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抑郁症应用康复技能训练缓解症状以及对社会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62例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表法纳入对照组(n=31,辅以常规护理)、研究组(n=31,辅以康复技能训练),对比两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的HAMD评分、SDSS评分无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的HAMD评分、SDSS评分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HAMD评分、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抑郁症患者实施康复技能训练,能够显著减轻其抑郁症状,利于社会功能恢复。

  • 标签: 抑郁症 康复技能训练 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考察基层卫生院护理干预在产后抑郁中的应用效果及影响意义。方法:收集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间院内收治的产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抽取人数共86例,遵循奇偶分组方式进行小组划分,每组安排(n=43),实施常规干预策略的小组定义为参照组,实施基层卫生院干预策略的小组定义为研究组,随之进行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效果比对。比对内容涵盖:抑郁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方案不同,所得效果也截然不同,研究组采纳方案更具可实施性和优异性,患者在各项指标数值的体现上均显优另一组(P<0.05)。结论:通过针对两组患者开展不同形式的干预策略后发现,基层卫生院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患者的临床影响意义更加重大,不仅能有效提升干预效果,改善临床症状,还可极大增进护患关系和谐,提升护理满意度,建议优先选择。

  • 标签: 基层卫生院 护理干预 产后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血液透析患者予以中医安神护理对失眠、抑郁情况的改善作用。方法:观察对象选择于2021.10~2022.10就诊于我院的血液透析患者40例,随机方法分组观察,20例予以中医安神护理的患者纳入试验组,20例予以常规护理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对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和观察。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试验组睡眠质量、抑郁评分护理后明显较佳,护理总满意度明显较高(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予以中医安神护理效果突出,可使睡眠、抑郁情况有效改善,建议推广。

  • 标签: 血液透析治疗 中医安神护理 睡眠 抑郁
  • 简介:摘要:产后抑郁症是指妇女在生育后出现的一种情绪障碍,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疲劳、失眠等症状。近年来,研究人员对于产后抑郁症的治疗方法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和研究,其中包括使用5-羟色胺进行治疗。本文总结近几年关于5-羟色胺治疗产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OPD患者采用叙事护理对生活质量、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接诊COPD患者80例参与分析,以计算机表法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叙事护理,每组患者各40例,分析患者情绪评分、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情绪评分比较对照组情绪评分较低,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对照组生活质量更高,P<0.05。结论:叙事护理在COPD患者中效果显著,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负性情绪状态,值得临床使用。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病 叙事护理 生活质量 情绪评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温胆安神汤治疗老年卒中后抑郁的效果进行药学分析。方法:本次研究涉及的对象均为我院在2022年8月-2023年8月间收治的老年卒中后抑郁患者,共计84例,以患者入院编号的单双进行分组,编号为单的42例作为研究组,编号为双的42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卒中治疗,并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治疗,在此基础上加入温胆安神汤治疗,就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81%,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为4.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81%,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温胆安神汤治疗老年卒中后抑郁确有显著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温胆安神汤 老年 卒中后抑郁
  • 简介:摘要:抑郁症作为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其病理机制主要涉及“前额叶-边缘系统网络”的结构和功能异常。本研究深入探讨了抑郁症的神经机制,聚焦于“前额叶-边缘系统网络”的异常。通过详细分析前额叶、边缘系统及其子结构在抑郁症中的作用,特别关注杏仁核、前扣带回等,强调了额叶-边缘系统网络在情绪调控中的关键性。基于这一理论基础,探讨了针对该网络的治疗方法,包括前额叶的头针疗法和边缘系统的腹针疗法。通过整合现有研究支持,提出了治疗潜在机制和效果。这一初步探索为未来更深入、全面研究抑郁症治疗提供了启示,为基于“前额叶-边缘系统网络”的针刺治疗开辟新途径。

  • 标签: 抑郁症 前额叶 边缘系统 针刺
  • 简介:摘要:抑郁症作为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其病理机制主要涉及“前额叶-边缘系统网络”的结构和功能异常。本研究深入探讨了抑郁症的神经机制,聚焦于“前额叶-边缘系统网络”的异常。通过详细分析前额叶、边缘系统及其子结构在抑郁症中的作用,特别关注杏仁核、前扣带回等,强调了额叶-边缘系统网络在情绪调控中的关键性。基于这一理论基础,探讨了针对该网络的治疗方法,包括前额叶的头针疗法和边缘系统的腹针疗法。通过整合现有研究支持,提出了治疗潜在机制和效果。这一初步探索为未来更深入、全面研究抑郁症治疗提供了启示,为基于“前额叶-边缘系统网络”的针刺治疗开辟新途径。

  • 标签: 抑郁症 前额叶 边缘系统 针刺
  • 简介:摘要:抑郁症作为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其病理机制主要涉及“前额叶-边缘系统网络”的结构和功能异常。本研究深入探讨了抑郁症的神经机制,聚焦于“前额叶-边缘系统网络”的异常。通过详细分析前额叶、边缘系统及其子结构在抑郁症中的作用,特别关注杏仁核、前扣带回等,强调了额叶-边缘系统网络在情绪调控中的关键性。基于这一理论基础,探讨了针对该网络的治疗方法,包括前额叶的头针疗法和边缘系统的腹针疗法。通过整合现有研究支持,提出了治疗潜在机制和效果。这一初步探索为未来更深入、全面研究抑郁症治疗提供了启示,为基于“前额叶-边缘系统网络”的针刺治疗开辟新途径。

