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80 个结果
  • 简介:金属板粘接桥是以金属板为固位体,金属熔附烤瓷为桥体,使用树脂粘接剂粘接在基牙上的一种修复方法。其优点是牙齿磨除量小,避免牙髓损伤,预备时不需麻醉,制取印模不需要排龈等。本文主要介绍金属板粘接桥的设计、牙体预备、金属板的处理方法、粘接剂等相关问题以及粘接桥的一些特殊使用方法。

  • 标签: 牙黏合 义齿 局部 固定 树脂黏固 非刚性固体
  • 简介:对于烤瓷冠龈欠缺,一般的做法是请技工在龈加瓷.但因技工多不接触临床,加少了,龈仍有欠缺.加多了,造成烤瓷冠就位困难,调改又容易造成崩瓷.对这种现象,作者在临床上应用双重固化树脂水门汀修补烤瓷龈欠缺,收到良好的效果.材料:9%氢氟酸,15%磷酸,"一滴棒”强力通用粘接剂(瑞士briuant),双重固化树脂水门汀(瑞_士briuant).光固化机,树脂打磨抛光器.

  • 标签: 烤瓷冠 双重固化树脂水门汀 牙体缺损修复术
  • 简介:金属烤瓷全冠是一种由低熔烤瓷真空条件下熔附到铸造金属基底上的金一瓷复合结构的修复体,最早由美国牙科医生在临床上开始使用,以其舒适、美观、耐磨性强等特点,得到患者的青睐,目前在国内也成为主流的修复方式,

  • 标签: 金属烤瓷全冠 黑线 肩台瓷
  • 简介:目的:探讨腭管注射无水乙醇治疗原发性上颌神经痛的价值.方法:回顾近5年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观察5年,术后3个月有74.4%患者疼痛全部和部分消失,6个月有70.5%,1年有67.9%,2年有57.7%,5年时只有51.3%.结论:患者在治疗后疼痛完全或部分消失的比例随时间推移而降低.此治疗方法虽不能彻底根治,但方法简单,创伤小,患者容易接受,对缓解症状减轻痛苦,不失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 标签: 翼腭管 无水乙醇 注射治疗 上颌神经痛 病例报告 三叉神经痛
  • 简介:近年来,随着酸蚀——粘接技术广泛应用于修复临床,前牙钨极粘接桥有希望成为永外性的修复体,但仍存在暴露金属影响美观的问题,从1996年以来,我科采用改良式前牙金属板粘接桥修复17例,取得较为理想的修复效果.材料和方法1适应症选择前牙缺失,基牙健康,舌侧有较大面积的釉质粘接面,且可取得共同就位道.2基牙预备基牙近缺失侧邻面片切,按3/4冠

  • 标签: 前牙金属翼板粘接桥 适应症 基牙预备 桥体唇面 固位力
  • 简介:目的:进行颞区及腮腺区的解剖学研究,为颧骨复合体骨折手术中应用近发际冠状切口提供依据,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利用5具经4%甲醛固定的成人男性标本,对颞区及腮腺区相关解剖进行观察、摄像,同时结合12例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应用近发际冠状切口实施手术。结果:12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随访3个月-1a,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熟知颞区及腮腺区的解剖,可明显减少手术创伤及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冠状切口 颧骨复合体骨折 解剖
  • 简介:目的用三维模拟的方法为学生提供腭窝解剖的直观展示,加强学生对该解剖部位的理解,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方法应用Dicom数据进行腭窝三维建模。三维重建软件横断面窗口上腭窝及与之相通的骨孔位置创建sphere对象。轻度移动横断面窗口中各解剖位置上的sphere,在三维视窗中可以同时观察到各解剖位置上的sphere的移动情况。结果可将腭窝各切面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并同时结合三维展示,学生易于理解腭窝的解剖结构。结论应用三维模拟技术在腭窝解剖教学中可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 标签: 教学方法 解剖 三维模拟 翼腭窝
  • 简介:目的探讨Free-edge六托槽矫治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效果。方法选择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口腔科2004—2008年收治的36例安氏Ⅱ1类病例,应用Free-edge六托槽进行矫治,对比矫治前后的头影测量项目。结果上颌中切牙角(U1-SN)及上颌中切牙切端至NA线的垂直距离(U1-NA)明显减小,表明上切牙明显内收。上颌支抗磨牙无明显前移。上切牙与下磨牙无明显伸长。下颌平面与[牙合]平面无明显逆时针旋转。结论应用Free-edge六托槽可最大限度减少额外支抗的使用,并可避免传统方丝弓技术Ⅱ类牵引所可能导致的负面影响。

