk,1、3mo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角膜散光度、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随着术后恢复时间延长,患者各期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有明显提高。术后3mo最佳矫正视力0.1~〈0.31眼,0.3~〈0.58眼,0.5~〈0.716眼,〉0.79眼,达到或接近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1wk,1、3mo眼压处于正常范围内。手术并没有明显增加角膜散光度。结论:对于白内障合并晶状体脱位范围〉2个象限患者,Ⅰ期行白内障囊内摘除术+前部玻璃体切割术,3mo后矫正视力〉0.3,Ⅱ期行小切口两点固定人工晶状体悬吊术能有效确切地提高视力,稳定眼压,术后并发症少,较为安全可靠治疗方式

  • 标签: 白内障 晶状体不全脱位 脱位范围>2象限 人工晶状体悬吊术
  • 简介:目的探讨种规范化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方式,总结手术注意点。方法选取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91例(91眼)均予以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并总结。结果所有病例术后裸眼视力均优于术前裸眼视力。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0.2共72眼(79.12%),≥0.5共37只眼(40.66%);术后3月裸眼视力≥0.2共85只眼(93.41%),≥0.5共42只眼(46.15%)。最佳矫正视力≥0.2共89只眼(97.80%),最佳矫正视力≥0.5共72只眼(79.12%)。术前散光度平均1.10D±0.78D,术后3月散光度平均1.25D±0.72D。术后散光度与术前散光度比较,差异无显著(t=1.166,P=0.261)。无瞳孔严重变形、视网膜脱离、囊样黄斑水肿、瞳孔夹持、青光眼以及顽固葡萄膜炎等并发症。结论低能量,高负压,低灌注,连续环形撕囊,双手劈核技术对于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更加安全有效。

  • 标签: 高度近视 白内障 超声乳化
  • 简介:双眼复视患者临床评估疾病诊断基础。结合病史、症状与重要体征可以帮助我们定位定性诊断。神经眼科诊室利用简单马氏杆检查(Maddoxrodtest)可以初步判别眼位偏斜及进行定量分析,用于疾病诊断及病情随访。下面我们马氏杆使用及判断要点介绍如下。

  • 标签: 马氏 神经眼科 双眼复视 疾病诊断 眼位 平行排列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佛山市第人民医院眼科中心2013/2015年行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中应用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13-01/2015-12期间佛山市第人民医院眼科中心住院患者,以手术方式"玻璃体腔内注药术"检索词查阅病历管理系统,排除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及抗生素药物患者,就其相关疾病进行统计分析。同时查询相关疾病同年收住院患者资料并进行对比。结果:3a间共行239眼注射,男女比例接近,青年、中年及老年组间无统计学差异,3a间注射人数逐年增加。行抗VEGF(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注射相关疾病主要为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视网膜静脉阻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同年度四类疾病及同种疾病不同年度行抗VEGF注射比率(注射/总数)显著统计学差异,其中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患者3a接受注射程度最高,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则增长最快。结论:抗VEGF玻璃体腔注射作为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新治疗方式,正日益为患者接受。

  • 标签: 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治疗 回顾性分析 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
  • 简介: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患者行全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photocoagulation,PRP)后服药前及服药2mo后患眼全视野视网膜电图(fullfieldelectroretinogram,ERG)变化,探讨递法明片对DR暗适应功能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我医院就诊重度非增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NPDR)患者55例55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均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组光凝后口服递法明片,对照组口服维生素B1片2次/d,10mg/次。PRP后服药前及服药2mo后行全视野视网膜电图检查,观察其暗视视杆反应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患者服药前及服药2mo后,暗视视杆反应bT值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bA值服药2mo后与服药前相比振幅升高,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振幅升高较大,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递法明片可减轻PRP治疗对视网膜损害,改善患者暗适应功能

