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期间使用围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11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围术期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颈动脉狭窄术后患者采取围术期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更好地保障患者身心健康,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护理
  • 作者: 凌鸿基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5-15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5期
  • 机构:内江市东兴区人民医院凌鸿基导致颈动脉狭窄出现的原因较多,不同病因导致的颈动脉狭窄疾病,病症特点各不相同。在当前社会,颈动脉狭窄已经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第一疾病。部分轻、中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可无临床症状。对于临床出现与狭窄相关的症状者,称为“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对无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在该科住院患者150例(≥狭窄程度大于或等于70%),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在支架置入术前2周内及置入术后3个月采用阿尔茨海默病评估量表认知部分(ADAS-Cog)、简易智能量表(MMSE)、连线测验(TMTa、TMTb)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成功的置入颈动脉支架。与术前相比,支架置入术后3个月患者的认知功能均有所改善,术后3个月内无新发脑梗死。结论:颈动脉狭窄可能是患者认知功能减退的原因之一,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可以改善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

  • 标签: 颈动脉重度狭窄 认知功能减退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病变的效果。方法:在2022年3月-2022年11月期间,一家医疗机构接纳的20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观察组)中,选取了2022年11至2023-4月期间的2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超声诊断结果。结果:血管狭窄发生率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颈动脉狭窄病变采取超声诊断,能够有效提升诊断效果,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超声诊断 颈动脉狭窄病变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颈动脉硬化与冠状动脉硬化之间的平行关系,探讨颈动脉超声对于冠状动脉硬化是否具有可预见性。方法对于心内科准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的150例病人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将CAG结果与超声检测结果比对分析。结果冠状动脉病变组的IMTT≧1.0mm以及斑块形成的比例要高于无病变组,其中多支病变组要高于单支病变组,差异经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0.05);冠脉病变组的颈动脉评分系数和斑块数量要高于无病变组,其中多支病变组要高于单支病变组,比较差别在统计学上均有意义(P<0.05);动脉斑块者与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敏感性为94.2%(81/86),特异性为57.8%(37/64),阳性预测值是75%,阴性预测值是88.1%。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测与冠状动脉硬化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可以作为对其进行预见的有效的诊断方式。

  • 标签: 颈动脉 冠状动脉 超声 粥样硬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冠狀動脉粥樣硬化的確診有賴于血管内超聲檢查和冠狀動脉造影檢查,但這兩種檢查方法均存在費用高、有創傷性的缺點,不利于臨床廣泛應用。近年來國内外有文獻報道頸動脉粥樣硬化與冠狀動脉粥樣硬化之間存在密切的相關性,而應用頸動脉超聲檢測頸動脉粥樣硬化的方法簡便、快捷,有利于臨床早期檢測冠心病高危病人。

  • 标签: 頸動脈 超聲檢查 預測 冠心病 臨床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将临床常用的血压测定和外周动脉超声技术相结合,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动脉血压的相关性。方法对所有入选病例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根据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为正常对照组(IMT〈0.10mm)和颈动脉斑块组(IMT≥0.10mm)。并测量血压、血糖、血脂、身高和体重。结果颈动脉斑块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反映动脉弹性的脉压(PP)、脉压指数(PI)、平均管壁张力(CWS)差异有显著性(P〈0.01);反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IMT与CWS及收缩压的相关程度最高(标准回归系数为-0.668和0.256)。结论粥样硬化病变可致动脉弹性下降;早期动脉粥样硬化与中央动脉弹性下降有关。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颈总动脉 血压 动脉弹性
  • 简介:虽已证实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在处理有症状的颈动脉病的作用,但术后仍有5~7%病人将遭受一次中风。Leicester大学血管外科组进行一系列研究,目的在降低CEA后的手术风险。于最近1200例病人中,从麻醉中明显恢复,采用术中经颅多普勒(TCD)监测和完成血管检查方法,术中的中风已从4%降至0.25%。但尚未能防止内膜切除后血栓形成之术后中风,此并发症占CEAs的2.7%。

  • 标签: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脑梗塞 预防性用药
  • 作者: 冯远莉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攀钢西昌医院影像科冯远莉血管内超声是一种显示血管横断面的有效诊断方式,可对血管腔内径和横截面积进行有效测量,针对粥样硬化斑块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通过血管内超声可对斑块学特征进行有效分析,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介入治疗以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有恶性颈动脉体瘤的陈某手术治疗5年后不幸复发,恶性肿瘤已侵润颅底,并累及颈、椎动脉,生命危在旦夕。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医务人员勇闯“禁区”,施行高难度的颅内、外颈动脉搭桥术,并行颅颌面联合切除颈动脉体瘤术获得成功,患者奇迹般地起死回生。据查阅文献,国内尚未见此类手术报道。

  • 标签: 恶性颈动脉体瘤 动脉搭桥术 手术方案 颅内主动脉 人工血管
  • 简介: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150例患者经颈动脉CT血管成像,应用横断面图像寻找斑块,根据病变的特点行2D、3D处理,探讨斑块的分布、形态、钙化、溃疡、狭窄程度等规律,寻找斑块风险性的评价指标,狭窄程度判断采用NASCET标准。结果150例中,梗死组67例,对照组83例。梗死组发现斑块56例,斑块数目189个,位于颈动脉分叉处107个,分叉段以外82个;钙化斑块117个,软斑块59个,不规则斑和溃疡斑块13个;轻、中、重度狭窄分别为73.1%、17.9%、8.9%。对照组斑块28例,斑块数目61个,位于颈动脉分叉处37个,分叉段以外24个;钙化斑块50个,软斑块9个,不规则斑块和溃疡斑块2个;轻、中、重度狭窄分别为92.7%、6.0%、1.2%。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颈动脉增厚及管腔狭窄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 标签: 颈动脉 血管造影 粥样斑块 脑梗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