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同期放化疗肿瘤患者 PICC导管相关感染因素,找到护理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针对主要问题总结有效护理措施,进一步提升护理服务水平,以保证更多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方法:将 2018年 9月 -2019年 9月在我院接受肿瘤放化疗治疗的 120例患者选为研究对象,行 PICC置管后采取疑似感染患者的标本,按照相关规定展开局部感染因素,包括导管置入部位、放化疗时间、细胞免疫功能、皮肤过敏情况的分析,另外做好血栓生成因素的调查,从而发现血液相关感染因素。确定 PICC导管相关感染因素,实施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促进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间生活质量的提高,构建起和谐的医患关系,为后续诊疗工作有序推进创造更有利的条件。结果:同期放化疗肿瘤患者行 PICC导管感染率为( 18.34%),其中局部感染患者 17例,感染发生率为( 77.29%),血液感染患者 5例,感染发生率为( 22.71%),相关感染因素越多,肿瘤患者放化疗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的可能越大,本次实验研究结果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医务人员应该结合不同患者的实际病情,分析患者肿瘤放化疗期间行 PICC导管相关感染因素,在此基础上改进护理方案,注意规范操作,并根据患者与家属的实际需求,提前做好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工作。避免 PICC置管后肿瘤患者发生局部感染、血液感染等情况,应用一系列的优质护理措施,促进护理服务水平的提升显得至关重要,医院得以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更利于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 标签: 同期放化疗 肿瘤患者 PICC导管 相关感染因素 分析 研究
  • 简介:【摘 要】目的:在神经内科病房中为患者提供预防护理措施,探究对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以 120例留置导尿管的神经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对照组( 60例,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 60例,预防护理干预)。就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病例较少,与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异, 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病房中为患者提供预防护理措施,降低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

  • 标签: 预防性护理 神经内科病房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药学服务质量和医院药房管理的相关。方法:评价对象选择于2019.8-2020.8期间在我院就诊的用药病人98例,因药房管理方法差异性开展分组,50例病人的管理方法为医院药房优质管理,归纳入实验组,48例病人的管理方法为传统药房管理,归纳入对照组,对比2组药物服务质量。结果:比较对照组,实验组药学服务总满意度提升显著,对比差异性显著,P

  • 标签: 药学服务质量 药房管理 优质管理 相关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 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 患者对应 病原菌 情况和 其耐药性。 方法: 这次数据内容来自于 2018 年 04 月 --2020 年 06 月 本医院 诊断及治疗的 132 例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患者 对应分析指标资料,为全部患者都予以病原菌检测和耐药性检测,统计病原菌培养结果、病原菌具体分布状况、革兰氏阳性菌耐药性具体检测状况、革兰氏阴性菌耐药性具体检测状况 。 结果: 132 例患者中,病原菌培养结果阳性 59.85% ; 检测存在病原菌菌株 84 株,检测存在革兰氏阳性菌占据百分数 ( 58.33% )对比 检测存在革兰氏阴性菌占据百分数( 26.19% )、检测存在真菌占据百分数( 15.48% ) 提升 ( P<0.05 ) ; 革兰氏阳性菌 对 呋喃妥因的耐药百分率 小于 10% ,对利福平、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加环素非常敏感 ; 革兰氏阴性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妥布霉素、亚胺培南的耐药百分率 小于 10% ,对阿米卡星、厄它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非常敏感。 结论: 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患者对应病原菌 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需选用较为敏感、耐药性较低的抗菌药品予以治疗 。

  • 标签: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半胱氨酸代谢关键酶基因表观遗传学改变与缺血性脑卒中(IS)的发病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TS)患者30例为病例组,另选择同期体检健康人群30例为对照组。寻找目的基因(基因上游5kb的区域一直到第2外显子区域)的CpG岛区域,使用重亚硫酸盐修饰直接测序技术进行样本DNA甲基化检测,运用单因素或Logistic回归分析检测两组间DNA甲基化分布差异。结果:胱硫醚-β-合成酶(CBS)基因4个CpG岛同源非常高,放弃甲基化分析;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有2个CpG岛;半胱氨酸合成酶(MTR)基因有1个CpG岛。两组这2个基因所有CpG岛都未发现DNA甲基化情况。结论:未发现MTHFR和MTR基因DNA甲基化改变与ATS相关

