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门急诊医师用药规律,以期找出出现不合理处方的可能环节,提高处方审核的成效。方法:对医院信息系统中门急诊处方记录按科室分组,随机抽取处方记录,采用ABC分类法对医师的处方数及药品品规、数量进行汇总分析。对照门急诊处方审核发现的不合理处方,分析出现不合理处方的药品临床应用频度。结果:收集到门急诊用药处方记录19万多条,涉及药品490种。纳入分析的门急诊医师有297位,个人使用药品数量为30~253种,中位数为156种,Q1、Q3四分位数分别为111、182种。在样本医师的不合理处方记录中,无"适应证不适宜的"、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的"记录。药师判断为"用法用量不适宜的"并获得医师修正的处方涉及8位医师、10条记录,有5条记录的药品属于医师最常用的A类药品,另5条记录的药品属于医师常用的B类药品。结论:门急诊医师的处方用药数量与专业科室有关,普通内科医师个人使用药品种类范围和平均数均高于普通外科医师。有不合理处方记录的医师情况符合工作量大、压力大容易出错的一般规律。不合理处方的出现属于随机小概率事件,难以发现其中规律,提示药师审核处方要持之以恒,全方位审核才能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 标签: 处方审核 合理用药 不合理处方
  • 简介:目的,探讨产前护理门诊对孕产妇健康认知行为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4月-2018年4月于我院接受产前检查的200例孕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其中观察组采取产前护理门诊的方法进行产前指导,对照组进行常规产前教育,比较两组孕产妇的健康认知行为的依从性、分娩结局及新生儿情况。结果,经过产前门诊健康教育后,观察组孕产妇的健康教育效果显著性优于对照组,说明产前门诊健康教育的有效性。经过产前门诊健康教育后,观察组孕产妇的健康认知行为依从性显著性优于对照组(P<0.O5)。结论,产前护理门诊能有效提高孕产妇健康认知行为的依从性,有利于保证母婴健康。

  • 标签: 产前护理门诊 孕产妇健康认知 依从性
  • 简介:药物安全性评价中毒性病理学评价是最重要的一个步骤,而毒性病理学评价作为药物安全性评价体系中重要的一环,用以确定损伤靶器官、靶组织的形态及程度变化,评价受试药物是否具有毒性并判断其能否推向临床的重要指标。对组织学技术进行质量控制与评估则是确保毒性病理诊断准确性及一致性的重要前提。该文对组织学技术流程进行叙述并探讨流程中相关影响因素。

  • 标签: 药物安全性评价 毒性病理 组织学技术 人工假象
  • 简介:目的:分析经不同途径或方式给予榄香烯对实验兔肝功能及组织学的影响,探讨临床局部应用榄香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优势。方法:将新西兰白兔30只随机等分为外周静脉注射、肝动脉灌注、肝动脉碘化油栓塞、肝动脉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及肝脏直接穿刺注射5组,每只兔均给予临床等效剂量的榄香烯注射液。抽取实验兔给药后6h及1周时的静脉血检测其肝功能,并制取同时段肝脏的组织学切片。结果:碘化油组、直接穿刺组及明胶海绵组实验兔给药后6h血清AST分别为(414.7±235.2)、(333.3±250.6)和(92.3±73.6)μmol/L,ALT分别为(209.0±116.5)、(118.7±50.0)和(68.3±21.4)μmol/L,与给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药后1周这些指标已大部分恢复接近正常;而静脉组或动脉灌注组实验兔的相应指标和给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6h碘化油组、明胶海绵组及直接穿刺组实验兔肝组织均出现了程度不等的凝固性坏死或细胞水肿变性,1周后则见明显的汇管区小胆管增生、炎细胞浸润和脂肪变性。动脉灌注组和静脉注射组实验兔肝组织仅表现为细胞的水肿变性,但动脉组的药物效应明显强于静脉组。结论:临床等效剂量的榄香烯经外周静脉或肝动脉给药均安全,经动脉灌注药物显示有明显的"首过效应",经肝动脉栓塞或直接穿刺注射后兔肝局部坏死明显,可为临床对肝脏肿瘤的局部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榄香烯 静脉 肝动脉 穿刺注射
  • 简介:糖尿病属于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患病率逐年上升,且2型糖尿病发病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个案管理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更好地提高血糖控制效果,改善糖尿病相关代谢指标,减少和延缓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降低医疗费用。本文就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测量工具、影响因素及患者护理干预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糖尿病 2型 自我管理行为 综述
  • 简介: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将我社区2016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15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析,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还接受社区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进行对照,并且分析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通过社区护理干预,可以提升老年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升疾病控制的有效性,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社区护理干预 糖尿病 自我管理
  • 简介:目的:研究阿帕替尼联合AIM方案治疗晚期软组织肉瘤的近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既往治疗失败、疾病进展、复发或转移入住黄石市中心医院肿瘤内科的晚期软组织肉瘤患者42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阿帕替尼联合AIM方案,对照组单用AIM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并对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共入组42例患者,均可以评价疗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疾病进展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腹泻、高血压、蛋白尿、口腔黏膜炎等,但多为Ⅰ-Ⅱ度,除蛋白尿以外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帕替尼联合AIM方案治疗晚期软组织肉瘤能够提高晚期软组织肉瘤的近期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可控。