  • 标签: 递法明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全视网膜光凝
  • 简介:目的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眼底激光联合雷珠单抗进行治疗临床效果进行全面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接受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通过相关临床检测确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视网膜病变治疗方式,运用眼底激光治疗手段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手段基础上联合雷珠单抗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通过跟踪随访以及疗效评测确定临床疗效。结果在本文研究过程,使用眼底激光联合雷珠单抗相比传统治疗手段具有明显优势,治愈效果以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眼底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效果良好,具有推广意义。

  • 标签: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雷珠单抗 眼底激光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白内障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眼科收治老年白内障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83例白内障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视力改善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83例患者均成功接受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围手术期未发生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角膜失代偿、视网膜脱落等严重并发症,术后轻度炎症2例,轻度角膜水肿1例,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患者治疗后矫正视力、前房深度、房角开放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白内障疗效显著,改善患者视力情况,并且手术安全较高,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超声乳化术 人工晶体植入术 老年性白内障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扭动模式超声乳化对年龄相关白内障患者眼角膜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01/2014-12眼科住院年龄相关白内障患者161例196眼,按随机化原则分为扭动模式组(A组)传统模式组(B组),晶状体核硬度按照Emery标准进行分级。记录术中所使用有效超声时间(ultrasoundtime,UST)、有效累积释放能量(cumulativedissipatedenergy,CDE),并比较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眼角膜水肿程度(cornealedemadegree,CED)、眼角膜中央厚度(centralcornealthickness,CCT)眼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结果:两组患者各级核硬度手术中所使用USTCDE比较,A组较B组低。术后平均最佳矫正视力比较,术后1、7d时A组较B组高,而术后30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角膜水肿CCT比较,术后1、7d时A组较B组眼角膜水肿轻,平均CCT厚,术后30d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30d平均眼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A组较B组高,丢失率低。结论:由于缩短了术UST减少了CDE,扭动模式超声乳化减轻对眼角膜内皮细胞损伤,使得患者术后恢复周期缩短,但并未根本解决超声乳化对眼角膜造成损伤。

  • 标签: 扭动模式超声乳化 眼角膜 内皮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患者血清中生长停滞特异基因6(growtharrestspecificgene6,Gas6)、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tromalcell-derivedfactor-1,SDF-1)SDF-1β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DR患者113例分为增殖组(n=45)非增殖组(n=68),同期选取未合并DR糖尿病患者作为糖尿病组(49例)健康42例,检测血糖、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ighlysensitiveC-reactiveprotein,hs-CRP)指标,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血清Gas6、SDF-1αSDF-1β基因表达。结果:糖尿病组、非增殖增殖组患者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modelassessmentforinsulinresistance,HOMA-IR)、甘油酯(triglycerides,TG)hs-CRP均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9.672、81.625、99.872,均P〈0.05),增殖非增殖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lipoprotein,LDL-C)均高于糖尿病组健康,而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lipoprotein,HDL-C)均低于糖尿病组健康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1.974、43.824,均P〈0.05);增殖组、非增殖糖尿病组患者血清Gas6mRNA表达量均高于健康,增殖组患者血清SDF-1αmRNA表达量均高于非增殖组、糖尿病组健康,增殖非增殖组患者血清SDF-1βmRNA表达量均高于糖尿病组健康,且增殖组患者高于非增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381、21.589、38.942,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DR患者血清Gas6mRNA表达量与TG、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LDL-C呈正相关(r=0.228、0.241、0.209,均P〈0.05),血清SDF-1αmRNASDF-1βmRNA表达量均与hs-CRP呈正相关(r=0.297、0.325,P〈0.05)。结论:DR患者血清Gas6、SDF-1αSDF-1β基因表达水平升高,可能与患者血脂代谢异常及炎性反应有关。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GAS6 SDF-1
  • 简介:目的观察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及视功能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月我院治疗86例(86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表法入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43例(43眼)。观察组实施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照组应用超声乳化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眼压、视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眼压、视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眼压低于对照组,视力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与房角分离术联合应用有助于控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提升患者视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 标签: 超声乳化术 房角分离术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眼压 视功能 并发症
  • 简介:教育能够改变个人生活,促进社会变革。儿童在学校学习成绩好坏,与他们健康水平,包括视觉健康之间有着密切联系。这反过来又影响到儿童未来生活质量与经济生产力。学校眼睛健康项目给上学儿童们提供个独机会,使他们能拥有全面的眼睛健康服务。

