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对82位做根尖外科手术的病人采用了综合控制术后疼痛和肿胀症状的方法,结果术后症状发生率明显降低:76.4%的人无疼痛,64.7%的人无肿胀。有术前症状的病人更易发生术后疼痛和肿胀。

  • 标签: 肿胀 术后疼痛 病人 牙髓 症状分析 手术治疗
  • 简介:牙周手术可能会出现一些术后并发症,例如疼痛、肿胀和组织坏死、化脓或感染、一过性菌血症、神经损伤和出血。切除性的牙周手术通常可能导致附着组织的减少。而牙齿移位作为术后并发症从未见文献报道。本文详细报告了一例在接受牙冠延长术后发生牙齿移位的病例,采用上颌可摘式改良Hawley矫治器进行正畸治疗而将牙齿复位。医生必须在术前仔细检查患牙的咬合状况,并采取措施来防止在愈合期内可能出现的牙齿移位。如果不能使咬合与牙弓达到稳定,就可能引起术后牙齿移动,并由此影响患牙的预后和使日后修复计划复杂化。

  • 标签: 牙齿 术后并发症 牙冠延长术 移位 牙周手术 咬合
  • 简介:本文通过对29名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反及28名正常青少年咀嚼肌肌电图的检查,发现唇腭裂术后反患者咀嚼肌肌电活动特征如下:(1)姿式位时嚼肌、颞肌肌电活动增大;(2)ICP大力咬合时嚼肌、颞肌肌电活动较弱,患者咀嚼功能低下;(3)边缘运动中肌肉活动不协调;(4)嚼、颞肌SP延长;(5)各种功能运动中,两侧嚼、颞肌肌电活动对称性差。

  • 标签: 唇腭裂 反合 肌电图
  • 简介:总共55位患者采用了63个单个种植修复体。在二期手术时放置暂时树脂冠(n=25)或在永久冠戴入前利用愈合基台(n=38)使软组织恢复。用估测单个种植修复体周围邻间隙粘膜大小作为指数来评价冠戴入2年后龈乳头的大小。结果表明,利用暂时冠恢复软组织形态比单独用愈合基台要快一些,但是在行使功能2年后,单个种植修复体周围的龈乳头大小相同。而且,一年后种植体边缘骨缺失平均为0.9mm,二组之间没有发现存在差异。本文资料集中显示了在种植牙科中对于评估为改善牙龈美学效果而采取的不同的临床方法时需要更为科学的数据。

  • 标签: 牙种植 树脂冠 恢复 牙龈形态
  • 简介:本研究的目的是明确生物学宽度在牙冠延长术后能否及如何重建的问题。以3只成年猴为实验对象,对其上下颌的右侧或左侧中、侧切牙实施牙冠延长术,以未手术的对侧牙为对照。术后12周,切除组织块进行组织学分析。组织测量结果显示,生物学宽度在牙冠延长术后得以重建;结合上皮多迁移至根面平整区的根方;骨嵴顶上方结缔组织纤维束的距离由牙槽嵴顶发生骨吸收而产生。

  • 标签: 灵长类动物 牙冠延长术 生物学宽度 形成
  • 简介: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临床和组织学评价牙周手术后探针进入牙周组织的程度。研究对象为4只比格犬,共制备38个三壁骨袋,并保持3个月。随后,对其中26个骨袋进行牙周手术(手术组),其余12个骨袋作对照。分别在术后第4、8、12、16周处死动物,处死前即刻用银根管探针代替牙周探针置于龈沟内并固定于牙面。将组织块制成切片后进行组织形态学评价,其指标如下:探针尖端位置与结合上皮根端的关系、新结合上皮的长度、结合上皮根方结缔组织附着的平均长度。结果表明,术后4周时手术组和对照组的探针尖端分别位于结合上皮最根端的根方一1.37±1.73mm和-0.20±0.15mm;术后16周时,两组的探针尖端分别位于结合上皮最根端的冠方0.58±0.3lmm和0.40±0.20mm。术后4周和8周时手术组新结合上皮的长度均小于对照组,并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术后4周时实验组和对照组新结合上皮的长度分别为0.73±0.60mm和1.19±0.02mm;8周时分别为1.77±0.52mm和2.15±0.00mm。新生结缔组织的长度在两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本研究表明,至少在术后2个月内不应进行牙周探诊;如果在此之前探诊,探诊力可能会损伤软组织一牙齿之间的联系。

  • 标签: 牙周组织 手术后 针尖 结合上皮 显著性差异 牙周探诊
  • 简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有更高的需求,他们要求尽可能保留口腔内固有的牙齿.冠根折患牙的保留及修复越来越受到重视.冠根折前牙一般由外伤引起,后牙一般由牙合创伤引起.牙周储备力(牙周潜力)[1]是这种修复方法的生理基础,正常人健康牙牙周储存力为所能支持力的1倍.因此理论上讲健康牙冠折或一定深度的根折都可以修复.

  • 标签: 根折 全冠修复术 牙周术 冠折
  • 简介:本文通过X线头影测量对48名混合牙列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儿的颜面软组织形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正常同龄儿童相比,唇腭裂术后患儿的软组织侧貌,鼻底及上下唇位置形态均有显著变化,但在软组织颏部及面高比例上未发生代偿性改变。

  • 标签: 完全性唇腭裂 头影测量 软组织变化
  • 简介:本文对19名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反 患者的正畸治疗做了分析,并对10名患者正畸治疗后颅面形态与口颌功能的变化做了说明。(1)患者经过正畸治疗,颅面形态的改变多为牙齿、齿槽的变化,软硬组织侧貌改善不理想,但患者下唇外翻得到改善。(2)正畸治疗后,患者息止间隙减小,下颌各种功能运动得到改善,颞颌关节状况改善。(3)经过正畸治疗,咀嚼肌功能得到提高,肌肉活动协调,但唇肌肌电活动无明显变化。

  • 标签: 唇腭裂 反合 形态 功能
  • 简介:目的:对尼美舒利分散片(NimesulideDispersibleTablets,NDT)用于预防根管治疗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作出评价.方法:随机选择进行根管治疗术的174例老年患者作为试验组,术后当日口服NDT0.1g,每日2次,连服5天.同时选择162例未服NDT的老年根管治疗术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组病例术后疼痛的发生率和疼痛指数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NDT用于预防治疗三聚甲醛糊剂根管充填所致术后疼痛疗效良好.

  • 标签: 尼美舒利分散片 预防措施 老年人 根管治疗 术后疼痛 NDT
  • 简介:本文通过对10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反患者上颌前牵引前后颅面硬组织的头影测量结果进行研究,发现:上颌骨长度明显增加,上颌相对于颅底位置明显前移,上颌后缘位置在治疗中相对稳定;上下颌骨间矢状关系明显改善;上前牙及上磨牙明显前移,下前牙明显后移,前牙反基本改正;颅底、下颌基骨无明显改变。研究结果显示上颌前牵引是改正唇腭裂患者上下颌骨发育不调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腭裂 上颌前牵引 头影测量
  • 简介:纤维桩是一种由环氧聚合物树脂和无序排列的长碳纤维组成的碳纤维加强树脂根管钉,为非金属成品桩,有较高的韧性抗弯强度,不易折断,弹性模量与牙本质相近,更有利于力的分散,可更好的保护牙体组织,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抗腐蚀性和美学性能.为了使临床医生顺利开展此项新技术,取得更好的修复效果,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失败率,其护理配合至关重要.现就纤维桩修复残根残冠中护理配合要点总结如下.

  • 标签: 纤维桩 修复 残根 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