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腰间突出运用保守治疗和微创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腰间突出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保守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微创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VAS评分改善明显,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同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腰间突出患者微创治疗,不仅可以使治疗效果提高,还能使患者的疼痛得到明显缓解,值得推广。

  • 标签: 腰间盘突出 保守治疗 微创治疗
  • 简介:患者,女,56岁,回族,已婚。以'发现左乳肿物1年'为主诉,门诊以'左乳肿物性质待定'收入院。查体:T36.3℃,P84次/min,R22次/min,BP110/70mmHg。患者既往患糖尿病5年,注射诺和锐控制血糖,2009年行胆囊切除术,否认肝炎及结核等传染病史,绝经6年。专科检查:胸廓无畸形,双乳对称,外观及皮肤无明显变化,双乳头无内陷及溢液,

  • 标签: 恶性梭形细胞瘤 乳腺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关节镜治疗膝关节状半月板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膝关节状半月板损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关节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更高,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治疗膝关节状半月板损伤的疗效显著,能明显提升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关节镜 膝关节 盘状半月板损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间质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5年12月29例十二指肠间质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男17例,女12例,均无特异性症状。位于球部8例,降部16例,水平部4例,升部1例。胃镜检查29例,活检病理中9例诊断为十二指肠间质。超声内镜7例,均提示十二指肠肌层肿块,间质可能。腹部增强CT29例,提示十二指肠肿瘤18例。3例行内镜下局部切除。十二指肠肿瘤局部切除10例,十二指肠部分切除术6例,十二指肠肿瘤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术1例,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例、胰头十二指肠切除6例。27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月~156月,1年、3年及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1.5%、86.2%、74.6%。5例死亡患者均为高度危险患者。结论十二指肠间质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术后对于有适应征患者应行格列卫治疗。

  • 标签: 十二指肠间质瘤 诊治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中医推拿疗法与温针灸综合治疗腰间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30例腰间突出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仅采用温针灸疗法,治疗组采用中医推拿法与温针灸综合疗法,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推拿疗法与温针灸综合治疗腰间突出症具有疗效好,痛苦小,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手段,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推拿疗法 温针灸 腰间盘突出症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1例腹膜假性黏液(PMP)的误诊经过,以减少临床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PMP临床资料。结果结合该患者确诊过程并参考相关文献,总结该类患者的临床特征(发病年龄、好发人群、确诊方法、治疗预后),得出通过一些影像学检查如B超、CT可以提示,但需要病理及免疫组化进行确诊,减术与热灌注治疗相结合被认为是治疗此疾病最佳方案。结论PMP临床罕见、早期临床症状不具特异性,易漏诊误诊。

  • 标签: 腹膜黏液瘤 黏液瘤 结核性腹膜炎 热灌注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内镜及双镜手术在胃间质(gastricstromaltumor,GST)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3年10月96例确诊GST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式分为腹腔镜组40例、内镜组30例和双镜组26例。比对3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恢复指标,分析其并发症发生率、2年复发率、转移率及死亡率差异。结果腹腔镜组和双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总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内镜组(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高于双镜组(P〈0.05)。3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年内复发率、转移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内镜及双镜手术治疗各有优劣,医师在选择最佳术式时应当充分考虑GST患者综合情况,以提高治疗安全性与有效性。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内镜手术 胃间质瘤 治疗结果
  • 简介:当前麻风的漏诊和误诊率居高不下,通过培训加强临床医师和病理医师对于麻风临床与病理学特征的认识,将会更为可靠地降低麻风的漏诊率和误诊率。现报道1例界线类偏型麻风患者,初诊时误诊为Sweet综合征,后经组织病理和抗酸染色确诊为界线类偏型麻风伴I型反应。

  • 标签: 麻风病 多菌型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三维CT血管造影(CTA)成像技术在颅内动脉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3年1月~2015年11月期间,术后确诊的43例颅内动脉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颅内动脉的诊断效果,并分析CTA对颅内动脉病灶的显示情况。结果与最终诊断对比,CTA对颅内动脉的诊断准确性为93.33%、敏感性为96.55%、阳性预测值为96.55%;DSA对颅内动脉的诊断准确性为94.82%、敏感性为100.00%、阳性预测值为94.82%;两组数据无显著性差异(P>0.05);CTA对动脉体、颈的显示效果优,可便捷地多角度观察动脉的三维立体结构,清晰显示载动脉及术区解剖结构。结论CTA对颅内动脉的临床诊断价值与DSA相当,与手术诊断符合率高,对颅内动脉病灶的显示效果优,且检查方便快捷、安全无创、费用低,可作为颅内动脉首选检查诊断方法。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三维CT血管造影(CTA)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甘草多糖体外抗癌活性及对移植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肿瘤细胞,观察甘草多糖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50只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甘草多糖3个剂量组为150、300、600mg/kg体重,阳性对照组为200mg/kg体重,阴性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对小鼠的胸腺、肿瘤组织和脾脏进行称重,计算胸腺指数、脾脏指数,抑率。结果体外抗肿瘤结果,甘草多糖各剂量组IgM、IgG含量、抗体生成细胞水平明显高于阴性、阳性对照组,其中大剂量组差异显著(P﹤0.05),一定剂量的甘草多糖能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且剂量过高会影响其抑效果。结论甘草多糖具有较强的抗癌活性及对移植小鼠免疫功能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值得参考。