  • 标签: Free-edge托槽 错畸形 正畸
  • 简介:目的:探讨基牙颈线曲率对CAD/CAM全瓷冠及金属烤瓷冠边缘适合性的影响。方法与材料:在模型的上颌中切牙上预备3种类型的基牙(曲率1mm、3mm、5mm)。每种类型的基牙分别制作5个全瓷冠(Cerconsystem.Degudent)和5个金属烤瓷冠。采用Two—wayANOVA和Tukey—HSD检验(α=O.05)计算和分析冠边缘的适应性。结果:全瓷冠唇侧、舌侧、近中和远中的平均边缘缝隙(SD)无统计学差异.分别是:曲率为1mm的全瓷冠边缘缝隙为54(10)、51(11)、47(13)、49(9)岬;曲率为3mm的全瓷冠边缘缝隙为49(12)、53(11)、54(10)、55(12)岬:曲率为5mm的全瓷冠边缘缝隙为57(12)、54(11)、53(10)、52(9)μm。曲率为1mm的烤瓷冠唇侧、舌侧、近中和远中的平均边缘缝隙(SD)值分别是36(7)、41(9)、26(8)、28(10)邮.曲率为3mm的烤瓷冠唇侧、舌侧的平均边缘缝隙(SD)值为45{8).48(9)μm.均显著大于近中(P=O.01和0007)和远中(P=0.03和0.02)的边缘缝隙。曲率为5mm的烤瓷冠唇侧、舌侧平均边缘缝隙(SD)值为76(10)、74(15)μm.均显著大于近中(P=O001和0.001)和远中(P=0.001和0001)的边缘缝隙。结论:基牙的颈线曲率对全瓷冠的边缘适合性无显著影响.但对烤瓷冠的边缘适合性有显著影响。

  • 标签: CAD/CAM全瓷冠 颈缘线曲率 适应性 金属烤瓷冠
  • 简介:目的:对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的外肌上、下头进行肌电分析,探索外肌在关节盘前移位状态下的功能活动。方法:通过MR检查选取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颞下颌关节病患者17位,在牙尖交错位紧咬、MMP、中度张口状态下,分别测量其关节盘移位侧翼外肌上、下头的肌电位。结果:所有患者外肌下头的肌电位从闭口到张口呈递增状态。11位患者外肌上头的肌电位从闭口到张口逐渐升高;6位患者的外肌上头在牙尖交错位时肌电位较高,MMP时肌电位小幅下降,但进一步张口后电位没有上升,甚至略有下降。结论: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与外肌上头的功能活动紧密相关。外肌上头的肌强直和关节盘形变是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部分原因。

  • 标签: 翼外肌 肌电图 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 核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通过临床应用悬臂片段弓技术辅助矫治前牙阻生,检验其疗效。方法选择6例前牙阻生患者在外科手术后使用悬臂片段弓配合固定矫治器进行正畸牵引,共有7颗阻生前牙需要矫治。结果5例患者矫治效果良好,阻生牙顺利排入牙列。1名患者的阻生牙出现牙根粘连,无法进行正畸牵引。多数患者阻生牙均在外科手术暴露后1~2个月被牵出。与以往方法相比缩短了阻生牙牵引的疗程,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结论悬臂片段弓技术是一种操作简便,疗效可靠的矫治前牙阻生的方法。

  • 标签: 阻生牙 矫治器 正畸治疗
  • 简介:目的这篇回顾性文章评价了单基牙、单桥体树脂粘接固定局部义齿(FPDs),并与两基牙、单桥体非悬臂树脂粘接FPDs对比。材料和方法通过2个数据库检索了一篇有关设计原则的出版物和11篇临床研究论文。6篇论文主要是有关两单位悬臂树脂粘接FPDs的研究,5篇论文是有关双端固定设计的树脂粘接FPDs和悬臂树脂粘接FPDs的对比研究。结果如果能遵循正确的预备准则,单个牙缺失的两单位悬臂树脂粘接FPDs修复体更可信赖,预后更好。结论根据论文回顾,同样条件下,两单位悬臂FPDs较双端固定树脂粘接固定局部义齿显示出更长的寿命。

  • 标签: 悬臂梁 固定义齿修复 文献回顾 临床研究论文 固定局部义齿 数据库检索
  • 简介:目的:研究功能矫形前伸青春期大鼠下颌对外肌Na+/K+-ATPase功能活性的影响。方法:选用5w龄雄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并各分为7个时间段,其中实验组大鼠佩戴可摘式上颔斜面导板功能矫治器。在不同的时间段,分别测定大鼠外肌Na+/K+-ATPase功能活性。结果:自矫治器佩戴第1-42d,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Na+泵活性均有显著性差异。Na+泵活性自第1d开始上调,第21d达到最高峰,之后开始回落,在第28d、42d仍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生长发育对Na+/K+-ATPase功能活性没有显著影响,功能矫形治疗使外肌Na+/K+-ATPase功能活性产生了适应性增高。