  • 标签: 软组织肉瘤 阿帕替尼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高效可靠的大鼠髂动脉球囊损伤血管再狭窄模型,观察损伤血管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方法取42只雄性SD大鼠,用2F球囊导管自腹主动脉切口插入,推拉3次造成左侧髂动脉损伤并分别于术后即刻、3、7、14、21、28和56d,取大鼠左侧髂动脉及右侧正常髂动脉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损伤后不同时间血管组织形态学变化,测量并计算内膜面积与中膜面积的比值(N/M),评价内膜增生情况。结果42只大鼠1只死于术后出血,发生并发症3只,建模成功率90%(38/42)。球囊损伤可以使大鼠髂动脉内膜剥脱,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新生内膜增生,导致管腔狭窄。损伤后3d开始有新生内膜形成,7d时内膜面积与N/M值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后内膜面积逐渐增加,28d达到最大,内膜面积及N/M值14、21、28、56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14、21、28d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8d与56d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囊导管建立大鼠髂动脉损伤模型高效可靠,可以满足血管损伤后再狭窄研究的需要。

  • 标签: 大鼠 髂动脉 再狭窄 球囊损伤 内膜增生
  • 简介:目的对拮抗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小分子化合物进行综述和分析。方法对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针对现有的药物和新型结构类型化合物研究能够拮抗CTGF的小分子化合物的文献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拮抗CTGF的小分子化合物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针对现有的药物或天然产物展开的;另一部分是一系列不同结构类型的小分子化合物。结论CTGF作为生物体内重要的细胞因子,只在间质细胞中表达,主要介导TGF-β的促纤维化作用,是一个更有效和特异的抗纤维化作用的靶点,虽然仅有几种结构类型,但是也开启了能够拮抗CTGF小分子化合物研究的序幕。

  • 标签: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组织纤维化 小分子化合物
  • 简介:目的探究宫颈癌组织TWIST与E-Cadherin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7年6月行全子宫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患者的完整宫颈癌标本74例作为宫颈癌组,同期行Leep手术切除或阴道下活检的完整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标本35例作为CIN组,以及同期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术治疗的正常宫颈组织22例作为正常宫颈组。检测TWIST与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TWIST与E-Cadherin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癌组的TWIST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宫颈组和CIN组,E-Cadherin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宫颈组和CIN组(P<0.05)。与间质浸润深度<1/2患者比较,间质浸润深度≥1/2患者宫颈癌组织中TWIST的阳性表达率升高,E-Cadherin阳性表达率降低(P<0.05)。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比较,有淋巴结转移患者宫颈癌组织中TWIST的阳性表达率升高,E-Cadherin阳性表达率降低(P<0.05)。TWIST与E-Cadherin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511,P<0.001)。结论TWIST表达升高与E-Cadherin表达降低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密切相关,二者可能具有拮抗作用。

  • 标签: 宫颈肿瘤 TWIST E钙黏着糖蛋白类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特发性膜性肾病肾组织磷脂酶A2受体的检测意义。方法120例肾病患者,将60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将60例继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肾组织磷脂酶A2受体阳性率、肾组织磷脂酶A2受体阳性伴免疫球蛋白G(IgG)4中度以上阳性率。结果对照组肾组织磷脂酶A2受体阳性率为23.33%,肾组织磷脂酶A2受体阳性伴IgG4中度以上阳性率为0,观察组肾组织磷脂酶A2受体阳性率为86.67%,肾组织磷脂酶A2受体阳性伴IgG4中度以上阳性率为80.67%;观察组肾组织磷脂酶A2受体阳性率及肾组织磷脂酶A2受体阳性伴IgG4中度以上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探析肾组织磷脂酶A2受体的检测意义对特发性膜性肾病诊治意义重大,肾组织磷脂酶A2受体阳性伴IgG4中度以上阳性可以作为鉴别特发性膜性肾病的重要指标。

