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制备左氧氟沙星热敏型耳用凝胶,并对其体外释放性能进行检测。方法制备以泊洛沙姆407为基质左氧氟沙星热敏耳用凝胶,根据中耳温度筛选泊洛沙姆407最佳处方浓度,采用立式Franz扩散池模型对该制剂体外释放性能进行研究。结果左氧氟沙星检测浓度线性范围为3.0~10.5mg/L,在此浓度范围内吸光度(A)和浓度(c)呈良好线性关系,即C(mg/L)=12.582A+0.2976(r=0.9986,n=6);平均回收率为100.09%,相对标准偏差(RSD)=0.61%(n=6);泊洛沙姆407在处方中最佳浓度为17%;药物释放具有一定控释,释放符合零级动力学特征。结论该耳用热敏型凝胶具有较好控释性能,且制备方法简单,用药剂量易于控制。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泊洛沙姆407 热敏型耳用凝胶 体外释放 立式扩散池法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中心2013/2015年行玻璃体腔注射VEGF在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中应用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13-01/2015-12期间在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中心住院患者,以手术方式为"玻璃体腔内注药术"为检索词查阅病历管理系统,排除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及抗生素药物患者,就其相关疾病进行统计分析。同时查询相关疾病同年收住院患者资料并进行对比。结果:3a间共行239眼注射,男女比例接近,青年、中年及老年组间无统计学差异,3a间注射人数逐年增加。行VEGF(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注射相关疾病主要为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视网膜静脉阻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同一年度四类疾病及同种疾病不同年度行VEGF注射比率(注射/总数)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其中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患者3a中接受注射程度最高,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则增长最快。结论:VEGF玻璃体腔注射作为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新治疗方式,正日益为患者接受。

  • 标签: 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治疗 回顾性分析 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
  • 简介:年龄相关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MD)是由多种因素诱发、与年龄相关一组黄斑疾病。AMD以黄斑部视网膜及其下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pigmentepithelium,RPE)和脉络膜发生病变,并导致患者视功能障碍和中心视力下降为特点,已成为我国老年人群不可逆视力损伤主要原因[1]。

  • 标签: 视网膜色素上皮 中心视力 黄斑疾病 视功能障碍 DEGENERATION MACULAR
  • 作者: 石向东
  • 学科: 医药卫生 > 眼科
  • 创建时间:2022-09-28
  • 出处:《中国结合医学》2022年第7期
  • 机构:贵州省黔南州人民医院眼科,贵州都匀558000
  • 简介:目的: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加Ahmed青光眼引流阀(AGV)对新生血管青光眼(NVG)疗效和安全。方法:选取2020.01-2020.11本院收治NVG患者10例为研究对象,均通过VEGF药物加AGV开展治疗,观察术后不同时间手术成功率;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眼压水平、视力改变、视功能受损眼病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QOL)评分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d及1周,手术成功率达到100.00%,后伴随时间延长有轻微下降,但术后不同时间手术成功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d及1周,眼压水平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至术后1个月眼压有轻度升高,但仍低于术前(P<0.05),术前及术后眼压水平相比差异显著(P<0.05)。术后1d及1周,视力提升比例达到100.00%,术后1个月开始有轻微下降,但术后不同时间视力水平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患者QOL评分术前显著升高(P<0.05),至术后1个月QOL评分有轻度下降,但仍高于术前(P<0.05)。10例患者中1例出现前房少量出血,1例出现轻度角膜水肿,均未经特殊处理后自行消失,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VEGF加AGV对NVG患者疗效确切,能改善其视力,降低其眼压水平,且安全较高,值得采用。

  • 标签: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Ahmed青光眼引流阀;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眼压;视力水平;并发症
  • 简介:目的观察敏滋肝明目汤口服联合色甘酸钠滴眼液治疗过敏结膜炎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120眼)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两组均用色甘酸钠滴眼液局部点眼每日4次,治疗组加用敏滋肝明目汤口服,每日2次,治疗14天并随访。结果治疗组治疗显效22例,有效5例,无效3例;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8例;两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且治疗组主要症状体征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敏滋肝明目汤口服联合色甘酸钠滴眼液治疗季节和常年过敏结膜炎疗效优于单用色甘酸钠滴眼液。