  • 标签: 安氏Ⅱ类 导下颌向前 翼外肌Na+/K+-ATPase
  • 简介:目的评价球帽附着体与ERA冠外附着体联合应用于牙列缺损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3月至2008年5月于辽宁省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Kennedy第一、第二类牙列缺损患者27例,于根上放置球帽附着体,烤瓷冠上放置ERA冠外附着体,两种固位体联合应用于牙列缺损修复,并经6个月到3年临床随访观察。结果两种附着体联合应用后义齿美观、舒适、固位和稳固性能明显提高,咀嚼有力。结论球帽附着体与ERA附着体联合应用能达到良好的修复效果。

  • 标签: 球帽型附着体 ERA型附着体 冠外附着体 覆盖义齿
  • 简介:目的探讨腭骨骨折的临床分及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回顾分析94例腭部骨折,根据临床表现并结合文献对腭骨骨折分为三,分别对每一腭部骨折进行治疗探讨。其中观察、保守治疗41例.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53例。结果本组资料中所有病例均一期愈合,咬合关系恢复正常.未出现术后植人物外露、口鼻瘘等并发症。结论采用不同形式的复位方法治疗不同类型的腭部骨折.能进一步恢复患者的面部外形及咬合功能,固定可靠。

  • 标签: 上颌骨骨折 腭部骨折 分类 治疗
  • 简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冠桥固定修复得到广大缺牙患者的普遍青睐,在临床修复病例中所占比例也明显呈不断上升趋势。在冠桥的制作中,最重要的是它的精度问题,影响冠桥精度的因素很多,如模型的灌注、代型的制作、蜡的制作、包埋技术、铸造技术及打磨技术等。本文仅就蜡型制作中应注意的细节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

  • 标签: 蜡型制作 冠桥 精度 固定修复 临床修复 包埋技术
  • 简介:粘接性瓷修复是一种结果可预期且效果持久的治疗方式.它能同时恢复患牙美观的外形、强度和生理功能。现代牙科治疗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要尽量保存健康的牙釉质。根据仿生学的原则.采用侵入性最小的治疗手段和粘接技术。对修复治疗的成功极为重要。在精确预备薄瓷贴面所需的最小空间时,推荐使用实体模拟(模拟修复)技术。在最小侵入性牙体预备的同时,治疗的远期成功还取决于贴面的粘接效果。本文展示了一例由于前牙区切缘磨耗影响笑容的修复病例。在瓷贴面粘接之前.用复合树脂采用口内直接法恢复切缘长度,并对牙龈形态进行修整。采用实体模拟技术.牙体预备量达到最小化,并使预备轮廓线控制在牙釉质层范围之内。同时.也详细介绍了薄瓷贴面树脂粘接的临床步骤。

  • 标签: 美学修复 瓷贴面 前牙区 薄型 磨耗 最小侵入性
  • 简介:外胚层发育不良症是一大类临床表现复杂的疾病,包括超过170余种临床情况。均由外胚层发育受损所导致,其特征为至少以下一种组织的原发性发育缺陷:指甲,头发,汗腺或牙齿。外胚层发育不良在病人幼年时即可影响其情感发育。此例个案报道概述了一个7岁即诊断为少汗外胚层发育不良的女孩在9岁时通过功能和外貌的修复,以期改善其社交行为的可行方法。

  • 标签: 外胚层发育不良 固定修复 牙齿发育不良
  • 简介:我们用自制的蜡座成形器,制成蜡质蜡座,改原来的漏斗形为抛物线形,应用效果很好,现简单介绍如下:材料与方法1.找一金属易拉罐,用技工剪除去其上盖,将用过的废蜡放入,熔化备用.2.用车床自制蜡座成形器,外涂凡士林等油性物质.将其放入熔蜡中并旋转,取出放入凉水中冷却.根据需要自行修整蜡形边缘及高度,并注意外壁光滑,然后轻轻取下,即成铸造用蜡座,此法可反复多次,制做多个备用.

  • 标签: 蜡型座 铸造方法
  • 简介:目的研究出现移位和功能障碍的下颌髁突骨折的分和疗效。方法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收治有骨折移位和功能障碍的下颌髁状突骨折的患者50例(69侧),依据骨折线的水平分为髁突囊内,髁突颈部和髁突下骨折,采用不同手术方法和固定方法进行治疗。术后3天、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进行临床随访,从临床和影像学两方面评估术后恢复情况。囊内骨折根据杨驰教授的骨折线分类方法,将骨折分为分为A、B、C、M四,回顾性分析不同类型手术的特点。结果50例患者中获得3个月以上随访的48例(66侧),术后平均随访10.45个月,随访期末平均开口度33.89mm(31.5~43.7mm),8侧出现暂时性额纹消失,3个月后7侧恢复。术后总体满意度97.92%(47/48),仅1例骨折患者因1年后伴有颞区皮肤麻木和额纹消失不满意,其余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对于发生移位和功能障碍的下颌骨髁突骨折分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对术者的手术技巧和经验要求较高。

  • 标签: 髁突 颞下颌关节 骨折 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