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口服中药制剂外用斑蝥液联合激光治疗斑秃的疗效。方法70例斑秃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随机分口服、外用和激光三类单一治疗;观察组口服自制中药制剂外用斑蝥液联合激光治疗。结果在连续治疗3个月后,分别统计两组有效率,治疗组为91.42%,对照组为71.42%。结论口服维生素外用斑蝥液联合激光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

  • 标签: 斑秃 口服自制中药制剂 斑蝥 激光
  • 简介:麦粒肿,又名睑腺炎,是皮脂腺受感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炎症。中医学称之为“针眼”、“眼丹”等。笔者自1993年至今运用氦氖激光腧穴照射法治疗此疾患5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2~21岁,病程3~5天。临床表现:初起眼睑部痒痛、红肿,继之近睑缘部触及硬结,疼痛加重,轻者数日后可自行消散、重者化脓,日后自行溃破,脓液出尽后痊愈。根据

  • 标签: 激光照射 氦氖激光 腧穴 急性化脓性炎症 外感风热型 睑腺炎
  • 简介: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侵入神经和皮肤所引起的病毒性皮肤病,是以突发单侧簇集状水疱呈带状分布的皮疹,并伴有烧灼刺痛为主症的病证。本病多发于腰腹胸背及颜面部。笔者运用梅花针叩刺配合超激光的方法治疗带状疱疹患者92例,取得了显著疗效。现介绍如下。

  • 标签: 带状疱疹 梅花针 超激光 照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数据比较分析红光照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于2019年1-12月门诊就诊的慢性湿疹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样本总计100例。将这100位患者随机分配为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即外敷卤米松乳膏,实验组在外敷的基础上再附加红光照治疗。结果:采用红光照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3%,这显著高于使用一般治疗手段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3%;采用了红光照治疗后的平均显效时间明显缩短,经过计算得出P

  • 标签: 红光照射 慢性湿疹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蓝光照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旨意为相关人员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文献。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1年5月来我院接受疾病治疗的104例黄疸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52例、观察组5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蓝光照治疗。以此为基准,对照组新生儿接受常规护理干预。以上述方案为基础,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分析结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黄疸消失时间明显更短,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胆红素水平无明显差别,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2天以及5天后胆红素水平明显更低,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结论:针对于新生儿黄疸患者来讲,在对其开展蓝光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干预能取得满意效果。该法值得进一步在临床内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蓝光照射 新生儿黄疸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间歇蓝光在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期间80例符合研究入选标准的高胆红素血症黄疸患儿,按照信封法将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儿采取相同的常规治疗方案,对照组选择持续性蓝光照治疗,观察组采取间歇性蓝光照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95.0%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数据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间歇蓝光照射 新生儿黄疸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新生儿黄疸蓝光照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8年2月间收治的100例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儿都要接受蓝光照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儿给予系统、精心的舒适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精心的舒适护理干预能提高蓝光照黄疸患儿的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蓝光照射 舒适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光(激光、紫外线)照射磁极化血液净化疗法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我院在发病后72小时以内的脑梗死的同期住院患者92例,随机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及加用光照磁极化血液净化疗法一疗程(治疗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半个月两组分别做血脂、血液粘度检查,并分别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且对两组患者在发病后的三个月进行生活能力的评定。最后对以上结果作对比性研究。结果对照组及治疗组分别使血脂、血液粘度的指标及受损的神经功能在短期内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好转。但是,治疗组的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在发病后三个月的生活能力也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光照磁极化血液净化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不仅安全,而且治疗效果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均优于对照组。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光照射磁极化血液净化疗法 血脂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蛋白联合蓝光照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使用蓝光照治疗,研究组患儿使用白蛋白联合蓝光照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结果;结果在两组患儿的治疗结果方面,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血清TBIL、IBIL以及DBIL指标显著地狱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蛋白联合蓝光照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确切,临床上应当推广应用。

