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脑颈动脉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手术过程中的监测和患者安全。方法:从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选进行了一项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共招募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接受脑颈动脉超声一体化监测,而对照组接受传统监测方法。记录手术前中后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显示出更为稳定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p<0.05)。结论:脑颈动脉超声一体化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围手术期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可提供实时的脑血流监测,有助于减少手术风险和提高患者的安全性。

  • 标签: 脑颈动脉超声一体化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围手术期 脑血流动力学参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动脉超声在颈动脉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颈动脉疾病患者为研究主体,均行颈动脉超声的检查,并与临床病理进行对比,分析颈动脉超声的诊断准确率。结果患者行颈动脉超声的检查情况内膜中层增厚21例(21.0%),形成斑块62例(62.0%),动脉轻微狭窄11例(11.0%),重度狭窄6例(6.0%);其检查结果和临床病理诊断比较,诊断的符合率依次为100%、95.4%、100%、100%。结论颈动脉超声在临床检查颈动脉疾病时,可尽早查出患者的病变症状,诊断结果精准,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可以广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颈动脉疾病 颈动脉超声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颈动脉支架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 选取我科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进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对其整体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5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支架植入,出现血管痉挛1例,血压降低和心动过缓2例,高灌注综合征1例,穿刺部位皮下血肿2例,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后得到改善,未遗留严重后果。结论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术前充分准备,熟悉引起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治疗,及时实施护理干预,术中良好配合,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助于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及安全性。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支架术 围手术期护理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颈动脉狭窄患者采用标准式与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式治疗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定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开展,在本院收治的颈动脉狭窄患者中选取60例配合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30例/组。对照组采用标准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比较两组颈动脉再狭窄率、相关性神经功能缺失、颅神经损伤,术中阻断时间、住院时间,斑块面积、IMT厚度等。结果:观察组患者颈动脉再狭窄率、相关性神经功能缺失、颅神经损伤发生率6.67%较对照组30.00%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阻断时间(14.32±2.15)min、住院时间(11.05±1.32)d较对照组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斑块面积(22.12±4.31)%较对照组低,IMT(0.92±0.05)mm较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式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效果显著高于标准式手术方法,可降低再狭窄情况发生,患者住院时间缩短,其斑块面积变小,临床上可借鉴及推广。

  • 标签: 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式 颈动脉狭窄 标准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斑块面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诊断颈动脉狭窄临床应用血管超声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4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根据诊断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参照组采用血管造影检查,观察组应用血管超声检查,对比两组检查结果。结果 两组检查方式对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对比,观察组检查方式对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颈总动脉检出率明显优于参照组检查方式,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诊断颈动脉狭窄临床应用血管超声准确率明显提高,诊断效率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血管超声 诊断结果 颈动脉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冠状动脉搭桥术前超声检测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019.7~2020.6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实施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的患者为例。患者全部使用颈动脉超声检测,采用颈动脉超声对重度以上、中度、轻度及无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进行检查,再应用颈动脉造影术对颈动脉重度以上狭窄患者进行二次检查;重度以上患者单独行冠状动脉搭桥术,从而进一步观察患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颈动脉超声显示重度以上狭窄、中度狭窄、轻度狭窄、无颈动脉狭窄各8例、13例、25例、15例。颈动脉造影结果显示6例患者为重度以上狭窄。重度以上狭窄患者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其余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搭桥术之前,采用超声诊断技术检查,并对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程度判断,按照检查结果,为颈动脉狭窄严重的患者实施针对性的介入与手术治疗,可帮助患者将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的概率降低。

  • 标签: 冠状动脉搭桥术 超声检测 颈动脉狭窄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病变与眼底动脉硬化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160例脑梗死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分别实施MRI或头颅CT、眼底照相检查及颈动脉超声。评判颈动脉内膜厚度、眼底动脉硬化分级和颈动脉狭窄分级。结果160例患者中,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18例(11.25%),颈动脉狭窄20例(12.50%),任意颈动脉斑块形成116例(72.50%),颈动脉无病变6例(3.75%)。正常30例(18.75%),眼底动脉硬化改变130例(81.25%)。其中Ⅰ级58例(44.62%),Ⅱ级29例(22.31%),Ⅲ级43例(33.08%)。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眼底动脉硬化、颈动脉狭窄相关(P<0.05),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眼底动脉硬化各单项指标以及颈动脉是否狭窄无相关性(P>0.05)结论颈动脉病变和眼底动脉硬化有一定的相关性,在判断脑动脉硬化方面有重要的临床推理价值,有助于颈动脉病变的诊断。

  • 标签: 脑梗死 颈动脉病变 眼底动脉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动脉狭窄内膜剥脱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将我院2020年内收治的相关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课题的观察对象,筛选出其中的46名患者对其开展临床观察研究。结果:通过研究结果发现患者的病情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其中41名患者包括眩晕在内的各项不适症状均得到消除,剩余的5名患者不适症状也得到不同程度的减轻,手术后患者的情况良好,未出现意外事件。结论:本研究发现针对颈动脉患者的CEA护理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后才能为其制定个体化的方案,专项的护理能够有助于改善患者治疗期间的感受,同时为治疗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CEA护理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伴脂代谢紊乱患者的健康管理。方法收集颈动脉斑块伴脂代谢紊乱住院患者156例,了解既往病史,建立个人健康档案,給予常规治疗和健康管理干预,系统化出院随访,每3个月门诊随访,复查颈动脉彩超和血脂情况,记录颈动脉斑块积分。结果健康管理12个月后,患者遵医行为提高,血脂达到正常水平,颈动脉斑块积分显著降低。结论长期健康管理可控制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改善颈动脉斑块情况。

  • 标签: 颈动脉斑块 脂代谢紊乱 健康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卒中高危人群应用动脉超声检测的筛查结果进行分析。方法:2019年8月—2021年3月随机对40岁以上的230例体检人群行颈部动脉血管彩超检查,其中发现颈部斑块70例。应用丽江市人民医院卒中高风险筛查表进行检测。结果:本次监测结果显示,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糖尿病(DM)患者行超声诊断颈动脉、下肢动脉硬化的效果。方法:选择某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50例DM患者为患病组,另择期同期收治的50例健康体检者为体检组,行超声诊断,分析诊断结果。结果:相比体检组,患病组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的斑块硬化、IMT增厚、管腔狭窄及管腔闭塞检出率更高,P

  • 标签: 超声 糖尿病 颈动脉 下肢动脉硬化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02月-2023年02月间10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别予以常规CT检查(对照组)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组),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作为金标准,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轻度、中重度颈动脉狭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等斑块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CT血管造影检查相比,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狭窄诊断中应用价值更高,准确性高,斑块检出率高,可推广。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颈动脉狭窄 CT血管造影 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