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最近,一些美国医疗专业组织或学会。对医生经常所做的常规医疗措施——进行医学检查、给出诊疗方案、处方药物、手术——提出一些医生们可以不该作为的建议。这些医疗措施本是医生的基本功,同时也是医生们害怕做不好的一些地方。

  • 标签: 医学检查 儿童 专业组织 处方药物 医生 医疗
  • 简介:在美国《光学研究》上,德国弗里德里希·席勒大学和弗劳恩霍费尔生物医学技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文指出,进入中年以后,女性的确男性老得快,原因是女性皮肤中胶原蛋白的流失速度要快于男性。

  • 标签: 男人 女人 生物医学技术 研究人员 胶原蛋白 研究所
  • 简介:伐卢定是2000年被FDA批准上市的抗凝血药物,它通过直接抑制凝血酶发挥抗凝作用,已被批准应用于PCI/PTCA、HIT/HITTS、ACS等领域。现有研究表明伐卢定在临床抗凝治疗中有较好的安全性,可以用于常规治疗方案(肝素与糖蛋白IIb/IIIa抑制剂)的替代治疗,而且可以降低出血风险和死亡率。本文主要介绍凝血酶直接抑制剂伐卢定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研究,总结分析其安全性及经济效益,并且结合国内临床应用情况,分析其在国内的临床运用前景。

  • 标签: 比伐卢定 凝血酶抑制剂 临床研究 经济效益
  • 简介:表浅膀胱癌占全部膀胱癌的75%~90%,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除术(TURBT)加膀胱灌注为治疗表浅膀胱癌的首选方法。2008年2月至2012年6月我院对TURBT术后20例表浅膀胱癌患者采用吡柔星即刻膀胱内灌注,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表浅膀胱癌 膀胱灌注 吡柔比星 疗效观察 即刻 术后
  • 简介:目的:评估舒芬太尼复合左布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在下腹部或下肢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ASAⅠ—Ⅱ择期行下腹部或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Ⅰ组:0.75%左布卡因12mg+舒芬太尼2μg;Ⅱ组:0.75%左布卡因12mg+舒芬太尼4μg;Ⅲ组:0.75%左布卡因12mg+舒芬太尼6μg;Ⅳ组:0.75%左布卡因15mg。各组均行蛛网膜下腔麻醉。观察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平面上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程度、镇痛维持时间(T10)、运动阻滞恢复时间、血液动力学影响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Ⅰ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长于Ⅱ组、Ⅲ组、Ⅳ组(P〈0.05),镇痛维持时间(T10)短于其它组(P〈0.05);Ⅰ组、Ⅱ组、Ⅲ组用药后血液动力学影响小,运动阻滞恢复时间短于Ⅳ组(P〈0.05);Ⅱ组和Ⅲ组麻醉效果相当;4组恶心、头痛、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舒芬太尼4μg复合左布卡因12mg蛛网膜下腔麻醉可提供良好的麻醉效果,安全性高。

  • 标签: 舒芬太尼 左布比卡因 蛛网膜下腔 麻醉 下腹部 下肢
  • 简介:目的研究氟洛芬酯超前镇痛对高血压患者拔管期血流动力学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拟行结/直肠癌根治术,ASAⅠ~Ⅲ级,要求术后镇痛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分别在诱导前、手术结束前给予氟洛芬酯各50mg,对照组则分别给予等容量的0.9%氯化钠注射注,观察诱导前(T0)、拔管前(T1)、拔管时(T2)、拔管后3min(T3)、5min(T4)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拔管期的不良反应,并记录术后不同时点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和PCA按压次数.结果2组T1、T2和T3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均明显高于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T4时试验组恢复至麻醉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仍较T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T1~T4时点SBP、DBP、HR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躁动及咽喉痛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试验组在术后1、6h的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试验组PCA按压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洛芬酯超前镇痛可减少高血压患者围拔管期的血流动力学波动,不影响患者的苏醒,并能降低拔管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术后镇痛效果.

  • 标签: 超前镇痛 氟比洛芬酯 高血压 麻醉 报告期 血流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