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创患者的血清脂蛋白(a)的变化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我院2019年7月-2020年7月收治分80例骨创伤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收治的80例非骨创伤患者作为疾病对照组,对比2组研究对象的LP(a)的水平。结果:疾病对照组患者术前、术后24小时、72小时、1周及1个月有11.25%、18.75%、30.00%、18.75%、15.00%的血清LP(a)水平 >300mg/L。 观察组患者24小时、72小时、1周及1个月时 ,31.25%、33.75%、17.50%,患者的血清LP(a)水平 >300mg/L,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创伤发生后 LPa 水平明显升高,且在伤后一段时间内持续表现高水平,约 1 个月后基本恢复正常,通过检测 LPa水平,对于指导临床治疗、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骨创伤 脂蛋白(a)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综合护理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变化的影响。 方法: 收治中重度骨质疏松症患者 9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综合护理),各 45 例,分析和对比组间的护理干预前后骨密度。 结果: 研究组 BMD 优于对照组 BMD ( P < 0.05 )。 结论: 应用综合护理于骨质疏松症患者之中,能够明显提高患者骨密度。

  • 标签: 综合护理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扁平苔藓的皮肤病理变化和免疫荧光检查展开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我院 2018年 7月 ~2019年 8月收治的 36例扁平苔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免疫荧光检查,对确诊的患者的皮肤病理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36例扁平苔藓患者中,

  • 标签: 扁平苔藓 皮肤病理变化 免疫荧光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中耳炎患者鼓室成形术后耳鸣、听力变化及影响耳鸣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 2018年 12月至 2019年 12月共 108例慢性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分为术前无耳鸣组 57例以及术前耳鸣组 5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鼓室成形术治疗,术后随访 6个月,对比手术前后两组患者耳鸣症状及听力变化情况,并分析影响耳鸣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 6个月 THI量表评分中功能性、情感性以及严重性评分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前,两组各项指标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 6个月,两组各项指标和术前相比均明显下降,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前耳鸣组有效 40例,无效 11例。疾病类型、病程以及是否使用电钻对耳鸣改善均无明显影响( P> 0.05)。结论:鼓室成形术能有效改善慢性中耳炎患者耳鸣症状及听力情况,但疾病类型、病程、是否使用电钻对耳鸣症状无明显影响。

  • 标签: 慢性中耳炎 鼓室成形术 耳鸣 听力变化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1995-2015年期间浙江省65-74周岁人群恒牙龋病患病及治疗情况,并分析其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以1995年、2005年及2015年浙江省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995年、2005年及2015年浙江省65-74周岁人群冠龋患病率为:74.72%、82.20%、80.74%;根龋患病率分别为:33.26%、77.80%、45.04%; 2005年、2015年浙江省65-74周岁人群冠龋治疗率分别为:3.60%、9.50%;1995年、2005年及2015年根龋充填率分别为:3.27%、7.30%、0.12%。结论:浙江省中老年人的口腔卫生意识和维护措施仍需要不断提高,应更加重视浙江省中老年人的龋病防治工作。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乳腺癌患者 RDW 、中性粒细胞计数、 NLR 、 LDL-C 等指标的变化和意义 。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 88 例乳腺癌患者为观察组,所选患者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乳腺癌,住院时间在 2017 年 1 月 ~2019 年 6 月之间,抽取两组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用促凝管收集 4ml 静脉血进行生化指标检测。 结果: 对照组患者 NEU 、 NLR 、 RDW 、 LDL-C 指标均明显低于观察组, P < 0.05 ,数据对比有意义。Ⅰ — Ⅱ期和Ⅲ ~Ⅳ 期乳腺癌患者 NEU 、 LDL-C 指标差异不显著, P > 0.05 ,无统计学意义; NLR 、 RDW 指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NLR 、 RDW 指标变化与乳腺癌患者病情发展和淋巴结转移具有密切关系,今后研究应进一步扩大乳腺癌患者样本量,为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预后及病情监测提供参考。

  • 标签: 乳腺癌 RDW 中性粒细胞计数 NLR LDL-C 指标 变化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变化及其与相关类性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 2018年 7月 ~2019年 7月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 60例炎症性肠病为研究对象,其中 40例患者临床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本文设定为 UC组, 20例患者被临床诊断为克罗恩病,本文设定为 CD组,另外可选择 30名自愿参与本研究的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采集三组患者的新鲜粪便进行检测,主要对比 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外周血白细胞以及血小板等炎性指标和菌群结构变化的相关性。 结果:UC组和 CD组均与对照组相比 UC组除真杆菌下降较为明显外,其余菌群数量均显著增加;而 CD组除真杆菌和小梭菌下降外,其余菌群数量明显增加,, UC组中的高炎性指标中酵母菌数量最高,其余菌群对比无显著差异( P>0.05) ,而 CD中高炎性指标中肠球菌数量最高,其余菌群对比无显著差异( P>0.05)。 结论:菌群结构发生变化会增加肠道内部的通透性,对肠道黏膜造成一定损伤,因此,肠道菌群结构变化直接影响了机体免疫功能的能量代谢。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肠道菌群 炎性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