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腭缝牵张成骨中骨形成蛋白2(BMP-2)和护骨素(OPG)的表达,探讨持续牵引力对骨改建的调控过程。方法:以杂种犬16只为实验动物,实验组在腭缝及额上颌缝安置内置式镍钛合金牵引器。空白对照组不处理。术后10、20、30、40d切取腭缝组织,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实验组上颌骨成功前移,BMP-2、OPG阳性染色主要定位于成骨细胞中。结论:缝牵引可以顺利扩张生长期上颌骨,其成骨方式是膜内成骨;BMP-2可以诱导和激发成骨细胞活性,OPG在骨吸收过程中起重要调控作用。

  • 标签: 缝牵引成骨 骨形成蛋白 护骨素
  • 简介:目的评价安氏Ⅰ类错(牙合)矫正治疗中个体化弓丝和腭弓联合应用的支抗控制效果。方法选择18岁8个月至25岁6个月安氏Ⅰ类错(牙合)女性患者24例,分析个体化弓丝和腭弓联合应用加强支抗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值的变化。结果Ptm-6与So-6AP虽有增大(P〈0.05),但支抗磨牙的前移量不到拔牙间隙的1/5;6-PP、MP-FH及ANS-Me治疗前后均无显著性改变(P〉0.05).支抗磨牙在垂直方向上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水平方向上无支抗磨牙的舌向倾斜及近中舌向扭转。结论个体化弓丝和腭弓联合应用能有效地稳定支抗磨牙。

  • 标签: 安氏Ⅰ类错(牙合) 个体化弓丝 横腭弓 支抗
  • 简介:在本回顾性分析中,称为“冰淇淋锥形”技术的拔牙窝或牙槽嵴保存方法被用于11个2型拔牙窝拔牙位点。2型拔牙窝的定义为唇/颊侧软组织存在伴有颊侧骨板部分或完全缺失。所有牙齿在拔除时为防止损伤未使用翻瓣术。将一个可吸收胶原膜做成冰淇淋锥形的置于拔牙窝.并植入人冻干同种异体移植骨。用精确度为001mm的电子卡尺测量处理前后的拔牙窝模型,并用丙烯酸模板、三维数字扫描仪以及CBCT扫描处理前后的拔牙窝以计算颊舌变化。拔牙窝保存术后6个月安放种植体,均达到初始稳定性,其最小转矩为35Ncm,平均颊舌减少1.32mm。拔牙前后牙槽嵴相对愈合的骨移植点.其颊舌变化的范围为减少0.46~2.25mm.平均1.28mm(CBCT):0.31~2.71mm,平均1.36mm(电子卡尺):0.21~2.80mm,平均1.32mm(三维数字扫描仪)。所有11个种植体稳定且达到了临床骨结合。这种“冰淇淋锥形”技术可以重建缺失的颊侧骨板,使其能够安放种植体;然而.与拔牙前牙槽窝的宽度相比,拔牙后牙槽嵴尺寸减少达1.32mm。

  • 标签: 拔牙窝 颊舌径 冰淇淋 翻瓣术 锥形 移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