  • 标签: 脑卒中 DNA甲基化 同型半胱氨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对药物四联治疗 HP相关胃溃疡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 2017年 4月至 2018年 4月所收治的 HP相关胃溃疡患者 8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的划分方式将其划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人数各 40例。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药物三联疗法进行相关的治疗,而给予对照组患者进行药物四联法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不良情况以及治疗的实际疗效。结果:根据研究结果表明,应用药物四联疗法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2.5%,应用三联疗法的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75.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根据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是比对照组患者更低的,组间对比的差异是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的( P< 0.05)。结论:应用药物四联治疗 HP相关胃溃疡疗效显著,并且给病患带来的不良反应比较少,有实际临床应用的价值。

  • 标签: 药物四联法 HP相关性胃溃疡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征及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方法 选取 2018年 1月 ~2019年 5月本院收治的 55例经病理证实的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检查。对超声图像特征进行总结分析,并就图像与病理特征的相关型展开 Pearson分析。结果 通过对 55例患者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进行总结分析,其超声图像特征为:低回声区,微钙化,结构扭曲。所有患者均接受病理组织活检并检出 55个病灶,导管原位癌( DCIS) 10个,占比 18.18%;导管原位癌( DCISI) 12个,占比 21.82%;浸润导管癌( IDC) 17个,占比 30.91%;导管原位癌合并浸润导管癌( DCIS+IDC) 10个,占比 18.18%;浸润小叶癌( ILC) 3个,占比 5.45%;黏液癌( MC) 2个,占比 3.64%;不同类型多普勒超声图像特征及与病理特征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P<0.05)。结论 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征主要表现为低回声区,微钙化,结构扭曲,其及与病理特征具有密切相关

  • 标签: [ ] 非肿块型乳腺癌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 图像特征 病理特征 相关性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为了降低临床普外切口感染的发生,本文对普外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有效干预措施 进行简要分析。方法:选取本院 2019 年 8 月一 2020 年 8 月间普通外科进行 临床手术并产生切口感染的患者 100例,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于两组病例在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选取其中 50例采用抗生素治疗方式,作为观察组;选取其中 50例采用引流的治疗方法 ,作为对照组,对 感染数据进行跟踪调查和记录,进而对引起感染相关因素以及有效干预方案进行探讨 。结果:经过对跟踪数据的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手术处理,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患者营养状况,切口引流操作以及其他侵入操作均对普外切口感染相关关系,且 使用抗生素等积极临床治疗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切口治愈的时间,采用有效地预防感染措施以及对切口感染予以积极的干预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普外切口感染。结论:在普外切口的临床 治疗过程中,造成伤口感染的因素众多,且 选用有效合理的手术方式以及治疗方案可以有效的预防普外切口感染的发生,有效的治愈普外切口感染的情况。

  • 标签: 普外科患者 手术 切口 感染 相关因素 干预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重症监护室易发生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及其护理措施对策进行总结分析。方法:选择在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58例肺部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是否伴发肺部感染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接受有针对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的控制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对肺部发生感染的控制总有效率与观察组患者相比较,后者均占据优势,P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肺部感染因素 护理对策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加味玉屏风散与流感疫苗预防流感的黏膜免疫效应与机制。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10月 ~2019年 7月 收治的90例流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玉屏风散组和流感疫苗组,每组各 45例。玉屏风散组采用加味玉屏风散治疗,流感疫苗组采用流感疫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黏膜免疫预防效果。结果 加味玉屏风散可维持血液 IgG水平稳定,同时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 IgG、 SIgA水平升高;流感疫苗可提高血液中和抗体 IgG水平,对肺肠黏膜冲洗液中的 IgG、 SIgA水平未见明显影响;玉屏风散激发的细胞免疫是非病毒成分引起,抗病毒谱更广对机体则更加有利。结论 加味玉屏风散可直接激活黏膜免疫防御机制,抵御病毒入侵;流感疫苗主要激活系统免疫,上调系统免疫水平,对入侵体内的流感病毒发挥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作用。

