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输血医学在全世界飞速发展,由于高新技术不断向输血领域渗透,已使输血医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现代输血已进人成分输血的时代,临床成分的应用是衡量一个医院输血技术现代化和临床医生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 标签: 成份血 临床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索出一套可操作性强、简捷高效的捐献机采成分自愿者的招募模式。方法:从7个方面分析了如何做好机采成分自愿者的招募工作。结果:开展捐献机采成分志愿者招募的招募模式的设计及应用,可较好地将献血宣传和献血者招募工作引入承上启下,循序渐进有利于定期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的建立和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结论:健康、便捷、高效的捐献机采成分志愿者的招募,必将促进机采成分招募工作的进一步向前。

  • 标签: 机采成分血 自愿者 招募
  • 简介:目的:脓毒症是感染因素介导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至今无有效的治疗手段。细菌Cp6DNA是引起脓毒症的主要病原分子。CpGDNA通过与TLR9结合,介导单核/巨噬细胞的活化,是介导脓毒症发生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CpGDNA为靶点,从中药中定向分离具有拮抗CpGDNA和治疗脓毒症作用的活性物质。方法:(1)应用生物传感器技术、建立以CpGDNA为靶点的筛选抗炎中药的技术平台并对78种中药进行筛选;(2)利用生物传感器技术、硅胶柱层析、离子交换柱层析技术,从大黄中定向分离与CDGDNA具有较高结合活性的组分,并对得到的组分进行初步的活性评价,确定活性组分;(3)在体外实验中,测定活性组分与CpGDNA、lipidA的结合能力,观察活性组分对LPS、CpGDNA刺激小鼠RAW264.7细胞分泌炎症介质的抑制作用,在体内实验中,观察活性组分对致死剂量热灭活大肠杆菌攻击小鼠的保护作用。(4)利用反相HPLC技术对活性组分进行制备分离,获得活性单体化合物;(5)在体外实验中,检测单体化合物与CpGDNA和lipidA的结合能力.观察化合物对LPS、CpGDNA刺激小鼠RAW264.7细胞分泌炎症介质的抑制作用。结果:(1)建立了以CpGDNA为靶点应用生物传感器筛选抗炎中药的技术平台;从78种中药中筛选出大黄等14种中药与CpGDNA具有较高结合能力;(2)利用生物传感器技术、硅胶柱层析、离子交换柱层析等技术从大黄水提物中定向分离得到与CpGDNA有较高结合活性大黄D组分;(3)在体外,大黄D组分与CpGDNA、LipidA均具有较高的结合活性,对CpGDNA及LPS刺激小鼠RAW264.7细胞分泌TNF-α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并呈现良好的量一效关系。在体内,大黄D组分对致死剂量的热灭活大肠杆菌攻击小鼠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并呈现良好的量-效关系;(4)通过反相HPLC从D组分中分离得到单体

  • 标签: CPGDNA 大黄水提物 分离制备 活性物质 抗CpG RAW264.7
  • 简介:摘 要: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很好地推动了我国临床医学的快速发展,输血临床医学同样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血液质量的好坏对临床治疗效果具有决定性作用,对患者的身体康复状况具有很大的影响。输血医疗现如今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临床治疗手段,对血液成分制备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实施血液成分制备信息化建设,提高血液质量控制成效,保证输血过程的安全性,为患者的生命健康提供保障,同时也实现了对有限血液资源的有效节约利用。鉴于此,本文就血液质量控制内容和血液成分制备信息化建设在血液质量控制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简要分析。

  • 标签: 血液 成分制备 信息化 质量控制 应用
  • 简介:目的探索从制备宁注射液的废弃物中回收银杏内酯的可行方法。方法舒宁注射液制备过程中的废弃物经过柱层析法分离得到银杏内酯,并计算银杏内酯的回收率。结果经大孔吸附树脂制备宁所产生的废弃物回收银杏内酯的回收率为每kg银杏叶提取液的水沉物可回收0.4283g银杏内酯,经阳树脂制备宁所产生的废弃物回收银杏内酯的回收率为每1kg阳树脂可回收0.3738g银杏内酯。结论两种方法制备宁所产生的废弃物中均可回收到银杏内酯。

  • 标签: 银杏叶提取物 银杏内酯 大孔吸附树脂 阳离子交换树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考察必净注射液与6种常见溶媒(0.9%氯化钠注射液、甘露醇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复方电解质葡萄糖MG3注射液)、5种临床常用药物(青霉素钠、头孢曲松钠、氢化可的松、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参麦注射液)配伍后5种活性成分的稳定性(丹参素、羟基红花黄色素A、芍药苷、阿魏酸、洋川芎内酯Ⅰ),为临床配伍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必净注射液分别与溶媒、药物按使用浓度进行配伍,室温下放置8h,定时取样,采用UPLC测定5种指标成分含量,采用酸度计测定配伍后溶液的pH值,并观察配伍后溶液颜色及外观变化。结果必净注射液与溶媒及药物配伍后,5种指标成分含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降解趋势,1h内均未发生明显的降解(降解量〈5%);8h内pH变化均在规定范围内;除与头孢曲松钠直接配伍后,溶液颜色随时间逐渐加深之外,其他溶液颜色与外观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必净注射液与溶媒配伍时应现配现用,不宜长久放置;必净注射液与头孢曲松钠配伍后颜色变化明显,应慎用。

