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生物制药技术对于当前制药工艺来讲非常重要,并且生物制药技术也已经在制药工艺上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相信随着之后生物制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最终会成为制药工艺的关键技术,从而不断的提升我们的医疗技术水平。

  • 标签: 生物制药技术 制药工艺 应用
  • 简介:目的本文主要对神经内科护理在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7年3月~2018年10期间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共50例,并将5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手段,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和常规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结束后,在临床护理效果上,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效果显著,还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各项评价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手段能提高护理效果,改善生活和运动评价指标。

  • 标签: 神经内科护理 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患者
  • 简介:目的探究并分析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措施。方法2017年11月到2018年12月医院选取实施安全管理70张西药处方作为本次的研究与观察对象,并作为观察组。之后,选取这个时间段,没有实施安全管理的70张西药处方,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西药处方用药的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合理用药率94.43%,明显的高于对照组70.00%,两组数据差异展现了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探讨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措施中,需要对西药的使用进行合理的管理,才能做到合理用药与药安全性,促进患者康复,值得被临床应用和推荐。

  • 标签: 西药 临床 合理用药 安全性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医院的药事管理在临床药学服务中的应用效果与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2017年一月至2018一月之间未采取药事管理时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52例,作为对照组,选取在2018年二月至2019年二月之间采取药事管理后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52例,作为实验组。统计患者在治疗期间对治疗的满意度与治疗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满意情况优于对照组,并且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的概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药学服务中,采用药事管理模式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不灵反应发生率以及提高患者治疗的满意程度,提高医院的药学服务质量。

  • 标签: 药事管理 药学服务 满意度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建立了以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测定制剂中对氨基酚的含量方法。方法 色谱柱: Agilent C18( 4.6×250mm, 5μm);流动相: 0.05mol/L醋酸铵溶液 -甲醇( 85:15);检测波长: 244nm;流速: 1.0ml/min;柱温: 30℃;进样量: 10μl。结果 建立的 HPLC计算仪器的检测限浓度为 0.009μg/ml;定量限浓度为 0.03μg/ml;对氨基酚的理论塔板数为 19043;对氨基酚与对乙酰氨基酚的分离度为 34.55,符合相关规定。结论 该方法快速灵敏、准确可靠,可用于小儿氨酚那敏颗粒有关物质对氨基酚的含量测定。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有关物质 对氨基酚 含量测定
  • 简介: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LIDH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64例椎间盘突出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取中西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来判断中西医联合治疗对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具体效果。结果相比较单纯的使用西医治疗的对照组,观察组在采取了中西医结合治疗之后,可以明显的观察到患者的腰间盘突出性疼痛有明显的缓解,并且治疗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78.13%),组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来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能够更为明显的帮助患者缓解疼痛,并且也能够让患者更加快速的康复。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腰椎间盘突出 疼痛
  • 简介:目的探讨PICC带管出院患者的延续护理中,应用静脉治疗护理学组进行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20例PICC导管出院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60)与对照组(n=60),对照组予以患者常规延续护理,观察组则组间静脉治疗护理学组指导延续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出院随访期间观察组导管脱落率与穿刺点感染率分别为1.67%、3.33%,明显低于对照组11.67%、15.00%的脱落与感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PICC带管出院的患者,采取构建静脉治疗护理学组指导延续护理可显著降低患者出院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静脉治疗护理学组 PICC带管出院患者 延续护理
  • 简介:目的:建立含体外培育牛黄的小儿氨酚那敏颗粒中马来酸氯苯那敏含量测定的HPLC方法。方法:采用IntersilODS-3C18色谱柱,以磷酸盐缓冲液(取磷酸二氢铵5.75g,磷酸0.5mL,加水1000mL)-乙腈(78:2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62nm,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30℃,进样量为20曲。结果:马来酸氯苯那敏在5~30μg·mL^-1范围内峰面积与测定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曲线为:Y=14.4535X-1.7506,r=0.9995,马来酸氯苯那敏平均回收率为100.7%,RSD为0.7%(n=6)。室温下,马来酸氯苯那敏溶液在24h内稳定。市售4个厂家的小儿氨酚那敏颗粒中CM平均含量为89.87%-93.45%。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专属性强、重现性好,适用于含体外培育牛黄和人工牛黄的小儿氨酚那敏颗粒中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含量测定。

  • 标签: HPLC 马来酸氯苯那敏 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 体外培育牛黄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联合小儿氨酚那敏颗粒治疗小儿季节性流感的临床效果展开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7月 ~2019年 7月收治的 104例季节性流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 52例。参照组单一采用碳酸奥司他韦颗粒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小儿氨酚那敏颗粒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症状消退时间、症状消退积分。结果 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 为 96.15%,显著高于参照组的 82.69%,实验组的退热、咳嗽消退时间快于参照组,症状总积分小于参照组 (P<0.05);所有患儿在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应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联合小儿氨酚那 敏颗粒治疗小儿季节性流感,疗效确切,可促使患儿症状快速消退,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磷酸奥司他韦 小儿氨酚黄那敏 小儿季节性流感 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