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92例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感染药物和氧气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辅助呼吸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采用抗感染药物的同时辅助呼吸机治疗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可显著改善此类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减少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呼吸衰竭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在呼吸衰竭重症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7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呼吸衰竭重症患者109例,行多中心、双盲方式将病患随机性分为两组,其中治疗A组55例,采用均无正压通气改善肺功能,并结合平喘、解痉挛、抗炎等常规方式治疗;治疗B组54例,在上述治疗手段基础上结合纳洛酮用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B组患者pH值、PaCO2、PaO2等动脉气血指标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治疗A组,(P〈0.05)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治疗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0.74%(49/54),显著性高于治疗A组的78.18%(43/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在呼吸衰竭重症患者治疗中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可在短期内改善动脉气血指标,降低患者痛苦,值得推广。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纳洛酮 呼吸衰竭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2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吸痰、吸氧、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正压通气进行联合治疗。治疗结束后分别在2、72h进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治疗2、72h后心率、呼吸频率、血压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H、PaO2、PaCO2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且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Ⅱ型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机械通气治疗心源性肺水肿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心源性肺水肿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有机械通气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呼吸频率、心率、氧气分压、血氧饱和度和二氧化碳分压等临床指标,两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死亡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明显久于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患者在创通气后氧气分压、血氧饱和度显著提高,二氧化碳分压显著降低,呼吸和心率趋于稳定,所有指标在治疗前后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采用有创通气治疗,死亡率为43.3%,观察组患者采用创通气治疗,死亡率为16.7%,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机械通气治疗心源性肺水肿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显著降低症状缓解时间和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使得患者死亡率大大降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无创机械通气 心源性肺水肿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双水平正压通气用于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辅助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间收治入院的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88例,按照随机双盲法原则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有病例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结果,并观察患者的哮喘症状评分(采用Hogg评分法)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氧合指数、SaO2、PaO2以及Paco2指标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各自的治疗后,研究组氧合指数、SaO2、PaO2均较对照组高,且Paco2水平较对照组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哮喘症状评分结果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用于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和哮喘的症状,并且安全性相对较高,值得临床参考。

  • 标签: 重症支气管哮喘 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 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比较微头加压螺钉与切开空心钉联合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横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神火集团职工总医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髌骨横型骨折患者68例,根据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行微头加压螺钉固定术治疗,对照组行切开空心钉与张力带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头加压螺钉固定术治疗髌骨横型骨折的效果优于切开空心钉联合张力带固定术,且并发症少。

  • 标签: 髌骨横型骨折 微创无头加压螺钉 切开空心钉 张力带 疗效比较研究
  • 简介:价格战已经不是药店之间竞争的主要手段,市场对药店的考验更多地体现在药店的软实力方面,比如服务能力。

  • 标签: 服务能力 药店 血糖 价格战
  • 简介:目的探讨保护会阴助产技术对自然分娩的影响效果。方法5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采取保护会阴助产,对照组采取常规助产,比较两组自然分娩效果。结果观察组出血量、疼痛评分和住院时间为(176.5±9.5)ml、(6.7±1.6)分、(3.5±0.5)d,均明显好于对照组的(208.5±11.5)ml、(7.8±1.8)分、(4.6±0.4)d,观察组会阴侧切率为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P〈0.05)。结论保护会阴助产技术降低自然分娩侧切率,更利于产妇恢复。

  • 标签: 无保护会阴助产 自然分娩 会阴损伤 满意度
  • 简介:目的调查胸心外科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营养支持应用状况以及营养支持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对103例使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并调查病人住院期间的营养支持状况,分析营养风险与营养支持的关系,采用NRS2002工具,根据病人体质指数(BMI)、近期体重变化、饮食摄入变化和原发病对营养状况影响的程度等四方面情况进行计算评分.若病人年龄≥70岁,则总分再加1分.NRS2002≥3分为存在营养风险,具备营养支持的指征;NRS2002〈3分则暂不需要营养支持,并对患者营养支持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调查显示胸心外科患者NRS2002总适用率为82.5%,营养风险发生率为43.5%,总营养支持率35.3%.其中应接受营养支持的患者中营养支持率45.9%;营养风险48例,13例(27.1%)接受营养支持.在使用“全合一”的患者中大部分组方均不合理,且86.7%的患者使用疗程低于7天,平均2.4天;不良反应发生率43.3%.结论:NRS2002适用于胸心外科住院病人的营养筛查,但营养支持在处方组成、肠外营养(PN)向肠内营养(EN)过渡、使用疗程等存在不合理现象.建议对有营养风险的患者评估病情,合理由PN向EN过渡,优化营养支持处方组成,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耐受性.