  • 标签: 白蛋白 蓝光照射 新生儿黄疸 疗效 胆红素
  • 简介:目的探讨间隙和持续蓝光照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者80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给予持续蓝光照方法治疗,观察组给予间歇蓝光照治疗。7d治疗后对新生患儿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治疗过程中出现发热1例、腹泻2例、皮疹3例、维生素缺失2例,对照组出现发热4例、腹泻5例、皮疹6例、维生素缺失3例,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间歇和持续蓝光照应用治疗新生儿黄疸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要掌握好照射时间,间歇蓝光照比持续蓝光照出现的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间隙蓝光照射 持续蓝光照射 新生儿黄疸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蓝光照治疗新生儿黄疸中的护理干预策略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黄疸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接受蓝光照治疗。应用随机分组方式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依从性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蓝光照治疗新生儿黄疸的过程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策略能够显著提高患儿的护理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蓝光照射 新生儿黄疸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比较持续蓝光和间断蓝光治疗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回顾性地将我院儿科2003年1月至2006年2月的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持续蓝光照治疗,观察组则采用间断蓝光照治疗。结果:两组光疗方法退黄效果无明显差异,但观察组副作用明显减少。结论:间断蓝光治疗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新生儿 蓝光 黄疸 高间接胆红素血症 副作用
  • 简介:目的分析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在妈咪爱治疗基础上有效的蓝光照方式及其应用价值。方法两组新生儿均给予妈咪爱口服治疗,对照组新生儿采取连续蓝光照治疗,观察组采取间歇式的蓝光照方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62%,对照组为85.71%(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胆红素指标均较高(P<0.05),治疗3天后观察组血清胆红素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采取间歇式蓝光照并联合妈咪爱治疗效果满意,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指标并显著提升疗效。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蓝光照射 妈咪爱 价值
  • 简介:摘要:过敏性鼻炎(AR)是一种免疫系统疾病,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患病率持续上升。本研究旨在分析2023年1月至12月我院AR患者的临床特征,纳入64名患者进行了随机对照试验。治疗组接受半导体激光治疗结合针刺,对照组接受单纯针刺。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的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但治疗组的降幅更大,差异显著。半导体激光治疗结合针刺可作为一种新的治疗AR的选择,能够更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尽管在调节免疫状态方面与传统方法相当

  • 标签: 半导体激光治疗仪 鼻腔照射 辅助治疗 鼻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蓝光照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用于新生儿黄疸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2022年5月出生的30例出生后48h血清总胆红素达200.0mmol/L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参照组与实验组,参照组实施单独蓝光照治疗,实验组实施蓝光照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比较两组在治疗后第2d、5d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两组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新生儿在治疗后第2d、5d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参照组,比较P

  • 标签: 蓝光照射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 新生儿黄疸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生儿黄疸采取双歧杆菌二联活菌片联合蓝光照治疗,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采用蓝光照治疗,实验组采用双歧杆菌二联活菌片联合蓝光照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TBIL、IBIL、DBIL水平较低(P<0.05)。结论:双歧杆菌二联活菌片联合蓝光照治疗能够对新生儿黄疸起到一定治疗效果,临床可行性较高。

  • 标签: 双歧杆菌二联活菌片 蓝光照射 新生儿黄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中应用茵栀黄口服液与蓝光照方案的效果。方法:将纳入研究的104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分为两组,即对照组(蓝光照治疗)与观察组(茵栀黄口服液+蓝光照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黄疸消退时间以及血清胆红素水平均显著更优(P

  • 标签: 茵栀黄口服液 蓝光照射治疗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黄疸消退
  • 简介:瘢痕疙瘩是指皮肤损伤后,纤维组织的过度增生性修复。该病发生于特异素质个体,特征为隆起于皮肤表面的硬韧的不规则瘢痕。肿瘤可以是条形、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数目及大小不定,瘤体常超出原损伤范围,且有时向周围伸出蟹足状隆起,损害多呈淡红色或暗红色,表面平滑或分叶,一般无自觉症状,但有时有瘙痒及疼痛感。

  • 标签: 瘢痕疙瘩 临床研究 三联疗法 手术切除 光照射 类固醇
  • 简介:156例激素依赖性皮炎(hormonedependencedermatitis,HDD)患者,分为治疗组52例、对照Ⅰ组53例、对照Ⅱ组51例。治疗组给予低能量强脉冲光(intensepulsedlight,IPL)照射治疗,每3周1次,共4次,外涂复方利多卡因乳膏(递减),共8周;对照Ⅰ组单纯外涂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照Ⅱ组单纯IPL照射治疗,方法与疗程同治疗组匹配。3组均于治疗前、治疗后、治后4周记录症状积分,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T的水平,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IgE的水平,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治疗组治疗后及治疗后4周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CD4^+T水平、CD4^+/CD8^+比值较治疗前明显上调,CD8+T、IgE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调,以上各项指标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rP〈0.01);治疗组有效率96.15%,与对照Ⅰ组84.9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Ⅱ组68.6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联合IPL治疗HDD疗效显著,其原因可能与上调CD4^+T水平和CD4^+/CD8^+比值、下调CD8^+T和IgE水平有关。

  • 标签: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 强脉冲光 激素依赖性皮炎 CD4+T CD8+T I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