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李林霞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仁寿县人民医院李林霞近年来,乳腺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乳腺癌发病率也明显上升,乳腺癌已经占据我国女性恶性肿瘤的榜首,还呈现出逐渐增加和年轻化的趋势。因此,进行早期的乳腺癌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不仅能够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而且能够减少患者的死亡率。乳腺影像学检查已经成为乳腺癌患者的主要筛查和诊断手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乳腺癌是妇女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美国每年新发生病例18万。近年来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增长较快。目前,全球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且发病越来越年轻化,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由于目前并无有效预防乳腺癌的措施,医学影像检查对乳腺癌的早期检出和诊断是获得较好疗效和降低乳腺癌死亡率的关键。

  • 标签: 影像学检查方法 乳腺癌 癌发病率 医学影像学 恶性肿瘤 身心健康
  • 简介:本文报告15例肝癌术后复发的B超、CT及血管造影表现及介入治疗.比较了三种影像检查的阳性检出率,并且对其影像检查的诊断价值及介入治疗进行了探讨,认为B超可作为肝癌术后复发的常规检查方法CT定位诊断正确率高,血管造影可以发现0.3cm×0.4cm复发灶,肝癌术后肝动脉灌注可降低复发率。

  • 标签: 肝肿瘤 超声学 血管造影术 X线计算机 肝动脉灌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虚拟仿真(VR)技术在医学影像技术检查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级-2018级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学生255名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学生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27名,对照组128名。对照组采取传统医学影像技术教育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VR技术教学。比较2组理论知识测评成绩、实践操作考核评分以及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理论考核成绩及实践操作考核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师生沟通能力等达标率均高对照组,P<0.05。结论:将VR技术应用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的教学中,不但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还可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增强师生沟通,更容易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值得借鉴。

  • 标签: VR技术 医学影像技术 教学效果 理论知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在影像检查中采用不同造影剂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展开研究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开展的时间段为2018年2月-2018年8月,在此期间选择我院进行影像检查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患者运用非离子型造影剂造影检查为实验组,其余40例患者采用离子型造影剂为参照组。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结论在影像检查中运用非离子型造影剂能够让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

  • 标签: 影像学检查 造影剂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比较CT及MRI影像检查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微血管浸润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定为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从中抽取78例,通过单双号分发法将两组分为研究组(存在微血管浸润情况39例)与单一组(不存在微血管浸润情况39例),两组均对CT和MRI两种影像方法的临床征象进行评估,并分析其诊断价值。 结果:临床征象包含内脉分支癌栓(PVTT)、弥散系数(ADC)、瘤内动脉信号环征象(TTPVI)以及外缘模糊等,经过检查对比,研究组的临床征象数量多于单一组,两种影像检查方法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来说,两种影像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表示,其临床征象(内脉分支癌栓(PVTT)、弥散系数(ADC)、瘤内动脉信号环征象以及外缘模糊)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CT MRI影像学 原发性肝癌患者 微血管
  • 作者: 田永红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4期
  • 机构:简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田永红结肠镜是临床上常用于检测病人肠道环境的仪器,上世纪七十年来传入我国后,由于其临床使用效果良好,受到大规模应用,至今亦是作为检测患者肠道环境的主要仪器。结肠镜的使用方式是通过肛门插入,向下方可以对直肠、盲肠和一系列结肠进行检查,主要适用于消化系统疾病、肠道疾病、肠道手术患者等。除了肠道检查之外,结肠镜还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对肠道出血进行止血,大肠内异物清除都可以通过结肠镜完成。使用时一定要注意患者是否适用,结肠镜临床使用上有很多禁忌,心肺功能不全、肠穿孔等都是不能使用结肠镜的。结肠镜使用后,必须经过清洗、消毒、无菌存放等三个步骤,毕竟结肠镜涉及患者身体内部环境检查,必须保证最大的安全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髓外造血是当骨髓造血功能发生不足,无法满足循环所需的情况下,造血干细胞从肝脏、脾脏、淋巴结等髓外造血组织中分化的一个过程。在胎儿时期造血组织多样,可以是髓外造血,后期逐渐发展为骨髓造血,直至出生后2个月左右,骨髓造血将完全取代其他造血,此时髓外造血停止,但仍然保留了产生红细胞的功能。因此在出生后,骨髓生理造血发挥着重要作用,发生髓外造血则被认定为病理性。

  • 标签: 髓外造血 骨髓造血功能 出生后 造血过程 影像学表现 临床病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研究了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方法的护理进展。肠道准备是进行结肠镜检查之前的重要步骤。在实施结肠镜检查之前,如果准备不充分,大便会污染镜面,影响手术过程中的观察,甚至可能导致漏诊和误诊。手术前有许多准备方法,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更好的清洁方法可以减少对身体的影响,便于操作。

  • 标签: 肠镜检查 肠道准备 护理
  • 简介:目的通过实验来研究CT影像诊断在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选取了2016年3月-2018年8月进入我院进行治疗的直肠癌患者51例,将他们每个人的CT影像资料与他们的病理诊断结果作对比,并且对CT影像诊断在直肠癌分期中的价值进行相应的评估。结果入院就诊的51例患者经过CT影像的检测,得出检出率是100%,T1~T2期精确率为53.28%,T3期精确率为70.12%,T4期精确率为67.18%,总精确率为65.96%。结论直肠癌在中老年群体中的发病率普遍高于年轻群体,主要是男性患者较多,直肠癌早期的症状不明显,所以一旦检测出来基本都已经是中晚期,这大大降低了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直肠癌患者手术之后进行的病例分析与手术前采用的CT影响诊断结果相一致,这也说明CT影像诊断的准确率高,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CT影像 直肠癌 术前分期
  • 简介:肺炎性肺癌又称周围大灶性肺炎性肺癌,其发病率低,误诊率高,往往影像检查的首次诊断为肺炎,在治疗无明显好转后逐步证实为肺癌。我院2006-2010年诊治肺炎型肺癌患者25例,现对其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其影像特征及影像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肺癌 肺炎性 影像学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