  • 标签: 加味玉屏风散 流感疫苗 黏膜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 实验将采用 优质护理管理对 NICU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实施治疗协助与支持。 方法: 实验选取了 201 8 年 1 月~ 20 19 年 12 月 收治的 NICU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患儿 作为研究的对象。 在新生儿选取中可采用数字随机 分 组法,并对 40 例新生儿的病情变化做好记录 。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优质护理管理,分析护理成果。 结果: 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 患儿的肺炎发生率 为 5% ( 1/20 ) ,对照组为 15% ( 3/20 )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上,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采用 优质护理管理有助于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对于患儿的病情稳定,以及维系与家属的关系上均具有不错效果,可提升护理支持效用。

  • 标签: NICU新生儿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优质护理管理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儿宝香囊对小儿流感的预防疗效。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 -2019年 12月桂林市中医医院儿科住院部及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 800例小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 400例,对照组正常生活,不采用任何预防措施,治疗组在流感流行季节佩戴儿宝香囊(儿宝香囊的药物由炒苍术 、青皮、石菖蒲、 甘松、 薄荷、苏叶、桂枝等组成) 2个月,判定预防疗效。结果:治疗组

  • 标签: 儿宝香囊 预防 小儿流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接种流感疫苗对流行性感冒的预防效果及安全分析。方法:根据研究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我县卫校附属医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自愿参与研究的儿童,根据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观察组90例,对照组90例,对照组不进行流感疫苗接种;观察组接种流感疫苗,比较两组儿童的流感预防效果及分析观察组儿童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流感发生率为10%,明显更低,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儿童 流行性感冒 流感疫苗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 : 分析替加环素治疗 ICU 重症腹腔感染的有效 。 方法: 抽取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5 月入我院治疗的 70 例 ICU 重症腹腔感染患者当做研究对象, 遵照治疗 方法的 不同 分为参照组( n= 35 ) 与研究组( n= 35 ) 。前组选择 常规西药治疗 ,后组 添加 替加环素 治疗 ,比较两组 的治疗效果与免疫功能指标水平。 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 CD4 + 、 CD8 + 、 CD4 + /CD8 + 指标水平均优于参照组, 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对 ICU 重症腹腔感染患者 实施替加环素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可以明显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

  • 标签: 替加环素 ICU 重症腹腔感染 免疫功能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感染科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比较分析在我院内部收治的 1986名患者,比较其不同耐药菌感染发生率、易感发生部位、耐药菌种类以及耐药菌感染致死率,来探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对人体生命健康的影响。结果:根据最终的实验结论可以观察到,多重药物感染危险因素较多,并且这种感染对于患者的最终致死率也比较高。 结论:通过探究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来不断提示医务人员要密切监控高危患者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以有效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从而不断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处于危重新生儿采取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置管期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在一年之间收治的 60例 PICC 置管新生儿 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对象,采取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手术,并将研究对象分成两个组类,分别是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人数相同。对照组的患儿接受普通护理,实验组的患儿应用循证护理,对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患儿出现置管,带管相关并发症的几率和带管时间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对照组的患儿出现静脉炎的几率是8.0%,出现肢体肿胀的情况的几率是 10.7%,出现导管感染的情况的几率是 3.6%,对照组的患儿带管的平均时间是 14.5天,实验组的患儿出现静脉炎的几率是 6.7%,出现肢体肿胀的情况的几率是 4.8%,出现导管感染的情况的几率是 2.3%,实验组的患儿带管的平均时间是 25.5天,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患儿的相关数据在比较中,实验组的患儿并发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 p<0.05)。结论:针对采取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手术的新生儿采取循证护理,降低了患儿在围管期出现相关并发症的几率,提升了患儿的护理水平。

  • 标签: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循证护理 相关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