  • 标签: 甘草多糖 体外抗癌活性 移植瘤小鼠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无技术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为胃癌手术患者制订合理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69例遵循无操作规范,在腹腔镜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采用开腹胃癌根治术患者51例作为对照组。记录和评价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效果。结果相比于术前,采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并严格遵循无技术下,可以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的出血量,同时术后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并严格遵循无技术下既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又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无瘤技术 腹腔镜 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心理护理干预对垂体手术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按入院先后顺序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科年龄大于16周岁行经鼻蝶入路垂体切除术患者100例按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两组手术前后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术后满意尺,对心理护理干预对垂体患者术后作用进行评定。结果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健康知识掌握程度都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大幅提高(P<0.01)。结论心理干预对心理护理干预对垂体患者治疗效果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经鼻蝶入路 垂体瘤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冬凌草甲素(OridoninOri)对多发性骨髓(MM)细胞株KM3的抗骨髓效应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经不同浓度冬凌草甲素处理KM3细胞后,MM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AnnexinV-FITC/PI染色法检测凋亡细胞的百分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中BAFF和APRILmRNA表达水平;ELISA检测培养液上清中BAFF和APRIL蛋白的浓度。结果(1)冬凌草甲素以浓度依赖性方式有效地抑制多发性骨髓细胞增殖,冬凌草甲素抑制KM3细胞活力的IC50为3.8μmol/L;(2)冬凌草甲素以浓度依赖性方式诱导KM3细胞凋亡;(3)冬凌草甲素能抑制KM3细胞BAFF和APRIL的表达。结论冬凌草甲素能有效的抑制多发性骨髓细胞株KM3的增殖,诱导其凋亡;BAFF和APRIL表达的下降可能是冬凌草甲素抗多发性骨髓的重要作用机制。

  • 标签: 冬凌草甲素 多发性骨髓瘤 KM3细胞 B细胞活化因子 增殖诱导配体
  • 简介:目的探讨腹主动脉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腹主动脉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前确保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预防腹主动脉破裂的护理重点,在术后加强对患者各身体机能的密切监测,做好各项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护理。结果本次研究的7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8例,轻微脑栓塞6例,肾功能不全4例,对所有患者采取相应的治疗及护理措施后,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术后随访4个月~2年内,未发生死亡及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状,临床护理效果显著。结论临床上在对腹主动脉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时,应当在术前做好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预防体破裂、实施心理护理;在术后做好预防并发症状、开展用药指导、预防切口感染等措施,从而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到明显的提升。

  • 标签: 腹主动脉瘤 围术期护理 思路构建
  • 简介:目的评价动脉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积水预后,总结治疗经验。方法2011年2月至2014年12月,医院共收治动脉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积水28例,翼点入路显微镜下夹闭或切除治疗21例,介入栓塞治疗7例,急性期给予脑室外引流5例,23例行脑室-腹腔引流术。结果Rankin评分0分0例、1分2例、3分10例、4分14例、5分3例、6分0例,所有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随访5个月~1年,并发与后遗症3例,脑积水症状表现均明确改善。结论动脉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积水风险较高,急性期可据脑积水自愈难度选择性应用脑室外引流术、脑室-腹腔引流术治疗,亚急性期或晚期采用脑室-腹腔引流术治疗。

  • 标签: 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积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T细胞淋巴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33例实施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T细胞淋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患者近期生存率为93.94%,没有出现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对于实施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T细胞淋巴患者来说,采用层流病房全环境保护隔离以及干细胞移植护理措施可以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T细胞淋巴瘤患者 干细胞移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前列腺癌PC-3细胞裸鼠移植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裸鼠皮下接种前列腺癌PC-3细胞建立人前列腺癌雄激素非依赖性裸鼠移植模型,成后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姜黄素组腹腔注射姜黄素50mg/kg,每天1次,共4w;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的含6%(体积分数)聚乙二醇和含6%(体积分数)无水乙醇的水溶液。取肿瘤称重,并对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及westernblotting检测FASN、Bax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姜黄素可明显抑制前列腺癌PC-3细胞皮下移植生长,姜黄素使肿瘤组织中脂肪酸合成酶FASN的表达水平降低,而使Bax的表达水平升高。结论姜黄素可能通过下调FASN及上调Bax的表达抑制前列腺癌PC-3移植的生长。

  • 标签: 姜黄素 前列腺癌 FASN Bax 移植瘤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0例动脉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64例,单纯支架置入12例,载动脉闭塞4例。结果发生术中动脉破裂2例,其中死亡1例,脑血栓形成或脑梗死4例,血管痉挛1例。术后平均12个月复查:65例动脉不显影,1例动脉缩小,2例动脉无变化,11例动脉增大,给予再次完全栓塞。出院后评价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完全恢复正常生活、工作58例;轻微症状12例;轻度神经功能障碍5例;中度神经功能障碍3例;无重度神经功能障碍;严重残疾1例;死亡1例。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的方法,值得应用。

  • 标签: 椎基底动脉 夹层动脉瘤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用于多发性骨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收集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0例多发性骨髓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吡柔比星、马兰法、长春新碱、地塞米松等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进行治疗,统计分析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肾功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0%,对照组是66.7%,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53.3%,对照组患者是66.7%,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肾功能正常率是86.7%,对照组患者是90%,差异性不显著(P>0.05)。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用于多发性骨髓治疗的临床疗效非常理想,既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又不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 标签: 硼替佐米 地塞米松 多发性骨髓瘤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肿瘤化疗是目前肿瘤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多数病人需要化疗6~8个周期。由于抗肿瘤药物会降低病人的免疫功能,导致病人机体功能较差,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多种并发症,因此肿瘤病人的用药方案较为复杂。作为一名临床药师,在肿瘤病人的化疗过程中需要全程关注病人的用药方案,保证病人合理用药,避免和减少化疗期间的药品不良反应(ADRs)的发生。

  • 标签: 淋巴瘤 非霍奇金 泌尿道感染 临床药师 药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