  • 标签: 胸心外科患者 营养风险 营养支持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亲密度适应性对初诊糖尿病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用性量表中文版(FACESII-CV)作为测评工具,以病人对自己家庭亲密度适应性现状的实际感受评定计分进行分组,选取家庭亲密度评分≥65分、适应性≥55分作为研究组,家庭亲密度评分<65分,适应性评分<55分做为对照组,分别应用应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两组病人的应用方式进行测定,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的应对方式积极,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消极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1)。结论做在临床工作中,要做好初诊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同时做好家属的教育工作,提高患者的适应性和家庭的支持,改善应对方式,积极面对疾病,正确接受治疗。

  • 标签: 家庭支持 糖尿病 应对能力
  • 简介:目的观察微经皮肾穿刺治疗肾结石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80例肾结石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服务,实验组给予系统性的围手术期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的围手术期护理服务,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微创 经皮肾穿刺 肾结石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瘤技术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为胃癌手术患者制订合理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69例遵循瘤操作规范,在腹腔镜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采用开腹胃癌根治术患者51例作为对照组。记录和评价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效果。结果相比于术前,采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并严格遵循瘤技术下,可以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的出血量,同时术后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并严格遵循瘤技术下既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又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无瘤技术 腹腔镜 胃癌
  • 简介:目的探讨有机械通气在重症急性心源性肺水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74例重症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进行强心、吸氧、镇静、利尿等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实施有机械通气治疗,对比其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本组74例患者,救治成功者73例,其余1例由于循环衰竭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抢救成功率为98.65%,其平均动脉压(MAP)、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呼吸频率(R)和心率(HR)、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氧分压(PaO2)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且其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机械通气在重症急性心源性肺水肿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快速改善患者生命体征以及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有创机械通气 重症急性心源性肺水肿 生命体征
  • 简介:目的探讨呼吸道感染诱发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病症,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120例呼吸道感染诱发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总结治疗方式,努力提高其临床水平。结果伴有胸闷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8%、伴有喘息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64%、伴有咳嗽症状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伴有发热症状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42%。结论哮喘发病相关因素有病毒感染、肺炎衣原体感染、细菌感染、真菌感染。控制呼吸道感染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关键所在,积极预防,及时治疗对治愈支气管哮喘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诱发 支气管哮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哮喘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急诊抢救的效果,为进一步推广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100例重症哮喘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机械通气,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频率、心率、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血液PH、药物使用情况及患者哮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呼吸频率、心率、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药物使用比例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哮喘缓解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PH变化不大,差异比较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治疗能够提高重症哮喘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重症哮喘并发呼吸衰竭 急诊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营养支持疗法联合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老年尿毒症的疗效观察。方法我科2015年6月~2016年6月共收治72例老年尿毒症患者(老年组),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在此基础上加强个体化透析,加强营养物质的摄入、防治并发症,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并与既往收治的58例行单纯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非老年患者(非老年组)的1、3、5年生存率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老年组尿毒症患者1年、3年及5年存活率与非老年组间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尿毒症患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与非老年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尿毒症患者早期充分透析,加强个体化透析,加强营养物质的摄入、防治并发症,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可显著提高生存率,降低透析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 标签: 尿毒症 维持性血液透析 老年
  • 简介:目的:探讨成人Still病(AOSD)的临床特征与诊断方法。方法:采用1992年日本成人Still病研究委员会提出的诊断标准,分析临床资料和药物治疗进展情况,并提出药学监护意见。结果:药物治疗主要选择糖皮质激素,该患者经治疗后病情明显缓解。结论:该成人Still病例临床特征以发热和咽痛为特征。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血清铁蛋白升高,血培养阴性,属于排他性疾病,药物治疗选择糖皮质激素疗效肯定。

  • 标签: 成人STILL病 诊断 药物治疗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排卵型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比照。方法病例资料来源于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就诊的150例排卵型月经不调患者。所有患者应用孕激素治疗,根据孕激素用药剂量不同将150例患者分为小剂量组(100mg/d)、中剂量组(200mg/d)、大剂量组(300mg/d)。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变化,并对三组用药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1)三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接近,分别为92.00%、96.00%和94.00%,P>0.05;(2)大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6.00%高于中剂量组(14.00%)和小剂量组(2.00%),中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小剂量组,P<0.05;(3)干预前三组子宫内膜厚度相似,P>0.05;干预后三组子宫内膜厚度均改善,P<0.05。但干预后三组子宫内膜厚度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排卵型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接近,均可有效改善子宫内膜厚度,但随着剂量增加,不良反应增多,安全性降低,因此推荐小剂量孕激素治疗。

  • 标签: 不同剂量孕激素 无排卵型月经不调 临床效果 比照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腰间盘突出运用保守治疗和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腰间盘突出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保守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微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比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VAS评分改善明显,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同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腰间盘突出患者微治疗,不仅可以使治疗效果提高,还能使患者的疼痛得到明显缓解,值得推广。

  • 标签: 腰间盘突出 保守治疗 微创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施行有操作后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的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2014年8月~2015年8月间乳腺癌患者中4例施行有操作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患者经抗凝、介入下导管机械碎栓、溶栓等治疗,栓塞血管恢复通畅。结论有操作增加了乳腺癌患者静脉血栓栓塞形成的风险,重视VTE预防,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多学科协作,减少血栓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对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具

  • 标签: 乳腺癌 有创操作 静脉血栓栓塞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