  • 标签: 学校 眼保健 生活质量 眼睛健康 学习成绩 健康水平
  • 简介:目的探讨制霉菌素泡腾片与湿润烫伤膏水浴后混合物(简称制霉菌素油剂)广谱抗真菌、改善耳道内环境、恢复耳道上皮分泌及自洁功能效果。方法以60例行真菌涂片滴入氢氧化钾镜于下检查确诊真菌外耳道炎患者研究对象,2周1个疗程,不得中途退出。常规清洁耳道,待耳道干燥后涂布制霉菌素油剂,治疗3~5次后评估患者耳道不适症状改善、分泌物质与量变化、上皮充血糜烂恢复、真菌检测分型与培养药敏变化。结果药剂分布均匀,耳内分泌物易排出,患者舒适度与上皮功能恢复改善快。结论制霉菌素有广谱杀真菌效果,合用湿润烫伤膏油剂可改善耳道内环境。制霉菌素油剂治疗真菌外耳道炎符合耳道生理病理治疗需求,效果良好。

  • 标签: 制霉菌素 麻油制剂 真菌性外耳道炎 真菌镜检 耳道自洁功能
  • 简介:目的观察球后注射山莨菪碱联合高压氧治疗非动脉炎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60例非动脉炎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对照组,2组均给予皮质激素、血管扩张剂、营养神经类药物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山莨菪碱球后注射联合高压氧,15天后除了停止球后注射山莨菪碱,其余治疗不变,30天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视力、视野改变。结果视力治疗组治愈13眼,显效4眼,有效10眼,无效3眼。对照组治愈6眼,显效12眼,有效8眼,无效4眼。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Z=-3.074,P=0.002。视野治疗组治愈15眼,显效9眼,有效3眼,无效3眼。对照组治愈3眼,显效8眼,有效14眼,无效5眼,两组经ridit分析Z=-3.504,P=0.000。结论球后注射山莨菪碱联合高压氧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疗效较好。

  • 标签: 山莨菪碱 高压氧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 简介:目的观察研究成人间歇外斜视手术质量效果。方法总结我院2014-2017年共18例成人视近可控正位间歇外斜视患者主要临床特征以及术后疗效评价。结果以复视、视疲劳为主诉,视近可控正位,视远外斜视明显,手术改善眼位及症状有效方法。结论成人外斜视治疗主要目的改善复视,提高视物舒适度,改善眼位位,术前检查以实际视物无复视时最低棱镜度数手术参考值,需适度欠矫。

  • 标签: 间歇性外斜视 成人 适度欠矫
  • 简介:目的:评价Densiron68硅油作为眼内充填物有效及安全。方法:回顾分析2015-01/2016-01我院眼科因复杂视网膜脱离接受重硅油充填术患者30例30眼。观察分析术前及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视网膜复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术前与硅油充填术后BCVA差异,术前与取硅油术后3moBCV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98,P=0.028;z=-2.682,P=0.007)。平均术前眼压16.067±4.025mmHg,硅油充填术后为20.233±8.007mmHg,差异统计学意义(t=-2.913,P=0.005);而硅油取出术后眼压14.933±3.423mmHg,与术前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635,P=0.430)。重硅油取出术后视网膜复位率90%,常见并发症硅油乳化、并发性白内障。结论:重硅油Densiron68作为眼内充填物治疗复杂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有效及安全,但由于重硅油乳化率较高、术后易并发白内障,因此临床使用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 标签: 重硅油 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除术
  • 简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临床上糖尿病患者出现较为常见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患者严重微血管并发症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原因较多,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而氧化应激(OS)与DR发生发展存在相关,参与并促进病变发展。因此,本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氧化应激产生原因与机制、氧化应激对视网膜组织损伤机制等进行综述,以期更好了解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关系,抗氧化疗法应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氧化应激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抗氧化治疗 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