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ADR)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医学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1990—2016年公开发表的关于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致ADR的文献159篇,分析引起ADR的药品、患者性别及年龄、原发病、ADR发生时间、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临床转归等。结果:纳入文献159篇,共430例患者,涉及5种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以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为主,其次为美罗培南;男性254例,女性158例,不详18例,〉60岁者多发;患者原发病主要涉及呼吸系统,其次为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ADR主要发生于患者用药后48~〈120h(156例,占36.28%),其次为24~〈48h(133例,占30.93%);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排序居前3位的分别为神经系统(214例,占49.77%)、消化系统(88例,占20.47%)以及皮肤及其附件(63例,占14.65%);死亡患者5例(占1.16%),余患者症状好转或消失。结论:临床应重视对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用药监护,治疗过程中严格监测,以减少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文献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纳布啡对硬膜外组滞分娩镇痛时布卡因最低有效的影响,通过建立临床模型进行。方法:选取鹰潭市中医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产妇86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产妇各43例。给予对照组产妇采用布卡因进行麻醉镇痛,观察组产妇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纳布啡进行麻醉镇痛,比较两组产妇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产妇使用药物后Bromage评分、第一、二产程时间、镇痛情况与观察组产妇使用药物后的效果Bromage评分、第一、二产程时间、镇痛情况相比,对照组的效果较差(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纳布啡与布卡因对产妇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在临床上值得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纳布啡 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 布比卡因
  • 简介:全国有一万多家县级医院,服务着占全国总人口70%的县域居民(包括农村居民和小城镇居民)。且根据调查,县级城市老龄化一、二线城市来得更快。与此同时,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非均等化问题依然突出,区域间以及城乡间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差距依然较大。在我国新医改政策不断巩固、深化的背景下,作为"县乡村三级预防保健网"主体的县级综合性公立医院,

  • 标签: 县级城市 卫生资源配置 医院转诊 小城镇居民 医疗健康 县级综合性
  • 简介: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Beagle犬血浆中伏立康唑(咪唑类抗真菌药)的方法,并比较伏立康唑冻干粉针(参制剂)和伏立康唑亚微乳(受试制剂)的药动学特点。方法采用DiamonsilC18柱(250mm×4.6mm,5m),流动相为乙腈-水-乙酸(55∶45∶0.25,v/v/v),流速为1.0mL·min-1,外标法测定。结果在选定的HPLC条件下伏立康唑与血浆杂质分离良好,伏立康唑的线性范围为0.2~50.0mg·L-1,定量下限为0.2mg·L-1。提取回收率为97.37%~110.00%,日内和日间RSD均小于10%,Beagle犬静脉滴注伏立康唑亚微乳及冻干粉针后的平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t1/2分别为(6.88±1.16)h和(6.82±1.73)h,Ke分别为(0.107±0.025)h-1和(0.109±0.031)h-1,AUC(0~∞)为(136±47.5)mg·h-1·L-1和(179±48.3)mg·h-1·L-1,MRT0~∞为(9.51±1.83)h和(9.35±2.75)h,消除率为(1.01±0.45)mL·min-1·kg-1和(0.68±0.21)mL·min-1·kg-1。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无杂质干扰,结果准确。两种制剂具有类似的药动学行为,可为伏立康唑亚微乳临床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伏立康唑 BEAGLE犬 药动学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目的:分析肠杆菌科菌株对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所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间分离出的25株肠杆菌科菌株,采用改良后的Hodge实验法对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和鉴定,分析其对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肠杆菌科菌株对多粘菌素敏感,真敏感率为100.00%;对阿米卡星和复方磺胺甲嚷唑敏感率依次为76.40%和68.20%;而对氨苄西林、头孢菌素和亚胺培南的耐药性均为100.00%;对美罗培南的耐药性为87.40%;经Hodge检测阳性率为84.00%。结论: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对肠杆菌科菌株在临床上均表现为多重且高度耐药性。

  • 标签: 肠杆菌科 碳青霉烯类 抗菌药物 耐药性 敏感率
  • 简介:目的:探讨我院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和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其耐药率的相关性,为提高青霉烯类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统计2012–2016年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消耗金额、使用频度、占全部抗菌药物使用频度占和4种革兰阴性菌对青霉烯类的耐药率,并将耐药率与使用频度占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2012–2016年期间,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销售金额增长了97.6%,总使用频度增长了111%,使用频度占提高了41.5%,鲍曼不动杆菌对青霉烯类的耐药率与青霉烯类的使用频度占呈显著正相关(r=0.888,P〈0.05),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与青霉烯类的使用频度占之间无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青霉烯类的使用对部分革兰阴性菌的耐药率变化影响较大,其临床应用需要加强管控。

  • 标签: 碳青霉烯类 使用频度 革兰阴性菌 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