  • 标签: 磷脂酶A2受体 临床意义 特发性膜性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健康行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本院接受治疗的86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生活质量和健康行为。结果观察组健康行为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参照组,数据之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对社区内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既能提高生活质量,又能改变患者不健康行为,促进疾病治愈。

  • 标签: 心理护理 健康行为 原发性高血压
  • 简介:目的观察雷米普利对病毒性心肌组织自噬水平的影响。方法柯萨奇B3型病毒感染BALB/c小鼠,同步设空白组、模型组、雷米普利组、雷米普利组给予雷米普利2mg/(kg·d)灌胃28d,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28d后,观察老鼠的死亡率,取血液上清后测定血清中TNF-α蛋白的表达以及心肌组织测定LC3B和P62的蛋白含量表达。结果感染柯萨奇B3型病毒后的BALB/c小鼠的死亡率变高,精神状态变差,炎症因子TNF-α以及LC3B的蛋白水平均上调,P62蛋白水平下降,而雷米普利可以改变这种因病毒引起的死亡和炎症因子以及自噬水平升高。结论雷米普利可能通过调控病毒性心肌炎的自噬水平和炎症水平,达到改善病毒性心肌炎引起的损伤的目的。

  • 标签: 雷米普利 病毒性心肌炎 心肌组织 自噬水平
  • 简介:马钱子碱是中药马钱子的主要活性物质,具有抗炎镇痛的作用。为了开发马钱子碱囊泡凝胶制剂,我们首次建立可靠快速的液相质谱联用检测方法,用于测定大鼠血浆及组织中马钱子碱的含量,并对口服及局部给药的药物动力学及组织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口服给药后血浆中马钱子碱的含量明显高于局部给药,但局部给药显示出一定的缓释效果,并且发现在膝骨关节中有相当数量的马钱子碱。本研究结果为该制剂的后续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

  • 标签: 马钱子碱囊泡凝胶 药物动力学 组织分布 LC-MS/MS
  • 简介:目的探索心理认知行为护理模式对泌尿外科手术后患者的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泌尿外科手术后患者根据采用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心理认知行为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恐怖、敌对、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以及躯体化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精神病性以及偏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依从性96.74%明显优于对照组80.39%(P<0.05)。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后6个月,观察组在心理健康[(64.39±14.65)vs(53.47±11.62)分]、情感角色功能[(72.54±16.08)vs(51.82±15.34)分]、社会功能[(82.74±18.47)vs(67.23±14.75)分]、活力[(55.56±15.27)vs(41.64±14.26)分]、总体健康[(61.53±18.26)vs(45.72±16.24)分]、躯体疼痛[(76.37±21.43)vs(54.28±20.63)分]、躯体角色功能[(65.64±17.56)vs(54.53±15.42)分]、生理功能[(83.97±11.87)vs(72.62±12.23)分]的生活质量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在服务态度97.30%vs80.56%、技术水平94.59%vs81.94%、健康教育98.65%vs86.11%、关爱患者100%vs77.8%和心理支持100%vs90.28%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认知行为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改善泌尿外科手术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认知行为 护理模式 泌尿外科 手术 心理健康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分析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脑卒中偏瘫患者例数80例,采用抽签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2月1日到2018年2月10日,分别实施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将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自我效能评分、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康复中应用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护理干预,取得显著效果。

  • 标签: 自我效能理论 护理干预 脑卒中偏瘫 肢体康复 应用效果
  • 简介:随着中医学的现代化发展,在中医学的肿瘤病机理论中创新出了一种新的病机理论,即癌毒病机理论。癌毒病机理论的提出,是中医在肿瘤研究方面的进步,根据癌毒病机理论的相关内容,对中医肿瘤有了新的认识,加强对癌毒病机理论的应用可以提高中医肿瘤辨证论治的效果,提升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从而促进中医肿瘤辨证论治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叙述了中医肿瘤中癌毒病机理论的应用,还阐述了中医肿瘤中癌毒病机理论的辨证论治。

  • 标签: 辨证论治 中医 癌毒病机理论