  • 标签: 抑郁症 前额叶 边缘系统 针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中应用疏肝解郁剂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至2022年一年间来本院治疗的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40例,将其随机盲选分组,研究组(疏肝解郁剂治疗,2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抑郁程度(SDS)、焦虑程度(SAS)、心理舒适度(GCQ)和生活质量(GQOLI-74)。结果:研究组患者的SDS、SA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且GCQ、GQOLI-74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中,疏肝解郁剂的治疗效果更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治疗质量。

  • 标签: 冠心病合并抑郁症 疏肝解郁剂 抑郁评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在叙事医学视域下根据叙事过程编码系统(NPCS)对一例青少年抑郁症医患会话进行主题分类,利用Nvivo软件按照外倾型、内倾型、反思型三种序列对主题进行编码。结果可知,外倾型叙事序列在疾病诊治和社会关系主题中均占比最高,反思型叙事序列在身心认知类叙事主题中占比最高。该例会话总体上呈现出“关注患者身心状况、重构患者疾病认知、医患共同决策”的特点。

  • 标签: 青少年抑郁症医患会话 叙事主题 叙事序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联合脑电生物反馈用于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我院诊治的78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与观察组(39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融入心理护理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抑郁程度及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抑郁症的患者除过用传统西药治疗外,再加入心理护理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利于抑郁程度减轻及睡眠质量提升,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脑电生物反馈 抑郁症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人文关怀护理对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接收的耐多药结核病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 人文关怀护理可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升护理及患者满意度,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耐多药结核病 人文关怀护理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上为抑郁症患者合理提供氟西汀联合阿立哌唑予以治疗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22年7月至2023年8月间接收的抑郁症患者共84例,借助随机抽签法分为对比组与试验组各42例。治疗期间对比组接受氟西汀药物治疗,而试验组在对比组基础上联合应用阿立哌唑。对比分析其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于治疗后其HAMD分数、PSQI分数与对比组相比,均相对较低(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出现率未呈现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抑郁症患者期间合理应用氟西汀联合阿立哌唑治疗,效果良好,既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又可提升其睡眠质量,且不良反应小,推荐参考。

  • 标签: 抑郁症 阿立哌唑 氟西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抑郁症合并非自杀性自伤患者采取心理治疗的效果研究。方法:抽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期间我院门诊治疗抑郁症合并非自杀性自伤青少年3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15)患者仅接受药物治疗,观察组(n=15)患者增加心理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自我伤害行为量表(SIBS)及抑郁情绪自评量表(SDS)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IBS量表评分结果及SDS量表评分结果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两项量表评分结果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患者两项量表评分均比对照组患者低(P<0.05)。结论:对抑郁症合并非自杀性自伤青少年采取心理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抑郁情绪及自我伤害行为。

  • 标签: 非自杀性自伤 抑郁症 心理治疗 青少年
  • 简介:摘要:在叙事医学视域下对一例抑郁症医患会话进行个案分析。依据叙事过程编码系统NPCS将会话划分为12个叙事主题,利用Nvivo软件对各主题的词频和叙事序列(外倾型、内倾型、反思型)的分布进行统计,探索叙事医学对医患共同决策的促进作用,指出医生需要提高共情能力,搭建情感共鸣,关注负面情感,提升自我效能,以期培养更好的医患关系、拥有更佳的疗愈效果。

  • 标签: 叙事医学 叙事主题 叙事序列 共情 医患共同决策
  • 简介:摘要:探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伴抑郁症状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3月-2022年3月本院接收的60例急性脑梗死伴抑郁症状的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采取常规康复护理和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心理状态和神经功能均有改善,但实验组改善幅度更显著(P<0.05)。结论: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可以缓解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抑郁症状,改善神经功能,值得的临床推广。

  • 标签: 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 急性脑梗死 抑郁症
  • 简介:摘要:探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伴抑郁症状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3月-2022年3月本院接收的60例急性脑梗死伴抑郁症状的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采取常规康复护理和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心理状态和神经功能均有改善,但实验组改善幅度更显著(P<0.05)。结论: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可以缓解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抑郁症状,改善神经功能,值得的临床推广。

  • 标签: 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 急性脑梗死 抑郁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富马酸喹硫平片联合盐酸舍曲林用于青少年抑郁症治疗的效果。方法: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选自2021.02-2023.02期间院内收治者,共54例。依照双色球法平均分租,27例/组。对比组:选取盐酸舍曲林治疗,结合组:选取富马酸喹硫平片联合盐酸舍曲林治疗。比较各组的抑郁状况、生活质量、治疗有效性的差异性。结果:相较于对比组而言,治疗前结合组抑郁状况、生活质量与其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结合组抑郁状况更低、生活质量更高(P<0.05);其治疗有效性也更高(P<0.05)。结论:选取富马酸喹硫平片联合盐酸舍曲林治疗,可以使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状况得到缓解,利于更好的进行日常生活,且治疗有效性较高,适合普及。

  • 标签: 富马酸喹硫平片 盐酸舍曲林 青少年抑郁症 治疗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