  • 标签: 过敏性结膜炎 抗敏滋肝明目汤 色甘酸钠滴眼液
  • 简介:糖尿病发病率日益攀升,随之,严重影响患者视力糖尿病黄斑水肿(diabeticmacularedema,DME)危害也日显严峻。如何治疗DME,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成为医患共同关注问题。1DME基本机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管在非增殖期还是增殖期,都可出现黄斑水肿,黄斑区局部微血管瘤渗漏可引起局灶水肿,而后极部毛细血管广泛渗漏则引起弥漫黄斑水肿。

  • 标签: MACULAR 微血管瘤 弥漫性黄斑水肿 眼内注射 毛细血管床 注射组
  • 简介:<正>先天性第一鳃沟发育异常形成瘘管在临床上很少见,误诊率很高。笔者收治二例,现报道如下:例1,患者男,21岁,因右耳后反复红肿、流脓8年于1996年5月9日入院。患者8年前无诱因出现右耳后红肿、疼痛,皮肤破溃后流出粘稠黄绿色脓液,排脓后症状消失。此后每年反复出现右耳

  • 标签: 先天性 第一鳃沟 误诊率 漏诊 异常形成 胸锁乳突肌
  • 简介:视网膜和脉络膜新生血管可引发玻璃体出血、视网膜下出血、牵引视网膜脱离等,从而危害患眼视力。这类病变常见于老年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MD)、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veinocclusions,RVO)、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ofprematurity,ROP)等眼底病。当前,药物治疗新生血管(neovscularization,NV)主要是针对NV生成不同阶段抑制其生长。本文综述了目前已用于临床及正在进行临床试验治疗眼底新生血管药物。

  • 标签: 新生血管形成 抗新生血管药物 视网膜 脉络膜
  • 简介:视网膜血管异常是很多常见致盲疾病根本原因。包括: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中等收入国家儿童盲重要原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工业国家劳动力人群最常见致盲原因)年龄相关黄斑变性(世界范围内第三位致盲原因)这些疾病发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一种叫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产生过量。这种蛋白在20世纪80年代被发现,它在血管发生、生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防盲治盲 VEGF 视网膜血管异常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简介:视网膜静脉阻塞(RVO)会出现缺血区,产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EGF是视网膜和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主要刺激物,它可以增加血管通透,引起黄斑水肿,严重影响视力。随着VEGF药物出现,针对黄斑水肿治疗取得良好效果。VEGF药物已经成为治疗RVO黄斑水肿一线用药。

  • 标签: 视网膜静脉阻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黄斑水肿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型青光眼手术临床疗效。方法:2004-01/2006-0l在我科住院双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0例40眼,每位患者一侧眼行传统小粱切除虹膜周切术(传统术),另一侧行改良型青光眼手术(改良术),将两组疗效对照,随访观察18mo以上。结果:改良术组远期眼压控制与传统术组相比,P〈0.05,具有统计学筹异。结论:改良型青光眼手术是常刷青光眼手术联合,较易掌握,且远期疗效较理想。

  • 标签: 传统型抗青光眼手术 改良犁抗青光眼手术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阈值下微脉冲激光联合玻璃体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retinalveinocclusion,BRVO)继发黄斑水肿疗效。方法:回顾分析经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FA)和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为BRVO且病史〈3moB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16例16眼,8眼予玻璃体腔注射VEGF药物治疗联合577nm阈值下微脉冲激光(微脉冲组),8眼予玻璃体腔注射VEGF药物治疗联合传统格栅样激光光凝(格栅光凝组)。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6mo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及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fovealthickness,CFT)。结果:治疗后6moBCVA:微脉冲组由治疗前0.34±0.18提高到0.07±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格栅光凝组由治疗前0.75±0.52提高到0.15±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moCFT:微脉冲组由治疗前362.25±119.33μm降低至232.25±56.56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格栅光凝组由治疗前419.75±96.30μm降低至229.25±43.96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CRVO合并黄斑水肿,577nm阈下微脉冲激光联合玻璃体腔注射VEGF药物治疗与传统格栅光凝联合玻璃体腔注射VEGF药物治疗具有同样良好疗效。

  • 标签: 视网膜静脉阻塞 微脉冲激光 传统激光 疗效
  • 简介:儿童眼球生长、发育及稳定离不开眼球血管发生和成熟。正常视网膜血管形成起始于血管生成(vasculogenesis),终止于血管新生(angiogenesis)。促血管生成因子(pro-angiogenicfactors)和血管生成因子(anti-angiogenicfactors)共同作用调节血管新生过程。缺氧和炎症等多种刺激可以导致病理性血管新生[1]。

