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对不同果实的酶促褐变机理进行综述,并且对果实褐变诱因及抑制果实褐变的措施进行分析。

  • 标签: 果实 酶促褐变 机理 控制途径
  • 简介:目的:研究金叶女贞果实花青素的镇痛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实验动物分为5组:生理盐水对照组,阿司匹林对照组,花青素高、中、低剂量组。通过小鼠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观察不同浓度花青素的镇痛作用;同时测定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NO和前列腺素E_2(PGE_2)水平,初步分析花青素可能的镇痛机制。结果:中、高浓度的花青素能提高小鼠痛阈,减少扭体次数;花青素处理组小鼠血清SOD活性增高,NO和PGE_2含量降低。结论:金叶女贞花青素具有镇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小鼠抗氧化能力增强血清SOD活性,减少NO和炎性因子PGE_2的生成有关。

  • 标签: 花青素 镇痛 超氧化物歧化酶 NO 前列腺素E_2
  • 简介:目的探究肛裂纵切缝术治疗效果与体会。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肛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侧位开放式肛裂切除术,观察组采用肛裂纵切缝内括约肌切断术,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情况,并总结治疗体会。结果观察组患者肛门控制力及排便感觉良好患者(93.34%、90.00%)与对照组患者(66.67%、63.33%)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疼痛强度、切口愈合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裂纵切缝术治疗慢性肛裂效果显著,手术操作简单,术后创伤小,恢复疗程短,切口疼痛降低,控制排便功能恢复效果好。

  • 标签: 慢性肛裂 纵切横缝术 肛裂切除术 体会
  • 简介:对酸浆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反复硅胶、葡聚糖凝胶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一维、二维核磁共振波谱以及质谱方法鉴定其结构。从中共分离并鉴定了14个化合物,分别为酸浆苦味素P(1),4,7-二去氢新酸浆苦味素B(2),酸浆苦味素D(3),5α-羟基-25,27-二氢-7-去氢-7-脱氧新酸浆苦味素A(4),4,7-二去氢酸浆苦味素B(5),熊果酸(6),汉黄芩素(7),布卢门醇(8),川陈皮素(9),甘草素(10),五味子醇甲(11),5-羟甲基-2-呋喃甲醛(12),5-(羟甲基)-2-(二甲氧基甲基)呋喃(13),1-O-[3—O-2-甲基-5-(2,3,4-三甲基)苯基-2,3-戊二醇1-β-木糖-(1→6),β-D-半乳糖苷(14)。其中,化合物14是一个新的化合物,化合物7-11和13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酸浆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 简介:【原料】黄橄榄6颗,玄参10克,猪脷1条,猪瘦肉250克,生姜2片。【制作】黄橄榄洗净、拍碎;猪脷和猪瘦肉洗净,飞水后切成小块。所有材料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000毫升左右(约8碗水分量),武火煮沸后改文火慢熬2小时,进饮时加入适量食盐即可,这是3~4人分量。

  • 标签: 猪瘦肉 橄榄 咽喉不适 玄参 水分
  • 简介:腰痛是骨科临床中一种常见症状,有些患者主诉腰痛,不伴有双下肢放射痛,弯腰时腰痛加剧,长时间弯腰需借助物体支撑方可直起,卧床休息腰痛亦无减轻,追问病史常无明显外伤史,经摄片检查未见骨质异常。检查时在第三腰椎突处有局限性压痛,经过局部封闭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

  • 标签: 腰痛 腰椎 封闭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围绕创伤性休克病人抢救效果实施前应用急诊护理的效果展开深入探究。方法 研究样本是我院2021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10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经过随机分组后,一组50例,接受常规急诊护理(对照组);一组50例,接受院前急诊护理。详细分析和记录各组患者护理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前准备时间、抢救时间和纠正休克状态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创伤性休克 院前急诊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颈椎间盘突出治疗中采取颈椎突后结节间沟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纳选对象为2022.11至2023.11在院治疗的颈椎间盘突出患者70例,按随机法均分2组,对照组行颈椎后根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行颈椎突后结节间沟神经阻滞麻醉,比对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症状、临床检查及日常生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实施椎突后结节间沟神经阻滞麻醉,可促进患者症状改善的同时,还有着较高治疗安全性,建议推广。

  • 标签: 颈椎间盘突出 颈椎横突后结节间沟神经阻滞麻醉 症状体征改善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肛裂患者改良侧方纵切缝内括约肌切断手术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0月-2017年3月收治的88例肛裂患者的资料,将其中接受开放式侧位肛裂切除手术的44例作为A组,另外接受改良侧方纵切缝内括约肌切断手术的44例作为B组,观察比较其结果。结果B组患者的创口愈合时间(9.21±1.93)d、治疗疗效97.73%、并发症的发生率6.82%优于A组患者(15.98±2.59)d、86.36%、20.45%,P<0.05。结论在对肛裂患者实施治疗期间,运用改良侧方纵切缝内括约肌切断手术,成效优良,能够减少并发症,加快创口愈合速度,值得全方位推行与运用。

