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对颗后牙缺失采用翻瓣和不翻瓣种植技术完成的种植手术病例进行比较,评价不翻瓣种植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后牙区牙缺失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研究组行不翻瓣种植手术,对照组行常规翻瓣种植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反应。以种植体植入即刻为观察基线,观察冠修复后即刻及6个月、12个月三个时间点时的种植体稳定性,软组织的沟内出血指数(SBI)和探诊深度(PD),以及牙槽嵴边缘骨高度变化(MBL)。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反应轻微,对手术的满意度较高。两组种植体稳定,无术后感染发生。牙周软组织健康,SBI(0)占总观察数的85%(34例)。研究组三个时间点PD分别为2.645±0.401mm、2.545±0.270mm和2.550±0.278mm,对照组分别为2.690±0.401mm、2.630±0.342mm和2.545±0.333mm。研究组术后12个月总MBL为0.255±0.105mm,对照组0.325±0.273mm。两组PD和MBL均值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翻瓣种植与翻瓣种植的软组织表现和边缘骨改变无差异,但不翻瓣种植能显著减轻患者的术后反应,尤适用于老年缺牙患者。

  • 标签: 种植 不翻瓣 边缘骨吸收 微创
  • 简介:发生在下颌骨的骨肉瘤比较少见,同时伴对颌骨骨髓炎者更为罕见。本文报告下颌骨骨肉瘤伴对颌骨骨髓炎1例,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分析。

  • 标签: 骨肉瘤 颌骨 骨髓炎
  • 简介:游离前臂骨皮瓣(RFFF)应用广泛,过去常用于包括下颌骨的复合缺损。该文作者旨在介绍桡游离前臂骨皮瓣在非下颌骨头颈重建中应用的经验。回顾分析1998-2014年间采用RFFF骨皮瓣修复的患者。结果:142例接受头颈重建的患者中,25例采用RFFF骨皮瓣修复,包括上颌骨复合体(15例),上颌骨-眶骨复合体(4例),上颌骨-鼻骨复合体(4例),喉(1例)和锁骨(1例)。

  • 标签: 头颈重建 下颌骨 骨皮瓣 应用 前臂 游离
  • 简介:目的:评估种植体支持的端悬臂修复的留存率、成功率(无并发症)和边缘骨吸收,并评价悬臂长度对种植体支持的端悬臂修复效果影响。方法:检索截止2016年5月1日在Pubmed和CochraneCentralRegisterofControlledTrials数据库收录的相关英文临床研究文献,从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中提取种植体留存率、种植修复成功率和边缘骨吸收等数据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检索到相关的题目和摘要263条,最终纳入16篇文献。6篇文献报道了种植体支持的局部固定义齿,meta分析显示是否带有端悬臂梁对其成功率、种植体留存率和边缘骨吸收均无显著影响。10篇文献报道了种植体支持的全口义齿,其种植体留存率为97%~100%,种植修复成功率为52%~98%,平均边缘骨吸收为0.23~1.73mm。没有文献报道悬臂长度对种植修复有不良影响。结论:种植体支持的端悬臂修复体是一个可预期的治疗选择。当种植体支持的局部固定义齿悬臂梁〈9mm,种植体支持的全口义齿悬臂梁〈15.6mm时,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悬臂梁 边缘骨吸收 临床评估 系统回顾
  • 简介:目的:研究牙龈卟啉胞菌脂多糖(Pg-LPS)对小鼠骨髓基质细胞系ST-2在成骨分化过程中Eph受体酪氨酸激酶A4基因(EphA4)表达的影响。方法:使用终浓度10μg/mL的Pg-LPS与ST-2细胞共培养,分别在培养第1、3和7天,采用RT-PCR技术检测EphA4基因及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Ⅰ型胶原蛋白(ColⅠ)和碱性磷酸酶(ALP)等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实验组EphA4基因表达在培养第1、3和7天时比对照组分别减少2.5、2.4和2.3倍,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实验组Runx2基因表达在培养第1、3天比对照组减少,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但在第7天两组表达均不明显;实验组ColⅠ和ALP基因表达在培养第1、3和7天时均比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g-LPS能抑制ST-2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EphA4基因的表达,同时也抑制成骨相关基因Runx2、ColⅠ和ALP的表达。

  • 标签: EphA4基因 成骨细胞 牙龈卟啉单胞菌 脂多糖
  • 简介:目的:探讨牙龈卟啉胞菌(Porphyromonasgingivalis,Pg)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umanperiodontalligamentcells,hPDLCs)后Notch信号通路的表达及其对RANKL/OPG表达的影响。方法:酶消化法结合组织块法原代培养hPDLCs,取第三代至第五代细胞给予0.1、1、10μg/mlPg-LPS刺激72h,Real-timePCR检测RANKL/OPGmRNA的表达,并选择最佳诱导浓度1μg/ml组,采用Real-timePCR检测Notch通路Notch1-2、Notch4、Jagged-1、Jagged-2、DLL-1以及Hey-1表达受体配体及目的基因表达。随后,以γ-分泌酶抑制剂DAPT预处理hPDLCs1h,予1μg/mlPg-LPS刺激72h后,Real-timePCR、Western-Bloting检测Notch通路目的基因Hey-1及RANKL/OPGmRNA、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1μg/mlPg-LPS可显著上调hPDLCsRANKL、Notch通路受体Notch4、配体DLL-1、Jagged-1及目的基因Hey-1的表达(P〈0.05);而对OPG、Nocth1-2、Jagged-2mRNA水平表达无明显影响(P〉0.05)。此外,γ-分泌酶抑制剂DAPT可抑制Pg-LPS诱导RANKL及Hey-1mRNA及蛋白的表达上调,而仅对OPGmRNA表达有影响(P〈0.05)。结论:Notch信号通路参与调控Pg-LPS诱导的hPDLCsRANKL/OPG表达。

  • 标签: 牙龈卟啉单胞菌 脂多糖 RANKL/OPG NOTCH通路
  • 简介:目的:通过测量和计算获取全口唇颊附着龈的宽度,为牙周、种植、正畸和修复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30岁并且牙周、牙体、颌面部健康又无特殊病史和半年内服药史的健康青年144人,测量其角化龈宽度和龈沟深度,进而得出附着龈宽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附着龈宽度在切牙处最宽,上颌可达(5.2±1.1)mm,在第一前磨牙处最窄,下颌仅为(1.8±0.8)mm;上颌各牙位的附着龈宽度都显著大于下颌同名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下颌左右侧同名牙附着龈宽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同名牙附着龈宽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附着龈宽度在切牙处最宽,在第一前磨牙处最窄;上颌各牙位附着龈的宽度显著高于下颌同名牙;附着龈宽度无性别和左右侧差异。

  • 标签: 附着龈宽度 膜龈联合 牙周软组织手术
  • 简介:目前,多种临床技术应用于牙槽骨缺损的重建,为后期修复创造条件.多数学者建议采用自体骨重建牙槽骨,并保持适量软组织覆盖[1].最常用的骨增量技术包括onlay骨块移植术[2-3]、骨引导再生术[4-6]和“三明治”植骨术[7]等.这些技术均需进行损伤较大的手术,且技术敏感性较高.因此,探索一种手术创伤小、技术敏感性低且效果肯定的牙槽骨重建手术,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报道了1例应用自体骨块移植联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fibrin,PRF)即刻修复上颌种植体唇骨板缺损的病例,并对自体骨重建牙槽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 标签: 美学区 即刻种植 骨增量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