  • 标签: 视网膜疾病 药物治疗 玻璃体腔注射 视网膜血管 血管生成 视网膜出血
  • 简介:1概述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choroidalvasculopathy,PCV)目前被认为是新生血管年龄相关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MD)一种亚型或是一种独立疾病,是以脉络膜异常分枝状血管网(branchingvascularnetwork,BVN)末端息肉样扩张灶(polyps)为特征

  • 标签: 脉络膜血管 息肉样 choroidal MACULAR degeneration branching
  • 简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进入增殖期,出现玻璃体积血(vitreoushemorrhage,VH)、牵引视网膜脱离(tractionalretinaldetachment,TRD)等,玻璃体切除术是临床干预有效手段之一。但由于视网膜新生血管存在,术中复杂且难以预估出血,不仅干扰术者手术视野,增加各种手术器械更换频度,提高手术难度,延长手术时间,同时也对治疗预后有着不可忽视不良影响。

  • 标签: 玻璃体切除术 视网膜新生血管 DETACHMENT 围手术期 手术视野 玻璃体积血
  • 简介:随着建立在医学科学研究基础上认识不断深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被确认是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发展过程中介导血管生成和血管通透主要原因[1-2]。目前所知VEGF家族包括5个成员:VEGF-A、VEGF-B、VEGF-C、VEGF-D和胎盘生长因子,其中以VEGF-A最为活跃,并与血管生成、新生血管化和血管通透增强密切相关。

  • 标签: 脉络膜新生血管 药物治疗 choroidal 医学科学研究 血管通透性 中心凹
  • 简介:当你在工作时候一定要注意学会自我保护,防止在工作中受伤。这不仅仅是说让自己不在一时收到伤害,更是要注意不要让这种身体损伤伴随你以后生活。工作中造成身体劳损会使你在以后得工作中能力下降,这就意味着你不能再在用同等收入来维持你家庭支出。因此你应当尽量在工作环境中保护自己避免受到工伤,时刻注意保护自己,时刻提醒自己安全第一。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自己和他人安全,万万不可在安全方面耍滑头,

  • 标签: 自我保护 工作环境 安全第一 万不可 家庭支出 激光安全
  • 简介:目的本文报道了12例同时多灶喉癌并通过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点,探讨多灶喉癌发生学来源.方法回顾分析1991~2001年间我院行全喉切除术12例同时多灶喉癌TNM分期、肿瘤位置、大小、组织学类型、病理学分级以及病史等.结果同时多灶喉癌发病率是1.4%(12/861).所有病理均为鳞状细胞癌.同一病例各病灶组织学类型和病理学分级均相同.二病灶喉癌发生率占总数91.7%(11/12),仅一例为三病灶喉癌、67%(8/12)患者中二病灶分别位于双声带游离缘对应处.3例(25%)有术前放疗史,1例术前曾行多次声带活检为不典型增生.所有病例术前均未诊断出多灶.结论声门型同时多灶喉癌可能为单中心起源.腔内种植即声带振动时癌细胞从一侧声带游离缘种植到对侧接触损伤处,可能是喉癌多灶原因之一,放疗可能是多灶喉癌诱发因素.

  • 标签: 多灶性 同时性 喉癌 临床分析 1991~2001年 临床病理学特点
  • 简介:资料患者男性,57岁。以"橡皮条击伤后出现颜面部、咽喉部肿胀感并呼吸不畅1d"于凌晨收入院。患者诉入院1d前颜面部不慎被橡皮条击打,当时创面无皮肤破溃、出血,无头昏、头痛,无昏迷,无腹痛、腹泻,未予特殊处理,后渐出现颜面部、咽喉部肿胀感,并有渐进呼吸不畅。当地医院予抗感染、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等对症处理后,症状减轻。

  • 标签: 咽喉部 族性 橡皮条 急性发作 皮肤破溃 吞咽困难
  • 简介:1病理性近视1.1病理性近视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流行病学研究和自然病程近视是最常见屈光异常,高度近视在亚洲近视人群中所占比例为27%-33%,其中病理性近视(pathologicmyopia,PM)对视力造成严重影响[1]。据报道,成年人中PM发病率为1%-3%,PM中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比率为4%-11%[2],其中位于中心凹占58%,位于旁中心占32%[3]。

  • 标签: 病理性近视 脉络膜新生血管 高度近视 choroidal 流行病学研究 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