  • 标签: 肛裂 运用 效果 改良侧方纵切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肛裂切除术和纵切缝术治疗肛裂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03-2023.03期间,我院接收的40例肛裂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分对比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20例。对比组治疗方法是肛裂切除术,观察组治疗方法为肛裂纵切缝术。对比临床指标情况与并发症发生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对比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肛裂实施肛裂纵切缝术治疗效果更突出,值得推荐。

  • 标签: 肛裂 肛裂切除术 纵切横缝术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纵向小组责任制排班方式在神经外科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时间段29例经外科患者和24名护理人员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未实施纵向小组责任制排班方式,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时间段29例经外科患者和24名护理人员为观察组,实施纵向小组责任制排班方式,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本研究中所得基础护理、文件书写、患者满意度、消毒隔离、基础检查评分数值高于对照组在本研究中所得数值,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纵向小组责任制排班方式在神经外科护理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横纵向小组责任制排班方式 神经外科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为临床翼管神经切除术提供相关的解剖学数据。方法测量成人颅骨的蝶骨翼管与圆管(圆孔)在颅底的出口口径与距离。结果翼管管(2.86±0.752)mm,圆管管(3.16±0.243)mm;两管出口距离(6.17±1.834)mm。结论所得数据可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 标签: 翼管 圆管 管径 管距 解剖学 耳鼻喉科
  • 简介:脉动真空式压力蒸汽灭菌器(以下称灭菌器)的密封性能,对灭菌布巾包灭菌效果的影响较大。灭菌器密封性能不良,柜室内残余空气量增加,使灭菌物品中心温度滞后,灭菌合格率下降。同时,也容易使同柜室不同位置上的灭菌物品产生灭菌差异。笔者对此进行了热电偶温度检测和嗜热脂肪杆菌芽胞菌片对比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脉动真空式压力蒸汽灭菌器 柜室密封 温度变化 灭菌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肌平面阻滞联合静脉镇痛在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2年10月到2023年10月,选入66例子宫下段剖宫产产妇。以抽签法分组,每组33人。参照组应用静脉镇痛模式,试验组选择腹肌平面阻滞联合静脉镇痛模式。评价各组镇痛效果。结果:试验组镇痛效果、镇痛药物应用情况比参照组优异,P<0.05。结论:腹肌平面阻滞联合静脉镇痛在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腹横肌平面阻滞 静脉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拟行日间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应用腹肌平面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8年4月-2019年7月期间收治的56例需行日间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8例患者术中应用全身麻醉,观察组28例患者术中应用腹肌平面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及围术期麻醉效果实施比对。结果:经比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及围术期麻醉效果,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统计组间差异有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建立测定经席中总黄酮含量的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来完善其质量控制标准。方法:对经席进行水分、总灰分和含量测定。以芦丁作为标准对照品,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溶液显色,在500nm下测定吸光度,建立测定经席中总黄酮含量的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并对其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芦丁的浓度在7.678~46.068μg范围内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9.94%(RSD=1.34%)。

  • 标签: 横经席 水分 总灰分 总黄酮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 简介:目的探讨给予枕位及枕后位产妇综合护理措施对分娩方式及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产科发生枕位及枕后位的产妇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对比分析两组分娩方式及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及阴道助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新生儿轻度窒息、重度窒息及Apgar评分≤7分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枕位及枕后位产妇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新生儿窒息情况发生,促进产妇顺利分娩。

  • 标签: 综合护理措施 枕横位 枕后位 分娩方式 新生儿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形小切口腕管松解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康复情况,分析其治疗价值。方法:取本院3年内(2021.01-2023.12)内120例腕管综合征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为传统腕管切开减压术治疗,研究组为形小切口腕管松解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感染、血肿、瘢痕痛与柱状痛、掌浅弓损伤)、康复效果对比,研究组更优(P<0.05)。结论:形小切口腕管松解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不仅能够减少腕管综合征患者手术创伤和并发症发生率,还能够快速缓解症状,加速康复过程,值得临床推荐与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相同血浆浓度不同容量的瑞芬太尼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小儿腹腔镜手术180例患者,因麻醉维持药物浓度差异将其分成A组60例(瑞芬太尼20ug/mL进行麻醉维持),B组60例(给予10ug/mL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维持),C组60例(给予5ug/mL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维持)。记录3组患儿不同时刻心率、血压,记录手术时间,患儿苏醒时间,患儿在PACU停留时间,手术麻醉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结果A组患儿MAP和心率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P<0.05),C组患儿MAP和心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P<0.05),B、C组与A组比较患儿苏醒时间短(P<0.05),患儿在PACU停留时间短(P<0.05);B组与A、C组比较患儿苏醒期不良事件发生率低(P<0.05)。结论10ug/mL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联合腹肌平面阻滞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患者麻醉效果好,苏醒快,值得推广。

  • 标签: 靶控输注 腹横肌平面 小儿 腹腔镜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