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电离辐射主要是受到作用物质发生电离现象的一种辐射。通常情况下,应用在工业领域和医学领域。如果人体防护措施不足,会使人体遭受电离辐射的剂量超过正常限定值,就会对人体的各项组织器官造成严重的损害。医疗照射已经成为目前我国最大人工来源,在医疗照射中,电离辐射是最常见的。工作人员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并获取专业的资格证书后,才能够从事相关于电离辐射的工作。然而对于一些大型医疗设备的维修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医学工程技术人员通常情况下,缺乏监督管理和专业的培训,在设备维修过程中,对于电离辐射的意识并不强,因此也是存在辐射安全隐患的。分析大型医疗设备在维修过程中电离辐射的安全问题隐患,并针对问题隐患以及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安全管理能力,同时能够确保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安全性。本文对大型医疗设备维修中电离辐射的安全管理进行综合分析。

  • 标签: 大型医疗设备 维修 电离辐射 安全管理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总结电离子综合治疗仪治疗腋臭的方法。方法53例腋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电离子综合治疗仪治疗,利用高温灼烧气化破坏腋下大汗腺,观察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痊愈49例(92.5%),显效4例(7.5%),随访1年以上总有效率100.0%。结论电离子治疗腋臭,治愈率高,疗效好,易操作,无辐射损伤,且对正常组织损伤小,无瘢痕,优于手术治疗,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电离子综合治疗 腋臭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治疗方式的多样化,医源性辐射也变得越来越被大众所关心,医源性辐射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影像学检查,随着检查次数的增多,辐射量的积累也变得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是放射治疗。目前对于辐射的危害调查研究已经比较深入,现对目前辐射的危害以及辐射防护措施进行讨论。

  • 标签: 辐射防护 防护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问题:“医生,我拍片有没有辐射啊?”“医生,我上个月刚做的CT,现在还能不能做啊?”“今天拍片、明天做CT、后天做磁共振成像,该吃多少射线啊?”别急,接下来为大家介绍医疗辐射的知识.

  • 标签: 医疗辐射 磁共振成像 日常工作 医生 拍片 CT
  • 作者: 徐建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徐建CT检查,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现代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是通过X线束对人身体部位进行扫描监测,由探测仪器透过人身体层面,接收X线束,转化成可见光,再由光电转化成电信号,电信号经过模拟/数字转换器,被转化成数字,输入计算机处理成图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临床上放射性治疗设备及介入诊治手段应用增多,接受肿瘤放化疗的患者生存期延长,人类太空活动增加,核电事业的迅速发展,使接受过量照射的人数日益增加。辐射(IR)可以导致造血干细胞(HSC)损伤,引起骨髓持久抑制甚至个体死亡,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迫切需要对其损伤机制进行研究。

  • 标签: 造血干细胞 损伤机制 辐射 治疗设备 生存期延长 肿瘤放化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讨护理人员在PET/CT检查中施行辐射防护的成效。 方法 分析PET/CT检查时候的辐射途径,并且总结辐射防护方法,选择合理的防护措施。 结果 PET/CT检查时候的辐射是可以减少的,跟踪检测分药、注射工作,护理人员辐射剂量无人超标。 结论 在PET/CT检查期间,防护工作做到位可以减少辐射,再加上提升对防护的重视程度,严格遵守防护规则,可以减少药物对医护人员的辐射,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PET/CT 护理人员 防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医疗影像放射中的辐射安全与防护措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本文通过对医疗影像放射中的辐射安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提出一系列有效的防护措施,以保障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医疗影像放射中的辐射安全与防护措施是一项重要的研究领域。本文通过对辐射安全问题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防护措施,保障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这对于提升医疗影像放射的质量和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医疗影像放射 辐射安全 防护措施
  • 简介:目的:评价血栓通电离子导入法对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间收治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60例资料,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血栓通电离子导入法治疗,对照组患者则给予0.9%氯化钠液离子导入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的总有效率、下肢疼痛症状改善的评分值和纤维溶酶原激活物水平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各指标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40.00%)(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疼痛评分值均低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凝血功能各指标(APTT、PT及PAI-1)水平测得值均稍低于治疗前,但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血栓通电离子导入法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

  • 标签: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血栓通 电离子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