  • 标签: 血必净注射液 配伍 溶媒 稳定性
  • 简介:[摘 要] 目的: 建立一种鉴别湿疹消中马齿苋、黄柏、蛇床子、青黛、地肤子的成分的方法。 方法:薄层色谱法,以正丁醇-冰醋酸-水(3:1:1)为展开剂鉴别马齿苋[1];以正丁醇-冰醋酸-水(7:1:2)为展开剂鉴别黄柏[2];以苯-乙酸乙酯(30:1)为展开剂鉴别蛇床子[9];以苯-三氯甲烷(1:7)为展开剂鉴别青黛[9];以三氯甲烷-甲醇-水(16: 9:2)为展开剂鉴别地肤子[1]。 结果:供试品色谱斑点的位置及颜色与对照药材及对照品色谱一致。 结论:此法可用于湿疹消的定性鉴别,为分析成分复杂的中药及其制剂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标签: [] 薄层色谱法 马齿苋 黄柏 蛇床子 青黛 地肤子
  • 简介:从泽泻(Alismaorientalis(Sam.)Juzep)块茎中分离得到六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胡萝卜甙(1),1-二十二醇(2)。尿嘧啶核苷(3),β-谷甾醇(4),胡萝卜甙6′-O-硬脂酸酯(5),卫矛醇(6)。

  • 标签: 泽泻 化学成分 尿嘧啶核苷 卫矛醇
  • 简介:我们对麦冬(Ophiopogon,japonicus)须根的脂溶性成分进行研究。应用硅胶、SephadexLH-20、ODS柱以及半制备液相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应用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从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是:2-羟基麦冬黄酮A(1),5,8-dimethoxy-6-methyl-7-hydroxy-3-(2-hydroxy-4-methoxybenzyl)chroman-4-one(2),5,7-dihydroxy-6,8-dimethyl-3-(4-bydfoxybenzyl)chroman-4-one(3),7,4-dihydroxy-5-methoxyflavanone(4),N-trans-coumaroyltyramine(5),N-trans-coumaroyloctopamine(6),N-trans-feruloyltyramine(7),对羟基桂皮酸(8),咖啡酸(9),阿魏酸(10)。化合物4,6,7,9,10首次从沿阶草属中分离得到。利用Hella、Hep2肿瘤细胞测定化合物1,2,4-7,9,10的细胞毒作用,1,2,5-7,9显示一定的细胞毒活性。

  • 标签: 百合科 沿阶草属 须根 化学成分 细胞毒活性
  • 简介:目的:建立寻找枳壳提取物活性成分的方法。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质谱联用(UPLC-PAD—Q-TOF/MS)方法对枳壳水提液及其入成分进行分析,通过紫外光谱、质谱数据等对化合物进行解析。结果:从枳壳水提液中鉴定了21个化合物,其中包括12个黄酮苷类化合物,9个多甲基黄酮类化合物;在小鼠血浆中检测到6种原型成分和4种代谢产物。结论:UPLC—PAD—Q—TOF/MS法可用于中药活性成分的鉴定。

  • 标签: UPLC-PAD—Q-TOF/MS 枳壳 黄酮代谢物
  • 简介:【摘 要】中药口服液是一种新兴药剂,将中药作为主要制作材料,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对药材进行提炼、浓缩等等操作,最后得到的澄明液体。中药口服液优势较多,具有疗效快、服用方便、易于保存等等。重要口服液属于一种精制的药剂,需要经过多个复杂的制造焊接,才能得到口服液成品。中药口服液制备过程中,有两个要求,分别为澄明和无菌,为了实现这个目的,需要极强的制备工艺为支持,本文对其制备工艺进行合理的分析研究。

  • 标签: 重要口服液 制备 工艺
  • 简介:氧氟沙星对革兰氏阳性球菌及包括绿脓杆菌在内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有良好抗菌作用,用其制备滴耳剂对化脓性中耳炎有良效。为此,我们对本制剂的处方及制备工艺初步探讨,建立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氧氟沙星的含量,并对本制剂进行了稳定性及刺激性实验。

  • 标签: 氧沙星 滴耳剂
  • 简介:我们对麦冬(Ophiopogon,japonicus)须根的脂溶性成分进行研究。应用硅胶、SephadexLH-20、ODS柱以及半制备液相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应用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从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是:2-羟基麦冬黄酮A(1),5,8-dimethoxy-6-methyl-7-hydroxy-3-(2-hydroxy-4-methoxybenzyl)chroman-4-one(2),5,7-dihydroxy-6,8-dimethyl-3-(4-bydfoxybenzyl)chroman-4-one(3),7,4-dihydroxy-5-methoxyflavanone(4),N-trans-coumaroyltyramine(5),N-trans-coumaroyloctopamine(6),N-trans-feruloyltyramine(7),对羟基桂皮酸(8),咖啡酸(9),阿魏酸(10)。化合物4,6,7,9,10首次从沿阶草属中分离得到。利用Hella、Hep2肿瘤细胞测定化合物1,2,4-7,9,10的细胞毒作用,1,2,5-7,9显示一定的细胞毒活性。更多还原

  • 标签: 百合科 沿阶草属 须根 化学成分 细胞毒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